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賣我們的S400導彈走英吉利海峽遇風暴受損,為啥走英吉利海峽?為啥不走陸路?

牛頭馬面兩鬼


這個事情是去年年初發生的事情。

據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發言人1月19號表示,運載S-400輔助組件的一艘貨船在前往中國的途中遭遇強風暴,船上S-400的部分設備受損,被迫返航。

因此,這次受損的並不是S400導彈的主體部分,主體部分已經在去年4月份通過兩艘貨輪送達中國。這次受損的是射程達400公里的40N6遠程地對空導彈。

這次S400導彈運輸為什麼要走英吉利海峽?

俄羅斯到中國的航運常規路線有兩條:一條是北極航道,因為運輸S400導彈的時間是去年1月份,正值冬季,北冰洋結冰不能航行。另一條就是國際上的傳統航道,從俄羅斯—英吉利海峽—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中國,這條航道是歐洲到我國最繁忙的航道。因此,這次運輸走S400導彈走英吉利海峽沒毛病。英吉利海峽向來就是風大浪大,而這次又是遇上了強風暴,俄羅斯只能自認倒黴。

S400導彈運輸為什麼不走陸路?

走陸路不是不行,俄羅斯到中國的鐵路不止一條,那為什麼不走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海運價格更低,一般而言,運輸價格是空運>陸運>海運,海運是公認的最具性價比的運輸方式。因此,俄羅斯從運輸成本上考慮自然把海運作為第一選擇。而且國際上的大型武器運輸一般都是走海運。二是因為鐵路雖然運輸較快,但是因為路程遙遠,運輸的又是絕密武器,牽扯的範圍太廣,需要協調的貨運站也太多,而且S400導彈不光是個導彈桶,還有雷達、車輛、導彈等一系列裝備,裝載極為麻煩,而且運輸要求極高。

既然走鐵路不行,那走公路行不行?就更不行了,俄羅斯到中國6000多公里,如果用裝載車直接開過來,到中國後新裝備就成老舊裝備了。如果用平板車拉過來,長途跋涉、一路顛簸,裡面的精密武器不知道還能不能用。

所以,綜合來講,走海運是最合適的。對於這次事故大家也不用擔心。

據塔斯社18日報導,俄羅斯技術國家集團執行長車梅佐夫週一在阿布達比防務展中說,俄方將以新貨取代受損的飛彈送交解放軍。

這個也好理解,就像我們在網上買東西一樣,快遞公司在交給我們的路途中把快遞給弄壞了,我們完全可以拒收啊。同樣道理,這次S400導彈在運輸過程中附屬設施壞了,俄羅斯自然會打造一批新的40N6導彈給我們。


大國縱橫


兩個字:便宜。

生產S400的“先鋒”機械製造廠在莫斯科,看地圖就知道從莫斯科到中國距離數千公里,有消息顯示,根據中俄雙方簽署的合同,中國將購買不少於6個營的該型防空導彈系統,一般而言一個S400導彈營包括4個導彈發射連,其中每個連編制有3輛導彈發射車,每部發射車備有4枚導彈,此外營系統內還有搜索雷達、制導雷達和指揮控制車等,這麼算下來6個營光是導彈發射車都有72輛了,再加上雷達車指揮車,總共有上百輛車了,如果用空運,看這S400的體積那也必須用大型運輸機,每架飛機最多塞兩輛,那得用大型運輸機來回飛不低於50個架次,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火車其實是裝不下S400發射車整車的,火車運輸坦克還勉強,如果要鐵路運輸就必須把發射車拆解,把發射筒也拆下來分別運輸,拆完過來再組裝工作量不小,其次這麼遠的距離中途路過的大城市不少,這麼多高爆的軍火同時運輸安全性也不可小覷。

走公路也是成本太高,每個車都得配備幾個司機,再加上維護人員就更多了,一路顛簸到中國發射車磨損不小都快成二手的了,公路上車況複雜也不安全。

其實海運是世界軍火貿易最常用的運輸方式,一個是主要原因就是便宜,其次海運基本能國到國直達,不用過境第三國,手續簡單。從地圖上看莫斯科到中國最方便的還是從波羅的海出海經英吉利海峽從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直達中國。所以俄羅斯的軍火運輸船出現在英吉利海峽是很正常的。

特別是這種車輛型武器,即使是民用車輛跨國運輸也都用的海運,空運只有土豪運豪車才用,民用車體積小內陸地區倒是可以鐵路運輸,公路開過來你一看里程錶都快上萬公里了你還會當新車買嗎?





chen230280


海運便宜省錢,我們訂貨量大,而俄羅斯S-400生產企業貌似陷入經濟困境

這大概是去年4月份左右的消息了,當時報道俄羅斯3艘運送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貨船,在途徑英吉利海峽的時候遭遇風暴,其中一艘貨船受損返回裝運港口,檢查輔助設備並評估受損情況,其餘兩艘貨船運送一個S-400導彈團按時交付。

額,首先可以看出,這批交貨量可以說是非常大,三艘貨船,至少一個S-400導彈團。不過S-400編制裡面是旅-營編制,不知道新聞裡面的團級是什麼樣規模。按照S-400導彈系統編制表裡面,一個導彈發射營就包括1部照射雷達、1部搜索雷達、12輛導彈發射車,12輛導彈運輸/填裝車。一個導彈團應該是幾個導彈營規模吧,再加上備用導彈、維修器材等等,需要到三艘國際遠洋貨輪去運輸,這個規模肯定不會小。

而運輸費用方面,水運向來是最便宜的,向來有空中運輸按元計,陸路運輸按角計,水上運輸按分計的說法。俄羅斯說這幾艘船是從聖彼得堡港口出發發往目的國的,那麼經波羅的海-英吉利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南海這條國際航線是最正常的。

而另外消息來看,俄羅斯唯一生產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先鋒”機械製造廠陷入經營困境,聲稱2018-2020年的國防合同無法按時完成,起企業主要負責人也在去年年初全面更換。其母公司安泰-金剛石集團總裁梅尼希科夫在普京面前抱怨過,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匯率變化,配件不足等原因,企業經營遇到相當大困境。

仔細一翻,當初我們跟俄羅斯籤的合同,額,正好是在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前的2014年,隨後因為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被西方國家集體制裁,盧布匯率一口氣跌了1/3以上,很可能是因為這原因,導致“先鋒”機械製造廠在這裡面沒賺多少錢。不過應該跟我們沒什麼關係,因為我們跟俄羅斯的軍購合同一向是政府間合同,政府間結算,俄羅斯生產企業從俄羅斯政府那邊收錢,很可能他們收的盧布貶值了,企業一算,結果沒賺到什麼錢。這樣一來,發海運能省就省點也是情理之中。


五嶽掩赤城


首先要申明一點不是S400導彈受損,而是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一些輔助設備受損。根據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發言人的表示:在去年1月3號,運載S400輔助組件的貨船NIKIFOR BEGICHEV號經過英吉利海峽時遭遇了十年來最大的“弗裡德里克”颶風,最終導致貨船甲板和S400導彈系統輔助部件同時受損,最後不得不返回烏斯季盧加港,直到去年五月,俄羅斯才將這一批受損貨物補齊,我們的首批S400才算全部到貨。

那有的人會問了,為什麼S400不走空路和陸路,一定要通過水路運輸呢?我們可以使用排除法

第一、陸地運輸,無外乎鐵路和公路,鐵路中俄之間有西伯利亞大鐵路相同,但是鐵路有一個劣勢,對於貨物的重量和長寬高要求比較苛刻,超出了限制那就是超限貨物,所以我們在軍列上經常能看到所謂的一級超限和超級超限的標語,而S400防空系統的大部分車輛尺寸都已經超出了鐵路運輸的最大限制,根本難以進行鐵路機動。

第二、中俄之間鐵路軌距不同,我國採用的是1435毫米的標準軌,俄羅斯使用的是1524毫米的寬軌,坐過中俄國際列車的人肯定知道,到了滿洲里出關的時候,車廂整體要被吊運起來換輪,S400這樣的精密導彈系統估計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到時候壞了,責任誰來負?



那麼如果採用公路運輸呢?實際上也不具備可操作性。

第一、導彈車自己開過去,等於我們還沒用就成舊的了,用平板車拉,你得多少平板,得用多少司機?這中間的成本得增加多少?俄羅斯人不要賺錢了?

第二、一個營的S400擁有1部照射制導雷達車、1部低空搜索雷達車、12輛導彈發射車,另外還編制了搜索雷達指示車和系統指揮車,加起來少說20輛車。這麼浩浩蕩蕩的一個車列在俄羅斯地廣人稀可能不會有什麼,到了中國肯定會遭遇堵車,一路上還得為它實施交通管制,牽扯的面太大,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那麼為什麼不使用空中運輸呢?前面我也提到了,海運實際上只是運輸S400的輔助系統,而實際上導彈系統一般使用彈車分離的運輸方式,作為最核心的組件攔截彈很有可能是坐俄羅斯的軍用運輸機直接飛過來的,攔截彈體積小,便於存儲,像安124和伊爾76運輸起來都沒問題,幾個架次就能解決問題,要知道敘利亞的S400就是由安124成建制運過去的。

其實重點就是大頭—配套的車輛,這些東西沒有攔截彈那麼金貴,自然是什麼便宜用什麼運,而海運是所有交通方式中最便宜的,你也不會造成交通擁堵,海運運貨量又大,對於目前囊中羞澀的金剛石安泰防空集團來說是最合適的運輸方式,而穿過英吉利海峽進地中海通過蘇伊士運河是從俄羅斯東歐地區到我國的最短途徑(北極航道一月份都凍起來了,而且夏季也有浮冰太過危險),所以這種選擇並不存在任何問題。我唯一的疑問就是——俄羅斯人出門不看天氣預報的嗎?


軍史吐槽君


多種原因

導彈武器買賣屬於軍火交易,雖然說利潤超過販毒但是也要有成本控制,如果沒有好的成本控制你是很難把利潤最大化的,俄羅斯人又不傻海運>陸運>空運這是各種渠道的運費排名,所以自然海運成為俄羅斯的選擇。

再者地理位置決定的,俄羅斯的S300工廠在聖彼得堡,而你可以看看地圖聖彼得堡本身就是一個沿海的地方還是一個擁有港口的城市,那麼這種情況下加上海運又便宜,正常人都會使用這種更方便的又便宜的做法。

關於你說的走英吉利海峽,聖彼得堡就在英吉利海峽旁邊,再者冬季北極航道是無法使用的,所以不走英吉利海峽走哪裡?


李曉偉


兔哥回答:一次普通的事故,別無它意:船舶的裝載有通用的程序,同通常貨方要僱傭船舶,並委派負責貨物裝載的監裝機構,有監裝人員協調船方代表安排裝載程序。船方提出船舶的裝貨方案,配載圖。通常是大副負責貨物的裝載,卸載。這類重要貨物都是包船,無論載貨多少安貨定價。船舶在海上航行,並不是平穩的,遇到一定的風浪船體的搖擺非常嚴重,海浪可以時船舶上下顛簸,貨物也會產生顛簸現象。


最讓船舶害怕並不是大浪,而是湧浪,所謂湧浪就是海水大面積的湧動,能使一艘幾萬噸排水量的船舶漂移航行直線數米至數十米,隨湧浪的作用船艙內的貨物會出現移位,跳動。在風浪中船身橫揺有時能達到近40度。據船員們講,20噸重的帶鋼圈板能被顛起來,而且這樣的鋼板圈並不是一層,而是相互壓兩三層並用鋼帶綁紮起來,可見海浪對貨物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出現貨損屬於正常,而這次也只是貨物固定的問題而已。出現貨損已方是有權拒收的,很正常,甲方需要進行負責維修,合情合理。下圖是俄羅斯通我國的兩條航線。

屬於正常的航線:貨船是做生意的,航線多走熟悉的航線,由俄羅斯來我國通常有兩條航線,一條是北極航線,一條就是此船走的航線,屬於正常行駛的航線,並沒有問題,運送這麼重要的物資自然選擇熟悉的航道。這批導彈是2017年底至2018年初開始交付,在英吉利海峽遇風暴,共三艘船,其中的一艘出現了貨損。此時間斷,北極航線並不能通航,需要破冰船開道,但浮冰會對船舶造成嚴重的隱患,因此,並不適合走北極。而這次走的航線屬於正常的業務航道。從英吉利海峽通過也是傳統的航線,航經拉芒什海峽——英吉利海峽,屬於很正常的航道,並無不妥。只是遇到了颶風“弗裡德里克”遭遇強風暴襲擊,導致船隻和所載物資受損。


為什麼不走陸路:走陸路是不現實的,首先這些武器都屬於超寬的設備,從俄羅斯進我國路途遙遠,能通車的口岸車輛繁多,路上情況很難預測,進入我國更是道路擁擠,這麼多的東西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誰敢保證不出現什麼事,這可是軍用武器。同時,嶄新的武器裝備怎麼走,直接給開著跑?用平板車託運?這動靜太大了點吧?搞展覽啊?所以不可能走陸路,條件不允許,要求也不會允許,走水路可以直達所指定的港口,即有利於裝備調運,又安全,還具有保密性。另外,經濟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航運是最便宜的方法,能節省資金,三艘船結隊一塊就能拉來,何樂而不為呢。這類貨物走水路也是傳統的作法。



以上是兔哥個人的看法,歡迎探討指正,歡迎你的關注。(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因為海運安全快捷便利看看同樣的資源那個沿海城市比內陸城市差


星辰懿


我也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