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明明知道和珅很貪,為什麼在位的時間沒有殺掉,而一直留用?

彙集股俠


和珅是乾隆中後期的權臣,很多看過《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朋友都對和珅的印象非常深刻。實際上歷史上的和珅跟影視劇中的和珅有很大的區別,影視劇中和珅和乾隆的年齡相差不大,而歷史上和珅的年齡比乾隆小了整整39歲,乾隆的孫子比和珅還要大三歲。和珅開始受到乾隆皇帝重用的時候,乾隆皇帝已經是一位60多歲的老人。我們知道清朝在康熙、雍正和乾隆統治時期最為強盛,這一段時期也被人們稱之為康乾盛世。

乾隆皇帝出生於盛世時期,他的性格遠不如康熙和雍正更加的節儉,晚年的乾隆皇帝更是奢侈成性好大喜功。乾隆皇帝為了維持自己奢侈的生活,就必須要找到一位能夠為自己理財的人。和珅雖然性格貪婪無度,但是他天生就是一位優秀的理財能手,和珅不僅能夠幫著乾隆皇帝賺錢,還能夠幫著乾隆皇帝攢錢。同時和珅對待乾隆皇帝忠心耿耿,他雖然是一個權臣,但是卻從來不做危害皇權的事情,這也是他能夠在乾隆皇帝身邊紅火多年的重要原因。

和珅出生於清朝的一個官宦世家,因為相貌堂堂被選為宮廷侍衛,清朝侍衛的級別非常高,即使是站崗的普通侍衛,品級也不低於六品。因為和珅經常在乾隆皇帝的身邊,乾隆皇帝很快就發現了和珅這樣一位人才。乾隆皇帝曾經讓和珅管理清朝的布庫,和珅將布庫管理的井井有條,乾隆皇帝也對和珅十分的滿意。之後乾隆皇帝又讓和珅擔任了幾個重要職位,和珅每一次都讓乾隆皇帝滿意。

和珅做官的第8年,乾隆皇帝便讓20多歲和珅擔任了戶部侍郎和總理內務府大臣,管理王宮內的物資分配。內務府大臣是清朝時期非常高的官職,和珅能夠從一個普通的侍衛,一路成為內務府大臣,他的升遷之路可以說得上一帆風順。乾隆皇帝是一個非常精明的皇帝,和珅能夠20多歲便擔任朝廷大員,除了乾隆皇帝的信任外,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的能力出色。

從和珅擔任內務府大臣開始,一直到嘉慶皇帝殺死和珅,共經歷了20多年的時間。雖然和珅一直貪婪成性,積累了無數的私人財產,但是乾隆皇帝的私人倉庫和清朝的國庫同樣被和珅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和珅只是貪財,卻不貪戀權力,嘉慶皇帝能夠用一道聖旨除掉和珅,足以說明和珅並沒有做太多威脅皇權的事情。至少和珅在朝廷裡面的實力,完全不能同皇帝相提並論,即使是新繼位的嘉慶,都能夠隨意處置和珅。

可以說和珅是一個既能夠幫皇帝賺錢,又對皇帝忠誠的人,乾隆皇帝雖然知道和珅貪財,但是他也不願意除掉和珅這樣一位人才。事實上在和珅被嘉慶皇帝扳倒之後,清朝的國庫收入情況並沒有得到任何的改善,反而是清朝的國力一天不如一天。只能說和珅雖然貪婪無比,但是他確實有能力有手段,能夠幫助乾隆皇帝賺錢,因此乾隆皇帝才會在明知和珅貪婪的情況下仍然任用他。


歷史總探長


乾隆西北用兵打仗、黃河治理河患、平叛、修宮殿、下江南都需要錢,需要的是上千萬兩,這些錢怎麼解決呢?靠紀曉嵐這些只會勸皇帝勤政愛民的人?還是得靠和珅,

和珅是什麼人呢?他能幹黑活,能替皇帝實實在在的解決問題,能替皇帝承擔罵名,能給皇帝搞來錢。

其他人呢?除了動嘴皮子,還能幹嘛?紀曉嵐這類人,有什麼用呢?他們愛惜自己的名聲,把罵名都給了皇帝,你說皇帝喜歡誰?

比如明朝嘉靖皇帝遇到海瑞這樣的人,海瑞罵皇帝,天下人看到的是,海瑞是一個正直的文人士大夫,不懼生死,直言面對皇帝,而皇帝是個昏君,美名留給自己,惡名留給皇帝,你說皇帝能喜歡海瑞?

和珅是貪,但是那是在乾隆的授意下貪的,或者說是默許下貪的,別說他知道和珅貪了,他更知道天下烏鴉哪來白的?和珅搞出“議罪銀”這種邪惡的東西,本身就是承認他們貪,只要他們把貪的交出一部分給皇帝就行了,何況和珅這種專門給他搞錢的人?


南朝居士



和珅的貪腐程度如何呢?

嘉慶四年(1799年)四月,身為太上皇的乾隆帝駕崩,而僅僅十五日後和珅便被嘉慶帝下獄,隨即賜其自盡,抄家。這也是仕宦幾十載、位極人臣的和珅的最終下場。

在查抄其家時,根據《清仁宗實錄》記載:臣(定親王綿恩)等奉旨查抄和珅及伊家人劉全等家產,所有查出和珅家:二兩平金三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兩,銀三百一萬四千九十五兩三錢三分,俱已交廣儲司收訖,業經奏聞在案。而在徐珂《清稗類鈔》提到和珅貪汙達八億兩,還有史夢蘭《止園筆談》裡的「銀九千四百餘萬,金五千八百餘萬,玉器作價七千萬,珊瑚等作價一百三十萬」記載,《殛珅志略》裡的「五千四百餘萬兩」等。

版本眾多,各個數目差距也頗大,但就當時的清廷年國庫收入七千萬的規模而言,即便是《清仁宗實錄》中的“相對較小的”貪墨數額,也已經足夠證明和珅貪汙之事事實清晰,並無差錯,和珅乃是當之無愧的一代鉅貪。

作為皇帝的乾隆帝,為何又沒有選擇殺掉和珅呢,反而是一直留用?

首先,我們要說明的一點就是,乾隆帝是皇帝,是大清的君王,是封建帝制之下家天下的主宰者。

在乾隆帝執政的前四十五年間,事實上他對貪腐問題,一直並無太多的姑息縱容,相反還採取了一系列的嚴打措施,僅被其誅殺的封疆大吏便數不勝數,一如九門提督鄂善、浙江巡撫王亶望都是明證。

但是在乾隆帝執政的後十五年(甚至還可以包含三年的太上皇生涯),沉浸於自己的“十全武功”之中,下江南、修圓明園、避暑山莊等宮殿耗費日巨,而要維繫奢華,便註定要搜刮財帛。

於是便有了乾隆四十五年的雲貴總督李侍堯案中的“大抵侍堯貪贓中,五之三入於進貢”故事。有意思的一點是,和珅恰恰就是依靠處置李侍堯案平步青雲的。

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及的是,清朝的國家的財政體系中的國庫與皇帝的私庫。國庫的作用顧名思義,存放全國財政收入,支取國家開銷用度;而皇帝的私庫,則歸屬內務府管理,主要用於皇帝的私人用度。

私庫的收入來源構成一般為:國庫撥付內務府的預算,以及皇室直接派人經營管理的皇莊,罪產入庫,藩國、官員進貢等。

這也就形成了矛盾,一方面是窮奢極欲、日漸奢華的乾隆帝;另一方面又是皇帝私庫收入來源途徑的相對單一;顯然乾隆帝必須要有更好的斂財方式、斂財手段、斂財人員。

於是 ,善於理財的和珅便應運而生,成為了乾隆帝攬財的白手套。也正是同年,升任戶部尚書、內務府總管的和珅,提出了議罪銀製度,以錢來頂罪,迎合了貪官汙吏的需求,更充實了乾隆帝的私庫。

在和珅的有用之下,至於和珅的博學多識,傳聞中的“虎兕出柙”;長相清秀,酷似年妃;溜鬚拍馬,也都成為了錦上添花而已。

或許這裡,會有讀者仍舊不解,就算有用、得寵,和珅也是貪官,乾隆又為什麼不殺呢?

這其實牽扯到了治國之論。在國家政權之中,有能臣、庸臣之分,亦有循吏、清流之別。他們互相攻訐、監督,而身為君王的皇帝,需要的是什麼人呢?能臣。他並不會在乎,能臣是否清廉,或者說相較於能臣的能力而言、帶來的王朝收益而言,他更會忽視他的貪腐等缺點。

恰恰和珅就是那個能臣,能夠幫助乾隆帝實現目的的人。


新語話史


很榮幸回答此問題!

乾隆不殺和珅,主要有三點:

一、和珅自我定位正確!

《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說過“任何人都可能去加害乾隆,但和珅絕對不會”,和珅知道他所有的權勢財富都必須依靠乾隆,因此對和珅來說,不管他是御前侍衛,還是軍機大臣,他清楚的知道:他永遠是乾隆的奴才,跟乾隆是主僕勝過君臣,這從《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與乾隆對話中大多數以“奴才”自稱而非“微臣”,如臺詞“奴才有罪、奴才告退”等可見一斑。

二、和珅理財能力突出!

和珅既有能力為自己斂財,同時又能讓乾隆有錢去治理國家和解決乾隆自身的開銷。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乾隆說過“和珅任戶部尚書時,國家從未缺錢;和珅管理內務府時,每年都有盈餘。”從這可看出和珅在理財方面的能力突出,超乎常人。因此他自身斂財鉅額,也讓乾隆從未缺過錢。

三、乾隆自身帝皇平衡之術!

《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說過“官字兩張口,先要餵飽上面那張口,才有人去幫我餵飽下面那張嘴”。對乾隆來說,和珅就是官字上面的那張口,他對乾隆忠心耿耿,有能力去管好下面辦事的官員,乾隆用好了他,節省了自身的精力和時間成本。

另外,乾隆也用“貪官”和珅之流來平衡“清官”紀曉嵐之流。清官可用來幫助乾隆壓制貪官,讓貪官更加忠心,反之,貪官也可刺激清官的辦事能力,讓清官更加清廉!





白石非石娛樂


清朝大貪官和珅被抄家後,其家底富可敵國,他是如何貪得這麼多錢的呢?乾隆當年為什麼一直不殺他,這裡面是否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因呢?

據說乾隆跟和珅的關係非同一般,就算是太子皇子們想懲罰和珅,乾隆帝都一直護著他,因此和珅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後來和珅不管以權謀私還是別人送他錢財寶貝,都使得他貪了鉅額錢財。

從嘉慶年間的查封和珅案以及清末由薛福成寫的《庸庵全集》瞭解到,和珅一生鉅貪無比,以各種方法貪達11億銀兩,如果換算成今天的白銀匯率約為1克7元RMB,一兩白銀重約50克,那麼算起來和珅估計共貪了3850億。當年清廷的年收入約為7000萬兩白銀,分算之下和珅共坑吞清廷十五年的財政收入,怪不得嘉慶上位後第一個要辦的就是和珅。

當年和珅在朝廷發展爪牙以及貪腐,乾隆不可能不知道,但乾隆在位時一直沒有揭露和珅的暴行,直到他重病駕崩退位之後,其兒子嘉慶登基才開始對付和珅,並且一下子就把和珅的所有家財充歸了國庫。事後,民間很多百姓都紛紛閒言聲稱乾隆之所以不想弄和珅是因為兩人有著非比尋常的關係。

有人說乾隆是欣賞和珅的口才,所以才沒有揭發他貪錢的事情。

主要原因為和珅乃一個清代學霸,他深悉各國語言,能夠良好的跟異國外吏溝通,一些外文書狀都需要和珅來翻譯。除了和珅之外,放眼大清江山,狀元秀才很多,但會外語者卻找不出一人替代和珅,因此乾隆為了鞏固外交關係,不得已才放任和珅的惡行。

還有一說是乾隆看見和珅在當內務總管之前,內務府的收支很不平衡經常虧本,多少銀兩進去都顯得不夠花,直到和珅當上內務總管後,奇蹟就發生了,內務府不僅沒有虧本,季度結算還有了剩餘銀兩。

原來,這都是和珅私下利用關係從各地區的官員、鹽政、馬商、地主、鄉紳富賈等群體弄來大批銀兩充入了內務府,才顯得收支有了剩餘。和珅頭腦聰明,擅長搞各種關係賺錢財,他還因此向乾隆提議施行一項議罪銀,假若有人犯法犯罪就可以用財物抵罪,而所得錢財一律歸納為內務府,這個做法逐漸讓內務府的銀兩越積越多,而且使得皇族的日常生活更加奢侈,花起錢來更多大手大腳。

和珅除了間接讓皇室成員有更多錢花之外,平時還很用心去討好乾隆。據他自稱從幼年就開始模仿乾隆帝的吟詩寫字的習慣,在興趣上也處處表示跟皇帝一個喜歡。久而久之,就稱自己很瞭解乾隆,只要對方一旦有什麼舉動,很快就明白其想要做什麼,需要什麼東西等。

所以,乾隆在跟和珅相處的時候,過得較為舒適輕鬆所以就把他當成了大紅人。《清宮秘史》還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當年乾隆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天去拜見皇阿瑪,無意中看到馬貴妃在梳頭,他見狀立馬就雙手捂眼不敢細看,而馬貴妃見有人突然進來又用手捂臉,一下認不出是誰,情急之下就隨手甩起木梳打了乾隆,還一不小心把乾隆眉頭給劃傷了。

事後馬貴妃被皇后追究責任賜了死刑,這事情始終令乾隆一直有愧疚,到了他稱帝遇見了和珅,發現和珅的言行舉動都很像馬貴妃,乾隆可能就此認為和珅就是馬貴妃的輪迴轉世,因此一直對和珅的十分照顧。


貓眼觀史


乾隆明明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卻為何不殺和珅,這個疑點一直困擾著世人,一直是個爭議性的話題,對於乾隆不殺和珅的傳聞也是一種又一種,那麼為什麼乾隆不殺和珅?

眾所周知,和珅生前貪汙的銀兩大約有11億之多,可能你不知道這11億在當時是個什麼概念,這麼說吧,乾隆時期,國家還算順,每年的財政收入大約在7000萬左右,和珅這一貪直接就讓朝廷少了將近15年的財政收入。

要知道國庫也沒這麼多,巧的是貪汙了這麼多,乾隆都捨不得殺和珅,難怪會引起後世的爭議。其實不難看出,和珅跟乾隆的關係非常要好,不然你換個人試試,紀曉嵐貪汙估計乾隆都會給咔擦了。

和珅

1.和珅能力出眾

對和珅瞭解的人都知道,和珅精通多國語言,外國人來中國打交道完全是和珅在負責,因為除了和珅還沒有誰能與外國人交談自如,所以和珅的價值就讓乾隆不會殺他。

2.和珅會搞錢

和珅上任內務府之前,國家一直在虧損,支出的銀兩還沒收到的多。這種事情自從和珅上任後就不一樣了,每年內務府不僅不會虧損,相反還多出來了很多錢,這樣乾隆就不愁錢,就能花天喜地的去瀟灑。

3.和珅做事符合乾隆心意

和珅知道怎麼做事乾隆會開心,和珅模仿乾隆的風格寫詩作畫,乾隆有什麼興趣他就培養什麼興趣,乾隆的一切他都瞭如指掌,據說乾隆乾咳一下,和珅都會立馬把痰盂拿到乾隆面前。

4.乾隆有愧在先

據說乾隆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次進宮看見雍正的妃子在梳頭,玩心大起的乾隆跑過去用手矇住了妃子的眼睛,這妃子或許是被嚇到了,拿梳子的手反手就是敲了過去,結果把乾隆的眉頭給打破了,乾隆的母親看到乾隆受傷了自然是勃然大怒,而乾隆知道是自己的不對,便向他母親解釋,豈料他母親一聽解釋就炸了,認為是這妃子勾引乾隆,於是便將妃子賜死了。乾隆得知後後悔莫及,趕緊跑到這位妃子的寢宮,看見躺在地上的妃子,他咬破了自己的手指頭,用帶血的手指在妃子的脖子上點了一下說道:“若有來生,你二十年後再來找我吧”。

乾隆

後來和珅入宮了,乾隆看見和珅長的和那妃子非常像,便往和珅脖子上一看,果然有個紅色硃砂痣,而這一年恰巧離那妃子逝世20年,所以乾隆把和珅當作了那妃子對待。

最後一種說法是說和珅長得及其英俊,並且長得極像死去的妃子,所以乾隆在60歲的時候愛上了和珅,也就是說乾隆是個雙性戀,乾隆和和珅之間有這麼一層關係,所以乾隆才不會殺了和珅。或者是你,你會殺掉自己最心愛的人麼。

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皇帝留著和珅,那是因為和珅是他的左肩右臂,有用而且好用。皇帝雖是九五之尊,權力無限,可具體做事還得靠下面的人。如果什麼事都自己去做,那皇帝不就成了光桿司令了?很多上不得檯面,或者自己無法出面做的事情,就需要去做、去執行。

另外,皇帝看似高不可攀,可他畢竟不是神仙,也是凡人的肉體。如果有臣子能陪他在繁忙的國事之餘消遣逗樂,臣子又深知自己的脾氣喜好,為什麼不留著呢?和珅有貪念,但執政六十年的乾隆難道不知道“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嗎?因此,和珅的貪汙,可能是乾隆給小弟的一種獎賞、一個激勵,好讓他更賣力地為他乾貨。從史書上來看,和珅對乾隆說得上忠心耿耿,沒有謀權篡位的念頭。

他個人非常有才華,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又熟讀四書五經。且,他本身是滿人,當然會受到乾隆的青睞。和珅的權勢是因為來源於乾隆。乾隆退位當太上皇那幾年,對朝廷還具有較為強大的控制力。嘉慶皇帝前期的執政,受到來自和珅方面非常大的阻撓。乾隆一旦駕崩,失去了靠山的他,自然不會被嘉慶皇帝所容。貪汙是扳倒他的罪證。


古行生


估計一提起和珅,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想罵他,他的確是個大貪官無疑,但是乾隆明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為什麼沒有殺他,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和珅身上有哪些優點。

和珅雖然貪,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和珅掌握四種語言,滿,漢,蒙,藏四種語言他都會。和珅能在朝廷身兼數職跟他會四國語言有離不開的關係, 能夠幫助乾隆處理各種外交問題,和珅曾在接見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的時候,表現出他卓越的外交能力,馬戛爾尼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外交官,他此行是想讓清朝把舟山群島中一島和在廣州附近劃一塊地方作為英國人居留地,在對清朝進行貿易往來。他故意掩飾自己意圖想把和珅繞進自己圈套,和珅看出了他的意圖,婉轉的讓馬戛爾尼放棄了這個想法。他對馬戛爾尼不卑不亢禮遇有加的態度讓馬戛爾尼非常佩服。

和珅也很聰明,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小故事,說他曾經負責給災民發放糧食,但是怕那些富人趁機佔便宜,所以他就讓人在米中加了一些沙子,當時手下的人不明白為什麼,後來他解釋道:真正餓急了的人是不會在意這些沙子的,但是那些吃慣了魚肉的富人,看到這樣的米,是不會理睬。足以看出和珅的聰明才智。能夠真正幫助皇帝解決問題的人。

情商高,和珅之所以後來權利那麼大,不單單是聰明,有才,這和他的高情商也有關,他與人交往,懂得投其所好。他知道乾隆喜歡真品古玩,古董字畫之類的,還專門找人修了一棟樓擺放這些物件的。皇帝也知道,經常和和珅一起去觀看賞玩,其實也就是皇上的一個私人庫房,和珅只是給皇帝儲備和保管東西的管家,其實貪了什麼,為什麼貪的,乾隆心裡一清二楚。 但是在外人看來都是和珅自己貪財,並且從來都是和珅自己攔罪,讓皇帝很滿意。

和珅很會拍馬屁,拍馬屁也是一件技術活,很多人馬屁拍不好,拍到馬腿上,像和珅這樣把人拍的舒服,乾隆能不喜歡嗎

和珅雖然貪,但是能力出眾能夠為乾隆處理各種事物,懂得乾隆心裡,試問這樣的人誰不喜歡,乾隆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乾隆不殺和珅也算是給嘉慶留下了一筆巨大財富。








帶你走進中國歷史長河


乾隆在位時沒有殺和珅是因為和珅的存在對他來說利大於弊。

第一,和珅能力強無人替代

和珅是乾隆朝的寵臣和權臣,不但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而且和珅擔任了大清朝多一半的重要官職,並且還能夠勝任,所以說和珅地位和能力很強。如果殺了和珅,清朝內部馬上會癱瘓也不一定的。然而和珅雖然位高權重,卻不貪戀權位,這也讓乾隆比較放心的。

第二,和珅會理財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由侍衛一步步升上來的,和珅在起步時就任過庫管管賬之類的工作,積累了很多經驗和理財能力,而且在理財方面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乾隆也因為和珅這一點很賞識他。

第三,和珅是帝王的寵臣

和珅在得到乾隆賞識後就平步青雲,年紀輕輕就身居朝廷要職,這是因為和珅很會察言觀色,也很會拍馬屁,這一點非常符合乾隆喜好。另外,乾隆退位後,和珅還是整天圍著他轉,各種拍馬屁讚美皇帝,從內心深處來說乾隆也不捨得殺和珅。

第四,乾隆在乎名聲

乾隆皇帝作為一代聖君,文治武功在歷代帝王中也是佼佼者,因此他自詡為“十全老人”,由此可見,乾隆非常在乎自己的名聲。所以乾隆如果還活著時,除掉和珅,必定會給自己的政治生涯留下汙點,被後人議論。





探尋歷史奇聞


首先要明白和珅是什麼樣的人。他是貪官,同時也是能臣。他是乾隆一手提拔出來的,對於乾隆的忠心是沒話說的。帝王用人主要是用其忠,其次用起才,最後用其德。這個人能用又好用幹嘛不用?然後和珅貪,講難聽話乾隆不放縱他有這膽子?兩個人聯手從國庫弄錢。和珅拿部分,乾隆拿部分。然後和珅從自己拿的那裡去幫乾隆消費。兩個基本算是盟友關係。


千里追劇



乾隆帝在位後期,自以為“十全武功”志得意滿,沉溺於個人奢侈享受。而和珅在整頓財政,斂財積蓄方面,算得上百年一出的天才。他不止將偌大一個大清帝國的財政打理得井井有條;也通過創辦議罪銀製度,把錢從貪官墨吏的手中,不經過戶部國庫,而直接搜刮到了乾隆帝自己的小金庫裡,有效供應了乾隆帝的奢靡生活和享樂,因此才得到了乾隆帝的極度信任和重用。

其實乾隆帝之父雍正帝雖以打擊貪腐著稱,然而他在位期間,清廷對貪賄的封疆大吏,尚且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處置大抵以抄家、流放為主。

而乾隆帝在位的前四十年裡,整肅貪腐變本加厲,單單因為貪汙賄賂、徇私枉法等罪名,就砍了許多極品大員的腦袋。

包括兵部尚書兼九門提督鄂善,僅僅因貪汙銀千兩就被殺;雲貴總督恆文、山東巡撫國泰、陝甘總督勒爾謹、浙江巡撫王亶望,都因貪腐被處死。甚至其寵妃高佳氏之兄、兩淮鹽政高恆,貪贓論斬。高恆之子、左副都御史高樸,也因貪贓被殺。平心而論,此時的乾隆帝也算得上“執法無私”了。

而到了乾隆帝在位的後二十年,他自己年老倦政,沉溺享樂,對和珅等寵臣信臣的貪賄行徑已不能約束,由此上行下效,官場風氣為之大壞。

和珅政務嫻熟,博學多知,思維敏捷,才智過人,記憶力出眾,通曉漢、滿、蒙、藏多門語言,不止在八旗子弟裡算得第一流全才,甚至在當時整個大清帝國三萬萬人口中,不帶民族偏見地說,也必須承認他是第一流人才。

也正因如此,和珅成為了乾隆皇帝在“內禪”退位為太上皇后,用來把持朝政、鉗制新君嘉慶帝的主要工具。

乾隆帝一開始甚至連皇帝玉璽都不捨得交給嘉慶帝,還是在群臣催促下不得不交,然後但凡軍國大事和人事大權,乾隆帝一概自己處置,堅持上朝,並通過和珅這個最信任的寵臣操控朝政,讓嘉慶帝形同傀儡。

彼時的和珅,同時身兼領班軍機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爵封一等公,在清朝官僚體系已經做到人臣之極,他同時還身兼三部(吏部、戶部、刑部)一院(理藩院)尚書,另外還兼著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要職,可以說整個大清帝國的官僚體系,都在他一個人的意志下運轉,非過人之精力、才智絕不能為。

這與其說是和珅權力慾望過大,不如說是他作為太上皇乾隆帝的代理人,能者多勞,不得不為之。看似權傾天下,到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時,也不過是旦夕繁華,轉瞬即逝,早已騎虎難下。

除了俯首聽命於乾隆帝,按老主子的意圖去總攬大權,壓制嘉慶帝的參政可能,難道此時的和珅,還能有別的選擇麼?

而嘉慶皇帝雖然即位,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對和珅這個言出法隨、一呼百諾的太上皇乾隆帝代理人,又怎麼可能不嫉恨?

這樣的君不君、臣不臣的日子過了三年,活到快九十歲的乾隆帝,戴著“中國壽命最長皇帝”“中國實際執政時間最久(六十三年)皇帝”兩頂桂冠,心滿意足嚥了氣。

嘉慶帝也將和珅這個“二皇上”恨之入骨,不顧老父屍骨未寒,才幾天就急匆匆宣佈和珅二十條大罪,將他處死並抄沒家產。

和珅的家產,按嘉慶皇帝的治罪詔書,當時負責抄沒和府的官員奏報,是所藏上等珍珠和寶石不計其數,藏金三萬三千五兩(摺合白銀約50萬兩),銀三百萬兩(摺合"庫平銀"283萬兩),開辦當鋪錢店無數,還有大量珠寶、古玩、衣物,連他的管家劉全也有家產二十餘萬兩……

和珅這合計三四百萬兩的鉅額財富,主要是靠做各種大小生意,包括開設當鋪七十五間,大小銀號三百多間,靠著他自己位高權重,享有大清帝國獨家“內參”,搜刮聚斂而來。此外,他並通過廣東十三行,和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常年做著只此一家的壟斷性中英進出口貿易,究其主要罪狀,正是“與民爭利”和“公器私用”。

至於和珅之貪汙索賄之所得,佔他個人財產比例並不算多,更多隻是當時官場的普遍慣例。

所謂流傳甚廣的“和珅家產相當於半個清朝國庫”的說法,誇張到了“二億三千萬兩”(薛福成《庸庵筆記》)“二十億兩有奇”(《清朝野史大觀》),大抵來自野史傳說,並未被清朝官方認可。

無論是「乾隆養肥和珅這頭肥豬,留給兒子宰殺」,還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殺之彌補國庫」的說法,皆為民間臆測,並非真實史實。事實上,和乾隆年間清朝國庫最高達7390萬兩的數字相比,和珅家產並不當真如何駭人,和民間野史所謂的2億兩、20億兩相比,更不過九牛一毛而已。

一個能力超卓,才華橫溢的政治精英,一位主掌樞機大權近二十年的帝國首席大臣,最終卻落了“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的可悲結局,更替他主子大清高宗純皇帝揹負上了“史上頭號鉅貪“的汙名,竟成為古代貪官墨吏的頭號代表人物。

而幅原萬里的大清帝國,在和珅死後不過百年也灰飛煙滅了。高高在上君臨萬民,驅御天下英傑如指掌的愛新覺羅氏,終逃不過皇冠落地,禁城被逐,從宮殿臺閣淪入芸芸眾生中去。

曾經志得意滿,以為此生更無遺憾的“十全老人”乾隆帝,更落個墳墓被掘,屍骨零落的悽慘下場。

所以說呢,一個人的自我奮鬥固然重要,最終決定的,還是歷史的進程,潮起潮落,將相王侯,人人都身不由己。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