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柳永對宋詞的貢獻有什麼?他只是一個尋花問柳之人嗎?

詩經語


大中祥符二年,進士科科舉考試,宋真宗下詔,凡是“屬辭浮糜”的文章概不錄用,柳永考前自認為身負大才,躊躇滿志,覺得此次科舉自己定然可以考取功名。不料柳永因“屬辭浮糜”落榜,隨後氣憤之下做《鶴沖天》

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自此柳永便有了“白衣卿相”的稱呼,同時他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也在隨後誕生了一個“奉旨填詞柳三變”的趣事。

柳永

柳永一生從1008年到1034年之間參加科考四次,四次落地,第五次是在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親政之後。仁宗放寬錄取標準之後,柳永進士及第。由此可以看出官宦世界出身、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柳永絕不只是一個尋花問柳之人。柳永積極參加科舉考試,從柳永詞創作可以看出柳永利落地絕非因為才學不夠,只是文風不受真宗喜愛,屢次落地。以致柳永憂愁、抑鬱、孤憤之下,以“尋花問柳”掩蓋失望落寞。

柳永與歌姬

柳永對宋詞的貢獻概括起來講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流傳範圍改變,宋初詞只是士大夫舞榭歌臺的唱詞,柳永之後宋詞“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第二、柳永擴大了宋詞的描寫範圍和用詞內容,讓詞由雅向俗轉變;第三、改變了“小令”為創作主體的局面,開創了慢詞創作。下面為大家分步解析柳永的貢獻。

宋詞流傳範圍的改變

詞本來起源於民間,本是民間俚曲俗詞,可是進入到文人手中之後,徹底與民間脫離成為文人的專有。自唐末詞人溫庭筠開創以婉麗綺靡詞風的花間派之後,詞便在變成文人學士花間月下、酒筵席上娛賓遣興的“詩客曲子詞”。宋初詞壇,詞發展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依然沿著晚唐五代婉麗綺靡的詞風。活躍在詞壇上的主要人物都是達官貴人,士大夫們的流連歌舞,都市歌樓舞榭的唱詞,使他們遵循著詞為豔科的傳統。這種情況直到柳永作詞才開始改變。詞才有了新得發展

閨中宋詞

柳永進行詞創作之時,並非達官貴人,而是長期流連街坊巷曲,詞作多在秦樓楚館之間傳唱,表達多為市門肆閭之事。為了適應市井歌妓的演唱和市民階層的欣賞, 他在詞的語言、 結構與風味上,繼承、發揚了民間詞的俚俗本色,將詞從文人士大夫的宴席引向了市井街巷的廣闊天地,開創了宋代的俚俗詞派。迴歸俚俗之後詞的逐漸在市民階層傳唱。詞也因此煥發生機,在民間廣為流傳,出現了“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盛況。

宋代宴飲

柳永對詞創作範圍、用詞、描寫方式的拓展

柳永之前,詞的創作多圍繞閨中、宴飲,以思婦懷人、女子傷春、相思離別之事為內容,花間派鼻祖溫庭筠更是66首詞全部採用以女子為中心。在感情表達上,則多是以第三人稱表達,作者寫出她人形象表達感情。很少出現以自己為思想感情主題,表達感情。柳永開創性的引入多種描寫場景,採用白描手法、以第一人稱敘事,把感情的表達改為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表達。

小園香徑獨徘徊

前面提到的《鶴沖天》就是這一突破的代表之作,作者以自己名落孫山憤慨開題,通過一系列的風景、人、事描寫,“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表達出自己科舉失落後抉擇。柳永在杭州期間創作的《望海潮》鋪敘了杭州的人煙稠密,富庶繁榮以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秀麗西湖景色。這份景色描寫更是將宋詞描寫範圍從“小園香徑獨徘徊”拓展到天地之間,這在宋詞當中前所未有。

十里荷花

為了便於詞在民間的傳播,柳永在詞作當中大量引入口語用詞,生動活潑的市井理俗語言大量應用。據統計,柳永常用的副詞“懲”共出現了出現了58次,“得”字出現了49詞、“爭”字出現了36次、“處”字出現了20多次。這些詞在柳永之前很少出現在詞中。這些俗語用詞的出現,不僅豐富了詞的語彙,增加詞的生動性和表現力,而且又使讀者和聽眾既感到親切有味,又易於理解接受,收到雅俗共賞的效果。例如在《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衣帶見寬終不悔

開創慢詞創作

在宋詞的創作形式上多以小令為主,小令的特點是抒情乾淨利落,言有盡而意無窮。慢詞的感情表達則是纏綿悱惻、蕩氣迴腸、曲盡其情、曲盡其韻。在唐朝到宋初的一百多年裡面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餘首,且成就不高,影響不大。到了柳永之後慢詞開始大量創作,與小令相比,慢詞長調具有更飽滿的音樂容量,能容納豐富的

雨霖鈴

生活內容和藝術情節,柳永首創“以賦為詞”,成功地將辭賦的鋪敘手法用來作詞。讓宋詞擺脫了宋初僵硬化的創作形制,賦予宋詞心得生機。在李清照的《詞論》中對柳永的開創評價道:“(詞)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柳永《樂章集》收詞 206 首,加上集外集 6 首,總計 212首詞作,其中慢詞就有 122 首之多,將近 60%,慢詞創作成為柳詞的基本樣式。 在宋初的880 多個詞調中,有 100 多調是柳永首創或者首次使用,由此可見柳永在慢詞創作領域的開拓性貢獻。

李清照

開拓與創新

從柳永的人生經歷的詞創作內容來看,柳永對詞的貢獻是對詞的開拓性創作讓詞擺脫了宋初詞創作的僵硬化狀態,煥發出心得生機。詞在民間的流傳讓詞有了廣大的群眾基礎,群眾基礎是詞生命力的表現。慢詞的創作、詞創作手法、創作內容的拓展讓詞表達感情的方式發生改變,表達感情更加真切。而柳永五次參加科舉考試可以看出,柳永深受儒家思想薰陶,尋花問柳只是科考失意的外在表象,內心深處還是一位儒家學者。


詩與歷史


我是文子心語,回答這個問題。

說到柳永對宋詞的貢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柳永在詞史上影響頗大。

①、在詞史上,他是第一個“變舊聲做新聲”,大量製作慢詞的詞人。慢詞比小令容量大,表現力更為豐富,慢詞雖然早已流行於民間,但文人很少使用。

柳永精通音樂,又長期生活在社會下層,因而他能夠積極吸收民間創作的經驗,使慢詞發展為小令並行的一種成熟的文學上式樣,從而為詩詞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②、柳永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有成績。

柳永的詞多用口語,語言通俗,平易好懂。所以當時從內地到西夏,“凡有井水引處既能歌柳詞”,可見其傳播之廣泛,在北宋詞人中是非常突出的。

③、柳永是宋代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

柳永的詞大半是為淪落風塵的歌妓們所寫。詞人能夠唱出她們內心深沉的痛苦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也因此這類作品也仍有一定社會意義。

柳永描寫都市風光的作品也很多,雖然不免有些誇張,但是開拓了詞的題材,對了解當時城市的面貌有一定價值。這類作品以描寫杭州繁華的《望海潮》最著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其中傳誦很廣的名句。

二、柳詞中成就最高的是抒寫江湖流落、旅途漂泊之苦的作品。

柳永一生失意潦倒,在汴京、蘇杭一帶過著流浪的生活。所以他的詩中有很多描寫飄泊生活的詩作,最有名的是《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詩上闋層層鋪敘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意;下闋設想別後的冷落悽清。全詩情景交融,極富詩意。

《八聲甘州》也是,這方面的名著詩中詞中通過渲染蕭瑟秋景曲折盡情的書寫了由此的詩意苦悶和思念家鄉的心情。“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尤為出色。以致一向鄙視柳詞的蘇軾,也稱讚他“不減唐人高處”。

三、柳永對身居下賤的不幸者懷有深真摯同情,但決不是一個尋花問柳之人。

①、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出身於宦官家庭,年輕時到汴京應考,經常出入閣樓妓館,為歌妓們填詞作曲,曾經過了一段流風流浪子的生活。這其中除了詞人略有的年少輕狂外,含有作者對那些身居下賤不幸者懷有真摯的同情的因素,甚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她們)消得人憔悴”。願意以詞唱出她們內心深沉的痛苦和自由生活的嚮往。

②、柳永的詞做的極好。“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葉夢得《避暑錄話》)。由此可見,教坊樂工每得新腔,需要柳永的辭;而新腔新辭的傳播則靠這些歌樓歌妓。在某種程度上說,柳永與歌樓歌妓來往較多,也有“新腔新辭”得以傳播的需要

③柳永的詞雖然受到群眾如此的歡迎,但他卻一直遭到統治階級冷漠的待遇。以致他屢試不中。由於黃金榜上無名,他也只好回過頭來再到“煙花巷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用他自封的“白衣卿相”來對抗科舉上的功名。

由於柳永的詞己很有名氣。有人在宋仁宗面前推薦他,仁宗批道:“且去填詞!”從此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開始在汴京、蘇杭一帶過著流浪生活。到四十歲時,他改名柳永才考中進士,在浙江定海等地做了幾任小官。

柳永終身貧困潦倒,到死也是一貧如洗,據說是有幾個歌妓湊錢將他埋葬的。柳永有才華也有抱負,只是為封建上後社會所不容。對於柳永,也許在歌妓等下層人中才能得到些許人間真情。

由此可見,柳永出入於“煙花巷陌”,並不能代表他是個尋花問柳之人


文子心語


沁園春•贊柳永

官宦人家,筆下飛揚,聲傳一時。

嘆白衣難解,哪為卿相;青絲無罪,只合胭脂!

俚語鋪開,名篇寫就,井水群居唱柳詞。

憐三變!有千千疾苦,萬萬相思。

人生不過如斯!無喱處、風塵困健兒!

啥龍頭有態,當容小樣?鳳翎成道,必展高姿。

丟下腥袍,換成香粉,針線慵拈日日陪。

天盲眼!讓英才散落,抱怨成堆!!

2020.2.22.





星靈曉聖


柳永對宋詞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他的詞影響很大。葉夢得《避暑録話》卷下稱:“嘗見一西夏歸朝官雲:‘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可見他的詞在民間流傳之廣,影響之大。

柳永詞的格調通常被認為不是很高,但韻律和諧,歷來被人稱道。比如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說:“其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曲盡,尤工於行役。”這個評介是中肯的,比如他為樂工妓女所作的詞,就很能體現這個特點。而寫羈旅的詞,藝術性高,極為感人,比如巜八聲甘州》,寫思念家鄉,反映了柳永失意苦悶的心情,格調並不見低:“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灀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蘇東坡就評價為“不減唐人高處。”

更有格調高、氣勢恢宏的《望海潮》,可以說是柳永調高韻美的佳作。影響很大,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記載: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究竟是不是因為柳永的這首詞,引得金人南侵,不好說,但是,這首詞把錢塘的美的確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見柳永詞的描繪工力之深。還有他的《雨霖鈴》,影響也很大,通篇層層鋪敘,上下闕渾然一體,寫景抒情都是白描,形容盡致,有樂府風,而顯然又是文人之作,藝術價值很高。

談了這些,似乎也己回答了第二問,怎能說他只是個尋花問柳之輩。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人,常流連坊曲,確實為樂工妓女寫過很多歌詞,也確實因此屢舉不第。但在宋仁宗景佑元年考取了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他是對宋詞全面革新的第一人。它的詞流傳很廣,藝術造詣很高,精通音律,善於鋪敘,並能化俚俗語為經典,創作了大量漫詞。他是北宋創新詞牌的第一人,他的詞能反映中下層市民的生活並抒發自己的窮愁情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雖有一些表現了頹廢思想,含有色情。但總的來說,柳永稱得上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同時風格多樣,對宋詞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都市閒翁


柳永作為宋代詞壇舉足輕重的人物,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廣泛影響。他精心構制慢詞,開闢“以賦為詞”的新型表現手法,打破唐五代以來詞壇的奢靡之風和小令獨統詞壇的單一局面,拓展了詞的表現內容,在詞史上獲得了較高的聲譽。

(柳永)

柳永開闢的俚俗詞派,讓宮廷詞、士大夫詞逐漸走向民間,促進了宋詞的口語化和通俗化,以至出現了“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現象。柳永的不懈努力為宋詞發展與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推動慢詞的發展,打破小令統治詞壇的局面

柳永推動了慢詞長調的興旺。柳永特別注意詞的格律與平仄,加之他在音樂方面的特殊天賦,賦予詞以一種特殊的美感。他一方面維護了詞的傳統,同時又勇於開拓創新,對領字、對句、長短句綜合運用,使慢詞有了嶄新的發展。

比如柳永的代表作品《八聲 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 樓……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 凝愁。”

柳永在詞作中,用“對” 字起 領全篇,顯得乾淨利落,再以“漸”字 自然地過渡到下文的描述,同時摻雜 著作者濃烈的感情色彩。又如“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一句, 作者運用長短句相結合和手法,把詞人本身“想佳人”,移情換景到“佳人、 顒望、誤歸舟”,由一方相思上升到作 者與佳人互相想念,感情婉轉流暢的 表現出來,滴水不漏、明淨而透徹。同 時在詞作中,無處不透露著作者對詞 的平仄和韻律的深刻體悟,展現出作 者深刻的文字功底。

柳永打破小令統治詞壇的單一局面。唐五代時期,詞主要以“小令”為主,慢詞在柳永之前出現甚少, 在詞的總數中佔有很小的比例。柳永大力推廣慢詞,從根本上打破唐五代 以來小令統治詞壇的單一局面。

柳永的慢詞長調《戚氏》“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 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悽然。望江關。 飛雲黯淡夕陽間……對閒窗畔,停燈 向曉,抱影無眠。”全文長達 200 多字,在這種長調中,作者可以遊刃有餘的把所表達 的內容最大限度的表現出來,肆意的 展開聯想與想象,聯繫到大自然的萬 物生靈,廣泛的描繪到“檻菊”、“井 梧”、“飛雲”、“蟬、蛩”等事物,可以更自然地融入感情,以達到情景交融的表現效果,極大限度地擴展了詞的容量,提高了詞的表現範圍。柳永對慢詞的推崇,打破了唐五代以來小令統治詞壇的單一局面,促進了宋詞的發展與繁榮。

二、柳永開創了新的詞牌名,豐富了宋詞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

在詞壇上,柳永是開創詞調最多的作家。在宋詞八百多個詞調中,有一百五十多個是柳永的首創。《雨霖鈴》、《望海潮》、《八聲甘州》、《黃鶯兒》、《彩雲歸》、《鶴沖天》等等,都是柳永的傑作。宋詞發展到柳永,逐漸得到豐富和完善。詞調的豐富、格律的形式和詞牌內容所包 含的字數得到豐備。柳永的努力使宋 詞的發展更加飽滿與完善,為後來蘇軾、辛棄疾對宋詞的進一步繁榮開闢了道路。

柳永對歌妓詞的描寫,真實表達了女性的內心世界。他擅長表達女性真實大膽的愛情,提高了女性在愛情中的獨立、平等、自主地位,展現出女性真實的內心世界。

柳永的《鳳棲梧》:“蜀錦地衣絲步障。屈曲迴廊, 靜夜閒尋訪。玉砌雕闌新月上,朱扉 半掩人相望。旋暖燻爐溫斗帳。玉樹 瓊枝,迤邐相偎傍。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對世俗女子的描寫坦陳真切,歌頌了她們對愛情自由平等的渴望,展現出她們爽快潑辣的 真實性格,符合大眾市民的審美取向。

柳永摒棄傳統花間派詞人對貴族婦女的描寫,更多地關注了他所熟悉的歌妓和市井婦女。

柳永始終以描寫市井歌妓為主,他的描寫注重心理的刻畫與細微真實感情的描繪與抒發。儘管他的描寫未脫離表現狹邪的市井現象,然而他並未使詞作流於庸俗,而是始終展現出雅緻的意 趣。柳永詞的藝術性和獨創性,提高了詞作的表現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詞中首先描寫了都市的繁華風物,開闢了對城市風物的描寫。

他的《望海潮》寫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以絢麗飄灑的筆觸,把三吳都會的興旺與繁榮展露無遺。他用“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十萬人 家”,來表現東南之形勝,整個描寫大氣而開闊;再貫穿以三吳都會之特殊 風物,“雲樹”、“怒濤”、“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等展現都市之繁華,以至於金國完顏亮看到此詞後,“遂起南渡之意”。柳永開闢了描寫都市的先河,拓展了宋詞的表現內容,對宋詞的發展意義重大。

柳永運用“以賦為詞”的表現手法,豐富了宋詞的表現形式。

柳永的詞注重鋪敘,往往以景物描寫和場景渲染作為鋪墊,以實踐活動為敘述線索,在詞 作中時時透露著主人公的內心感受。結構疏放,內容連貫有序,把所表現的 是由和情感生動流暢地展現在大家面 前。在其代表作《雨霖鈴》中“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作者首先描寫場景,用鋪敘的手法慢 慢展開。讀來朗朗上口、平仄有致。在《八聲甘州》中“對瀟瀟 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 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靈活運用 領字,讓鋪敘生動流暢地展開,從而 避免了刻意堆砌之嫌,達到了極高的 藝術表現效果。

三、市民情調的表現與俚俗語言的廣泛運用

柳永大量借鑑、吸收市井口語入詞,掃除了唐五代以來濃烈香豔的詞作傳統,大量吸收採用市井化、口語化的大眾語入詞,豐富了詞作的表現力。這使得他的詞作通俗易懂,增加了宋詞的推廣度和表現力。他的《晝夜樂》寫道:“洞房記得初相遇,便只合、長相 聚。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況值闌珊春色暮。”簡單明白、通俗易懂,出現了“凡有市井飲處, 即能歌柳詞”的現象。他的詞對於後來 的說唱文學和元代戲曲的發展有發軔之力。

柳永的詞中,“恁、爭、怎、看承、都來、消 得”等世俗口語運用得很多,不但生動有趣、活潑 別緻,而且易於人們的理解。這種白描和鋪敘的表現手法,符合大眾市民的審美需求。

柳永還擅長通過利用時空轉換,巧妙地創造出獨特的結構方式,表現出迴環往復的多重表現效果。他的語言表達方式新穎而別緻,使宋詞不再侷限於士大夫的“案頭文學”,創新了宋詞的生命力。

柳永是大量製作慢詞的第一個詞人。他的長調慢詞, 一改小令的多用比興 ,而大量採用了“賦法” ,以“賦”為詞。柳永“用六朝小品文賦做法,層層鋪敘, 情景兼融, 一筆到底,始終不懈。”在柳永所擅長的表現歌妓與情 人離別相思的題材中 ,鋪敘手法運用得大為成功。在柳永的努力下 ,鋪敘成為淺斟低唱、緩訴衷腸的詞的重要藝術表現手法。柳永是詞中賦法的奠基者。

再說一說“柳永是不是一個尋花問柳的人”。

有人認為柳永所作之詞皆為柳永浪蕩生活的記錄,而柳永本人也只是一個“頹廢纏綿”、“尋花問柳”的文人。

柳永生在仕宦之家,父輩六人均有科舉功名,因此柳永從小就具有較強的名利祿意識。只是柳永仕途坎坷,屢次落第,這才不得不放棄當官的想法。其實柳永一生都放不下對名利祿的渴望,他把自己的政治理想融入了詞作中,這也是柳永豪放詞體形成的重 要原因。

柳永雖然現實中屢屢落第,心中以 “仁”為官的理想無法實現,但是柳永仍將自身的“仁”投向了廣大的人民,特別是坊間那些不幸的青樓女子,這也是 柳永詞能夠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柳永筆下的《柳腰輕》、《浪淘沙令》等詞作,在對當時青樓女子的才學表示讚賞、對其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時,還透露出了當時青樓女子對生活的怨艾之情。這些詞作,並沒有花間豔詞的挑逗、押邪之感,而是在關懷、尊重的角度上對這些可憐女子的同情。

宋朝“杯酒釋兵權”之後,社會安定,文風更甚,當時富貴人家深有“白駒過隙,所謂富貴平安,不過是多積 金錢,日飲相歡”的體會。柳永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僅經濟繁榮,文學風氣也十分濃厚。柳永詞中的小街斜巷,爛遊花館,連醉瑤危就是對當時社 會環境最為真實的描寫。人們的享樂心理,以及當時女性物化等情況,致使當時婦女被拋棄、被冷 落的恐懼感日益加劇,柳永詞本身的描寫對象,詞作委婉細膩且 有深意的表達,使得柳永詞在當時的勾欄瓦舍被廣為傳唱。

宋代詞人中,柳永名聲最盛,傳播也最廣。

柳永詞的描寫對象多為人民,所以柳永詞的受眾較為廣泛,深受教坊樂工的喜愛,在坊間廣為傳播。柳永生於仕宦之家,從福建遠行至東京求仕,雖然無名無勢,但是柳永的行為作風因為其獨特的家庭背景,所以顯得落拓不羈,柳永也因為其做派、詞風以一己之力名震京城,這不僅得益於柳永詞本身的藝術高度,也得益於宋朝社會進入到了敞開型商業發展階段,城市的變化不僅對生活、商業有著重大意義,也給市井文化帶進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宋代的青樓女子、歌妓、市 妓、官妓的數量極多,“燕館歌樓,舉之萬數”。很多在市裡坊間流傳的小詞,便是由當時的詞人所作。柳永便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被當時的社會環境所感染。柳永雖然不是統治階級的一員,但是心中“仁治”的觀念讓其一直心繫底 層的民眾,他為歌妓填寫詞作 換取生活之資,而歌妓則希望柳永的詞作能夠對其多加讚美,二者之間是一種相得益彰的關係。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社會人群對柳永詞的傳播產生了促進作用,而不是柳永依靠“尋花問柳”去傳播自己的詞作。

誠然,柳永詞作並沒有避開世俗享樂內容而刻意體現情感、文學的高雅。他的詞作中不僅有著熾烈的愛情、甜蜜的笑語,同時也有著腐敗的銅臭,醇厚 的酒氣。他的“雲樹 繞堤沙,怒卷霜雪,天塹無涯。市 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還有“帝城當日,蘭堂夜 燭,百萬呼壚,畫閣春風,十千沽酒”,在當時都是消遣,但是卻在無意中為我們描繪出了北宋的經濟 繁榮、黎庶富足、歌舞昇平。

柳永寄身於市井坊間,用自己的天賦為當時的青樓女子、底層人民作出了眾多 詞作。柳永死後,每逢清明 時節,就有成群的風塵女子在柳永的墓前祭拜,稱作為“吊柳會”。柳永的詞作也因此被道德維護者所“痛斥”,為士 大夫階級所不齒,他們將柳永看成好色的無恥之徒,這是受當時思想觀念和傳統價值觀的影響的自然結果。

柳永作為詞壇具有開創意義和全面革新的詞人,對後世影響極大。蘇軾和周邦彥都是在其影響下,分流並進,各開一派。他對晚唐五代詞的全面改造,使詞由案頭文學逐漸成為宋代文學的主流,健全了詞的體制、豐富了詞的 內容、拓展了詞的境界。他是一偉承前啟後的偉大詞人,而絕不是什麼尋花問柳的登徒子。


笑語千年


柳永:“詞壇聖手”的別緒閒愁。

柳永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才子之一,他也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詞作家之一。他對宋詞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曆創作詞的詞人。雖然早在晚唐代時期都已經湧現了許多詞人如晚唐的溫庭筠,五代十國的馮延巳,李煜等。但是在他們看來,詞這種詩歌題材只不過是茶餘飯後偶一為之的消遣之趣,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這種觀念一直延續到北宋初期,而柳永的出現則用自己的創作實踐打破了這種城府的觀念。他是第一個專力作詞的作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雨霖鈴》《八聲甘州》《鶴沖天》《望海潮》等。

其次,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1個大力創作慢詞的詞人。慢詞,又稱長調。簡單來說就是指字數較多,篇幅較大的詞作品。在他以前,晚唐五代的許多作家詞作品都是以小令見長,很少有人去創作慢詞。大多作品篇幅短小,如晚唐時期溫庭筠的《望江南》,北宋初期晏殊的《如夢令》等最多不過幾句話,七八行。可是到了柳永這裡不僅有短小的曲令,更有篇幅較大的慢詞。如《鶴春天》《八聲甘州》。篇幅的擴大,極大地拓展了詞的表現能力,為後來詞作家對此意境的開拓提供了最基礎的前提條件。


再次,他在詞作當中多使用口語,俚語,俗語等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語序組合方式,擴大詞的欣賞受眾範圍。比如在他的詞作當中,多使用“怎”,“恁”,“爭”,“奈”等北宋民間口語。

最後,他還將寫作散文的方法移植到詞作當中,使得河的表現方法更具多樣化和靈活性。比如在他的詞當中多使用鋪序和白描的手法。

詞準確的來說就是歌詞,曲子詞。既然是歌,是曲子。寫出來最主要的目的便是給人唱的。既然要唱那麼就必須得跟歌女和舞女打的火熱。因為柳三變“奉旨填詞”的緣故,更使得他成為了天下聞名的詞壇聖手。如此,便不得不上那煙花柳巷與歌妓舞女為伍。因為只有她們曼妙的歌喉,才能唱出柳三變的落寞與失意。



他進歌樓戲院時是落寞的,出歌樓戲院時更是無比失意的。說什麼尋花問柳,說什麼不愛浮名,難道他不希望施展自己一腔的雄才偉略,報效明君聖主?只是“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不得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所謂尋花問柳,只不過是落寞與失意無法排遣的時候,放縱的望我發洩而已。


舊事舊人歷史說


詞從北宋開始進入興盛階段。北宋初期與西崑體風行的同時,詞也繼承了睌唐五代綺靡婉約的風氣。標誌宋詞初步變化的是柳永。到蘇軾才在更大程度上扭轉了北宋的詞風。

柳永是宋代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他一生窮愁潦倒,過著浪跡江湖、流連都市的生活。

柳永從都市生活中攝取大量的新題材。他開始用詞更多地表現自己生活在市民中間的感受,這是文人創作中一種新的現象,對後來通俗文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們“望海潮”描繪城市的繁華景象,“迷仙引”等反映妓女的不幸遭遇和願望,並寄予一定的同情。許多描寫羈旅情懷的作品,在柳詞中佔最重要的地位,如“雨霖鈴”,“八聲甘州”等。也有些詞反映封建社會文人懷才不遇時的牢騷不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對功名利祿的藐視,如“鶴沖天”(黃金榜上)等。但柳詞也有不少較濃厚的色情描寫。有些作品還表現了消極頹廢和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此外,他還寫了些阿諛帝王權貴的詞。

柳永創作了大量的慢詞。他的詞多屬應歌之作,所以富有音樂性。柳詞善於鋪敘,層次分明。又能做到情景交融,一方面重視自然景物對於抒情部分的襯托作用,一方面又融情入景,加強自然景物的感情色彩。柳詞的語言發揚了民間詞的傳統。他善於提煉口語方言,所以特別通俗、生動。柳詞在當時曾廣泛流傳,對後世也有較大影響。


文藻巧翁


“白衣卿相”柳永對宋詞的貢獻有些什麼?他只是一個尋花問柳之人嗎?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福建崇安人。他屢試不第,晚年才中進士,做過幾個小官;在北宋著名詞人中,他是官位最低的一個。但是他卻用畢生的精力從事詞的創作,是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現存《樂章集》一卷,收集柳詞近二百首。

柳永對宋詞的貢獻:

第一:柳永是大量製作慢詞的第一個詞人,適用於他在詞的題材內容方面的開拓。他特別學習和吸收了宋初民間樂曲的創作經驗,寫了不少慢詞,使詞能夠容納更多的內容;為在詞中抒情,寫景,敘事提供了更好的形式。

第二:是對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的傑出運用。柳永把傳統的抒情詩中融情於景,情景一體等藝術手段,與慢詞結合起來,使得抒情更為順心,自由。

第三:柳詞還有一特點是語言的進一步通俗化和口語化。柳詞由於內容和藝術的特點,傳播之廣,影響之大,在北宋詞人中是非常突出的。《後山詩話》說柳詞“天下詠之”,民間傳言: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就是這個道理。

柳永一身仕途坎坷,窮困潦倒,因此柳詞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懷才不遇,宦途不順後的悲憤和不滿情緒。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且憑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好一個: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為什麼失意文人,落拓江湖後都喜歡:對酒當歌,都喜歡在舞榭歌臺淺斟低唱,都喜歡秦樓楚館與歌妓們留連往返,都喜歡柳永詞;而且都在柳詞中找到了感情寄託,找到了情之所韻,找到了意之所發;這主要是柳永詞的主旋律,對失意文人發出了心靈的最強音。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怎我,倚欄杆處,正憑凝愁!”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每當讀到此句,都會令落拓江湖,羈旅之人潸然淚下!請問:什麼叫好詞?好句?能夠打動人心的,能夠令人讀後,從心靈深處產生共鳴的句子,就是好詞好句。

所以說:柳永絕對不只是尋花問柳之人,他對妓女抱以極大的同情;據傳:柳永逝世後,眾歌妓們湊錢安葬柳永,還發出了:春風十里送柳永之嘆。

(插圖系網上收集,侵刪)


昌國7504


柳永作為宋詞婉約派代表人物對宋詞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首先,他是第一位對宋詞全面革新的詞人。其次,也是宋代詞人中創用詞調最多的第一詞人。他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大膽移植於詞,還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酣暢淋漓的鋪敘、平淡無奇的白描,形成了"白衣卿相″柳永詞人獨特的藝術個性。那著名的經典佳句"楊柳岸曉風殘月″令人過目即誦就是明證。



偉人蛇


我來回答,供大家參考。

柳永不只是個流連花街柳巷的人,他是宋詞的第一個變革者,是宋詞新局面的開創人。

詞的初期,是通俗的藝術,流行於市井酒肆,詞句多豔麗浮華,詞意也多相思柔情。

到了宋早起,晏殊、張先、歐陽修等有名的詞人,也還侷限在這個範圍。形式上多小令,字數很少,比如《十六字令》;內容上仍承襲“花間派”。但也出現變革的苗頭。

柳永因為“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得罪了皇帝,仕途受阻,成了“失意無聊,流連坊曲”的文人。也正因此,他深入到了社會底層,瞭解認識了這些人的人生,他的創作不只有男歡女愛,也有很多反映了下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的某些側面。同時,他有效的吸收了民間藝術的營養,創作了大量“慢詞”,就是字數比較多、長的詞,很好的擴充了詞的體制。也就是說,柳永在形式與內容上對宋詞進行了新的探索和開拓,打下了很好的社會基礎,對推動宋詞的變革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欣賞一首柳永的《玉樓春》:

皇都今夕是何夕,特地風光盈綺陌。金絲玉管咽春空,蠟炬蘭燈燒曉色。

鳳樓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鵷鷺客。金吾不禁六街遊,狂殺雲蹤並雨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