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小孩很懶,膽小,愛哭,不學習,怎麼辦?

牽牛繩


5歲的小孩子很懶,膽小,愛哭,不學習這四方面,在家長的眼裡就是十足的缺點和不足了,很多時候,家長會很頭疼,自己越希望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可是孩子就偏偏地向反方向發展。那麼,做為家長看到孩子這樣表象的同時,就要細緻地瞭解孩子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然後針對問題去讓孩子改變。讓孩子成為勤快、勇敢、樂觀、愛學習的孩子。懶惰變勤快、膽小變勇敢、愛哭變樂觀、不學習變愛學習,由負能量向正能量的方向發展。

月亮姐姐同家長們一起來分析這些原因:

1、孩子為什麼懶惰?

家長們是不是對我形容的下面場景比較熟悉:孩子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有些家長怕孩子摔倒,沒等孩子走幾步,就把孩子抱起來;當孩子想嘗試自己吃飯的時候,有些家長怕孩子吃不乾淨弄髒衣服,沒等孩子吃幾口,就拿過飯碗給孩子餵飯;當孩子想幫你洗洗衣服、擦地、收拾物品的時候,有些家長以孩子搗亂為由,把孩子趕走、、、當孩子被家長一次兩次的拒絕以後,第三次他們就沒有想親自動手的意識了,因為是家長把最好的教育契機給扼殺掉了。孩子懶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家長太“勤快”了,家長的勤快培養出了“懶惰”的孩子、家長的不放手培養出了“懶惰”的孩子、家長的包辦培養出了“懶惰”的孩子、家長的呵護培養出了“懶惰”的孩子。

2、孩子為什麼膽小?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注意到膽小的孩子基本都愛哭,我們先來說膽小。膽小的孩子,基本都是家庭中所有大人的被重視中心,屬於在溫室裡長大的花朵,被家長呵護過度的那類孩子,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與外界接觸很少,活動區域基本就是家裡,孩子有一點磕磕碰碰,家長都表現得大驚小怪,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自由,使得孩子在活動時,心裡壓力過大,總擔心發生意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總是恐嚇孩子。例如:“你不好好睡覺,讓警察把你帶走。你不好好吃飯,大灰狼來咬你,你不聽媽媽、爸爸話,就不要你了”等等類似的教育,都會讓孩子很害怕和恐懼,孩子當時是按照家長的意願做了,但是他們的心理一直存在這個陰影,警察會不會來?大灰狼會不會來?爸爸媽媽會不會不要我?

3、孩子為什麼愛哭?

孩子愛哭,這就要認識一個詞語“焦慮症”,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幼兒期“焦慮症”的主要特徵表現為分離焦慮,特別是將孩子送到幼兒,孩子情緒極為煩躁、好哭泣或吵鬧,適應力差,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陌生環境。對於孩子分離焦慮的症狀,家長們認為自己孩子屬於焦慮的特徵,是不是孩子現在還沒有和家長分床睡?還有一種孩子呢,是用哭來解決問題,例如,當孩子需要的東西沒有實現的時候,他們會發現只要一哭,家長就會滿足自己,屢試屢贏,所以,哭成了一些孩子“打敗”父母的砝碼,不管什麼事情,是對是錯,孩子就是用哭來解決問題。當家長第一次、第二次因為孩子哭鬧而妥協時候,他們就不能在應對以後孩子變本加厲的哭鬧了。

4、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

其實對5歲的孩子來說,這個年齡並沒有進入到小學正規的義務教育階段,而且有些孩子,比如說男孩就要比女孩子立事晚,對於學習這類東西,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還是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優秀的學習品質、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主,幼兒園這個階段實際上就為孩子後續發展奠定基出的階段,孩子現在不愛學習,要看看孩子接觸的學習內容,是不是超出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範圍,有很多家長在5歲左右開始報各種課後班,學習小學分的知識內容,孩子是根本不感興趣的,這是違背孩子的生長髮展和學習規律的,家長不必在起跑線階段搶跑太早。

月亮姐姐為家長們分享幾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1、讓孩子變得勤快

家長要把孩子當成家庭中的一員,5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家長就要放開手腳讓孩子成為一個能夠自理的人。制定一個生活時間表,這個區別於學習時間表,生活時間表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收拾生活用品、學習用具、整理房間以及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讓他們懂得什麼時間需要為自己服務,為家人服務。並結合孩子的表現,給予適當地表揚和獎勵,即使孩子沒有做好,家長也要支持孩子堅持做下去,而不是挑三撿四的找毛病。愛孩子需要講究方式和方法,最直接地方法就是嘗試做一個“狠心”“懶惰”的家長,您的孩子就會遠離“懶惰”。

2、讓孩子變得勇敢

家長要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比如男孩子就可以多領他們到室外、大自然中進行一些活動,爬山、踢球、跑步、游泳等,女孩子呢就可以多領她們參觀小動物,如果家庭允許飼養小動物也可以鍛鍊孩子的膽量,很多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身上有毛的小動物,或者是多到親戚家走動,讓孩子給親屬唱歌跳舞表演節目、到小區裡多活動多接觸外人。男孩女孩子的活動內容家長可自行把握。怕黑、怕小動物、怕生人、怕聲音等,家長需要做的不是躲避,而是面對,核心要素就是鼓勵孩子,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勇氣就是從孩子走出家裡大門那一刻,他們就會成功一半。給孩子適度地挫折教育,讓他們克服困難,勇敢完成,勇敢面對,他們膽量自然就越來越大了。


3、讓孩子變得樂觀

哭的反意就是笑,就是樂觀。屬於分離“焦慮症”的哭泣,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孩子要與父母分床睡,那麼,這一點最好在孩子送幼兒園之前完成,3歲左右讓孩子獨立睡覺,那麼,在他上幼兒園的時候,基本就不會發生“焦慮”的症狀,對於用哭來解決問題孩子,家長不能慣孩子這個毛病,不能讓孩子牽著鼻子走,如果“心狠”一次,孩子通過哭鬧沒有達到目的,那麼他們在哭鬧幾次後,一無所得,自然就會將此“招”放棄了。讓孩子變得不在心事重重,樂觀、開朗,家庭教育是起決定因素的,因為孩子在進幼兒園的時候,性格特徵就已經形成,幼兒園教師能做到就是在自己教育範圍內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這是需要家長來共同配合幫助孩子改變,而不是把問題都推給教師,心中天天猜忌:孩子天天哭,是不是老師對孩子不好?要想想自己家庭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4、讓孩子變得愛學習

5歲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和獨立意識,家長要習慣地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不要對他們視而不見,不喜歡做的事情強硬地讓他們去做,在這個年齡段,很多家長就開始讓孩子去學畫畫、學鋼琴、學書法、學識字、、、當家長給孩子報這些學習班的時候,問問孩子自己喜不喜歡,孩子喜歡跳舞,家長非讓去學唱歌,那麼孩子當然沒有興趣,無論學什麼知識,興趣是最重要的,不是家長的興趣最重要。這一點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另外,愛學習,也同樣需要家庭經孩子營造學習的氛圍,多注意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互動,從興趣養成到陪伴孩子一同學習,都是不錯的效果。愛學習的家長,一定會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因為家長就是孩子模仿的鏡子。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做為家長不能拔苗助長,孩子猶如含包待放的花朵,各自的花期不同,家長也需要時間,靜等花開!

結束語: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十全十美的,無論是懶惰,膽小,愛哭,不學習,家庭教育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們無需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出色,自己的孩子如何遜色,只要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做好家園共育(家校共育)發揮家長應該發揮的作用,相信我們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孩子,我是月亮姐姐,願我的解答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先了解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才能更好的去解決。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很懶惰時,通常都會責罵他。每個孩子都會追求優勢,對於一個懶惰的孩子來說,他是否也是一樣懷有優勢追求呢?答案是肯定的。懶惰的孩子,其實也是具有很多優勢的。只是在我們成人眼裡看來是一種劣勢,沒有看到他背後的原因。我先來看看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一、懶惰的原因

一個懶惰的孩子其實是在追求著優勢。因為對這樣一個孩子,父母還會對他寄於希望嗎?我們常常能聽到父母去說一個孩子:“你這麼懶,以後有什麼出息?”這樣一來,孩子就很自然的不會背上成人對他的期望。他心裡會想:你們都知道我是個懶惰的孩子,所以,我不願起床,不願疊被子父母也不會過多的罵我了。這只是由於懶惰造成的,而不是別的。看,當你一說孩子懶的時候,很多責任他就可以逃避了。



家人也通常會這樣對別人說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不是懶的話,他會做得很好。”以此讓大家相信如果孩子不懶的話,他是什麼都能做好的,他能取得很多成績。如孩子不願參加語言表演比賽。別人會認為並不是孩子沒有這個能力,只是孩子懶,不願參加而已。這對於沒有自信心的孩子來說,就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安慰。

二、膽小的原因

膽小的孩子有著自卑感。他們會害怕犯錯誤。可能以前在犯錯誤時遭受過父母的責罵,因此他們學會了小心翼翼。如果父母也是膽小謹慎的話,孩子也會這樣。因為家庭中充滿了擔憂的氣氛。父母的性格特徵和家庭氣氛是導致孩子膽小的主要原因。

三、愛哭的原因

孩子在哭的時候往往希望能得到父母關注。他也在用哭聲告訴大人他的需要沒有被滿足。如孩子想買玩具,你不答應他會哭,他哭的目的就是希望需求能得到滿足。當一件事他不會做的時候也會哭。他想告訴大人,我需要你的幫助,而不要讓我一個人來做。以此來獲得有待權。



四、不學習的原因

在一個嬌縱型的家庭中,孩子倍受寵愛,他就很難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他會擔心爸爸媽媽是否總是這樣愛我。為了一直坐在家庭中的寶座上,孩子總會想要呆在家裡,注意力在其他事上,而不想學習。

應對辦法:

一、給孩子撕掉懶惰的標籤。

當你說孩子懶的時候,他就真的站在懶惰的這一邊了,所以乾脆什麼都不做。我們要相信孩子能做好的。可以邀請孩子與你一起來做一些事情。比如對孩子說:“我需要你一個幫助,你願意幫助我嗎?”如果孩子沒做好,我們也要鼓勵孩子:“我看到你幫媽媽擦了桌子。”“感謝你的幫助。”對孩子致謝。

二、鼓勵孩子,給他勇氣。

首先父母自己不要過於擔心孩子會犯錯誤。你的焦慮會影響孩子。孩子會從你的表情和語言中感受到你的擔心,因而會退縮不前。問問孩子打算去做一件事,並充分的信任他們。當孩子犯錯誤後,可以笑一笑對孩子說:犯錯誤沒關係。我們看看錯在哪,把錯誤當作是學習的機會。鼓勵孩子下次再繼續嘗試一下。如果孩子害怕一個人,害怕黑暗,父母可以先陪伴在孩子身邊,慢慢放手。



三、等孩子不哭了再溝通。

很多孩子會把哭當作他們的武器。有人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為了不讓孩子用哭來當作武器,父母要與孩子共情:“我知道你現在很難受。”並溫和的告訴孩子:“等你不哭了我們再談一談。”然後坐在孩子身邊,陪伴著他。孩子就會知道他哭是不能達到目的的,必須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差,因此我們也要允許孩子哭一會,讓他的情緒釋放出來。接納孩子的情緒。

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對於5歲的孩子來說,幼兒園裡並沒有太多的集體學習的時間,孩子基本上以遊戲為主。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等。不用特意要求上課一定要認真。這和孩子的注意力的持續性有關,而並不一定就是孩子不愛學習。另外,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如:老師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改編故事,孩子會感到很有趣。當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產生了興趣後,孩子專注力的時間會更長。對於孩子不愛學習的情況,父母不能去懲罰孩子。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說道:感覺好才能做得更好。如果強迫孩子去學習,孩子只會更加反感。他會想出各種辦法去逃避。



我們父母不要過於嬌縱孩子。父母要相信孩子會做出努力。如果自己的父母都不相信孩子,而是罵他笨蛋,那麼孩子很快就會放棄。因此,父母需要耐心。同時,在家庭中也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孩子做榜樣。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您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當家長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後,就會知道


雨後山林靜


堅持讓他自己動手!不護著!男孩窮養!


閭丘公臺


五歲的兒童既有優點也有缺點:

我現在看到的你講的全部都是他的缺點,很懶膽小愛哭不學習,請問他是否有優點?在優點的部分應該要表揚和鼓勵的同時一點點的去修正這些缺點。

兒童優點的養成需要家長的身體力行

對於五歲的兒童來講的話,他最大的改正缺點和養成好習慣的辦法是來自周邊的人,也就是家長要有這些好的習慣,請先從家長的這些特點當中去改正吧,如果你的家長是屬於很懶惰,膽子也小也不學習的話,其實你是沒有辦法要求孩子也這樣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