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孩改掉愛哭的毛病?

魯冰


啥都是習慣,如果小孩愛哭,當她哭時,不理她,只要她哭不壞就行,等她哭完了,問她哭的原因,告訴她這樣哭是不對的,如果想要什麼和父母商量,如果有用父母就給,如果沒用哭也不會得到,次數多了這樣的交流她就會懂遇到自己想實現的實現不了,就會想法,就不哭了。





重生者的春天


哪個孩子不愛哭呢?


也許做父母的我們,也可以去問問自己的父母,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哭。


面對孩子哭,大人會覺得心煩很正常,因為哭鬧比較吵,而大人還會有一種挫敗感。


理解了這個,再去看孩子的哭,就會平和很多。


我記得我家大寶小時候也蠻愛哭的,他還是男孩子呢,當時老公每次看到大寶哭,就會制止,不准他哭 ,但是越制止越沒用。


後來我學了心理學,才發現,每一個抱怨背後都藏著一個訴求。


孩子的哭,其實也是抱怨的一種形式,但是因為他語言表達能力還跟不上,所以只會哭。


我學會了在孩子哭的時候,先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他本來就可以哭的現實,然後再去問他到底想要什麼,想達成什麼目的。


如果他的訴求是合理的,我會滿足他。如果是不合理的,我會跟他解釋原因,再拒絕他。如果他還是不接受非要耍賴索求,我會隨他耍賴,不急不躁,但是堅持自己的原則。


時間長了,大寶學會了不是靠哭鬧來表達訴求,而是用語言。


圓寶的元寶


之前也碰到過這樣的小寶寶。安安今年4歲了,特別愛哭。玩鬧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哭;小朋友搶了她玩具,哭;在幼兒園吃飯吃到最後,哭;老師批評兩句她還是哭……經常一天當中能看到她好幾次掉眼淚,大家都說洋洋是個特別脆弱的孩子。媽媽想了很多辦法不讓孩子哭,比如,用玩具轉移注意力,講有趣的故事,可是好像孩子暫時被吸引,一會兒又因為別的事情哭鬧起來。越指責批評,她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不了,就連小朋友們也覺得洋洋是個淚娃娃,都不喜歡跟她玩了。

對寶寶來說,多些鼓勵少點批評。對孩子要少批評,多表揚,例如,“你今天摔倒了沒有哭,真了不起”。對孩子寬容一些,少點苛責,比如當孩子驕傲地告訴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苛責孩子“把水灑得到處都是”,先鼓勵他自己洗手越來越能幹。

不給孩子亂貼標籤。不要對孩子貼上敏感、脆弱、好哭的標籤,尤其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更不要動不動就針對孩子愛哭的事情進行議論。多給孩子自己去面對難題的機會,不要凡事都包辦,讓孩子練習自己解決問題和矛盾。

給孩子樹立榜樣。多留心孩子喜歡看的電視劇、電影或書,從中找出孩子較熟悉的堅強的榜樣,當孩子脆弱消極時,再把這些榜樣拿出來感染孩子,通過榜樣的行為和品質來激勵孩子。當然,前提是不否認壓抑孩子的情緒。


YoKID優兒學堂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如何讓小孩子改掉愛哭的毛病?以下是一些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孩子愛哭的原因有: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氣質來說,就是“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時,通常會以負向的情緒,如哭鬧、發脾氣等來表達。這是他的個性傾向,但家長不瞭解,就容易跟著孩子鬧脾氣,以致於親子之間經常鬧得不愉快,而無法心平氣和地教導。

  2.哭只是獲取的手段

  現在的家長孩子生的少,太過寶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從小隻要孩子哭,大人總是滿足他、妥協,讓孩子感覺到“用哭來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語言表達能力不夠

  由於家長或帶孩子的人照顧太周到,從小孩子不必說話,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麼,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應用能力無法成長,於是慣用哭鬧動作來表達。

  4.父母的態度過嚴厲

  大人太兇,一點小事就對孩子疾言厲色,嚇壞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婦”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連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滿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總忙著照顧小的或忙著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愛或安全感等不滿足,就會顯得焦慮、不安,表現出來的是愛哭或不快樂的神情。

  孩子哭鬧時家長的表現:

  1.急著讓孩子不要哭鬧,不惜以打罵來阻止孩子哭鬧。

  2.急著給孩子講道理,試圖從理性上壓倒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接受現實,停止哭鬧。

  3.把孩子晾在那裡,不聞不問,坐等孩子自己情緒平復。

  小孩子老是愛哭怎麼辦呢?

  1.傾聽理由。對於特別愛哭的孩子,作為家長要鼓勵孩子說明哭的理由,不要訓斥。通過溝通的方式,能夠較好的解決問題,同時也能增加親子關係更為融洽,所以要聽孩子訴說理由,這也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也會減少孩子哭鬧。

  2.正確引導。當孩子為了達到某種需求,或意見不同時出現哭鬧,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做好引導。應告訴孩子只是哭並不能解決問題,要將事情擺在桌面上探討解決,才是處理事情的較好方式。並且絕不能養成,只要哭就能達到需求這種不良習慣。

  3.理解為本。同時作為家長還需要理解孩子,畢竟孩子還小,所以使用哭的方式對於孩子來說,達到目的較為直接。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要及時瞭解孩子想法,當孩子訴求或需求無法表達時,家長也要以孩子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則更能理解孩子,從而也能更好的做出引導,也就會減少孩子因此而哭鬧。








慕小喬


所有的父母都會遇到這樣一個難題,就是孩子很愛哭鬧。嬰兒時期的哭鬧,儘管讓我們的身體有些疲憊,但是我們還能夠控制和掌握,因為他們困了、餓了、尿了、肚子疼等各種生理需求的不滿足而哭鬧。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孩子哭鬧的範圍擴大至任何事情,像家常便飯一樣。

一、

哭,是孩子心理情緒的一種外在表現。

孩子每一次哭泣都有自己的理由,父母要了解背後的原因。

2歲以下的孩子愛哭,主要是因為疼痛冷熱,不適等或者是沒有滿足自己的想法需求,沒法用語言很好地表達出來,所以他們只能通過哭鬧來表達。


3歲以上的孩子,能比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哭得就會比較少。


如果3~6歲的孩子還經常哭鬧,那家長就要注意了。

二、

三歲以上的孩子為什麼還會經常哭鬧?


1、想引起父母的關注。由於大人對他的忽視,所以他不開心了,想通過哭的方式來發洩出來,比如大人在看電視玩手機的時候,孩子想跟父母分享一件有趣的事情或者要父母陪他玩,但卻等不到父母的回應,這時候孩子會嘗試多次跟父母對話,父母一直不回應或者很敷衍,那麼孩子只能哭鬧,表達自己不開心了,需要陪伴,他的安全感得不到滿足,便會顯得煩躁不安、焦慮。


父母應該及時給孩子正面的反饋,比如:你給媽媽十分鐘,我把這件事處理好了就跟你玩,你先看會書或玩會玩具哈。

2、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三歲以上的孩子已經能很好表達自己的意願了,能夠通過父母地表情神態來判斷自己向父母索取某件東西時父母的態度會如何,如果知道父母不會滿足他們的要求,那麼他們可能就會採取哭鬧的策略來要挾父母。

父母不應該什麼事都滿足孩子,有時候適當的哭鬧並不會傷害孩子,不要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可以轉換孩子的注意力,並且給孩子講道理。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橙子育兒講堂,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橙子育兒講堂


如何讓小孩改掉愛哭的毛病?

這個問題如果換作是以前的我,我會不遺餘力、誇誇其談地給你說道說道,紙上談兵來的容易。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我也有一個快三歲的兒子。雖然不像你家小孩一樣愛哭,但是毛病也是不少啊!比如不愛肯吃飯,吃飯拖拖拉拉一個小時,還老是拉大小便在身上,整天弄得渾身髒兮兮,老是要這要那不滿足就滾地撒潑……

真是把當初那種望子成龍、美好可愛的設想都糟蹋沒了。理想和現實形成巨大落差,慢慢才深刻理解,完美優秀的那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所以我想說,小孩子愛哭,特別是這孩子倘若還是女孩子的話,真的也沒要擔心,煩心。在每個特定的年齡段,人類都有自己的天性。哭泣,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孩子只是更控制不住兒子,故而愛哭。換位思考,也許當初作為孩子的你也是一樣這麼愛哭,你如果不怕不好意思,不凡問問你的父母。

對待孩子愛哭的問題,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瞭解孩子愛哭的原因並加以適當引導,切不可簡單粗暴對待。(感覺又是紙上談兵了,進入容易教人如何自己卻做不到的黑洞)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孩子愛哭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可能是受了或覺得委屈,向父母長輩撒嬌,釋放某種信號,引起父母長輩注意他的感受。

另一方面,孩子愛哭,也可能是比較膽小或脆弱,怕這怕那,不夠堅強勇敢。

至於如何改掉孩子這愛哭的毛病,我覺得真沒必要刻意去改,至少不要急於否定,而是慢慢引導。愛哭的孩子本來就是在於情感豐富,寧願讓他哭,也儘量不要去說教和打罵。

哭累了,知道哭也沒用,就會慢慢收起眼淚,變得堅強、成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加,心智成熟了,體會到了人生百態,懂得要臉不要臉了,就不會愛哭了。因為想哭,也不再有淚水了。


皇唐無文


無助感是孩子哭泣的核心。

很小的孩子哭泣的出發點,是為了尋求幫助。但很多時候,父母為了省卻麻煩,會直接代勞,最終就會導致幼兒遇上“習得性無助”的問題。

“習得性無助”總結起來原因有以下幾種。

1.1 溺愛、包辦代替了幼兒自己解決問題 很多父母怕孩子被同伴欺負,一是不讓孩子出去跟別的小朋友玩,二是遇到孩子跟同伴出現糾紛時,就馬上介入。幫孩子做各種事情,解決各種問題。過度的保護、過多的照顧實際上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孩子們一遇困難就退縮,生活自理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鍊,也無法積累經驗,過度依賴父母,在面對新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用哭來尋求父母或老師來代為解決問題。

1.2 嚴厲、否定抹殺了幼兒的自信 有的父母一方面過於代勞,另一方面又對孩子過於嚴厲、缺乏關愛和讚許肯定。當孩子哭泣時,將孩子的事完全代勞過後,反過來又指責孩子:你怎麼那麼笨啊,這點事情都做不好。

針對以上導致幼兒習得性無助的種種原因,解決方法看上去比較簡單:放手孩子,適當地引導。

根據孩子天性喜歡親歷親為的特點,父母和教師一定要克服過度保護、過度照顧的溺愛思想,有意識地給孩子創設鍛鍊各種能力的機會,讓孩子充分動手、動腦。當遇到困難時,成人不包辦代替,也不勸其放棄,而是多引導、多鼓勵,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克服困難、體驗成功。在孩子情緒失控時,或發生錯誤時,成人不能大聲訓斥,應鼓勵多安慰。

而往往大人要放手,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克服自己的焦慮和恐懼。


鍹鍹真迷人


關於這個問題,請關注我2018年12月15日發表的“孩子總是愛哭,把握這幾點,輕鬆搞定熊孩子”那篇文章,希望能幫到您。

其中,我主要將孩子的哭涕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哭泣,另一種是心理性哭泣。

面對生理性哭涕,可以分以下2種情況解決:

1)對於較小還不能用言語溝通的寶寶。家長們做好判斷後,幫孩子處理好就可以了。比如幫孩子整理好衣服,讓孩子下次睡足覺、吃好飯,將孩子的臭臭處理乾淨等等,孩子舒服了,哭鬧問題就解決了。

2)對於稍微大點的孩子,如2歲以上。孩子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了,只需和孩子進行簡單的溝通,瞭解了他們哭泣的生理原因後,再進行相應的處理就可以了。

面對心理性哭涕,父母需要做的是:

1)教會孩子堅強

有些孩子平時稍微磕碰一下,本無大礙,但是家長心疼孩子,反映太過激烈,立馬上前各種安慰,比如“都是地不好,把我們寶寶碰疼了,打它”、“可憐的寶寶,肯定摔疼了…”,但凡這樣安慰孩子的,你會發現,剛還沒事的孩子,立馬就會哇哇大哭起來,因為孩子覺得自己如父母所說真的受到了委屈。父母的這種行為將不利於孩子堅強性格的形成。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孩子傷的並不嚴重,就不要去管孩子,讓他自行處理。他若不痛,就會自己起來,繼續玩他的。根本不會在意剛才的摔跤或者磕碰,反而是家長有時候的擔心會幫倒忙。

2)面對孩子威脅式哭泣的解決方法

許多大一點的孩子,已經會察言觀色了,就會利用家長對他的愛,各種哭鬧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長心疼孩子,採用各種方法去哄,你會發現,最後累個半死孩子只會變本加厲。那有沒有什麼既省力氣又可以解決孩子哭鬧的方法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經驗,僅供參考:

① 在孩子哭泣時不要滿足他的任何要求

孩子以哭的方式威脅的時候,家長不要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一旦妥協了,孩子就會以為哭是一種表達自己需求的正確方式,以後都會採用哭的方式得到他想要的。如若在他想要而不得的時候,他會哭鬧的更加肆無忌憚。

② 不要制止孩子哭泣,讓孩子發洩出來

如果孩子因為一些不開心的事情而哭鬧,家長們可以採用共情的處理方法。比如我的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回家都會哭著喊著不要去幼兒園。我就會抱著他然後說,媽媽知道你上了幼兒園,白天就見不到爸爸媽媽了,也不能玩自己的玩具了,你很難過,想哭就哭出來吧,孩子在聽完的一剎那哭的更厲害了,但是沒一會,他就不哭了。因為他覺得父母理解他此刻的心情,發洩完了就好了。

③ 不理他、陪著他,等孩子自己發洩完情緒

面對小孩有時莫名其妙的的哭鬧,如果怕影響別人,就把他帶離公共場所,或者在家裡找一個房間,只要有一個人陪著他,保證不出意外就可以了,任憑他鬧,不要搭理他,小孩的哭鬧無非想引起別人的注意,如果沒人理他,他的哭鬧也就沒有意義了,就會停止。

④ 用孩子感興趣的事轉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有時發脾氣,並不是他對令他發脾氣的那件事很在乎,而是孩子本來情緒管理就弱,很小的事情都能讓他哭鬧不止。比如,我們家孩子有時候自己玩壞了玩具,就開始大哭。我的處理方式是不跟他提玩具壞了這件事,而是對他說,我們去陽臺看看天空中有沒有飛機飛過好不好,因為這是他平時喜歡做的事,他立馬停止了哭聲,很高興地就跟著我去了,完全忘了剛才的不開心。

以上就是我關於應對孩子哭鬧行為的幾點建議,喜歡的話記的關注我。


兩孩寶媽談育兒


你的孩子很愛哭吧?是不是在疫情期間更愛哭了?敏學老師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這也是我作為教師和家長很久以來思考的問題。但首先我要跟你說:愛哭不是毛病,哭是情緒的發洩,是自我的療愈。我們家長要正確地面對、接納他,讓他該哭的就要哭啊!

首先,放在平時,孩子愛哭,讓我們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哭呢?一定是傷心了,要麼物質上沒得到滿足,要麼情感上沒得到滿足,只有用哭來表達自己的失望、憤怒、不滿、難過等情緒。發洩出來了,家長會滿足他,孩子轉身就笑了,心裡舒暢了很多;家長不滿足他,他也痛快了許多。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其次,現在是疫情期間,孩子更加焦慮,特別愛哭也是正常的,我們家人要注意疏導。孩子和家人都自我隔離在家,好長時間不出門,大人尚且受不了,何況愛玩愛動的孩子呢?這時候,哭的次數增加了,說明孩子的焦慮情緒增加了,那我們家長和老師要教給他們舒緩焦慮的方法,比如腹式呼吸法:均勻地深呼吸,腹部隨呼吸起伏;做做腦部體操;做做其他體育運動等。

總之,孩子愛哭不是毛病,是情緒的發洩,是自我的療愈,我們要接納這個現象,並注意用科學的方法疏導孩子的情緒。

希望敏學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敏學,一線老教師,熱愛寫作,樂於探討教育教學方法,樂於分享學生閱讀、作文方法。 歡迎一起交流!


敏學老師


對於孩子愛哭,在遇到問題時,不會用語言來表達,所以愛哭。

在嬰兒時期,一般就是比如說尿褲子啦,或者說是那個餓了,或者是生病了,他不會用語言表達出來,他就會哭。這時候我們就要去,關心一下孩子到底是哪方面出了問題了?把問題處理了,孩子就不會哭了。

在兒童時期孩子愛哭,主要表現在。孩子慢慢長大了,有一點小心機了,他會對大人的這個脾氣品秉性有一定的瞭解。比如說他想要什麼玩具,你不給她買,她就哭,然後你就妥協了給他買了,所以說他就會利用這種你的弱點,遇到這種事情就會哭,用哭來達到他的目的。如果你發現孩子在這方面出現問題,那麼你就不要慣著他,第一次如果她想要玩具的話你不給他買,他哭你就不要縱容他,下一次就不會再遇到這種事情就會哭了。因為孩子都挺聰明的,他知道這招不管用了,他就不會再用了,所以就不會再哭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