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為了維護太子劉據,上書請求漢武帝給皇子封王,劉徹為什麼沒有生氣?

小楓愛歷史


關於霍去病請求漢武帝立劉據為太子這件事,在《史記·三王世家》裡有具體的記載,原文如下:

“大司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過聽,使臣去病待罪行間。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幹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損郎員。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願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時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史記·三王世家》

霍去病說的很委婉,自己是個將軍,按道理不應該參與政治,尤其是皇家內部事物。但自己實在不忍心看著皇帝如此操勞,皇子們都大了,可以獨當一面了,因此皇帝可以讓他們放手去做事,去獨當一面了。因此請求皇帝為皇子們封王,以安皇子們之心。

實際上漢武帝打算封這三個兒子為侯,不打算封他們為王,因為從歷史的經驗來看,諸侯王能夠幫助皇帝的少之又少,大多數最後都做了懷有二心、謀逆反叛之人。自己當初採納主父偃的推恩令之謀,就是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削弱諸侯們的實力。如今又封三個兒子為王,對於太子劉據日後登基為帝十分不利。因此,漢武帝只打算封三個兒子為侯而不是王,這樣一來既可以限制他們的權力,又不會讓他們的慾望得到膨脹,這是漢武帝為了保證自己的孩子們不要互相殘殺所做出的努力。

最後的情況證明,漢武帝的觀點是十分有預見性的。但面對滿朝文武的奏請,尤其是霍去病的奏摺,劉徹最後放棄了自己的堅持。也有學者說這份奏摺,本來就是霍去病在漢武帝的授意下寫出來的。

對於霍去病而言,皇子們不到封國去,而是留在京師,對於皇太子劉據始終是個威脅。因此出於鞏固太子地位的角度,他才會堅持請求漢武帝封三子為王,已達到讓三人和太子各正其位、各謀其事的目的。

漢武帝不會生霍去病的氣,他只是認為大家都不瞭解自己的用心,作為政治家和最高統治者,他不是容不下幾個孩子,而是一直在為帝國未來的命運擔憂罷了。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書請求漢武帝給皇子們封王。按照漢朝的律法,各諸侯王必須回到自己的封地居住。這樣,三位皇子就不能留在長安,劉據的太子之位就更加穩固。漢武帝下詔道:“下交御史辦理。”雖然霍去病的做法只是想鞏固太子的地位,可是這其中涉及到皇位的繼承問題。朝廷大臣干涉皇位的繼承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可是漢武帝卻沒有因此而生氣,這是為什麼呢?

1.劉徹喜歡劉據

劉據出生於公元前128年,當時劉徹已經29歲。第一個皇子的出生,讓劉徹欣喜若狂,他還命人作《皇太子賦》慶祝皇長子的誕生,劉徹是在告訴天下人:這個剛出生的皇子是太子。劉徹還將衛子夫立為皇后,從劉徹的做法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劉據這個長子是十分喜歡的。

劉據七歲時,劉徹便將劉據立為太子,還大赦天下。劉徹很注重對劉據的培養,他給劉據找了些德高望重的老師,對劉據寄予厚望。

2.杜絕對太子之位的想法

劉徹深知自己是怎麼當上太子的,他不想兄弟相殘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將其他皇子封王,並讓他們回自己的封地,其他皇子便有自知之明,知道劉徹確實要讓劉據做太子。這樣做可以鞏固劉據的太子之位,免除劉據的後顧之憂,也是符合當時漢朝律法的。

3.霍去病深受劉徹的寵信

霍去病年輕有為,驍勇善戰,為漢朝邊境的安寧立下汗馬功勞。霍去病是劉徹提拔的,他從小在宮中長大,能文能武,在漢朝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劉徹十分信任他,寵信霍去病也有利於穩定軍心。

霍去病十分重視軍隊成員的素質,據記載,霍去病對將士的挑選是十分嚴格的,他只會讓那些年輕力壯、勇猛殺敵的人加入自己的隊伍。霍去病對裝備的質量也很重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他部隊中的武器裝備是要經過精挑細選的,是最精良的。


愛麗說史


說明漢武帝也有這個想法啊,雖然後來太子被逼的起兵謀反,但他總體上是個老實厚道的人,武帝對他也大體上是滿意的,也是一直想著他就是自己的繼承人,既然是要默定當皇帝的,也不存在換太子的事,所以為了避免皇子都在京城引起紛爭,還是讓其他皇子到封國去好些。


山情水意最通靈


漢武帝看到外戚干政給朝廷帶來的嚴重後果,呂后、竇家、王家等,所以太子屬於衛家一脈,漢武帝肯定會引起高度重視


午夜迷情9


我是專注歷史的天楓說,下面我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提到大漢王朝,不得不提漢武大帝,說到漢武大帝不得不說大漢王朝的帝國雙璧——衛青和霍去病。這爺倆都是私生子,也是大漢的英雄。衛青則是老成持重,霍去病則是瑞氣逼人,更加有性格,霍去病對於舅舅則是更加的敬重,其中射殺李廣之子李敢就是為了給舅舅出氣,其實在維護太子立場方面霍去病也是出過大力的。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上疏請武帝封皇子劉閎、劉旦、劉胥三人為諸侯王,按照漢朝的律法,所有諸侯王必須去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長安,這樣做就將是將劉據的三個兄弟調出長安,其實劉據才好才十一歲,身為表哥的霍去病開始為表弟著想了。根據記載大司馬臣霍去病冒死再拜上疏漢武帝:

“承蒙陛下錯愛,使我霍去病能在軍中供職。本應專心思考邊防事務,即使戰死荒野也無法報答陛下,居然敢考慮他事來打擾陛下。我這樣做,實在是因為看到陛下為天下事憂勞,因哀憐百姓忘了自己,減少了食膳音樂,裁減了郎員。皇子們賴天保佑,長大成人,已能行趨拜之禮,但至今未封號位設師傅官,陛下謙恭禮讓,不憐憫骨肉之情,群臣私下都希望早日予以封號,但不敢越職進奏。我不勝犬馬之心,冒死建言,希望陛下命有司,趁盛夏吉日早定皇子之位。希望陛下鑑察。霍去病冒死再拜進奏皇帝陛下。”

三月乙亥日,御史臣霍光兼尚書令上奏未央宮。漢武帝下詔道:“下交御史辦理。”

而結果是這一年劉閎被封齊王、劉旦被封燕王、劉胥被封廣陵王也就是說漢武帝聽從了霍去病的建議,但是你要明白這可不是普通的請求冊封,其實就是維護太子,說重一點就是為了奪嫡,雖然當時劉據已經被封為太子,但是當初漢武帝還有太子哥哥劉榮呢?牽扯到皇家的皇位繼承人事件有幾個能夠有好下場的,周亞夫就是一個例子。但是漢武帝卻沒有對霍去病怎麼樣,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姑妄言之。

1、劉據深得劉徹喜歡

直到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衛子夫在生下一位皇子,這個位皇子就是劉據,此時漢武帝已經29歲的大齡青年了,在皇家沒有子嗣是非常危險的,第一個皇子的誕生,劉徹異常欣喜。漢武帝歡喜中的武帝便命令枚皋及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之賦慶祝皇長子的誕生,漢武帝劉徹為皇長子取名為劉據。

元狩元年(前122年)夏四月丁卯日,漢武帝將時年7歲的長子劉據立為皇太子,並大赦天下,同時下詔賜予朝中秩祿為中二千石的官員第11等爵——右庶長爵位,賜百姓中成為家長的人一級爵位。 隨後又派遣使者巡行天下,進行慰問與賞賜。詔說:皇帝派專使賜各縣裡的三老、孝子每人五匹布帛;賞賜鄉里的三老、愛護孩童者、努力耕田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賞賜年齡九十歲以上的老人以及鰥、寡、孤、獨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賞賜年齡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三石米,這都是為了慶祝冊封了太子。劉徹給太子請的老師都是有道德有學識的人,可見對太子給予厚望,更不像影視劇中說的子不類父,兩漢史書中也沒有這樣的介紹,所以霍去病維護太子也正符合劉徹內心的想法。

2、杜絕對太子之位的想法

劉徹是怎樣當上太子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老媽,姑姑兼岳母一起努力幹掉了慄妃,然後逼死了劉榮,最後劉徹成為繼承人,這些劉徹心裡明白,兄弟相殘的事情不能再發生在自己的兒子身上,這樣做可讓更加表明自己的心在太子那裡,同時也符合漢朝律法。

3、對霍去病的喜歡

霍去病是漢武帝一手提拔起來的,不得不說劉徹對這個年輕人十分的喜歡,=當然也不能否認霍去病有才能,但是沒有劉徹的提拔再怎麼有才能也無濟於事,劉徹對霍去病的喜愛程度遠超過衛青。也因為霍去病在軍中有著極高的威望,需要他來穩定軍中,最重要的他符合漢武帝心中所想的。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所以霍去病是摸準了漢武帝的心思,才敢上書的,不然也是找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