《西遊記》的各個版本,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嗎?

一棵小草兒


《西遊記》的各個版本,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嗎?

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版本肯定有不同的特色,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前前後後被翻拍成影視作品有幾十餘部,《西遊記》作為我國的文學瑰寶,不僅僅受到了國人的追捧,同樣也受到了外國友人的關注,它被作為優秀文化作品輸出到越南、日本等地,而後在海外生根發芽,之後也就出現了國外版《西遊記》,不過個人認為國外版本少了原本的文化精髓,所以就不具體介紹了,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版本有三個。

《西遊記》經典版本:

經典一:86版《西遊記》

<strong>

眾多《西遊記》版本中經典的經典,該劇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飾孫悟空)、徐少華(4-5、7-8、11-12、14-16集,飾唐僧)、遲重瑞(13、17-25集,飾唐僧)、汪粵(6、9、10集,飾唐僧)、馬德華(飾豬八戒)、閆懷禮(飾沙僧)等主演的一部25集古裝神話劇,講述了從猴王初問世至波生極樂天的取經歷程,其中,劇集大聖鬧天宮三打白骨精至今仍膾炙人口。1986年春節該劇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在有限的技術條件下,這部劇的成功恐怕連奇蹟一詞都難以準確形容,劇中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與此同時,六小齡童的精湛表演,他所演繹的孫悟空,也成了那個時代乃至現如今觀眾心中的一個定式。

經典二:《西遊記續集》

<strong>

普及一個小知識點,影視劇中常常播放的86版《西遊記》是囊括了《西遊記續集》的,而《西遊記續集》是根據吳承恩《西遊記》改編,由無錫中視影視基地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楊潔執導,六小齡童(飾孫悟空)、徐少華(飾唐僧)、遲重瑞(飾唐僧)、崔景富(飾豬八戒)、劉大剛(飾沙僧)主演的16集大型歷史神話劇。講述了唐僧師徒迴轉長安,唐僧向唐王敘述了一路的艱難險阻。此劇中補充了《西遊記》中九九八十一難中缺少的部分,而且在戰鬥場面更加華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飽滿,劇集真假美猴王可謂婦孺皆知,而續集的出現為86版《西遊記》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經典三:《西遊記後傳》

<strong>

《西遊記後傳》改編自吳承恩所著小說《西遊記》,劇情可以說完全與原著無關,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取經成功三百年後,天搖地動,魔頭無天突然降臨,佛祖圓寂,三界大亂。無天佔據靈山,自稱“無天佛祖”,並召集眾妖宣稱:三十三年後如來還會藉助轉世靈童的法身託生,依仗十七顆舍利子奪天地造化,法力無邊,重返三界,而孫悟空帶領三界幫助如來轉世靈童喬靈兒重返靈山的故事。整個劇中顛覆了西遊記的理念,從頑劣不堪、任性調皮到正義勇敢、捨己為人的孫悟空,從醜陋異常到英俊瀟灑的豬八戒,從佛學理論到領略了武學真諦的唐三藏,從膽小弱勢到後來擔負重擔,勇猛衝鋒的沙悟淨,該劇算得上是改編版本中最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版本。小時候該劇在湖南衛視播出,天天趴電視機前等著到點播放。

<strong>

版本雖有不同,但真假、善惡、美醜在劇中皆有跡可循,《西遊記》無形之中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的我國孩童認知。

<strong>


王三槐ze


《西遊記》八個版本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可以說是獨得影視圈的偏愛,劇版的、電影版的前前後後不下十幾個版本,多的讓人眼花繚亂。可以說,每個導演對《西遊記》都有不同的見解,因此不管是劇情還是人物形象,或是道具都有非常大的不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西遊記》八個版本如意金箍棒對比,只有這一版稱得上完美
《西遊記》八個版本如意金箍棒對比,只有這一版稱得上完美
一:六小齡童版,也就是央視版《西遊記》,1986年首播,導演是楊潔女士。這個版本的《西遊記》是最為觀眾認可的,唐僧師徒的形象也是公認最經典的。這一版本的如意金箍棒兩端是標誌性的黃色,中間一段銀光閃閃,很有辨識度,應該是最為觀眾接受的版本。
《西遊記》八個版本如意金箍棒對比,只有這一版稱得上完美
二:陳浩民版,這個版本出自《天地爭霸美猴王》(1998年首播,劉仕裕執導),雖然也是唐僧師徒的故事,但劇情變成孫悟空和通臂猿猴爭霸,雖然劇情有改動,但同樣精彩。這個版本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通體金色,兩頭有兩個金箍,金箍這一點還是比較符合原著的。
《西遊記》八個版本如意金箍棒對比,只有這一版稱得上完美
不過這一版通臂猿猴同樣有一根如意金箍棒,只是兩段加上了皮革和鉚釘,看起來相當時髦,不過偏離原著太多。
《西遊記》八個版本如意金箍棒對比,只有這一版稱得上完美
三:張衛健版,這個版本出自於電視劇《齊天大聖孫悟空》(2002年首播,馮柏源執導)。劇情同樣是有很多改編,但是收視率非常好,創下了當年的收視紀錄。張衛健版孫悟空手持的金箍棒同樣通體金色,兩端各有一個金箍。在原著中:金箍棒中間是一段烏鐵,不過導演為了美觀改成了通體金色。
《西遊記》八個版本如意金箍棒對比,只有這一版稱得上完美
四:日本版,很多人不知道,世界上第一部《西遊記》,其實是日本人拍的(1978年首播,由福田純等四名導演執導)。怎麼說呢?這一版雖然早,但人物造型辣眼,而且扮演唐僧是一位女演員,看起來相當維和。不過就金箍棒而言,還是比較貼近原著的,書中描述的金箍棒是這樣的:金箍棒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是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以此來看,兩個金箍、烏鐵、和刻字在這一版金箍棒上都有體現。
《西遊記》八個版本如意金箍棒對比,只有這一版稱得上完美
五:費振翔版,這一版的金箍棒其實也比較貼近原著,中間做成了黑色,不過加上了一些花紋,有種適得其反的效果。
《西遊記》八個版本如意金箍棒對比,只有這一版稱得上完美
五:吳樾版,出自張紀中版的《西遊記》,2011年首播。經常看大鬍子導演的作品的觀眾就知道,一般他的翻拍都很尊重原著,就比如這一版《西遊記》,劇情貼近原著偏暗黑風,人物造型也符合原著,而這一版的金箍棒應該算是最完美的,既保留原著特點又美觀好看。
《西遊記》八個版本如意金箍棒對比,只有這一版稱得上完美
六:甄子丹版,出自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這一版的金箍棒,導演為了美觀除了做成通體金色外,還有很多花紋、雕刻的藝術加工。
《西遊記》八個版本如意金箍棒對比,只有這一版稱得上完美
七:周星馳版,出自電影《大話西遊》,劇情主要講愛情故事,因此金箍棒出現的鏡頭也少,我估計是因為這個原因導演也沒有太多考慮這個道具,導致這一版的金箍棒看起來平平無奇,沒什麼特點。
《西遊記》八個版本如意金箍棒對比,只有這一版稱得上完美
八:彭于晏版,出自電影《悟空傳》,咋說呢,不止是劇情,還有人物造型的改動都很大,金箍棒更是如此。通體黝黑,加上奇怪的雕紋,看起來像是一根燒火棍。

正能量小夥


《西遊記》(1988)

   電視劇《西遊記》1982年至1988年

《西遊記續集》(1999)拍攝時間:1998年至1999年

西遊記後傳(2000)曹榮版

香港邵氏電影西遊記系列

共有《西遊記》、《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紅孩兒》這五部。

香港電影大話西遊系列

共有《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情癲大聖》。

《齊天大聖孫悟空》(2002)張衛健版

還有《西遊記》動畫版。等等……

太多的西遊記版本。我相信這部影視大作。也是給觀眾朋友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無論男女老少。我相信提起西遊記來。大家絕對是耳熟能詳的。這部戲也火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以及東南亞地區。不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對於這部影視作品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同時也拍出了不計其數的版本,包括海外版。也是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認可。尤其是西遊記八六版。楊潔導演。的這個版本。收視率更是排到了世界第一。重播率更是無人能超越。這不僅僅是一部作品。同時作品裡還表達著更多的人生道理。好了,今天的觀點就分享到這吧!





影迷者


每個版本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各有千秋,但是最經典的還是六小齡童演的《西遊記》

《西遊記》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拍攝的版本有好幾個,最早是82年至86年拍是央視版《西遊記》,當時的拍攝條件還是有限的,也是我們童年的記憶,裡面很多鏡頭雖然有漏洞,有時還能看見吊威亞的鋼絲,但在那時也是百看不厭的,裡面人物形象鮮明,六小齡童轉金箍棒的樣子大家記憶最為深刻。

後面就是1996年香港TVB版《齊天大聖》,由張衛健主演,在當時收視率也是不錯的,裡面人物也是活靈活現,但是感覺還是少了那麼點味道。

2010年浙版《西遊記》,2011年張紀中版《西遊記》都沒什麼看頭了,很多劇情與原著也有所出入,張紀中版西遊記講述了盤古開天地。最搞笑的當然還是周星馳演的《大話西遊》系列,裡面講述孫悟空與紫霞仙子的愛情故事,裡面的對白至今都是很經典的。

《西遊記》眾多翻版裡面,最經典,最正宗的還是六小齡童版的,這些是個人的一些分析,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被採納,謝謝~


雪頂咖啡屋


《西遊記》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今天一起看看那個版本才是你心中的經典。

豆瓣評分:9.4

1986版《西遊記》又稱央視版《西遊記》,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豆瓣評分:7.5

1996香港版《西遊記》,由劉仕裕執導,張衛健、江華、黎耀祥、麥長青等主演的古裝神話劇。劇情除了根據經典名著《西遊記》外,還加入了大量的搞笑元素,使得這一部作品在還原原著的同時,又創作出了有別於原著的另一番風味。全劇情節緊張曲折,人物形象積極健康、邪不壓正的主題思想自始至終貫穿著全劇。是香港TVB翻拍的一部經典之作!

豆瓣評分:6.8

1998版《西遊記2》又稱《天地爭霸美猴王》,由劉仕裕執導,張華標、葉廣蔭聯合編劇,陳浩民、江華、黎耀祥、麥長青、郭政鴻、張慧儀聯袂主演。故事取材於中國古代神話中關於孫悟空系列的傳說,主要講述同為仙石化身的六耳獼猴被三魔王餵食丹藥,化身巨猴危害人間,累及悟空濛冤,終得昭雪的故事。全劇洋溢著樂觀豪邁的英雄主義氣息,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精神成為故事的主題。於1998年10月26日在無線電視翡翠臺首播。同類題材作品中也算比較突出的經典佳作!

豆瓣評分:8.0

2000版《西遊記續集》,也是由楊潔執導,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崔景富、劉大剛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迴轉長安,唐僧向唐王敘述了一路艱險。此電視劇補充了86版《西遊記》中缺少的部分,而且戰鬥場面更加華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飽滿,為《西遊記》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該劇於2000年1月28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雖然難以超越原著但也難分伯仲!

豆瓣評分:5.2

2010《西遊記》又稱《浙版西遊記》,由程力棟執導,陳司翰、費振翔、謝寧、牟鳳彬主演的電視劇。該劇打的是“情感牌”,導演為西天取經的師徒四人設計了一些情感戲。甚至於劇中的各路神仙妖怪們,也大都朝著“人性化”的方向發展。該劇於2010年1月3日在江蘇綜藝頻道首播,但播出後並不理想,反而遭到萬人吐槽說是在糟蹋經典!

豆瓣評分:6.2

2011版《西遊記》又稱張紀中版《西遊記》,由張紀中擔任製片人,張建亞、趙箭、黃祖權執導,吳樾、聶遠、臧金生、徐錦江領銜主演。該劇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著中的內容,雖然少了幾分“喜感”,但更加正式地講述了宏大的人生歷練過程,而這種歷練恰恰也是吳承恩原著中不可忽略的內容。該劇於2011年7月28日在南方影視頻道首播,播出後該版的男士觀音還遭到了不少網友的吐槽,觀音明明是個貨真價實大美女卻被大鬍子搞成了人妖


愛影悅


說到《西遊記》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非常熟悉裡面的各種情節,因為在所有人的童年回憶裡,暑假中必定有《西遊記》的身影,而且每年都有,可以說是被強勢洗腦一波1、86版西遊記

西遊記從遠至今到現在多個翻拍的版本也是顯的淋淋盡致,而這部正是家喻戶曉的86版《西遊記》由六小齡童 遲重瑞 馬德華 閆懷禮各位老師出演,該劇講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

2、西遊記後傳

西遊記後傳是陝西省電視節目交流中心在2000年出品的一部古裝歷史神話劇,改編自《西遊記》,由李源執導,錢雁秋編劇,曹榮、黃海冰、吳健、黑子、馬雅舒等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之後,魔頭無天在如來佛祖圓寂後大鬧三界,孫悟空帶領三界幫助如來轉世靈童喬靈兒重返靈山的故事。這部劇的打鬥風格也是十分另類,相信各位網友都領教過了。曹榮演的孫悟空,被人稱為“鬼畜的鼻祖”而現在的曹榮老師也是漸漸的淡出了我們的眼球!!

3、陳浩民版西遊記

陳浩民版本的《西遊記》仍然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出品,是由劉仕裕執導,張衛健、江華、黎耀祥、麥長青等主演的古裝神話劇。這部電視劇劇情除了貼合經典《西遊記》外,還加入了大量的搞笑元素,使得這一部作品在還原原著的同時,又創作出了有別於原著的另一番風味。全劇情節緊張曲折,人物形象積極健康。這部電視劇張衛健演出了自己的特色,這個“通人性”的孫悟空也是讓網友們大為喜歡。個人認為張衛健的還是較搞笑點的!!

4、西遊記續集

幾乎還是86版的原班人馬,講述了唐僧師徒迴轉長安,唐僧向唐王敘述了一路艱險。此電視劇補充了86版《西遊記》中缺少的部分,而且戰鬥場面更加華麗,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飽滿,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唐僧師徒四人終於到達靈山,求取真經。修得正果,師徒一行駕雲回到都城長安,見到唐王李世民(張志明 飾),並向其講述了取景的經過。話說這一路真可謂艱難險阻,困難重重。為《西遊記》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5、2010版西遊記

2010版(又稱浙版西遊記)是改編自吳承恩的同名小說《西遊記》該劇由程力棟執導,陳司翰、費振翔、謝寧、牟鳳彬主演的電視劇。該劇講述了唐僧、悟空、八戒、沙僧四師徒降妖除魔的萬里取經路的故事。該劇拍攝50集,每集拍攝成本約為100萬元,歷時拍攝8個月。

6、2012版西遊記

又稱張紀中版《西遊記》是慈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改編自吳承恩神話題材小說《西遊記》,由張紀中擔任總製片人,張建亞擔任導演,吳樾、聶遠、臧金生、徐錦江領銜主演的魔幻古裝神話劇。 該劇講述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在取西經途中,屢遇妖魔鬼怪,四人合力對付,展開一段艱辛的取經之旅。該劇拍攝成本總計1.32億元,且由15家特技公司聯手製作,每一集45分鐘都有至少300個特技鏡頭,堪稱一部大劇作。

7、西遊記動畫版

《西遊記動畫版》為一部經典的動畫片。每集22分鐘。讓你在一個個神話仙境中留下不解之緣。幽光點點、妖孽蠢動、張牙舞爪、獰笑狂喊,總想改地偷天,金箍棒下化青煙。動畫片描述了孫悟空和他的兩個師弟豬八戒和沙僧共同保護師傅唐僧由東土大唐去西天取經,沿途歷盡千辛萬苦,鬥妖除魔,披荊斬棘,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師徒四人修成正果的過程



以上就是7個《西遊記》的版本,小夥伴們看過幾個呢?看過3個以上的就可以舉爪了,還有一些網劇、外傳類版本的西遊記小編就不介紹了。近年來,西遊戲不斷翻拍或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但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屬於自己那個版本的《西遊記》,你心中的那個《西遊記》版本是哪一版呢?


開著大奔拉煤


  

  1. 日版。日版西遊記拍攝的比較早,雖然劇情方面被國人吐槽頗多,但是特效方面還是比我國電視劇特效好不少的。原著中的金箍棒兩頭有金箍,中間是玄鐵。單看這版的金箍棒,兩頭金黃、中間烏黑,上面寫著“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還是比較符合原著的。

  

  2. 央視版。這個版本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版本了,因為那個年代拍攝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原因,道具效果並不能算太好,所以我們也不能要求太高。這版的金箍棒對比起來有些簡陋,只有顏色的分別,兩邊並沒有金箍,而且中間是銀色也不像原著說的烏鐵。

  

  3. 張衛健版。港版的《西遊記》,劇情較原著做了比較大的改編,這個版本的金箍棒整體是金黃色,兩頭也都有金箍的裝飾,比央視版本的金箍棒看著好一些。

  

  4. 陳浩民版。不知道是不是繼承了張衛健版本的道具,總之兩部港版的看著差不多,不做多餘評價了。

  

  5. 動畫版。別的版本《西遊記》裡的金箍棒都是道具,唯獨這個版本用的是真傢伙,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實物最符合原著。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去迎合小朋友常買的金箍棒玩具,這版金箍棒中間是紅色的,和玩具一樣,不過好歹兩頭還有個金箍,製作組也是比較有誠意了。

  

  6. 吳樾版。張紀中版本的《西遊記》,劇情如何不說,這個版本的原著還原度是公認比較高的,顏色、金箍方面都貼合了原著,小編認為這個版本金箍棒最為完美。

  

  7. 周星馳版。周星馳的“大話”系列電影,在這裡面主要說的是至尊寶,孫悟空都沒露多少面,更不要說金箍棒了。可能也是因為出鏡不多,做的也沒有太多特點。

  

  8. 彭于晏版。金箍棒的燒火棍形態,通體烏黑,還有意義不明的奇怪雕文,只能說道具組比較有想法叭。

  

  9. 費振翔版。金箍棒兩頭金黃,也有金箍的層次感,不過棒子中間的奇怪花紋有些畫蛇添足了。也許現在的金箍棒流行帶花紋?

  

  10. 甄子丹版本。這個版本里的金箍棒是整體金黃色的,塑有花紋,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小編覺得是比較“有想法”的,在原著描述的基礎上做了較大改動。


小貝剪輯


其實很多人都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四大名著中成書最晚的出現了散佚而其他三部,連作者究竟是誰還隔三差五打個嘴仗的這三本,就沒有出現散佚的情況呢?那是因為《紅樓夢》基本屬於純原創,而其他三本基本屬於改編作品,所以就算我們所見的世德堂版的西遊記真的就是吳承恩所著,那也絕對算是由人民群眾所創造出來的。僅以西遊為例,現傳世最早的西遊系列應該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之後也有《西遊記雜劇》等之類,這充分證明了我西遊記的古今第一大IP的不朽地位。

所以,我個人先說一個不同,那就是——孫悟空我完全可以說,從《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到現在,這麼多孫悟空就不是一人兒,啊,不,是不是一猴兒。《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孫悟空還不是男主,男主是由我們唐僧來出演的。當時的孫悟空長這樣。

福建省順昌縣嵐下鄉黃墩村發現的一尊孫悟空前身“白衣秀才”的木雕神像

啊,沒錯,是長這樣。《詩話》中孫悟空化裝為白衣秀才,與玄奘一行6人相遇,自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來助和尚取經。當然,當時也不叫孫悟空,叫“猴行者”。

然後,到了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中,孫悟空也還不是獨生子女(大霧),屬於有家有口的,他有這麼一段自述小聖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齊天大聖這一名號,原來也不是給孫悟空的。在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孫悟空家親戚更多,兄弟姊妹共八人。“吾神三人,姊妹五個,大哥哥通天大聖,吾神乃齊天大聖,姐姐是龜山水母,妹子鐵色獼猴,兄弟是耍耍三郎”

當然,在早期的猴故事中,偷仙丹的是齊天大聖,孫行者是耍耍三郎,壓山底的是巫支祇聖母(應該就是那個淮河水怪那位,詳見《山海經》)然後後來,估計老孫先學了北冥神功,把他兄弟姊妹的“內力”吸了個一乾二淨,然後再用化功大法把這些廢猴,給消滅乾淨,最後留下了個通天大聖獼猴王,在世德堂本《西遊記》中第三回友情客串了一把(還TM是結拜,夭壽了)。

所以說,故事還是那個取經的故事,猴子早就不是當年那個猴子了。

所以,83班版的孫猴子可以這樣。

大話西遊裡孫悟空可以這樣。然後西遊降魔裡孫悟空又可以這樣
至於某微信公眾號所說的,西遊降魔的孫悟空最符合孫悟空,聽聽就好。=============先寫這些,之後慢慢補===============

歡迎收看由我爹孃贊助書本費,上網費和生活費,由我本人,吳承恩,楊景賢,陳寅恪,黃周星等人聯合贊助播出的《西遊記之兄弟去哪兒》(大霧)上期節目說到孫猴子除了親兄弟外還有結拜的兄弟,而他兄弟通天大聖還在我們《西遊釋厄傳》中友情出演了一把。來,讓我們掌聲予以鼓勵。謝謝獼猴王同志的友情出演,而實際上可能友情出演的可能不止獼猴王同志一位。這裡先按下不表。在《西遊釋厄傳》中,孫悟空同志的結拜兄弟不少,除了這幾個大聖以外,還有一位很知名的人物,那就是五莊觀觀主——鎮元子大仙。不過這個算是打賭輸了之後認得便宜兄弟。(也有可能是處心積慮的,畢竟說鎮元子不知道觀音的本事的可能性總覺得不大)當然我們這裡說回那幾個大聖。除了獼猴王的友情出演以外,可能驅神大聖也是友情出演的。驅神大聖是禺狨王,關於禺狨王可在《山海經》,《說文》等中略窺一二。禺,母猴屬,頭似鬼。似獼猴而大,赤目長尾,亦曰沐猴。——《說文》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山海經》。郭璞注:“禺似獼猴而長,赤目長尾。”狨者,猿猱之屬,其雄毫長一尺,尺五者,常自愛護之,如人披錦繡之服也。——《太平廣記》卷四引《玉堂詩話》

說白了,就一猴精。

除了通天大聖和驅神大聖是自己親兄弟友情出演外,其他幾位肯定不是一爹媽生的。除了牛魔王一家三口外加一親戚如意真仙戲份很足以外,其他幾位就這麼不見了,對於此的解釋,黃周星在《西遊證道書》中是這麼說的禽獸之性,始為兄弟,終為仇敵。舉一牛可以例其餘。當然,大家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剩下的搭配也很有意思。先說鵬魔王和蛟魔王,這兩位估計是和牛哥從別的片場趕過來的。從牛哥出演另一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妖怪大都是魔X,這兩位估計是導演招來的群演吧?當然也有可能叫給吃了呀,畢竟一個是鵬(迦樓羅),一個是蛟(龍),說不定兄弟一個忍不住...(大霧)剩下的獅駝(應該是反犬旁過來一個它,打不出來將就一下)王,我本來以為他會在獅駝嶺中有重要戲份,然而竟然沒有,也是一個大寫的失望。至於獅駝嶺和獅駝國,應該是作者從早期西遊故事中的“師陀國”穿鑿附會而來,畢竟西遊記的主要流傳形式是話本,雜劇之類口耳相傳,不求字對,但求音準。所以我強烈認為這三位大聖,估計就是為了讓吳承恩湊齊七顆龍珠來召喚神龍的。一定是這樣。李卓吾的評本倒是認為公道平等何聖之多也?極像講道先生,人人以聖自居,豈不令人笑殺

合著還是反襯。

終於說到了我們牛魔王!!!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牛魔王一般都成為了西遊故事中的大Boss,這還真不是瞎編。牛魔王的反派形象簡直深入人心。就不說別的,在西遊記中牛出身的厲害反派都比別家妖精多。除了牛魔王還有老君的青牛精,也是厲害角色。獅子這麼厲害的動物,基本上在西遊記中除了九靈元聖以外,其他的基本是給西天旅行團當經驗包用的,就算出場了兩次文殊家的獅子,也是被收拾的不要不要的。我一直說,西遊記是吸收了很多故事雜糅而成的,牛哥由於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中的出色表演,和之前老取經故事中的親情出演的演出經驗,被吳承恩看重,然後出演了我古今第一大IP。既然是春晚,啊不,是西遊總導演看重的存在,戲份比別的妖精足點也很正常。所以牛魔王拖家帶口的和西遊旅行團死磕也是正常的。何況牛魔王一家結局都很不錯呀。除了這家子以外哪還有這種野路子出身的妖怪沒被打死的呀。畢竟打死妖精是算績效工資的呀。

這裡再說明一點。西遊記固然是受到了很多故事的影響這不假,但是有人認為菩提老祖被認為是《封神演義》裡面的準提道人,說的太有道理了,我竟然無言以為。他喵的,《西遊釋厄傳》成書早於《封神演義》呀,許仲琳不是吳承恩的另一筆名呀!好吧,說這個的原因是,或許他這七個兄弟本來是有戲份的,沒想到作者寫著寫著給忘了,也有可能,比如《水滸傳》裡面的禁軍教頭王進和《紅樓夢》裡的地痞牛二之類突然不見了是一個道理。

=======下一集是師兄弟去哪兒==========

歡迎繼續收看,西遊之兄弟去哪兒第三集,師兄弟去哪兒上一集中,我們發現孫猴子的結拜兄弟一般都是熟面孔,其實他的師兄弟的也是西遊系列中的常客了。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豬八戒和沙和尚都還沒有出場,但是普遍認為其中深沙神就是沙僧的原型。在《慈恩法師傳》中有這樣一段描述。莫賀延磧長八百餘里,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是時顧影,唯一心但念觀音菩薩及般若心經。初法師在蜀,見一病人身瘡臭穢,衣服破汙,愍將向寺,施與衣服飲食之直。病者慚愧,乃授法師此經。因常誦習。至沙河間,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能令去,及誦此經,發聲皆散。在危蕕濟,實所憑焉。

陳寅恪先生在其《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中認為這就是沙僧的人物原型。

在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中師徒四人外加一匹白龍馬的配置就已經齊全了,不過那時候白龍馬還不是白龍馬,它叫火龍馬。當然也是被觀音給救了,不過罪行不是燒了殿上明珠,被父親告了個忤逆。而是犯了涇河龍王的錯誤,剋扣雨水。(話說,龍王好像都愛幹這種事情,不過亂下雪貌似就不管了,比如那隻鯉魚精)我覺得白龍馬這個名字估計是吳承恩獨創,因為在王振鵬的《唐僧取經圖冊》中,還是“遇觀音得火龍馬”。不過總的來說白龍馬的身份還是那個火龍馬,因為在《西遊釋厄傳》中,這一行還是湊足了五行。白龍馬五行屬火,還是那匹火龍馬,不過隨著影視劇的發展,白龍馬這個名稱家喻戶曉蓋住了別的名頭而已,畢竟它在西遊中最出名的應該是“意馬”。

現在說說豬八戒。老豬前世是天蓬,看來是道教出身,其實不然。道教中有又稱北極四聖真君、北方四元帥,稱其為:天蓬大元帥真君、天猷副元帥真君、翊聖保德儲慶真君、真武靈應佑聖真君。漢族民間信仰的四位神仙,道教護法神將四聖真君的崇奉,起於隋唐以後,宋代神霄派則將“四聖”與“雷部”歸結為道派重要神真之一。《太上三洞咒經》稱其為:天蓬紫微大帥萬神祖宗、天猷副元帥遊行太空、黑煞將軍堯火斬兇、真武角將乞水玄酆。宋代以後,黑煞將軍為“翊聖保德將軍”所取代或合而為一。這也是天蓬,不過老豬是天河憲節,和人家天蓬大元帥真君屬於地地道道兩個部門,總不能因為都叫主席就都認為是【嗶——】吧之前說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還沒有豬八戒的形象,現在留存於世的是宋代的版本,而《西遊記雜劇》和《唐僧取經圖冊》是元本,所以老豬是何時出來的,我也還暫時不知。不過就陳寅恪先生考,高老莊娶親的故事是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時具壽牛臥在憍閃毗國,住水林山出光王園內豬坎窟中。後於異時,其出光王於春陽月,林木皆茂,鵝雁鴛鴦鸚鵡舍利孔雀諸鳥,在處衰嗚,遍諸林苑。時出光王命掌園人曰,汝今可於水林山處,周遍芳園,皆可修治。除眾瓦礫,多安淨水,置守衛人。我欲暫住園中游戲。彼人敬諾,一依王教。既修營已,還白王知。時彼王即便將諸內官以為侍從,往詣芳園。遊戲既疲,偃臥而睡。時彼內人,性愛花果,於芳園裡隨處追求。時牛臥苾芻鬚髮皆長,上衣破碎,下裙垢惡,千一樹下跏趺而坐。宮人遙見,各並驚惶,唱言:有鬼!有鬼!苾芻即往入坎窟中。王聞聲已,即便睡覺,拔劍走趁。問宮人曰,鬼在何處?答曰,走入豬坎窟中。時王聞巳,行至窟所,執劍而問,汝是何物?答言,大王!我是沙門。王曰,是何沙門?答曰,釋迦於。問言汝得阿羅漢果耶?答言不得。汝得不還,一來,預流果耶?答言不得。且置斯事,汝得初定,乃至四定?答並不得。王聞是已,轉更瞋怒,告大臣曰,此是凡人,犯我宮女,可將大蟻填滿窟中,蟄螯其身。時有舊住天神近窟邊者,聞斯語已,便作是念:此善沙門,來依附我,實無所犯,少欲自居。非法惡王,橫加傷害。我今宜可作救濟緣。即自變身為一大豬,從窟走出。王見豬已,告大臣曰,可將馬來,並持弓箭。臣即授與,其豬遂走,急出花園。王隨後逐。時彼苾芻,急持衣缽,疾行而去。所以陳寅恪先生這麼認為。西遊記豬八戒高家莊招親故事,必非全出中國人臆撰,而印度又無豬豕招親之故事,觀此上述故事,則知居豬坎窟中,鬚髮蓬長,衣裙破垢,驚犯宮女者,牛臥苾芻也。變為大豬,從窟走出,代受殺害者,則窟邊舊住之天神也。牛臥苾芻雖非豬身,而居豬坎窟中,天神又變為豬以代之,出光王因持弓乘馬以逐之,可知此故事中之出光王,即以牛臥苾芻為豬。此故事復經後來之講說,憍閃毗國之憍,以音相同之故,變為高家莊之高。驚犯宮女,以事相類似之故,變為招親。輾轉代易,賓主淆混。指牛臥為豬精,尤覺可笑。然故事文學之演變,其意義往往由嚴正而趨於滑稽,由教訓而變為譏諷,故觀其與前此原文之相異,即知其為後來作者之改良。此西遊記豬八戒高家莊招親故事之起源也。這裡要說說,徒弟三人的結局。在《西遊記雜劇》中,師徒四人到了西天后,就唐僧一人回來了,剩下三人就此圓寂估計作者是因為徒弟三人罪孽深重,現在終於洗清罪孽,所以在西天就此圓寂了,至於什麼鬥戰勝佛,淨壇使者一概沒有。沒有就算了,老豬的結局還特別慘。【么】脫離了世尊,參大權。經文一藏莫俄延,迢迢路程不厭遠。稱了他平生願。早傳佛法到中原。(大權雲)教弟子每般經裝在龍馬身上。(行者雲)領法旨,我遞,豬八戒、沙和尚接。《金剛經》、《心經》、《蓮花經》、《楞伽經》、《饅頭粉湯經》。(給孤唱)(豬八戒雲)弟子也辭師父,朝天去也。豬八戒自幼決斷,一路將師相伴。圓寂時砍下頭來,連尾巴則賣五貫。

這個世界對胖子和醜人真是殘忍。

最後在插這麼一句。牛魔王一家子一個長得不像一個是有原因的。因為這三人本來就不是一家的,紅孩兒真不是牛魔王的兒子!當然,跟太上老君也沒有什麼關係,因為最直接的是,就算鐵扇公主真的和老君有點什麼也不頂用,因為他也不是鐵扇公主的孩子。紅孩兒以前叫愛奴兒,種族是鬼族,和他之前一起出場的是人家親媽,叫鬼母,組成了“鬼子母”組合,這應該是一個佛經經變故事演化而來的。

========我是不知道該更什麼的分割線=========最後再更幾個西遊裡面的小故事吧。1,江流僧復仇。吳閒雲在他的解讀中。腦洞大開的yy了一把聖僧的身世。我只能說好想法!實際上吳閒雲最大的錯誤不是他的陰謀論,而是他誤認為咱們看到的《西遊記》是吳承恩寫的。事實上,咱們看到的西遊記應該不怎麼是吳承恩寫的。當然,這個咱們之後講,先說玄奘身世這段。實際上,現存的最早的《西遊釋厄傳》是“世德堂本”,在“世本”中江流僧復仇的故事是沒有的。我們現在在市面上買到的西遊記的版本一般都是“世本”為底稿,然後在江流僧復仇,也就是第九回用的是“李本”,當然,這個第九回到底是由於年代久遠給散佚了,還是人家作者就直接沒寫呢?我不知道,沒關心過。當然,大家應該知道,古人評一本書會有對原本的刪改,比如金聖嘆評的水滸,所以,江流僧的復仇與其說是吳承恩的陰謀論,不如說是李卓吾的託物言志。2,文雅的妖怪荊棘嶺遇怪這一章中是西遊記特別“有趣”的一章,因為這些妖怪辛辛苦苦把唐僧抓了過去,然後竟然就開始對詩,竟然不想吃唐僧肉,我褲子都脫了,你竟然給我看這個?!但這個故事仍然十分有趣,因為這個故事不是吳承恩寫的。是的,這個故事不出意外應該是後人加,反正應該不是吳承恩自己寫的。因為兩點,第一,這個故事很突兀,赤身鬼也好,拂雲叟,勁節十八公也好,突然出現,突然被消滅,而且和取經毫無關係。這種類似的故事在浮屠山有過一次,然而不同的是,烏巢禪師一段可稱的上是全書的文言了,甚至有人認為烏巢禪師就是密宗裡面的大日如來,當然這是對佛教不甚瞭解所出的紕漏,但從側面證明了,這一段的精彩。但是荊棘嶺一段,就和取經毫無關係了,最主要還寫了一堆爛詩,還不要臉的互相吹捧。說什麼月脅天心,放開錦繡之囊,遊夏莫贊,這些話分別是形容顧況,李賀和孔子的,竟然互相吹捧到令人髮指的地步。西遊裡面的詩爛是出了名的,你如果看黃周星的評本就知道古人對這些詩的評價了。不過就因為爛,所以一定不會是吳承恩的作品。吳承恩的詩在當時被人評價為“詩詞雖不擬古何人,李太白,辛幼安之遺也。”雖說可能有誇張,但是如果你看看吳承恩的詩就知道,西遊記裡面的完全不是一個畫風。總言之,吳承恩的詞作水平應該和曹雪芹的水平相當,看看紅樓再看看西遊,反正我是不信這是吳承恩寫的。當然,西遊記到底是不是吳承恩寫的還在撕逼之中,畢竟名著作者這種事情,總是不確定的。

奶瓶Poems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可以說是獨得影視圈的偏愛,劇版的、電影版的前前後後不下十幾個版本,多的讓人眼花繚亂。可以說,每個導演對《西遊記》都有不同的見解,因此不管是劇情還是人物形象,或是道具都有非常大的不同。

六小齡童版,也就是央視版《西遊記》,1986年首播,導演是楊潔女士。這個版本的《西遊記》是最為觀眾認可的,唐僧師徒的形象也是公認最經典的。

陳浩民版,這個版本出自《天地爭霸美猴王》(1998年首播,劉仕裕執導),雖然也是唐僧師徒的故事,但劇情變成孫悟空和通臂猿猴爭霸,雖然劇情有改動,但同樣精彩。

張衛健版,這個版本出自於電視劇《齊天大聖孫悟空》(2002年首播,馮柏源執導)。劇情同樣是有很多改編,但是收視率非常好,創下了當年的收視紀錄。

吳樾版,出自張紀中版的《西遊記》,2011年首播。經常看大鬍子導演的作品的觀眾就知道,一般他的翻拍都很尊重原著,就比如這一版《西遊記》,劇情貼近原著偏暗黑風,人物造型也符合原著。

周星馳版,出自電影《大話西遊》,劇情主要講愛情故事。

彭于晏版,出自電影《悟空傳》,咋說呢,不止是劇情,還有人物造型的改動都很大。


ANI韓阿妮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星爺主演的《大話西遊》,以及星爺後拍的《西遊降魔篇》!還有就是86版本六小齡童老師的《西遊記》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講一講,這三部片子裡,孫悟空具備的性格是什麼

那麼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從故事情節的構造,以及人物表現出主題的這種鮮明程度來講,《大話西遊》要比《西遊降魔篇》更勝一籌,但是眼前這部《西遊降魔篇》有它突出的長處,雖然沒有周星馳本人的出演,但是裡面的所有主角配角,可以說個個都出彩,裡面有很多新奇的演法,在骨子裡依然繼承著周星馳這種無厘頭的精神。

在西遊降魔篇裡,小編個人覺得,尤其是黃渤的演出,雖然在這個片子裡,黃渤出現的並不多,只是在山洞裡面集中的一段戲,可是這段戲,黃渤演繹的孫悟空,可以說是演絕了,到現在為止,大家可以仔細回想一下,把黃渤演的孫悟空,加上週星馳演的孫悟空,還有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這三個孫悟空都算是經典形象。

黃渤版孫悟空
周星馳版孫悟空

六小齡童版孫悟空

現在我們就可以來比較一下,先來說說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無論是他的動作還是表情,可以說是比較寫實的,把孫悟空就搬上了熒幕,完全突出了猴的一面,活靈活現!

那麼大話西遊裡的孫悟空呢,他卻突出了孫悟空,人的一面,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寫過孫悟空的愛情,所以大話西遊裡的至尊寶,一直到轉化成孫悟空,所有的喜怒哀樂,缺點優點,都躍然紙上,包括結尾的一段,與紫霞仙子在城牆上擁抱,都是突出了他人的一面!

等到黃渤演的這個孫悟空,完全是突出了孫悟空妖和獸的一面,尤其是後來恢復真身的孫悟空,根本就不是一個猴王的形象。

“西遊降魔篇”恢復真身後的孫悟空

這就是一頭野獸,那麼在山洞裡面扮演的這個孫悟空,既反映出來,修煉多年妖的道行,同時又把它身上的獸性,妖性,那種狡詐,體現的淋淋盡致!

說到這裡,小編覺得,孫悟空的形象倒是非常完整了,有猴子的形象,有人的形象,有獸的形象。其實這三者合一,才應該是孫悟空比較完整的層面,本身天生地長得的這麼一個石猴,無拘無束的,就應該是具備著本來猴子的屬性,又具備人超越自我的屬性,同時又具備著獸的一種本能,這三者合一,其實就是三個詞:“本我、自我、超我”,而只有黃渤,給我們看到了孫悟空,不具備太光明,反而很陰暗的一面。

大家覺得小編我說的有道理麼,覺得有道理,就給個好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