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衛青死後,漢武帝誅殺了其整個家族?

瀚海說史


嚴格意義上來說衛青死後只有二個衛氏族人丟掉了性命,其中衛青長子長平侯衛伉被殺、衛青三姐衛子夫自殺。其餘的衛氏族人都未被牽連,比如衛青的其餘兒子,陰安侯衛不疑和發乾侯衛登都安然無恙,只是被免官免爵而已,其他的並沒有受到啥懲罰。



據《漢書.卷六十三》記載當年的巫蠱之禍除了太子劉據和衛皇后自殺外,受牽連的跟衛氏族人有關係的就只有“丞相公孫賀父子,陽石、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而其餘的衛氏族人都未受牽連。其實事實上,衛青死後武帝並沒有去誅殺衛氏族人,而之所以衛青的長子和三姐或被殺或自殺只是因為他們牽連到了巫蠱之禍中,而非其他的原因。



眾所周知巫蠱之禍是西漢時期最為嚴重的一次宮廷政治事件,這次禍亂不僅牽連數十萬人無辜受難,更甚者宰相公孫賀、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公主諸邑與陽石、御史大夫暴勝之等人都因此丟掉了性命,可以說影響甚大。而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局面,就是武帝深信自己晚年的身體會如此的羸弱是因為受巫蠱的影響,所以當年當江充說公孫賀等人在利用巫蠱來詛咒武帝的時候,武帝就陷入了徹底的瘋狂。



當武帝得知可能就是這些人要讓自己早點歸西的時候,他就什麼都不管了,不管這個人是誰,是他的妻子,還是他的兒子,亦或是他的女兒,他都不放過。因為在武帝的心裡,沒有誰的命比自己的命重要,哪怕是自己的親生骨肉都不行,所以武帝殺了一切他自己認為想要害他的人,就這樣他的妻子衛子夫死了,他的兒子劉據死了,他的兩個女兒也死了。



而也就是如此衛青的長子衛伉也因被牽連進巫蠱之禍,最終枉送了性命。不過雖然如此,武帝也並非就因為衛伉深陷巫蠱之亂,就牽連衛氏全族,事實上在當時衛氏除了衛伉被殺,其餘的人都未被牽連。當然也並不是說武帝就不對付衛氏,在當時巫蠱之禍未發生前,衛青一家曾經的滿門列侯,最終所有的侯爵都被武帝收回,先是陰安侯衛不疑、\t 發乾侯衛登的侯爵因酎金事件被廢,後就是衛伉因“矯制”先失宜春侯,之後又因擅自入宮失去長平侯。



可以說其實在巫蠱之禍之前,衛氏早就失去了所有的權勢,但是武帝卻好似始終都念著衛青的好,所以他最終都沒有對衛氏一族進行殺戮。我想如果當時的衛伉若不是牽扯到巫蠱之禍的話,恐怕衛伉也不會死。而從中可以看出,武帝並沒有在衛青死後,那麼著急的就去誅殺衛氏族人,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在當時巫蠱之亂除了衛伉,其餘衛青的兒子都活著好好的,甚至到了武帝之後,衛青的後代得到的結局卻也算不錯的了。



比如在宣帝元康四年衛登的兒子就被賜予五十萬錢,然後准許復家。再比如在成帝永始元年衛登之孫衛玄被賜予長安公乘爵位,並賜予侍郎官職。又比如在平帝元始四年衛登曾孫衛賞被賜爵關內侯。



可以說在武帝的時候衛氏雖然被剝脫了一切的特權,甚至連家族的稱號都被剝奪。但是武帝也始終都還是念著衛青的好,他始終都沒對衛氏一族下死手。也正是因為如此,衛氏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的恢復曾經的貴族身份,當然想要回到武帝時期滿門列侯的盛況是絕對不可能的了。但是從之後的衛氏還能被封為關內爵爵位的來看,衛氏的結局也算是可以的。


澳古說歷史


衛青死後15年,朝廷發生巫蠱之禍,衛子夫和太子劉據被殺,衛青長子受到株連。

題主的說法有三個錯誤,首先漢武帝並未想誅滅衛氏家族,只是衛氏家族收到了巫蠱之禍的牽連。其次漢武帝沒有“急著”動手,是在衛青死後15年才發生的。最後,衛青只是長子被牽連殺死,其餘兩個兒子應該沒事。

題主這個問題傾向性很明顯,大約想說衛青因為功勞太大引起漢武帝猜忌?可是衛青在世時候就有意識不養門客,縮小自己的權勢,讓漢武帝安心。

真正讓衛氏家族倒黴的,是發生在衛青死後10多年的巫蠱之禍。這件事最早是在公元前92年農曆冬天,當時一個被追捕的“俠客”朱安世,上書告發大臣公孫賀(衛青的另一個姐夫)之子公孫敬聲(衛青的外甥)與陽石公主私通,埋藏木偶人詛咒漢武帝。於是,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孫賀父子被滅族。同時還牽連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

在這以後,“巫術詛咒”成為宮廷鬥爭的大殺器,動不動就檢舉揭發。漢武帝有一天也做夢夢見自己被木頭人毆打,懷疑有人詛咒自己。酷吏江充和衛子夫、太子劉據有仇,趁機大肆搜捕,拷打致死數萬人。最後,他說在太子宮中發掘出了大批木頭人 。劉據害怕被父親殺死,先下手為強捕殺了江充。但這就構成了造反。漢武帝命丞相調兵鎮壓。一場大戰,長安血流成河。皇后衛子夫自殺,太子劉據兵敗逃亡後也自殺。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衛青的姐姐和外甥死於非命。

不過,漢武帝后來查明是江充汙衊太子,很是懊悔,懷念太子。到了漢宣帝、漢成帝以及漢平帝時期,衛青的後人又得到皇帝的詔書,恢復了富貴。


巴山夜雨涮鍋


為什麼衛青立下赫赫戰功,漢武帝卻在他死後還要誅殺衛青家族?

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第一,衛青確實立下赫赫戰功,在衛青生前,漢武帝沒有對衛家下手。衛家出事,也是在衛青去世很多年以後的事了,所以和衛青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第二,衛子夫失寵。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給漢武帝生了一子三女:戾太子劉據、衛長公主、諸邑公主、石邑公主。隨著兒女們慢慢長大,衛子夫的容顏慢慢變老,漢武帝開始寵幸其他美人。

第三,漢武帝並沒有誅滅衛家九族,只是因為巫蠱之禍,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衛伉受牽連被誅,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坐巫蠱之罪處死,衛長公主之子曹宗亦在連坐之內。衛子夫不願受辱,自殺而亡。但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

從以上事實分析,漢武帝並不是象劉邦、朱元璋一樣誅殺功臣之後,而是因為奸臣江充逼反了太子,假造巫蠱之禍。漢武帝是受矇蔽才釀成這場悲劇的。罪在江充。因為並沒有斬絕衛家之後,所以在漢宣帝、漢成帝以及漢平帝時期,衛青的後人以皇帝詔復家。武帝之後,衛子夫的名譽也得到了恢復。

當然,從客觀上,衛家的勢力在衛青時代達到了高峰,大將軍姓衛,皇后姓衛,丞相也姓衛(衛倌)。衛青的後人,包括外甥霍去病在內五人封侯:三個兒子衛伉、衛不疑、衛登,外甥霍去病及霍嬗(霍去病之子)。這麼強大的勢力,一是遭到漢武帝的防範,二是遭到其他大臣的妒嫉與加害。這也是衛青家族遭到陷害的原因。


生生遊戲解說


其實,在衛青還活著的時候,漢武帝就開始打擊衛青後人了。

一開始,衛青是得到漢武帝極大寵愛的。衛青打了大勝仗,還沒有班師回朝,漢武帝就高興地把衛青的三個未成年的兒子封為侯。

要知道,當年劉邦曾和大臣們立過“白馬之盟”,指出,如果一個人不是劉姓,就不能封王。如果一個人沒有戰功,就不能封侯。衛青的三個兒子,不但沒有任何戰功,而且還沒有成年,漢武帝竟然就把他們封為侯,同時,每個人都是食邑1300戶。

(衛青劇照)

衛青是個明白人,知道漢武帝封他三個未成年的兒子為侯,對他的兒子們並不是一件好事。於是一回來,他就推辭。說他的兒子們無功,不能封侯。但是漢武帝不聽,一定要封。

不過,沒過多久,漢武帝都開始打擊衛青的兒子們了。

當然了,功臣的後代,很容易就養成紈絝子弟的作風,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官二代”。“官二代”行為不檢點,作風浮浪,受到皇帝的懲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衛青的兒子們所受到的處罰,似乎並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為。

在衛青的兒子們被封侯第八年的時候,漢武帝就以“矯制不害”的罪名。削奪了衛青大兒子衛伉的侯爵。

“矯制”就是假傳聖旨,“不害”就是沒有造成什麼危害。那麼,衛伉究竟假傳了什麼聖旨?假傳聖旨本來是大害,怎麼會沒有造成危害呢?因此,這個罪名實際上是非常可疑的。更為可疑的是,史書上並沒有給出理由。既然是“矯制”之罪,為什麼卻不給出個理由呢?因此這就很讓人不理解了。更有可能是這個罪不值一說,要是說出來的話,讓大家看明白了,對漢武帝的形象有損害

除了衛伉外,衛青的兩個兒子衛登和衛不疑在衛青活著的時候,也遭到了打擊。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奪了衛登和衛不疑的侯爵。

削奪衛登和衛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說,獻給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漢武帝劇照)

如果說漢武帝打擊衛伉,有些讓人不明所以的話,他打擊衛不疑和衛登,就明顯是一種故意找茬了。

那麼,漢武帝為什麼要故意找茬打擊衛青的兒子們呢?

我們知道,皇帝如果忌憚某個大臣,一般是這個大臣居功自傲。但是衛青恰恰相反,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從不居功自傲。漢武帝封衛青的三個兒子為侯,而衛青加以拒絕,就是證明。

除此之外,衛青有一次得到了漢武帝一千的賜金,衛青當即把五百金贈送給了漢武帝最寵愛的王夫人。五百金是小事,但是這個行動,表明了衛青在討好王夫人,也以此討好漢武帝,這就是衛青不做大的證明。

另外,衛青也從來不“養士”。當時的“養士”之風很盛行,這是從戰國末期傳下來的一個傳統。但是,當社會發展到漢朝這樣一個大統一的朝代,依然還要“養士”的話,就很有嫌疑了。衛青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再加上他位高權重,因此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養士”。

可以說,一直到衛青去世,他都沒有犯過什麼錯誤,也沒遭到漢武帝的打擊。這在漢武帝的手下,是相當不容易的。

(霍去病劇照)

那麼,既然衛青那麼謹小慎微,為什麼漢武帝在衛青活著的時候,就親自把他封給衛青兒子們的爵位給奪去了呢?

這實際上就是漢武帝的一種“馭臣之術”。他要對大臣隨時保持一種高壓的態勢,讓大臣任何時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漢武帝任用過很多宰相,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無一善終,就是一個證明。

畢竟衛青對於漢武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打擊匈奴,還只能靠衛青,以及衛青的侄兒霍去病。漢武帝雖然忌憚衛青,卻不敢把他給拿下。所以只能採用這樣的辦法,不斷地對衛青進行敲打。

當衛青已經去世後,漢武帝對衛青家族就不客氣了。尤其是在後來“巫蠱事件”發生後,衛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擊。《漢書》上說,“衛氏悉滅”。對這句話,後人有兩種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在“巫蠱之禍”中,衛青家族被漢武帝悉數殺光。有人認為說的是“巫蠱之禍”後,衛青家族的勢力全沒有了。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說明了漢武帝對衛青後人,給予了沉重的打擊。


張生全精彩歷史


衛青家族是漢武帝時代最有權勢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將軍、驃騎將軍、丞相都出自其家。但衛氏家族卻下場悽慘,大部分成員最終都被漢武帝殺死。這是為何呢?

因為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獨裁、最有權力慾的皇帝之一。他殺衛氏家族成員,主要是為了限制外戚權力、加強皇權。

漢代從建國起就有外戚干政的傳統。呂后、竇太后等都大量的干預朝政,不亞於後來的武則天、慈禧。漢代皇太后的權力不亞於皇帝。

呂后

漢武帝剛繼位時,有著兩個太后,一個是他的奶奶竇太后,另一個是他的母親王太后。竇氏外戚和王氏外戚在武帝時期都很有勢力,其代表人物是竇嬰(竇太后堂侄)和田蚡(王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兩代外戚對漢武帝的壓制都非常厲害。比如竇太后曾經罷免了漢武帝任命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任命自己的人做丞相、御史大夫。田蚡擔任丞相時,仗著姐姐王太后撐腰,也是專權跋扈,令漢武帝非常氣憤。剛繼位的漢武帝,對竇太后、田蚡都是無可奈何。

隨著竇太后、田蚡去世(王太后較少干政),漢武帝逐漸開始大權獨攬。漢武帝很瞭解外戚得勢後的囂張跋扈。所以,他不能容忍外戚勢力過於強大。

竇太后

漢武帝廢掉了出身高貴的皇后陳阿嬌(其母是武帝的姑姑、館陶長公主),立奴婢出身的衛子夫為皇后。之後又開始提拔衛青,這是在培植自身的親信勢力。衛氏出身低微,在漢武帝看來,是易於控制的。

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衛氏已經發展成僅次於皇家的豪門大族,皇后、大將軍、驃騎將軍、太子、丞相都出自其家(衛子夫的大姐衛君孺,嫁給了大將公孫賀,公孫賀後來官至丞相)。衛氏已經成為朝堂上最龐大的勢力,實力更勝過前代外戚。當然,衛青為人忠厚謹慎,並不貪權。但漢武帝不會因此就對衛氏放鬆警惕。

在衛青最受寵幸的時候,他的三個兒子全部都被封侯。但在衛青晚年,他的三個兒子都被剝奪了侯爵。衛青去世後,又發生了巫蠱之禍,衛子夫、劉據、衛伉(衛青長子)、公孫賀(衛青姐夫)等都死於此次事件。衛氏主要成員幾乎全部死亡。

漢武帝繼位之初,地位不穩,需要扶植衛氏作為羽翼。等到衛家勢力逐漸發展起來,被漢武帝削弱、打擊是必然的。


國史拾遺


衛青從平陽公主的一介騎奴,最後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一方面是因為他是武帝皇后衛子夫同母異父的弟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憑自己的實力和戰功。漢武帝為什麼要誅殺衛氏家族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對衛氏家族的削弱在衛青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了。另外,衛氏家族並沒有被漢武帝徹底滅族,漢宣帝劉詢(衛子夫曾孫)招衛青孫子衛玄,讓其復家。



衛氏家族勢力大,擔心外戚專權

漢武帝誅殺衛氏家族,主要還是擔心外戚專權。西漢自高祖駕崩之後,先後經歷了呂后,竇太后家族的外戚專權,而竇太后(武帝的奶奶)更是廢除了漢武帝的推行的新政。所以漢武帝對外戚專權非常敏感,終其一生都在避免外戚後宮專權。

而反觀衛氏家族,當時確實已是枝繁葉茂,大權在握,已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其中比較著名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有以下幾個:

衛青: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

衛青外甥: 太子劉據

衛青三姐:皇后衛子夫

衛青大姐夫:丞相公孫賀

衛青外甥: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

衛青三個兒子:宜春侯,陰安侯,發乾侯

為此隨後漢武帝開始一系列的操作,寵信霍去病,大有分化衛青二人的舅甥關係;同時開始冷落皇后衛子夫。

並逐步廢除了衛青三個兒子的候位,元鼎元年(前116年),因矯制廢除長子衛伉侯位,元鼎五年(前111年),衛不疑和衛登都因為“酎金”事件,侯位被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去世,長子衛伉繼承了長平侯,衛氏家族大受打擊。


“巫蠱之禍”,衛氏家族勢力徹底瓦解

衛青死後,他的姐夫公孫賀(當朝丞相)的兒子公孫敬聲被遊俠朱安世誣陷用巫蠱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和陽石公主通姦。

於是漢武帝在盛怒之下,將公孫賀父子下獄斬殺,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長子衛伉也連坐被殺。自此以皇后和太子漢廷內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損失殆盡。

隨後武帝命寵臣江充調查巫蠱案,因為江充和太子劉據有矛盾,他藉機聯合宦官蘇文,安道候韓說誣陷太子。

漢武帝晚年疑心較重,崇信方術,太子恐懼,被迫起兵誅殺江充。被鎮壓後,太子和皇后衛子夫相繼自殺。雖然武帝后來醒悟,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但衛氏一族勢力徹底瓦解。

後記:

漢武帝託孤於霍光(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和衛氏一族並無血緣關係),輔佐年幼的漢昭帝劉弗陵。漢昭帝二十一歲駕崩,無子。幾經周折,霍光擁立戾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為漢宣帝。漢宣帝在元康四年,詔賜衛青孫子衛玄錢五十萬,使其復家。


多有疏漏,煩請指正


中外縱橫史


公元前105年,一代名將衛青死病逝,而就在其死後14年,因巫蠱之禍的牽連,漢武帝下令連誅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衛伉。在此之後,衛青的姐姐、太子劉據的母親衛子夫連同太子一起也被株連,這一切都只是因為巫蠱之禍上閒人的栽贓嫁禍。漢武帝也算是一代明君,為什麼會這麼魯莽的做出這樣的決定?這一切的背後又是什麼原因?

這一切的起因,都是源自巫蠱之禍。巫蠱之禍是怎麼一回事呢?此前,漢武帝就因為先前的擅闖宮闈事件,對一些江湖術士很不看好。結果有一段時間,連續幾日漢武帝每晚都做噩夢,夢見有很多木頭人想要殺他,漢武帝逐漸被噩夢困擾到心神恍惚。這時的長安流行巫蠱之術,也就是用小人當替身詛咒或者祭祀,這一套在宮中很是流行。漢武帝在聽到這樣的怪事之後,不禁聯想起了自己的噩夢,於是認定是有人用巫蠱之術詛咒了自己。所以,漢武帝就在宮闈之中掀起了一場“檢舉揭發”之戰。

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與陽石公主通姦,成為了當時的皇室醜聞。被公孫敬抓捕的陽陵大俠客朱安世在獄中先行誣告此事與公孫敬有關,公孫敬的罪名被證實,丞相全家遭到株連,慘遭滅族,同時還牽連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另一個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原因當然是狗咬狗式的相互揭發,公孫敬的妻子是衛青的姐姐衛君孺,因此牽連到了衛氏家族。

與太子有矛盾的江充害怕劉據繼位之後會對自己不利,於是誣陷劉據詛咒漢武帝。劉據知道後大怒,起兵要去誅殺江充,漢武帝親自平定了叛亂,至此,太子劉據被逼自縊,其母親衛子夫也遭受牽連。

一場鬧劇竟然演變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決戰,漢武帝時真的不明白還是在裝糊塗呢?答案很顯然,漢武帝是在裝糊塗,為什麼要這麼做,就是為了根除大漢王朝中的外戚強權。

首先,從衛青時期開始,衛氏家族就在朝堂後宮建立勢力。太子劉據的母親衛子夫是衛青的三姐,丞相之子公孫敬的老婆又是衛青的姐姐衛君孺,而後期的衛青,更是漢武帝的心腹重臣,位極人臣,在“內朝”’行事。這樣的危機是個明眼人就能看得出來。太子的母親終究有一天會母儀天下,到那個時候,朝堂之上被衛氏家族主宰,後宮之內被衛子夫把持,那大漢天下豈不是姓了衛?

漢武帝的高瞻遠矚,是致力於防範於未然。他藉助巫蠱之禍,在初期將丞相勢力一舉消滅,由於衛青已死,其長子衛伉為主要對象,經過對長子和丞相勢力的平定,外朝衛族勢力全部消失,衛氏在漢廷內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損失殆盡。正好在這個時候,太子又做了一些出格的舉動,衛子夫便因此倒黴。其實漢武帝的目標並不是太子劉據,而是衛子夫。劉據之死是因為他實在害怕之際導致自縊。衛子夫一倒臺,衛族後宮勢力全部消滅。漢武帝此招一舉兩得,一箭雙鵰!

漢武帝殺了衛青的兩個姐姐與長子,解除了衛氏家族對皇權的威脅之後,漢武帝並沒有再動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這就更能佐證漢武帝的用心,名為巫蠱之禍,實為掃除外戚,這就是帝王之道!


秦風漢韻論古今


衛青是漢武帝的姐夫,因為他娶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又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因為漢武帝的皇后就是他的姐姐衛子夫。如此說來,漢武帝怎麼可能殺了衛青整個家族,再說衛青又沒犯什麼錯誤,而且立有赫赫戰功,漢武帝也不能沒理由亂殺人。

衛青出生卑賤,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家的女奴,父親鄭季以縣吏給事身份給平陽侯曹壽辦事,與衛媼私通生下衛青。衛青長大後又做了平陽侯家的騎奴隸,後來經騎友公孫敖的引薦得以到章建起宮中當差。


公元前139年,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受寵入宮,皇后陳阿嬌擔心自己失寵,有意遷怒衛青,準備殺其洩憤,幸虧公孫敖出手相求,衛青逃過一劫。漢武帝知道後非常生氣,立即召見了衛青,出於保護封衛青為建章監,並隨侍左右。後來,衛子夫被漢武帝立為夫人,衛青也隨之升為太中大夫。

河南之戰,衛青開始嶄露頭角。

公元前132年,漢武帝繼馬邑之謀之後,第一次出兵匈奴。當時漢武帝派出了三路大軍,分別是:騎將軍公孫敖從代國出兵;輕車騎將軍公孫賀從雲中出兵,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衛青拜車騎將軍從上谷郡出兵。結果公孫賀一無所獲,公孫敖被匈奴斬殺7000多名騎兵,李廣被匈奴人俘虜,後裝死逃脫,只有衛青奇襲龍城,大獲全勝,斬首和俘虜匈奴兵士七百餘人,大大鼓舞了漢軍的士氣,武帝賜封其為關內侯。
(漢武帝劇照)


此後,衛青戰必勝、攻必克,先後率漢軍主力與匈奴主力展開了河西、漠北等十多場戰役,並且全部取勝。最終被漢武帝封為大司馬、大將軍,賜爵關內侯,並且娶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為妻,後育有三子。長子衛伉、次子衛不疑、三子衛登。公元前106年,衛青去逝,武帝特許其陪葬茂陵,追諡號為“忠”。

那麼,衛青死後,漢武帝有沒有誅殺其全族呢?

其實並沒有。衛青有一個哥哥,兩個兄弟,哥哥衛長平在衛青還沒有被武帝派往攻打匈奴之前,就已經去世。弟弟衛步史書沒有詳細記載,另一個兄弟衛廣被武帝派往雲南平定南越,立有功勳,但卒年不詳。衛青還有三個姐姐,分別是大姐衛孺(衛君孺)、二姐衛少兒、三姐衛子夫。


大姐嫁公孫賀為妻,後來兒子公孫敬聲挪用軍資獲罪下獄,公孫賀為救兒子贖罪,替武帝捉拿遊俠朱安世。後來朱安世在獄中上書漢武帝,揭發了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用巫蠱詛咒武帝的罪行。最終公孫賀一家被滅族,衛青的大姐衛孺也曹誅連。

二姐衛少兒也是平陽公主的奴婢,先與霍中孺私通生下霍去病,後來霍中孺將衛少兒拋棄,衛少兒又與陳掌(陳平的曾孫)私通,最終嫁於陳掌為妻。

三姐衛子夫就是漢武帝的皇后,巫蠱之亂後被逼自殺。
(衛青與平陽公主劇)

公孫賀被滅族的四個月後,漢武帝揭開了巫蠱之禍的序幕,最終被誅殺的有漢武帝的女兒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太子劉據及其三子一女,還有一位就是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而衛青的其他兩個兒子並未受牽連。

另外衛青的外甥霍去病英年早逝,另一個外甥霍光被武帝拜為託孤大臣,先後輔佐了漢昭帝,廢立了昌邑王劉賀,擁立了漢宣帝劉詢(劉病已)。


總結:衛青去世後,衛家勢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武帝晚年暴戾多疑,被一些小人蠱惑利用,尤其太子劉據被多方勢力排擠、打壓,最終含冤而死。如果衛青健在,也許就不可能出現這麼混亂的局面,儘管如此,衛家並沒有被滅族,只不過是有點慘而已!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衛青死後,漢武帝並沒有誅殺其整個家族,而是殺了部分家族成員。根據班固在漢書年表中的記載,在徵和二年(衛青去世15年後)的巫蠱之禍中,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衛伉由於受巫蠱牽連,坐誅,但衛伉的子嗣以及衛青次子衛不疑與幼子衛登的家族並沒有受牽連的記錄。

因巫蠱之禍,丞相公孫賀(衛青姐夫)慘死獄中,並被滅族,同時還牽連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衛青同母姐)的女兒諸邑公主。後續,太子劉據(衛子夫之子)、衛子夫也因巫蠱之禍相繼自殺。衛氏在漢庭內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損失殆盡。

巫蠱之禍,前後牽連者達數十萬之多,成為漢武帝在位後期發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為何會發生如此重大政治事件呢?家族成員被殺和衛青之死又有什麼關聯呢?其中原委且讓小白細細道來。


一、"巫蠱之禍"發生的背景。


巫蠱氏古代信仰民俗,是用以加害仇敵的巫術,包括詛咒、射偶人和毒蠱等。當時的人們認為使巫師祭祀或者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漢武帝晚年體弱多病,懷疑是身邊的人巫蠱所致。

漢武帝是一位傑出的帝王,但一生沉迷女色。後宮佳麗無數,可能得到漢武帝一生寵幸的寥寥無幾。佳麗之間勾心鬥角,這其中就有不少人為獲得漢武帝恩寵,試圖以巫術達到目標,同時對競爭對手施以巫蠱之術,一時間後宮迷亂,時有發生因後宮的巫蠱之事而牽連朝中大臣的事件。此時的皇后衛子夫年老色衰,失去了漢武帝的寵信,同時外戚家族衛氏在朝廷中的權勢昌盛。


二、"巫蠱之禍"發生的起因


這事還得從衛青的姐夫公孫賀家族之人說起。上文中曾說到,外戚家族衛氏在朝廷中的權勢昌盛,在盛寵之下,難免有人持寵而驕。


公孫賀身為漢廷當朝丞相,盡職盡責,令人敬仰,但他的兒子公孫敬聲憑藉自己是皇后姐姐的兒子,行事驕奢目無法紀,身居九卿太僕高位卻做貪汙之事—挪用軍餉。事情敗露後被捕入獄。


公孫賀救子心切,苦求方法,得知漢武帝要捉拿一名叫朱安全(人稱陽陵大俠,江湖之人)的罪犯遲遲未能歸案,公孫賀便請命捉拿此人以贖兒子的罪過,漢武帝答應了此事。然而,捉拿朱安全一事卻讓公孫賀家族遭受滅頂之災。


公孫賀身為丞相,要沒點本事如何在朝堂混。朱安全很快被捕,但他對逮捕他的公孫賀懷恨在心,便在獄中誣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且在皇帝專用馳道上埋葬木人,行巫蠱詛咒天子。還在病床的漢武帝聽聞後,大怒,下令徹查公孫敬聲所犯罪過。


徵和二年(公元前92年)春正月,丞相公孫賀被捕,並冠以公孫賀利弟子賓客不顧黎明百姓死活等多條罪名,父子二人最終冤死獄中。


然而此事遠未結束,自公孫賀死後,朝廷內外發生一系列詭異之事,在一場毫無徵兆的風災中掀開了一場大難的序幕。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坐實巫蠱之罪,被處死,受此牽連的還有衛青之子衛伉及衛長公主之子曹宗亦被處死。


漢武帝身邊有一寵臣(小人)名為江充,與當朝太子劉據(衛青外甥)有摩擦,害怕漢武帝死後被新皇帝(劉據)殺死,便想法設法誣陷劉據。他告訴漢武帝生病的原因是因為有人行巫蠱詛咒天子。漢武帝聽信了此事,下令江充徹查巫蠱之案。


江充指揮巫師四處挖掘尋找木偶,但凡挖到就逮捕周邊的人,並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認罪。老百姓惶恐之餘相互誣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後共計數萬。


江充的目標其實很明確,就是想要陷害劉據。徹查巫蠱之事由民間轉移至皇宮,最終在其精心安排下,劉據所住的東宮挖掘出了木偶人。


老實的劉據對此有口難辨,無法向漢武帝說明情況,情急之下便聽手下人建議捉拿江充。劉據在母親衛子夫的幫助下,調用皇后的長樂宮衛隊將江充等人誅殺。


劉據調兵之事被漢武帝知曉,他認為太子一定是受到江充等人的陷害才這樣,命使者探查,但使者害怕自己被劉據所殺,便向漢武帝謊稱太子造反。漢武帝聽聞後,大怒,派兵鎮壓。劉據兵敗而逃,後不願被捕,自殺身亡。皇后衛子夫因兒子之死,又無法向漢武帝解釋劉據起兵之事,隨後也自殺了。


因巫蠱之事,前後受牽連者數萬之人,史稱"巫蠱之禍","巫蠱之禍"的開端源於朱安全的誣告,史書稱"巫蠱之禍起自朱安全"。


三、"巫蠱之禍"發生的原因


從史書的記載和"巫蠱之禍"的後續發展看,有人對此分析稱朱安全誣告一事可能是由江充或其他人指使。試想,一個通緝犯是如何得知公主私通、丞相巫蠱詛咒天子這種隱秘至極的事情。


發生"巫蠱之禍"很可能是因為各方勢力角逐太子之位,而對衛皇后、太子劉據及相關人士的血腥陰謀。首先被殺的公孫賀是衛氏親屬中唯一一個身居高位的人(公孫賀的夫人是衛皇后的姐姐)。


還由分析稱"巫蠱之禍"是漢武帝藉此打壓外戚衛氏家族。從史書中我們可以得知漢武帝是一位獨裁專制的皇帝,對皇權擁有極高的控制慾。對於外戚衛氏家族的勢力還是有所忌憚。畢竟漢朝在建國之初就有外戚干政的傳統,漢武帝絕不可能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此事的漢武帝年邁,體弱多病,他擔心自己百年之後,皇權旁落,猜疑之心愈加之重,加之身邊小人(江充)進獻讒言,對衛氏家族開始打壓。但不曾想,太子因此事受到牽連,自殺身亡。漢武帝對此懊惱不已,又將誣陷太子等人誅殺。


以上就是衛氏家族成員被漢武帝誅殺的來龍去脈,但和衛青本人並無多大關聯(衛青死後15年發生的事情)。


任小白


其原因,就是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衛青的家族,只有被扳倒,才能稱之為儒家(平民之家),如果第二代不能扳倒,第三代開始,就基本上形成了比較穩固的道家(貴族之家)。

就像衛子夫,地位也是十分尷尬的,如果她的兒子劉據要繼承皇位,漢武帝就必須拿她祭旗,殺了她,這就是有名的“殺母留子”制度,這是儒家平民皇后的必然命運。

結果,衛子夫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脅,調集自己為數不多的軍事力量進行了反抗,被漢武帝無情予以鎮壓,衛子夫也感到前路迷茫,選擇了自殺。

而在朝堂上,很多儒家大臣也是前赴後繼的為漢武帝走上末路,張湯,主父偃,江充,都是被無情誅殺了的。

所以,無論是針對文儒的張湯、主父偃、江充,還是針對武儒的衛青、霍去病、李廣利,抑或針對婦孺的衛子夫、李夫人,漢武帝的政策都是“一以貫之”的,不允許他們有蛻變為新型道家(新貴族)的可能。

所謂的“儒術”,實際上就是“平民術”,只要我們考察這些被提拔擢升的基礎身份一般是平民,基本都是身份低賤之人就可以知道,這些人的基本特點,就是“命賤”,可以隨時為帝王獻身,還是感恩戴德那種。

而“道家”,就是“領導之家”,具有社會貴族根底那種,比較難於誅滅,久而久之,就會損害天子的威信,成為權臣,把握朝政,或者奪取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