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沒有人體制約,是否可通過矢量燃氣舵機等技術,將過載做到40g以上,躲避導彈?

詩和遠方的洋


是可以的,但是這樣高速高機動的無人機滯空時間短,載彈也少,成本也巨高,不符合無人機使用的需要。以後無人機主要發展方向是滯空時間長,查打一體,載彈大,具備一定的隱身性。


江蘇賈貴


目前來看,30-40G的過載對於飛機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對於無人機來說,12G的最大使用過載是一個比較實際的數值,再要提高几乎不可能。雖然無人機沒有飛行員的限制,可以承受更大的過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無人機的機動性不受過載的限制。

實際上很簡單,飛行員能承受的最大過載是9G,所以飛機的設計使用過載,也是9G,如果要現役的各型戰機承受12G的過載,飛機結構是不允許的,會解體。如果將一架現役的戰鬥機的結構進行改裝使其能承受12G的過載,那麼飛機的重量,成本也會飆升。

成本的提高倒是小問題,但是重量的提高是個很麻煩的問題。

飛機變重了,機動性就變差了,結果就是原先能做9G機動的飛機雖然結構上被改到能承受12G的過載,但是因為機動性變差了,飛機獲得的升力無法滿足12G過載的需求。

所以無人機也並不是說想要多大過載就能有多大過載的,還是會受到空氣動力學,航空器結構力學的種種限制。

那麼,未來無人戰鬥機的使用過載會達到怎樣的水平呢?

我舉個例子,美軍的XQ-58A忠實僚機,按照美軍的說法,是一型具備空戰能力的無人機,其設計的最大使用過載為12G,要比各種有人戰鬥機高出3G。實際上沈飛的“暗劍”無人機的設計過載,也與之相當。

暗劍是2006年沈飛公佈的無人戰鬥機項目,在2013年前後進行過試飛。

實際上12G這個數值,是目前航空器一個較為理想的最大過載。再要提高的話,技術上講是得不償失的,付出的代價太大實際收益太小。

戰鬥機的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追求的是在技術,需求,財力之間找到一個平衡,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某項性能地極致。


戰鬥機解說家


不是做不到,而是沒卵用!為什麼?因為受到通訊技術的限制!軍用大型無人機都是遠距離遙控,不可避免的通信延遲導致了在空戰中連過載性比它差很多的有人戰機都不如。想躲避導彈基本靠運氣了。試想如果一枚導彈正飛向無人機,操作員發現後一通眼花繚亂的操作後,頭頂飄來一片積雨雲,導致通信延遲了三秒鐘,結果可想而知。這麼說吧,無人機肯定是未來的方向,現在,火星上的好奇號每動一次的指令延遲大約12分鐘,什麼時候這時間縮短到了12秒,那麼,美國的戰鬥機飛行員基本可以退休了!


用戶92805446502


你如果想通過高機動來躲導彈,那用不著40G。

飛機做一個9G的角速度轉彎,導彈就需要40G以上的過載才能夠跟上。

畢竟導彈動輒3馬赫的超高速度,加上那幾片小翅膀翼載,在機動性上是個災難,跑得快轉彎半徑就大這是很淺顯的道理。而且哪怕尾部做矢量口強行轉彎也不行,因為細長彈體容易折斷。

所以導彈一般會打碰撞,而不是尾追。對應策略首要是電子干擾,再是逃離雷達照射,近了放誘餌,只有在最後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去面向導彈做一個角速度轉彎,而這個機動是用不著轉出40G過載的。


瞎搞學教授


可以的

我看了有幾個回答是不是很專業的,我在這裡仔細分析一下。

首先過載是什麼?過載是飛機在運動過程中推力與空氣動力產生的合力與戰機重量的比值,在這裡要指出來戰機的重量是包含駕駛員以及外掛物的,過載分兩種過載一種是負值過載一種是正值過載,正值過載的時候飛行員體內血液泳向下肢負值過載則泳向頭部,所以人體的耐受力比戰機更差通常在8以內。

實際上一款戰機它自身的結構過載通常超過10G,而空空導彈過載能達到60G,也就是說在結構設計允許的情況下戰機的結構過載能達到你問的這麼多。

至於有些不專業的人士回答無人機體積大重量大,我是持反對意見的實際上以高速和高機動設計的無人機翼展都不大,現在的類似於全球鷹、捕食者都是大展弦比,這種設計獲得了最好的升力但是同時也導致了速度慢沒有機動性,所以如果是拿這種設計的無人機來說它恐怕連8個G都做不到,大展弦比的無人機在進行劇烈機動的時候,它的細長的機翼會直接折斷,所以這種設計是沒有機動性可言的。

但是我們是在探討可能性,既然是一款無人戰機必然追求高速度高機動,所以不可能是現在這種無人機的設計,如果在特殊設計的基礎上採用翼身融合和加強材料設計,那麼無人機實際上的結構過載性能就取決於你的材料,並且無人機相對於有人機其實體積更小更輕,就單純論機體結構上說無人機絕對比有人機小。

其實無人機過載做不上來主要是因為飛控,它現在所謂的ai技術還無法由電腦自動實施高機動,需要通過電腦預設飛行動作才能實現,但是這種預設的東西對空戰的幫助為0,因為無人機無法判定敵機的戰術動作或者戰術意圖,如果解決了無人機自主空戰技術那麼你們就會見到不亞於導彈過載的無人戰機。

過載是由結構、材料決定的,所以只要結構合理、材料又輕又堅固就能造成結構過載達到40G的無人戰機,導彈本質上也是一款自殺式飛機。


李曉偉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回答一下什麼過載及限制過載的要素。對飛機來說,無論有人無人所謂過載就是作用在飛機上的氣動力和發動機推力的合力與飛機重力之比。

飛機所能承受過載的大小是衡量飛機機動性的重要參數。過載越大,飛機的受力越大,為保證飛機的安全,飛機的過載不能過大。飛行員在機動飛行中也會因為過載大於一或者小於一而承受超重和失重。飛行員所能承受的最大過載一般不能超過8g,即在飛行中,飛行員的身體必須承受的巨大的加速度。這些正或負的加速度通常以g的倍數來度量。過載分為正過載和負過載。

正過載,即在加速度的情況下,離心力從頭部施加到腳,血液被推向身體下部分。在正過載的情況下,如果飛行員的肌肉結構不能很好地調整,則大腦就得不到適當的血液補充,飛行員易產生稱為灰視或黑視的視覺問題。如壓力持續,最終可導致飛行員昏迷。

負過載,指飛行員在負加速度下飛行時(例如倒飛),血液上升到頭部,顱內壓力增加,會產生不舒服甚至痛苦的感覺。

每人對加速度都有其承受的極限。適當的訓練將允許飛行員承受大過載,在高級特技飛行競賽中,飛行員承受的過載可達正負10g。

有人機的實際使用過載上限受限於人類,那麼飛機的自身結構過載又怎麼樣呢?去年炒的火熱的C919,記得當時有一項靜力過載試驗,模擬飛機機翼承受的力,達到12G時,機翼“咔嚓”一下斷了,全場歡呼。可知飛機的結構上限大約在12G,為什麼不做的再大呢?因為機身能夠承受的過載越大,說明結構一定是越粗壯,那重量就一定越大,飛機發動機能力又是有限的,重量上去了想飛出來過載,那發動機實力也不允許啊。

綜上所述,排除了人類因素的無人機,理論上來說無人機只要過載在機身結構能夠承受範圍內就行,也就是隻要無人機結構之後紮實,想飛多大過載就行。

結合題主的問題,其實現在有人戰鬥機的上限是10g左右,無人機目前一般都弱於這個水平,為什麼?因為無人機價格便宜,不需要那麼強的機動力!都是錢啊。但實際上,隨著無人機市場的進一步成熟,應該會有更大過載能力的無人機出現。目前過載較大的導彈是空空導彈,能夠達到30g左右,對付普通空中目標已經綽綽有餘了。至於未來,矛盾螺旋,空天競爭加劇,無人化應用越來越多,應該會出現過載能力更大的無人機。



電氣自動化大百科


按照目前的技術,無人機的過載超過30個G非常困難。

限制無人機過載的主要因素是機體幾何尺寸。尺寸越大,想達到高過載就越困難。這是由機體材料本身特性決定的。就像體積越大的動物越不靈活一樣。

採用傳統的鋁合金是做不到的。必須採用高強度的輕質複合材料才有可能。同時重量要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現在F-16大概10噸左右,可以達到持續4.5個G。如果5噸的話,可能超過10個G。此時機體要承受50噸的載荷,非常考驗機體結構和材料強度。如果再小一點,2噸的話,可能超過20個G。唯有高強度複合材料才有可能,目前應該尚無可能,也沒有相關報道。

根據美國HiMAT研究機的結果,M0.9時8個G過載持續轉彎1分鐘,M1.4時4個G過載持續3.5分鐘,飛機重1.5噸。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過載40G的導彈才可以打9G戰機。

暗劍無人機12G過載,足夠躲避40G導彈


YuLeong


理論上可以,但是實際上卻很困難!

導彈其實就是一次性的無人機,無人機和導彈最大的不同就是能否重複使用!

這也導致了無人機擁有複雜的起降結構,以及可以多次使用,壽命更長的發動機!

而導彈擁有同樣智能的控制系統,卻不用返航,不用擔心重複使用,所以導彈的結構更緊湊,發動機推重比更大,機動性更強!


魔術師_小龍


學習一下人體腦的工作機制,一些本能的反應,存貯在小腦和腦幹,不需要太多計算按照預案執行。複雜耗時,需要不停和環境會話的部分才放在大腦。像躲避導彈這種事,肯定是依賴機載設備感知計算並作出反饋,不可能通過遙控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