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张乐宁:践行医者初心 一位“低调”的逆行者

深夜22点30分,作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的宣传委员,张乐宁一边查找资料和战友讨论治疗方案,一边匆忙地吃着东西。讨论不时被各类电话、信息打断,他需要一边翻看,一边做着各种协调、回复。

此时,他恨不得自己拥有三头六臂,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做更多。

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张乐宁:践行医者初心 一位“低调”的逆行者

分秒必争 不计得失

张乐宁是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医生,身为党员主动请缨,成为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的一员,共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参与救援,该院被防控指挥部指定为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点医院。

除了正常工作,张乐宁还需要配合医疗队做好宣传工作,负责搜集整理各类信息和资料,提供给宣传队伍,以便更多的人掌握前线的动向。

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张乐宁:践行医者初心 一位“低调”的逆行者
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张乐宁:践行医者初心 一位“低调”的逆行者

武汉的夜依然清冷,宾馆的窗密封不好,风毫无忌惮的钻进房间。因为不能开中央空调,张乐宁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由于临行前剃了光头,不得不戴着帽子保暖。他说,因为从接到通知到出发只有18个小时,很多东西来不及整理,还好院里想得周到,及时送来了物资,包括电热毯等, “一碗简单的泡面,暖的不只是我们的胃,更是我们的心。”

大部队后勤保障工作都交给了生活委员张鸿雁护士长和秦治刚医生,他们真的很辛苦,为大家撑起了安全保障的天空。到达的物资一笔一笔算,物资品种多、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拆箱分片,尽量不落下一人,当出现短缺的时候,他们都主动把自己的物资让给别人。身处这样一个大家庭,被各位老师、各位战友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关怀,真的心满意足,非常感动!”

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张乐宁:践行医者初心 一位“低调”的逆行者

一个小时后,张乐宁就要坐班车出发前往医院,开始今天的夜班,从凌晨1点接班到次日上午9点。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后,既要有足够的体力,又不能中途去厕所,因此,在吃喝问题上,大家都是慎之又慎,以便节省防护服的使用。

50分钟的车程对于这一批援武汉医疗队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额外增加的考验。医院附近的驻地都安排满了,所以,大家只能被安排到离医院30公里的宾馆。来回路上,加上等待一起回的战友,一个班来回需要3小时的时间的等待和路程。但乐宁说,大家都没有怨言,对于这些平时就经常黑白颠倒、适应各种班次、经常加班的医护人员来说,苦和累真的都不是问题。

班车上的医护人员都会选择睡一会,张乐宁却是忙得没有时间休息,抓紧一切时间协调。因为一旦进入病房,他就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工作中,无暇其他。

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张乐宁:践行医者初心 一位“低调”的逆行者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张乐宁:践行医者初心 一位“低调”的逆行者
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张乐宁:践行医者初心 一位“低调”的逆行者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张乐宁:践行医者初心 一位“低调”的逆行者

医者仁心 勇于承担

认识张乐宁是因为博医联盟的义诊活动,这是一个拥有爱心与责任心的团体,张乐宁把志同道合的战友们连结在一起,献身公益,一起进步。因为熟识的人多,为他在前线的工作提供了便利,甚至连他负责的患者都“借了光”。

第二批医疗队开始接诊的第一天,50个床位瞬间爆满。其中包含一位特殊患者,需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需要透析的患者在武汉市新冠肺炎的患者中,数量并不少,但能做透析的疗区寥寥无几。对于初来乍到的吉大三院第二医疗队来说,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张乐宁一边和大家解决眼前的救治问题,一边动用一切资源,一遍遍地打电话寻找最合适的疗区。各个院区都是一床难求,要想让这位患者得到更科学的救治,只能是调回一位患者才能出一张空床。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善待。为了这位患者的安危,医疗组紧急开会和有透析条件的疗区商量--换!哪怕换来更重的患者,也要让她能尽早接受透析。沟通、协调、转运,这样一个决定,需要无数人的大力支持。张乐宁说,非常感谢大家在身后默默地支持,没有大家的努力,这位患者不可能被顺利转出,最后这位武汉阿婆顺利完成透析。

病房内年龄最大的患者是位85岁的老奶奶,因为年纪大,所以张乐宁格外关注,虽然口音很重,但他还是尽力去沟通。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做一次ct都非常困难,危重患者需要抬担架医生陪护前往,张乐宁总是想尽办法去解决。

胸怀大爱 无私奉献

张乐宁是胸外科的医生,但是很多患者都是合并了一些基础疾病的,这就要求前线的医生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会诊讨论。这就是文章最开始的那一幕。

张乐宁介绍,每次交接班,都需要大概1个小时的时间,对这期间的治疗情况、患者情况进行交接。50位患者,每班4位医生,8位护士,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隔着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手套,在每一张床前仔细查看患者情况,并根据病情的程度指导制定方案。每次查看完病人的情况,医护人员靴子里都是汗水,防护镜里都被汗水的蒸汽笼罩。而这些光是听起来都很虚脱的状况,就是他们的日常。

张乐宁说,很多次下了班回到驻地,饭已经冷透。用热水冲淋半个小时以上完成消毒,自己再将饭加热一下,简单吃一口。然后开始补觉,保存体力才能继续战斗。张乐宁说,领队刘天戟院长就是大家长,已经为大家考虑得非常周到,经常自己贴补大家,为大家准备东西。所以即使遇到一些小困难,大家都能自己克服,不愿意再麻烦院长。

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张乐宁:践行医者初心 一位“低调”的逆行者

医务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英雄,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躯。他们是拯救生命的天使,也是生活中的人夫人父。张乐宁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平时忙就很少陪伴,如今想念,也只能通过屏幕慰藉。张乐宁说:“医院对我们的保障让我们少了后顾之忧,院里给前线医护的家属送粮送菜,还为过生日的家属送去生日蛋糕。作为三院人,真的感觉无比骄傲和幸福。”这不只是张乐宁一个人的想法,大家的战地日记中都写满了对医院的感激。

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胸外科张乐宁:践行医者初心 一位“低调”的逆行者

战斗还在继续,英雄仍在阵前。

张乐宁同一线战友一道,与疫魔短兵相接,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只为换来患者的健康,祖国的安宁。

每次和前线的战士对话完毕,我都习惯性地写上一句平安。和张乐宁的对话不像采访,他不会过多的说自己做了什么,总在讲述大家的辛苦,他说他是党员,是三院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鲜红的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致敬,那些奋战在一线“低调”的白衣战士!

待春暖花开,等英雄归来!

(思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