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氣象:人工增雨

人類根據雲的情況(性質、高度、厚度、濃度、範圍等),分別向雲體播撒致冷劑(如干冰、丙烷等)、結晶劑(如碘化鹽、碘化鉛、間苯三酚、四聚乙醛、硫化亞鐵等)、吸溼劑(食鹽、尿素、氯化鈣)和水霧等,以改變雲滴的大小、分佈和性質,干擾氣流,改變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長程,達到降水之目的。

政和氣象: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發射架

人工增雨發射架

< data-linktype="2" data-logid="h2-title" style="color: transparent;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1Cr0JJIfGjjV8rSHW9qfXL2rMaRvl5qBIiagNFzoicQSBLLkXZ7lnIpM6CEETZdERW6FZHGQ2vXHg0GibdEciaL0w/640?wx_fmt=png") 0px 0px no-repeat;display: inline;float: right;font-size: 0px;height: 20px;text-shadow: none;width: 20px;">摺疊編輯本段發展原理

人類很早以前就產生了呼風喚雨,控制天氣變化的幻想。歷史發展到了20世紀40年代,人們開始了喚雨的嘗試,五十多年來,人們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氣象學中,把喚雨稱為"人工增雨"。

變化莫測的天氣,是怎樣服從了人的調遣,降下雨來的呢?

首先讓我們看看雲的降水機制。雲是空氣垂直運動的結果,隨著空氣的上升,地面的水汽也被夾帶著一起上升,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水汽蒸發掉,一部分則升入雲中,會冷卻而凝結,成為雲中水汽的一部分。高空的雲是否下雨,不僅僅取決於雲中水汽的含量,同時還決定於雲中供水汽凝結的凝結核的多少。即使雲中水汽含量特別大,若沒有或僅有少量的凝結核,水汽是不會充分凝結的,也不能充分地下降。即使有的小水滴能夠下降,也終會因太少太小,而在降落過程中中途蒸發。基於這一點,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即根據雲的情況(性質、高度、厚度、濃度、範圍等),分別向雲體播撒致冷劑(如干冰、丙烷等)、結晶劑(如碘化銀、碘化鉛、間苯三酚、'四聚乙醛、硫化亞鐵等)、吸溼劑(食鹽、尿素、氯化鈣)和水霧等,以改變雲滴的大小,分佈和性質,干擾中氣流,改變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長程,達到降水之目的。

高空的雲有暖型雲(雲內溫度在0℃以上)和冷型雲(雲內溫度在0℃以下)。對冷型雲的人工增雨,常常是播撒致冷劑和結晶劑,增加雲中冰晶濃度,以彌補雲中凝結核的不足,達到降雨的目的,對暖型雲的人工增雨,則通常是向雲中播撒吸溼劑和水霧,加強雲中碰並,促使雲滴增大。

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氣是,作業區上空有水汽含量較豐富的積狀雲,且雲層較厚,雲頂高度在6100~12200米之間,地面有小於10公里/小時的微風。

政和氣象: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火箭彈

人工增雨火箭彈

人工增雨的方法多種多樣,有高射炮、火箭、氣球播撒催化劑法,有飛機播撒催化劑法,還有地面燒煙法。

人工增雨還處在試驗研究階段,雖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展,但是,諸如實施人工影響作業後,雨量的淨增量、落區、時效及撒播催化劑的種類、時機、方法等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要達到按照人們自己的意志--呼風喚雨,仍須作長期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