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古代中國人是白人嗎?有歷史學家認為英國人源於湖湘地區,你怎麼看?

邀你共享美食


你相信古代中國人是白人嗎?有歷史學家認為英國人源於湖湘地區,你怎麼看?

中國境內有白種人,俄羅斯族是歐羅巴人種,還有塔吉克族是高加索人種。但是白種人和黃種人的差異是很大的,有白種人不意味著都是白種人,比如美國也有印第安人,黃種人,但美國人不是黃種人,而是多種族的人。

英國人源於湖湘地區,是有基因確定,還是有什麼,單單英語不能說明問題,比如印度人也會英語,但印度人與英國人還是有顯著的不同。從英國人的Y染色體,即男性與中國湖湘地的古代男性Y染色體一致的嗎?如果是,英國人就是古代中國人的後代,男性的Y染色體是一脈相傳,如果找不到Y染色體的證據,就不能說明英國人的祖先來自古中國。當然如果有其他的有力證據也可以證明,但是,現代中國人與英國人的差異太大了,幾乎找不到其中的相似點,所以根本解釋不了英國祖先來自古中國。


順是而為1


中國人中有沒有白種人?當然有,塔吉克族同胞就是純正的歐羅巴人種。而上世紀30年代,在安陽侯家莊西北岡中也發掘出殷商時期的高加索人頭骨,這證實了從古至今,中國境內都是有白種人的。

但是,重點來了,有白種人,並不代表古代中國人就是白種人,因為中國曾經做過一項名為“炎黃一號”的DNA序列比對測試,將中國男性的基因組圖譜與已知的白種人基因組序列進行對比,結果發現“有7062個蛋白質和白種人基因組間存在氨基酸序列水平上的差異”,這也就意味著,決定膚色等生物學性狀的中國人DNA序列與白種人有著明顯差異。

那麼英國人源於湖湘地區又是怎麼回事呢?

提出這個觀點的是湖南大學法學教授杜鋼建先生,這裡我先羅列下杜教授的著作《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的主要章節標題:第一章:白人也源於中國,第四章:古希臘人來自中國,第五章:古羅馬人來自中國,第六章:日耳曼人來自中國,第七章:高盧人來自中國,第十一章第一節:日本人來自中國,第十二章第一節:東南亞人來自中國,第十二章第二節:印第安人來自中國。

根據題主的提問,這裡重點說說杜教授的“英國人源於湖湘地區”說法的論據。杜教授認為,《山海經》中曾有英山記載,皋陶的後裔曾在湖北英山縣建立英國,此後英國人遷徙,將“英”這個地名帶到了世界各地。其中有一支後裔隨著索國人一起移民中亞和西亞,並進一步移民歐洲,這就是後來的英格蘭。

杜教授的主要論據,集中在古代典籍對英國人遷徙的零碎記載,以及對如今漢英部分習俗、詞彙用語等同源現象比對後,得出上述結論的。不可否認,古漢語語音與以英語為代表的印歐語系在部分構詞、語法上存在相似之處,但就此認定漢英同源顯然缺乏說服力。

舉個形象的例子:一個左撇子去飯店用筷子吃飯,突然發現旁邊的小孩也在用左手吃飯,於是這個左撇子根據用筷子的習慣、吃飯啵唧嘴的特徵,推測旁邊這個小孩是自己的親兒子。

其實,判斷英國人是否源於湖湘地區,最有說服力的例子無疑是湖南人Y染色體對比,然而早在1996年就有遺傳學教授發表過《中國湖南地區漢族人Y染色體特異性短重複序列多態性研究》論文,結論是“湖南地區漢族人與其他白種人、黑種人之間Y特異性微衛星之等位基因分佈特點具有顯著差異性”。


秦皇漢武


中國境內有沒有白種人?答案是肯定的,如俄羅斯族就是白種人。

中國古代有沒有白種人?答案也是肯定的,上世紀30年代,安陽侯家莊西北岡中發掘出的殷商時期高加索人頭骨,無疑證實了古代中國也有白種人。

但白種人絕不是古代中國的主要人種。原因很簡單,其一,通過古人的畫像就不難發現,古代中國人是黃種人。儘管,古人的畫像有時很不靠譜,比如是後人憑想象所畫,或者不同人物同一個相貌,但還不至於把人種弄混,比如把白種人畫成黃種人的形象。

其二,在中國古代有兩個特別的少數民族,一個是羯族,一個鮮卑族,羯族人“高鼻多須”,鮮卑人“皮膚白皙”,這兩項都是白種人的特點,但卻被中國古代當作異族的形象特徵,可見中國古人既不是高鼻多須”,也沒有普遍“皮膚白皙”。既然如此,不是黃種人是什麼?難道是黑人?

至於歷史學家杜鋼建認為英國人源於湖湘地區,這恐怕是無稽之談,或者說牽強附會。該歷史學者根據《山海經》的記載,皋陶的後裔曾在湖北英山縣建立英國,於是想當然地認英國人遷徙後,將“英”這個地名帶到了世界各地,而移民歐洲的一支後裔正是今天的英格蘭人。

且不說這個臆想毫無根據,其史料來源也有問題。《山海經》根本不是一部正經史書,而是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其中充滿了許多荒誕不經的故事。司馬遷當年寫《史記》時,就指出過《山海經》內容過於荒誕無稽,不敢作為參考,而且其中的地理與當時現實地理也明顯不符。

要想驗證英國人是否為湖南人,還是得通過Y染色體對比(學過生物的都知道,男性的Y染色體一定會遺傳給男性後代,後裔男性的Y染色體與祖宗或同宗男性的完全一致)。儘管從古至今,人口都在不斷遷徙,現在的湖南人,未必是古代的湖南人,但比該歷史學者的臆想還是靠譜得多。

有意思的是,1996年,曾有遺傳學教授發表過《中國湖南地區漢族人Y染色體特異性短重複序列多態性研究》論文,結論是湖南地區漢族人與白種人、黑種人之間Y特異性微衛星之等位基因分佈特點具有顯著差異性。


周知惟


嚴格來說中國的上古就應該進行了一次民族融合。

黃帝應該是代表的遊牧文明,炎帝代表的應該是農業文明,他們實現的是一種部落聯盟,黃帝部族是羊人🐑部族,炎帝則是牛人🐮部族,所以聯盟的“龍圖騰”頭上的鹿角實際上應該是“羊角加牛角”,然後這個聯盟的頭有“虎眼”,代表虎人部族(🐯巴人的賨人分支)的加入聯盟,主體是“蛇身”,代表蛇人部族(🐍巴人)的加入聯盟,蛇身上有“蟲麟”,代表蟲人部族(🐛蜀人蠶從部族)的加入聯盟,尾部是“魚尾”,代表魚人部族(🐠蜀人魚鳧部族)的加入聯盟,而“龍”有利爪,代表鳥人部族(🐤“天命玄鳥”的殷商部族、“鳳鳴岐山”的周原部族)加入聯盟。

從中國的造字意思來講,應該可見一斑,“羊人”就是“羌人”,“美”就是“羊被端上條案”,“義”就是“手拿一把戈殺了羊以供奉上天”,可以看出比較明顯的遊牧文明的牧羊人的基本信仰。

至於黃帝到底是黃種人血統的遊牧“羌人”,還是白種人血統的遊牧“羌人”,由於缺乏考古依據,只能說二者皆有可能而已。


河東來


古代西方人,在中國人眼裡是貧窮落後的民族,肯定有,不是被打跑了,就是被黃種人給滅絕了,中國說的西方是阿拉伯或印度的地方,沒有說過歐洲地方,歐洲在古代是苦寒之地,白給都不要,宋朝時候中國人描寫過西方人,紅頭髮碧眼,全身長毛,宛如野人一樣,古代看歐洲人就是沒有開化的民族!成吉思汗對歐洲人的評價還算客氣,說他們皮膚白皙,麻木而愚鈍!成吉思汗打到歐洲就不想打了,又窮又苦還無賴!歐洲人到了中國,感覺到了天堂,一個守城門的士兵都比他們在皇帝穿的好,凱撒大帝一天吃飯,故意漏出自身的綾羅綢緞,震驚他手下將領,穿的太高級了,但他們來中國後,發展普通人都能穿的起綾羅綢緞,這種震驚讓他們崇拜中國三百年!


開心一樂222222


中國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區有過很多“白種人”這是有很多歷史依據和考古依據的。古代中國人到底是不是白種人?這個還真不能一口否定。因為人的膚色是隨著一定的氣候條件而變化的。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膚色並不是鑑定不同人種的關鍵指標。按照膚色劃分人種,本身就是錯誤的。所謂的白色人種,長期在高溫烈日的環境下生活是會變黑的。西歐洲移民在大洋洲生活了200多年過後,有些人的膚色已經變得比日本人的膚色還深了。在南非人看來,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應該算是“白色人種”。同理,人的眼窩的深度、嘴唇的厚度、鼻子的長度、也跟氣候條件有關。至於說,一兩千年,甚至幾千年以前,中國人是什麼樣子,真的不好定論。三星堆的考古發現,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從世界各地進入文明社會的時間節點來看。中國比兩河流域、比古希臘都要晚。絲綢之路沿線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也呈現了這個時間梯度,秦漢甚至唐代的帝陵都在很大程度上呈現了金字塔的特點。從西亞到中亞到河西走廊再到黃河流域的人口大遷徙,至少有兩次。第一次,是非洲產生的智人到達東亞;第二次,是隨著青銅器和文明傳播的路徑到達東亞。氣候變化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古代的黃河流域、河西走廊、甚至中亞地區都遠比今天更溫暖、更溼潤、更適合人類居住。雖然在東亞也曾出現過北京人、山頂洞人之類的人種,但是他們並沒有繁衍到今天,而是像歐洲的“尼安德特人”一樣,被後來的出現的人種給淘汰了,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進入文明時代之後相當長一段的時間,中國古代的北方人很可能是所謂的“白種人”,至少不能一口否定。

第2個問題,說是英國人來自於湖南,那就太勉強了。基本上沒有什麼考古依據,跟說夢話差不多。


金沙碧浪1


蚩尤黃帝炎帝都是伏羲的後代。蚩尤是東夷集團九黎族部落首領。黃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戰是華夏族的內戰。秦漢兩代帝王每逢戰事都要祭拜蚩尤。蚩尤和苗蠻部落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這是少數民族亂認祖宗。李世民鮮卑族認李陵為祖先,說自己是漢族。回族認馬超為祖先,說自己是漢族。苗族認蚩尤為祖先,說自己是華夏族。華夏族父系始祖只有伏羲一人,其染色體為o3,分為東夷集團的o3-M122和先夏集團的黃帝部落o3e兩個分支。炎帝部落,蚩尤部落和後來的商朝,秦朝都屬於東夷集團的o3-M122,夏周兩朝屬於黃帝的先夏部落o3e。苗蠻部落是o2。中國12億名義漢族中有7個億的染色體為O3的純正漢族血統,佔漢族總數60%左右。在O3-M122的細分譜系中,O3*-M122、O3a1-002611主要分佈在黃河中下流域,顯然是東夷集團的主體類型,和現代漢族的主體部分完全一致。4億東夷集團O3-M122與3億先夏集團O3e-M134均屬漢族父系祖先的兩大來源。其中03a1-022611是七千年前最後一次基因分化的結果,可以說是最優秀的華夏基因,謂之華夏之精華。無論是五胡亂華還是元清入侵,華夏父系染色體都穩定延續五千年至今沒有任何變化。此外,東北三省的女真族滿族蒙古族契丹等族群染色體為c,西南彝族藏族瑤族染色體是d其中有非洲的小黑矮人基因即唐代崑崙奴,苗族為o2,壯族畲族百越為o1。史上西遷的匈奴突厥柔然維吾爾族為N。


洛神崑崙


就目前的研究和考古發現來看,不支持問題中的假設。

中國的歷史文獻記載非常悠久,從這個文獻記載來看,中國自古以來的族群融合確實存在,但是主體民族始終是較為穩定的。早期的時候也就是華夏族,在漢代以後因國號被稱為漢人,現在傳襲下來也就成為了漢族。從歷史資料來看,確實存在著少部分白人融入中國的情況。現存殷墟遺址當中,確實發現過白人的骨骼。但是身份究竟如何,有不同的觀點,有些學者認為是奴隸,也有學者認為就是商王朝的成員。不管是奴隸還是貴族,都有可能發生血緣上面的融合,這並不稀奇。從這個角度上講,上古時期中國就有白人的活動。但是無論是在殷商遺址,還是在文獻記載當中,白人顯然是作為少數存在的並不是主流。

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趁著漢族政權衰落,紛紛南下自行建立王朝。當時的五胡當中有不少被認定為帶有白人特徵,或者就是以白人為主體的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在南北朝時期於漢民族逐步融合,其血統也就流入到了漢民族之中。

隋唐時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數民族歸順。還有一些經商,而在中國定居的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是粟特人。他們也是比較典型的白人。但是從歷史發展來看,大部分都已經融入到了漢民族之中。

從整個歷史發展來看,如果把中國人界定為接受中原王朝管理之下的民眾,那麼這些民眾當中有一小部分人實際上就是白人。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否定,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中國始終是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國家。漢民族的血統當中,確實存在著一小部分的白人血統,但總體上來看依然是蒙古人種。

至於英國人的起源,其實也是比較複雜的。從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來看,在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蘭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英格蘭的概念也就不存在英國。在這之前,英格蘭地區是由多個小國並存的。其血統來源比較複雜。有當地土著,還有外遷而來的日耳曼人,此外還有經常到此地進行搶劫的北歐維京人。隨著法國人征服英格蘭,又有一批法國人,也就是高盧人進入了英國人的血統之中。高盧人一般認為是羅馬帝國時期的蠻族。和日耳曼人有一定的血統上的聯繫。

後期英格蘭的力量擴張,形成了聯合王國,又涵蓋了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威爾士的血統情況其實比較接近於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是凱爾特人後裔。所以英國人的血統當中還有這樣一支。

無論如何就目前相對可信的歷史資料來看,對於英國人的血統追溯也就只能放到1000多年的歷史,再往前就沒有辦法追溯了。但無論哪一支,應該說都是白人的一支。最早的起源很難追溯。但是不可能是湖南。原因非常簡單,湖南目前所有的出土文物,都不支持當地曾經有過大規模數量的白人居住。中國古代,對於湖南地區,實際上最早是將它列入到南蠻範圍之內的。當地的主要民族應該是百越族。百越族現在也普遍被認為是中國很多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同時也是南方漢族的一個重要來源。從文獻資料記載和目前的考古發現來判斷百越族不具備白人特徵。

至於有些學者提出的從語言上尋找相關性的,這種論證方法我認為是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的。主要是因為單靠小部分數量的詞彙上面的相似性就推斷兩者有密切的民族淵源,其實是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於英語並不是一個成型很早的獨立發展起來的語言,它是一個在很晚的時候才逐步成型的語言,在發展過程當中又受到拉丁語,法語等外語的重大影響。因此有很多語言詞彙的來源並不是自發形成的,是因為藉詞而產生的。本身沒有深厚的語言學根基,卻非要以語言學作為其論證的基礎,實際上是非常可笑的。這種將外國人視為中國人後裔的論證,實際上和之前某些學者提出來從語言學方面證實,中國文明是從西方傳來一樣是經不起推敲的。


用戶4325101516


東方誌 大中國志 記載 明朝時期 中國人是白種人 鴉片戰爭後 中國人就被定義為黃種人 蒙古人種 。現在除了中國自己標榜為黃種人 大多數國家已經不在用黃白黑棕劃分人種 從分子生物學分析 這樣的劃分並不科學


雅少慕傾城


每到這種時候,我就回想起網上流傳的有過韓國人的謠言——

總有人愛嘲諷“宇宙起源是韓國”。但是,看看有些人的表現,其實也跟韓國人差不了多少了。

宇宙起源是中國,這種話說起來很好聽嗎?

杜鋼建的那套鬼話,能夠登堂入室被全網宣揚,這種事本來就已經很極品了。沒想到還有人對他的觀點將信將疑,甚至公然問出來靠不靠譜。

大家怎麼形容韓國人的自吹自擂?心態扭曲?這個詞可以原樣會送給說出“有歷史學家認為英國人源於湖湘地區”的人。

我不清楚英國人怎麼看這件事的。

也許會有人辯解,這只是個人觀點。可是大家平時是怎麼嘲諷韓國人的呢?不都是把個別觀點,上升為國家形象麼。

公平起見,如果因為杜鋼建的話,英國人認為我們和韓國人一樣有毛病,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總而言之,隨你高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