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股集體暴漲背後的邏輯,後市機會如何把握?

春節過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大盤大幅下挫,包括證券股在內的一眾股票下跌幅度極大,兩市上千只股票跌停。在我看來,這次因為疫情的大幅下挫是跌得有些過頭了,因此後市必定會有所回調。

一是疫情對實體經濟確實很大的負面影響,但不至於集中反映在節後第一天開市中,以大盤下挫7%以上的形式體現。疫情對各企業經濟方面的影響應該在第一、第二季度慢慢體現,這種一開市就暴跌的反應過於超出預期,因此反映在後市會逐步回調。

二是疫情本身對券商股的影響其實有限,不同於其他實體產業,券商業務受到疫情的影響其實較小,股民不能出門卻不能影響其在家炒股的積極性,相反,在家悶著無事,會有更多人花時間研究買進賣出,在這個市場中尋找機會。

證券股集體暴漲背後的邏輯,後市機會如何把握?

由於券商股在第一天的大跌中也跌去了10%,因此其後續一定會回調與盤整。經過調整後,還是具有上升空間與行情啟動領頭羊的作用。券商股是股市重要的參與者與組織者,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股市最近每日上萬億的交易量行情,是多年沒有的,將給券商帶來大額利潤,因此未來券商股未來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2020年2月14日晚,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正式稿,進一步夯實市場走牛基礎。隨著再融資新規的正式發佈,監管要求再放鬆,定增市場有望提振,包括券商、科技、醫藥、房地產、製造業等行業在內的個股將受益其中,尤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和券商股,因為創業板上市公司本來再融資需求就大,並且再融資鬆綁增加了券商的投行業務收入。

再從2019年業績來看,可比券商月度加總淨利潤同比增長50.77%,已發佈快報或預告的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77.17%。從歷史來看,A股成交額通常是券商業績的先行指標,1月份的A股日均成交額僅為6996億元,節後的交易活躍度大幅提升,日均成交額達到8807億元,顯示新資金進場跡象。

證券股集體暴漲背後的邏輯,後市機會如何把握?

從估值看,目前券商指數市盈率為30.33倍,處於過去10年的74.41%分位,相對去年4月初的49倍的估值水平,目前估值相對合理,估值存在50%以上的提升空間。國內經濟政策現處於明確的寬鬆友好期,有望為A股提供進一步的做多動力,券商股作為領頭金融板塊,有非常好的上升空間。

目前來看,券商板塊中的頭部券商股漲幅不如中小券商股,例如中信證券等頭部券商們雖然都漲了5%左右,但與集體漲停的次新小盤券商如南京證券等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但從成交數據方面分析,A股中中信證券的成交額穩居前列,遠超南京證券等中小券商股。

由此可見,頭部券商依然是券商股裡最受資金關注的個股,其漲幅短期不如中小券商股一方面是由於其市值大更難漲停,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因為增量資金還未全部入場。從長期來看,小盤券商的市值難以容納的下萬億的增量資金,相比較而言,頭部券商是大資金更好的投資方向。


證券股集體暴漲背後的邏輯,後市機會如何把握?

因此,如果投資者看好股票後市要進行長期投資,建議拿穩頭部券商股,他們在後市會有更好的表現。如果只是想做短差賺快錢,那就逢回調買入中小券商股,但切忌不要追高,別看現在動不動吃到幾個漲停板上漲勢頭良好,一旦市場風險來到,跌得也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