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死時手裡還有多少兵力?德軍真的打不贏了嗎?

人參的杯具


首先,分散的兵力來不及集中,其次,光有兵力沒用了,兵工廠幾乎都被摧毀破壞了,武器供給供應不上了,這就像古時候打仗,糧道一斷多少兵力都玩完


暗夜騎士111


二戰剛剛爆發的時候德軍可謂是傲視群雄,先是閃電戰拿下波蘭,隨後又開始橫掃西歐。緊接著又開始攻打蘇聯,奈何蘇聯這塊硬骨頭太難打了,吞掉德軍不少兵力不說,還將德軍大量部隊陷了進去。

後來隨著蘇聯的不斷反攻,蘇軍一路攻打到柏林城牆之下。 隨著蘇軍踹開柏林的大門的聲音,希特勒拒絕投降,隨後舉槍自殺,將這一堆爛攤子甩給了海軍元帥鄧尼茨。

面對數倍於已方的蘇軍,包圍圈中的德軍可謂是孤立難援。

蘇軍在柏林地區有近五十萬的士兵,還配有1.27萬門大炮,1.2萬門卡秋莎火箭炮和1500輛坦克。而此時在柏林的德軍全部兵力,包括警察、護衛隊等雜牌隊伍合計只有6萬人。

此時的德國全部兵力也就只剩下三四百萬百萬人,而這三四百萬中水分很大,至少有一半基本都是強徵入伍的平民(包括僕從國的平民),裡面甚至還摻雜著不少婦孺。 更何況這幾百萬士兵還配置分散,有些並不在德國本土,還有很多佈置在匈牙利奧地利,要讓他們回援柏林更是難上加難。

就拿中央集團軍來說,這支部隊自成立以來一直是精銳,但自從德軍開始走下坡路起,這支部隊的人數越打越少。而柏林戰役爆發時,僅存的中央集團軍已被圍困,無法班師回朝。

早期的希特勒這樣部署壓根沒有毛病,他始終在思考如何掠奪別國的領土和財富,處於攻勢,卻沒想到自己終究有一天也會面臨失敗。而現在弱勢就很明顯,盟軍可以將他們逐個擊破。

自從德國的魯爾區被盟軍佔領後,德軍的處境就十分艱難,原本只是伙食供應不足,現在連戰爭最起碼的槍彈補給都開始受到限制。這就意味著盟軍可以將德軍慢慢耗死,畢竟德軍的後勤已經崩潰了,彈藥是用一發少一發,沒了後勤的德軍只剩下被動挨打。

連續的征戰讓普通德國人也產生了厭戰的情緒,如果再繼續頑抗下去,說不定德國最後的青壯年都將死傷殆盡,而希特勒的死亡也是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希特勒一死,讓他們的信仰開始崩塌,他們開始更多地為自己思考。

再從民族仇恨來看,因為早期德軍對蘇軍的大肆屠殺造成了很嚴重的民族情緒。這次反攻的不少蘇軍都是帶著復仇心而來,他們在進攻柏林時絲毫不帶有一絲憐憫。他們要為死在德軍手裡的同胞報仇,所以這座城市的文物古蹟和平民、婦女遭到了蘇軍的無差別破壞和屠戮。

1945年4月12日,那時候最終的柏林會戰還沒有正式發起,當希特勒聽聞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死訊時,還曾經一度抱有幻想,希望德軍能防守住奧得河和尼斯河防線,可惜兵敗如山倒。到了20日清晨,白俄羅斯軍隊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率領下,已經抵達柏林近郊,當天就開始向柏林城內開炮轟擊。

一直到22日,希特勒還在幻想柏林城不會被蘇軍突破進來,但兩三天後,柏林被徹底合圍,守軍已成甕中捉鱉之勢,希特勒才徹底斷了念想。剩下的就是考慮自己和愛娃的終極歸宿了。

27日,蘇軍攻進柏林市區,希特勒堅決駁回了總參謀部的突圍建議,雖然這個建議有軍事成功的一定可能性,但希特勒的自尊心決不允許自己再受到煎熬了,30日下午,希特勒與結婚僅一天的愛娃雙雙服毒自殺,為了保險起見,服毒同時,還朝自己的太陽穴補開了一槍。

蘇軍所到之處如沙漠蝗蟲過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希特勒正是因為不願看到這一切,情知納粹已徹底迎來了滅亡的一天,才會義無反顧的開槍自盡。

沒了希特勒的德軍只是一盤散沙,精神領袖的死亡,讓德軍再也沒有了戰鬥下去的慾望。當天晚間,蘇軍就把紅旗插到了國會大廈之上。


歷來現實


希特勒是在1945年的4月30日自殺身亡的,在之前死去的,還有他的夫人愛娃女士。

後來,通過投降人員的統計,德國投降時的兵力還有250萬人。

在很多人看來,二百多萬人完全有一戰之力,為何希特勒不血戰到底?德軍真的打不贏嗎?

確實打不贏,否則希特勒也不會自殺了。下面,我們就聊一聊德軍打不贏的原因。

德國能打的軍隊非常少,而盟軍數量遠遠多於德國

德國宣佈投降時,兵力還有250多萬,但能打的只有100萬左右。

而盟軍方面,據不完全統計,超過了1000萬,僅蘇聯紅軍就有600萬左右。這1000萬左右的部隊中,能打的絕不會少於四五百萬。

盟軍是德國軍隊的四到五倍,這樣的情況,德軍基本沒有勝算。

有人可能會反駁,德國的戰鬥素質很強,雖然人數少了很多,但也不是不能戰勝啊,畢竟,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太多了。

道理是對的,但德國何止是人少?

德國的資源遠遠不如盟軍

從美英蘇等國聯合對抗德國開始起,德國的命運就註定了。

蘇聯人拖住了德國戰車,而美英等國發動了大聯合,把德國在外的資源供給給斷了。德國是個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特別是缺乏重要的戰略物資“石油”。在戰爭狀況下,德國的其它物資供應也捉襟見肘。

因此,就算是德國人想堅持,缺了資源情況下,也很難堅持住。

二戰,看起來是疆域的爭奪戰,其實是資源的爭奪戰。沒有了資源,德國靠什麼拼命?

因此,資源是個大問題。

德國人並不團結

雖然只有250萬軍隊,但德國內部其實很不團結了,這是事實。

之前,德國內部因為刺殺希特勒一案,很多高級別軍官都被牽扯了進去,隆美爾就是其中之一。

希特勒並不是容克貴族出身,而德軍參謀部,確是有大量的容克貴族們在控制。雖然,希特勒後來專門成立了所謂的嫡系部隊“黨衛軍”,但黨衛軍並不都是忠臣之輩,在蘇聯的攻擊下,大部分黨衛軍都投降了,只有10%左右的希特勒死忠以死相拼。

德國在蘇聯三大戰役敗北之後,德國內部就開始有了不和諧的聲音,因為感覺希特勒的步子邁錯了。

一個不團結的德國,實在不是盟軍的對手,希特勒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就算把這250萬的軍隊控制起來,也是沒有結果的。

希特勒在最後一刻才放棄的

希特勒並不是早早自殺了,他一直在指揮著德國各級系統。但是,潰敗無法避免。從蘇聯撤的時候,就再也控制不住頹勢了。不撤又如何?

希特勒死前,蘇聯和盟軍已經包圍了德國柏林,當蘇聯的坦克開了進來,當國會大廈被蘇聯佔了後,希特勒知道,徹底地敗了。

蘇軍攻克柏林,希特勒會有什麼結局呢?軍事審判,死刑,一定是這樣的。希特勒挑起的戰爭,死傷無數,讓歐洲生靈塗炭,希特勒犯有不可饒恕的戰爭罪。同時殺了600萬左右的猶太人,這是嚴重的反人類罪。

希特勒知道,與其在屈辱中死去,不如自行了斷,少受屈辱。於是,希特勒自殺了。

1945年四月底的德國,兵力有250多萬,但已經沒有了一戰之力,一是盟軍軍力高達千萬,二是德國沒有資源支撐了,三是德國內部並不團結,四是蘇聯攻破了柏林,攻佔了國會大廈,希特勒再也沒有了機會。


藍風破曉


1939年,德國率先在歐洲燃燒起來了戰火,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軍隊以閃擊戰突襲了歐洲列國,使得歐洲大半領土在短時間內被德軍所佔據。在德國領土不斷擴大的同時,德軍人數也在不斷上漲。在波蘭戰場時,德國投入的兵力是一百二十萬。而到了法國,德軍人數就上漲到了二百五十萬人。等到德軍準備入侵巴巴羅薩的時候,德軍人數達到了五百五十萬,而這才是德軍一半的兵力。德軍的總兵力數在一千萬左右。儘管德軍人數眾多但卻架不住正義國家的聯合反擊,德軍在東線和西線戰場上連連失利。尤其是在東線戰場,儘管德軍打的非常頑強,但是卻怎麼也戰勝不了強大的蘇軍部隊。畢竟,蘇軍的抵抗意志實在是太強了,他們根本不畏懼死亡。據當時有人統計說蘇軍士兵的生存時間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而軍官的生存時間僅有七十二個小時。視死如歸的蘇軍士兵把德意志軍隊長久以來的那種榮譽感和士氣都被打得蕩然無存,所以德軍只得是連連後撤。


1945年,蘇軍一路高歌猛進打到了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窮途末路的希特勒還想負隅頑抗。柏林每一處建築都成為了德軍抵抗的堡壘,每天都有人死在慘烈的戰爭之中。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突然去世,這更加堅定了希特勒堅守柏林的信念。只不過自負的希特勒他沒有想到,羅斯福的逝世對於柏林戰事其實並沒有任何影響,柏林最終還是陷落了。希特勒不願意接受審判,在安排完後事以後希特勒選擇自殺。希特勒雖死,但德軍至少還有三百多萬部隊枕戈待旦,對盟軍來說這依然是個很大的威脅。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三百多萬人卻放棄抵抗,直接投降了盟軍。為什麼德國人選擇投降?他們難道真的打不贏了嗎?

事實上德國能夠堅持到1945年已經是強弩之末,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其打贏的機會是微乎其微,幾乎是沒有勝算的。首先德軍的兵力還是不足。要知道在戰爭後期盟軍的數量是德軍的兩倍還多,也就是說每一個德軍士兵需要面對兩個以上的敵人。在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這怎麼能打得贏?

退一步講德軍雖然還有三百多萬的部隊,但是他們也都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按照希特勒的指示被分散在各個地方。希特勒之所以採用分兵策略是因為他想的只是德國怎麼樣去佔領和掠奪別的國家,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國土會被敵人所佔據。分兵是兵家大忌,弄不好就會被敵方分而治之。這就像人的五根手指一樣,五根手指聚攏在一起才能形成鐵拳,要不然就只能等待對手來給你一根根折斷。所以說即使德軍還有三百萬人那也沒用,因為此時的他們已經處在了盟軍的各個包圍圈內,如果不投降,等待他們的就是被消滅。而在二戰後期有關於盟軍和德軍的對峙態勢也能夠有力地印證德軍分兵給己方造成的影響無疑是災難性的。

其次,德軍面臨著的不僅僅是人員的問題,還有後勤上的問題。在戰爭後期德軍的後勤補給已經很緊張了,前線的軍需官不得不一次次地降低德國士兵的供給標準。德國後勤緊張的原因不在於沒有糧食,相反德國的糧食產量足夠供給平民和士兵使用,但麻煩的地方在於德國境內糟糕的道路狀況。除此以外,德軍素來喜歡閃擊戰。閃擊戰講求速度,故而在後勤上德軍是能少帶就少帶。對自己的盲目自信使得前線德軍將士缺衣少穿,而運輸補給又不能及時到位,所以德軍在東線是一敗再敗。到了後期盟軍轉而攻入德國境內,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隨之也淪陷了。作為德國工業的支柱地區,它的淪陷標誌著德國軍工體系的崩潰,前線的將士們將無法得到正常的彈藥補給。所以說在德國後期子彈是非常緊俏的,他們使用槍支的時候都要特別注意節約子彈。而戰爭往往就是打消耗的,德國既然消耗不起了那就註定了其戰爭最後失敗的命運。所以當盟軍的飛機大炮在狂轟濫炸之時,德國士兵只有挨炮彈的份兒。

最後,我們都知道希特勒是德意志帝國的精神支柱。在德國士兵的眼中希特勒是不可戰勝的,元首必將引領他們走向勝利的遠方。所以說只有希特勒才能夠將全體德軍士兵聚攏在鷹旗下。隨著希特勒的死去德國士兵心目中的神被擊垮了,德國士兵已經沒有了鬥志,再戰鬥下去也只是無用功。此外我們要知道的是德國民眾在希特勒死後已經不願意抵抗了,這是典型的財聚人聚,財散人散。當初希特勒也正是依靠戰爭當中掠奪來的財富才換取到民眾的支持。在二戰期間,德國人的生活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有了升高,帝國內部百業興盛。據說當蘇聯軍隊抵達柏林近郊的時候,仍能夠看到不少的酒吧仍在營業之中。而現如今帝國的戰爭只能夠帶給德國民眾以災難,他們的生活質量已經大不如從前,故而他們也就不想打下去了。所以說當希特勒死亡的喪鐘敲響之時,德國民眾這時候才從睡夢之中被喚醒,故而這場戰爭也隨著德國民眾的覺醒戛然而止了。


木劍溫不勝


打不贏是肯定的。因為當時在西線盟軍已經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已進入柏林中部;東線蘇軍已大軍壓進,兵臨城下,對柏林形成東西兩面夾擊的態勢。此時,納粹德國戰敗已經是時間的問題。但此時,希特勒儘管還握有300萬軍隊,但依然也不可能扳回敗局了,那為什麼這樣講呢?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德軍的兵力。希特勒在自殺前已經進入了二戰的後期,盟軍已經進入了反攻階段,蘇軍已經攻入柏林城下,並於1945年4月16日發起了對柏林的總攻,柏林會戰開始。那麼,當時希特勒手裡還有300萬可指揮的兵力,難道真的打不贏了嗎?300萬兵力聽起來確實很多,但實際上,這些兵力大都分散在東西南北四個佔領區,而這些佔領區的德軍,大都被盟軍所牽制著,而真正守衛柏林的德軍也就只有80多萬。其在武器裝備上有:戰機3000多架,火炮10000多門和坦克1000多輛。

其次,看蘇軍兵力。蘇聯軍隊總數有3個方面軍、250萬人。擁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架飛機、40000多門火炮。這只是進攻柏林方面的軍隊。柏林會戰前夕,蘇軍總兵力已經達到1000多萬。

再次,看盟軍方面兵力。諾曼底登陸,盟軍投入了四個集團軍,39個師,12個獨立旅,各種兵力300萬人。武器裝備上:戰艦9000多艘,戰機13700多架。這300萬人只是用在諾曼底登陸的兵力。然而,當時盟軍總兵力實際上已經達到了2000萬。

總之,在二戰後期,儘管希特勒還有300萬軍隊,但不管在軍隊數量,還是在武器裝備上,德軍根本沒辦法和以美英為首盟軍2000萬兵力和蘇聯1000多萬兵力相抗衡。況且在柏林會戰期間,只是朱可夫帶領的250萬軍隊攻打柏林,而實際上,以美英為首的盟軍也早已趕到了柏林附近,只是雙方事先有約定,由蘇聯軍隊攻打柏林,而美英只是觀戰罷了。

所以說在這種形式下,希特勒以區區的300萬軍隊,想重新扳回敗局是不可能的,最後也只好選擇自殺了。


豬豬談史


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令全人類付出最慘痛代價的一次戰爭就是二戰。這場戰爭遍佈三大洲四大洋,參戰軍隊達到了1.1億人,死亡人數達到了5120餘萬人。

將這場世界戰爭推至高潮者,當屬推行法西斯主義的希特勒,由於他的上臺,導致德國瘋狂擴軍備戰,令西方戰場陷入了一片血海之中。不過,隨著對抗法西斯的同盟國成立,斯大林格勒會戰後,西方戰場開始進入有利於盟軍的戰略轉折階段。

希特勒

1945年春日,同盟國取得柏林戰役勝利;同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畏罪自殺。斯特勒自殺之事,讓世人發出這樣的疑問,他死的時候手中到底還有多少兵力?德軍真的已經窮途末路了嗎?

當然是,雖然嘴炮無敵、辦事拉稀的墨索里尼做不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但是,意志堅定到偏執地步的希特勒即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希特勒自殺之前,德國軍隊看似還有數百萬的巨大規模,但是卻是既無糧餉、又無武器彈藥、士氣更一落千丈的烏合之眾,德國在盟國數千萬大軍的打擊之下,早已窮途末路,彈盡糧絕。

以德軍主要的戰略戰役集團為例,這支德國最精銳的部隊,是1941年6月22日所組建的中央集團,這支軍隊總兵力約有145萬人,共裝備有2156輛坦克,分為50個作戰師。

中央集團軍

自中央集團軍成立以來,它就成為了希特勒插向蘇聯心臟的一把尖銳匕首,這支軍隊曾在歐洲戰場上為希特勒立下赫赫戰功。不過,自1944年開始,德軍迎來了兵敗如山倒的日子,這年年底,中央集團軍正規軍的總兵力只剩下58萬人,為了彌補軍隊兵源不足,希特勒還組建了一支總人數達到20萬人的國民突擊隊。

然而,兩支軍隊的總人數加在一起,還不及原軍隊鼎盛時期的1/3的軍隊人數。據有關資料顯示,當希特勒的死訊傳出之後,中央集團軍所剩人數僅於10萬人,這支隊伍也就是希特勒死後手中僅存的剩餘兵力。

蘇聯紅軍

而蘇方決戰柏林之時,蘇聯紅軍總兵力人數達到46.4萬人,並配有1.27萬門大炮,1.2萬門卡秋莎火箭炮和1500輛坦克。這個時候仍然拒絕投降的希特勒,集結了德軍在柏林的全部兵力,總共6萬戰鬥人員,這其中還包括有警察、護衛隊甚至婦女拼湊而成的衝鋒隊與青年團。

如此懸殊的軍事力量,其實已經決定了這場戰鬥的最終結局,更何況,當時中央集團軍被困於普魯士戰役之中,根本無法支援,所以希特勒的失敗已成註定結局。

柏林戰役

從軍事力量對比來看,德軍早已經輸掉了這一場戰爭。不僅如此,蘇軍對於德軍強烈的敵對情緒和復仇意識,更導致了德軍的徹底失敗。蘇軍在進攻柏林之時,對於這座城市裡的文物古蹟和當地居民不帶有絲毫憐憫的情緒。

因為,蘇德戰場上,德軍曾將蘇聯戰俘當成牲畜來對待,那些將近200萬死於殺戮和飢餓的蘇聯戰俘,徹底喚醒了蘇軍骨子裡的殺戮精神。

幾十萬人對於希特勒的仇恨情緒,讓他清楚地意識到德國納粹已經迎來了覆滅的一天,所以當德軍還在聽從希特勒的命令負隅頑抗之時,希特勒早已經開始為自己料理後事。失去了主心骨的德軍,早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打贏蘇軍的可能性。


鳶飛九天2018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1939年,由納粹德國和意大利、日本組成的法西斯軸心國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王國發起了席捲整個世界的侵略戰爭,這次戰爭波及的範圍之廣,傷亡的人數之多,經濟的損失之重,都堪稱世界之最!



1921年7月,成為德國工人黨主席也就是“納粹黨”黨首的阿道夫.希特勒,經過長達兩年的秘密策劃,成功登上了德國總理的寶座,隨後,納粹黨執政,阿道夫.希特勒成為了德國的領袖!這個留著小鬍子的男人在成為領袖以後,再也無法掩飾自己的野心,他勾結資本家,取得了上流社會的認可,通過宣傳和演講,鼓動工人和農民參軍入伍,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激情,引導了國內民眾的情緒。

希特勒從發起戰爭到結束,整個德國法西斯共參戰2000萬部隊,到希特勒死亡,德國的東西兩線至少剩餘320萬左右士兵!



蘇德戰爭爆發,在戰爭開始的一個月裡,德軍依靠強大的火力和突襲能力,殲滅了蘇軍分散在外圍的百萬軍隊,俘虜無算,向蘇聯腹地推進了近千公里,蘇聯的兵員和武器裝備的損失可為慘重!驚慌失措的斯大林以作戰不利為由下令殺死前線將領,並且向全蘇聯發出動員令,命令外線部隊依靠有利地形和德軍打游擊,藉此拖延德軍的進攻速度,隨後將,緊急動員的蘇聯人民紛紛投入戰場,被送至莫斯科!進攻到莫斯科城下的德軍經過試探以後,曾向希特勒提出建議,繞過莫斯科,三路大軍集結一處,攻佔斯大林格勒,控制蘇聯西北部的石油和糧食。但是卻被希特勒拒絕,希特勒對於蘇聯的定義為“這個四處漏風的房子,只要踩上一腳就會倒塌”。隨後德軍發起了對莫斯科的總攻,猛烈的炮火幾乎將這座城市摧毀,拼命的蘇軍誓死不退,損失慘重。當德軍進入莫斯科以後,燦烈的戰鬥才剛剛開始,依託房子和街道的蘇軍對德軍發起了偷襲,德軍強大的火力在這裡完全派不上用場,根據戰後統計,德軍在蘇聯戰場的傷亡,大部分是發生在巷戰中!

莫斯科保衛戰打敗了德軍攻無不勝的神話!此戰,德軍損失了近50萬的作戰部隊,可為損失慘重,雖然蘇聯損失的要遠遠大於德軍,但是本土作戰的優勢在這個時候更加凸顯! 意識到戰場形勢對德軍不利的希特勒終於決定集結兵力對斯大林格勒發起猛攻!但是經過了莫斯科保衛戰之後的德軍已經到了戰鬥崩潰的邊緣,隨著天氣的變化,缺少冬裝和禦寒裝備的德軍雖然攻破了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但是失去了戰機的德軍卻始終沒有徹底佔領,反而被蘇軍拖在了這片泥塘裡,損失了大量的精銳力量和軍事裝備!此戰,也吹響了蘇聯反攻的號角!



面對著美國對同盟國的支援以及盟軍兵鋒直指萊茵河,盟軍由南向北,蘇軍在殲滅了境內的德軍以後,由北往南攻進了德國本土。此時的德國殘餘軍隊被盟軍死死拖在前線,一旦被希特勒召回,失去兩翼的德國只會加速滅亡!


詩涵果果


1945年4月30日,戰爭狂人希特勒在強大的蘇軍攻入柏林之際,在總理府地下室中與情婦愛娃一起自殺身亡。幾天後,德國便宣傳無條件投降。

有人問了,希特勒死時手裡還有多少兵力,如果和盟軍死磕到底,是否還可以扭轉頹勢,反敗為勝呢?


我認為,這種假設根本不可能成立,以希特勒的瘋狂秉性,如果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是斷不會放棄抵抗,自取滅亡的。

當時,德軍已是強駑之末,而盟軍卻是勢若破竹,攻勢凌厲,西線有英美聯軍,東邊線蘇聯紅軍,對柏林形成了東西兩面夾擊的合圍態勢。

為了徹底打敗納粹德國,蘇軍集結了270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總兵力達到250萬。

另外,蘇軍還擁有強大的地面炮火以及裝甲機動力量,並且空中力量已完全掌握了制空權。


而柏林的防守德軍兵力卻是捉襟見肘,與對手的力量對比簡直不堪一擊,僅有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人數加起來共約80萬人。

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此時的德軍無論從兵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與戰爭初期不可同日而語,長期的戰爭消耗已使德國這個國家,極大地透支了戰爭國力。

據說,因為兵員緊缺,德軍中男女比例竟然達到20:1,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甚至於還有13歲左右的的未成年人大量入伍,其戰鬥力可見一斑。


因此,戰爭的結局毫無懸念,在蘇軍摧枯拉朽的攻勢下,於4月27日突入柏林市區。5天后,也就是5月2日,德軍城防司令魏德林上將親自到蘇軍統帥的前沿指揮所簽署了投降令,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

其時,距希特勒自殺僅過了三天而已。所以,說其死在了最後一刻也不為過。

那麼問題來了,投降後的德軍還有多少兵力呢?

據資料上顯示,二戰伊時,德軍出兵波蘭時為120萬,攻擊法國時兵力335萬,進軍蘇聯時,兵力550萬,德軍最鼎盛時的1941年.軍隊總兵力達到1020萬,而到德國投降時的1945年春,兵力尚存250萬左右。


不過,此時的德軍的戰鬥力與當初相比,落差可不是一兩個檔次了。可以說,德國的戰爭資源枯竭殆盡。 再者,因為戰線太長,二百多萬德軍分佈在世界各地,且都在勉強支撐,隨時都有面臨補給中斷陷入困境的危險。

面對裝備精良,士氣高漲的盟國軍隊,很難與其抗衡,再拼死一戰,只能遭到更強烈的打擊,敗得更慘,所以,選擇投降不失為明智之舉,也是唯一的最後出路。

德國投降後,蘇軍受降約110萬。其中,柏林戰役中有48萬德軍投降,布拉格戰役俘虜了80萬德軍,庫爾蘭和維斯瓦三角洲地區20餘萬,在北歐大約有40餘萬投降,在巴爾幹地區有十餘萬向南斯拉夫等投降。


另外,德國西部、南部、意大利北部等地120萬左右。

有人說,德國的迅速戰敗和希特勒的自殺有很大關係。

因為作為德國的元首,希特勒是德軍士兵的精神支柱,他們深入法西斯主義的灌輸,希特勒的自殺,令德軍士氣低落,鬥志全無,這種說法兒其實很幼稚可笑。

希特勒之所以選擇自殺,就是他已看到了末日來臨,抵抗下去難免會落得墨索里尼暴屍街頭的下場。


其實,在柏林防禦戰難以支撐的關鍵時刻,已是窮途末路的希特勒,仍在不斷地向外界發出命令,要求所有能調動的德軍迅速增援柏林。

無奈大勢已去,曾經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根本沒有看到他想要的援軍,而聽到的卻是蘇軍不斷逼近的槍炮聲。

我想,當時孤家寡人的他,面對著帝國大廈將傾的現實,心裡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死得體面一些,哪裡還會有逆襲翻牌的妄想呢?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歷史上最令人震撼的閱兵是希特勒柏林檢閱六十萬黨衛軍,大家可看看,有氣吞山河蕩平一切的氣勢,他輸在兩頭作戰,如果他不入侵西歐,和英美保持關係,只侵佔波蘭然後入侵蘇聯,這是歐美樂意看到的,西歐當時已經默認他佔領波蘭了,戰爭結束時德國還有五百萬軍隊,但是大多數都是沒有戰爭經驗的新兵和孩子和四五十歲的大齡人員。這些人如果和美蘇等國的軍隊作戰是毫無戰鬥力的。


上海娛樂大王


希特勒是一個非常倔強的人,在二戰尾聲的時候,他和新婚妻子之所以選擇自盡,是因為他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

咱們先看第一個問題。希特勒死的時候德國還有四百餘萬的士兵。在希特勒死後,這個數字更是瘋狂減少。等到戰後統計的時候,德軍只剩下兩百多萬士兵了。

至於第二個問題,自我了斷的希特勒已經用行動告訴了大家答案。德軍當時已是回天乏術,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了。

1. 士兵數量不足

四百多萬這個數字聽起來似乎很龐大,可是聯軍與蘇軍的兵力之和是德軍的兩倍,他們甚至已經完成了對於德軍的包圍。

在這種情況下,德軍逆轉戰局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德軍別說是取得戰爭的勝利,就算是想要突圍都很難。

2. 兵力分散

德國的士兵不但數量少,而是他們還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因此聯軍和蘇軍可以輕鬆將他們逐個擊破。

希特勒的戰略部署的確存在一定問題,如果他把所有的兵力都集結在一起,至少還有可能殊死一搏。

希特勒會犯這樣的錯誤不難理解,他或許在軍事方面有一定才能,但目光短淺是他最大的弊病。他思考的始終是如何侵略其他的國家,或者是如何掠奪外界的財富。

他從來就沒有想到自己有天竟然會到這般山窮水盡的地步,自然沒有準備相關的預案。

3. 物資匱乏

因為曠日持久的作戰,所以德軍的基礎物資變得非常匱乏,很多士兵都是食不果腹。當時德軍是孤立無援的,沒有人能給他們補給,他們也沒有能力從強大的聯軍手中搶奪物資。換句話說,他們是在慢性死亡。即使聯軍不攻打德軍,只是和他們對峙,德軍都會因為糧食不足而落敗。

最要命的是,自從德國魯爾區等戰略要地被攻佔之後,德軍已經沒有辦法造出武器了,就連使用槍支的時候都需要注意節省子彈。

要知道在現代化戰爭當中,比拼的不是人數,而是作戰武器。面對聯軍的坦克,大炮和轟戰機,德軍沒有任何辦法,只能被動挨打。

四.士氣低迷

士氣對軍隊戰鬥力的影響是巨大的。當時的形勢是聯軍和蘇軍高歌猛進,而德軍只能被動防禦。

誰都能看出來,德軍失敗其實只是時間問題。很多德軍都已經失去了戰鬥的慾望,因為他們明白,敵人不只是面前這些軍隊,他們是在與整個世界為敵,當然毫無勝算。

如果說對於法西斯的狂熱是士兵們心底最後的支撐,那麼希特勒的死亡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很多人都將希特勒視為神明,而希特勒的死亡擊潰了他們對現實抱有的不切實際的幻想,讓他們認清了戰鬥失敗這一殘酷的現實。

其實德軍從信仰法西斯主義開始,他們敗亡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他們面對的是來自人民的怒火和來自正義的討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