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客觀評價《羅輯思維》這個節目?

鏻靜


我聽有道3年了,梵登也有2年了,在上面最多一年花了大幾萬,沒有所謂的有害無害,個人認知不同,站的位置不同,想的也不同。

有個故事說:小和尚問老和尚讀書有什麼用,又記不住,老和尚讓小和尚拿院子裝煤的竹筐打水去,小和尚試過幾次,跑回來時候發現已經沒水,抱怨老和尚,看吧用竹筐打水沒用,不可能的,老和尚卻說你沒發現那個又黑又髒的竹筐乾淨了麼?從我的角度看,我聽那些只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或案例的儲備量,有用留下,沒用扔掉。

我之前也是做培訓公司的講師(所在的公司是16,17年z國最大的培訓公司)學員都是老闆(基本都是百萬學費),我私下很坦白的跟他們說,一個你們到這是為了圈子,一個其實就是為了激發內在的你,喚醒你們的初心,你們可以看成心靈雞湯,有沒有用?看你怎麼理解,100個學員可能就那麼倆三個聽懂了,這就跟松下幸之助當初講的水庫理論一樣,全場聽懂的只有稻盛和夫,結果就是成就一個經營之神,一個經營之聖。

實話跟你說,為什麼我半夜不睡覺回答你問題,因為現在在北京參加某個巴巴的培訓會剛結束,講的也就是那些老生長談的,你若多參加點大型培訓會啥的(正經的培訓),你就也不會這麼問了,最後不要糾結這個,沒意義,這就跟經濟學一樣,同一個理論框架,100個人能得出1000種答案,同樣的9年義務教育,有的當警察有的當賊。


遵寶好奇大世界


招黑,一般有兩種情況:

1、過於優秀,或者觸及了某些人的利益,從而遭到了人為有意識的黑化攻擊,這屬於是被黑;

2、本質即黑,但卻給自己的人設定義為白(吳秀波、翟天臨是近期的代表人物),這就不屬於被黑,只能說其本質被一點點的暴露,而那些所謂的被黑只不過是客觀的評價而已。


曾幾何時,本人也是『羅輯思維』的忠實聽眾,從中也獲取了豐富的知識。這個曾經是『羅輯思維』還在喜馬拉雅FM上播出的時候,那個時候這個老羅剛開始堅持每天60秒的微信語音推送,一直堅持到今天,這點的確挺讓人佩服。


但是...對了,開始要說但是了。

當『羅輯思維』在其專欄和公眾號上開始推薦並售賣書籍時,覺得其的確像一個知識傳播者,然而隨即什麼月餅、大米之類的商品紛紛上架,一個商人的本質也就開始暴露出來了。



先說說羅胖值得認同的一點,那就是於2016年的第一場『時間的朋友』中其所提出的"知識付費"的觀點。這一觀點讓更多人瞭解到知識、內容是有產權的,也為眾多有才華的人提供了他所要推廣的平臺-『得到』,讓知識得到有效的、有償的傳播。

PS. 2016年的『時間的朋友』,是第一場『時間的朋友』,同時個人認為也是最精彩最有內容的一場,2017、2018更多充斥的是雞湯,是廣告,還有的就是自我炒作......

當時真的很高興,覺得又多了一個專業的知識獲取平臺,可當正式使用這個app時,才發現,知識收費真不便宜,而且有些內容名不符實,可以說根本就是一個聽書工具,而不是其所標榜的專家解讀。


盈利的背後

作為商人盈利是沒有錯的,但其手段(方法)帶給大眾的真的是知識的傳播嗎?

先聊聊羅胖自己的『羅輯思維』,說實話,不論是每一期的內容,還是羅胖的節奏,的確是相當不錯的。這要感謝每一期的文案工作者,還有羅胖那麼多年的主持功底。

尤其是當其推薦某書時,有確被吸引了,也願意為知識付費。

對了,又到了但是的時間了......

當『羅輯思維』從喜馬拉雅FM上撤出,大力的宣傳其『得到』app時,曾單純的以為其真的是想在其自有的平臺的傳播知識,而不會受到第三方的侷限。然而看到『得到』的內容後,再看看所謂有知識收費標價,明白了,是為了更好的獲取利益。

我們來看看『中研網』於2018年對中國電臺FM類APP排行榜(Top10)的名單吧。

怎麼樣,沒找到『得到』吧。為什麼呢?雖然『中研網』上沒有說明,但我想作為一個以追逐名利為目的的平臺,卻打著"知識傳播、省時間的高效知識服務"的旗號,這樣的app沒有上榜是應該的。


可怕的後果

最後這一個人觀點,不是不想累述,而是每及深思都不寒而慄,所以只是點到為止,僅供各位看官共思之。

1、一個僅以盈利為目的的平臺,對於內容品質是否優質是否把關?又如何把關?

2、一個個沒有思想的內容商品輸出,如果只是沒有靈魂的內容對於用戶來說也無非就是損失點金錢,那如果是一個錯誤的解讀(思想)那又該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

3、一個讓知識變現的平臺,自然會讓專業人士能夠獲利,但是對於無操守的所謂的專業人士呢,只不過是一個快速賺錢的工具而已,試想一下這樣會產生優質的內容嗎?

4、那些所謂的專家也就算了,怕就怕真正的專家在利益面前喪失操守,那才是真正的損失。


CandS設計工作室


環境保護法律機制的完善

環境惡化問題已經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環境問題的出現有自然原因,也有社會原因,對於社會原因既人為原因造成的損壞,人類應該採取相應的措施.其中,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機制是擺在人類面前的最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 環境問題 環境保護法律 機制

環境惡化問題的形成既有大自然演化的因素,也與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進程有關.其中人為的原因佔主要方面,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人類經濟活動的快速開展,人類正在破壞和汙染周邊的環境,在早期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代,社會生產力低下,人類對環境所造成的汙染,自然界還能承受,大自然憑藉自身的修復能力,很快能修復這些影響.但是近代工業革命以來,工業革命帶來了科技的巨大進步,大大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然而人類在享受勝利的果實時,人類的活動已經深刻地影響了生態環境的變遷,所造成的損害大大超出了自然界能承受的範圍,使環境條件發生了不利於人類的大的變化,給人類的生存、生活造成了災害.環境狀況日益惡化,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社會問題.環境惡化問題已經引起世人的廣泛關注,對於人為原因造成的環境問題,可以通過立法的形式來加以遏制,因此,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機制.

環境行為在社會控制方面,是由社會組織體系運用社會規範並配之相應的手段或者方式,對社會個體、社會群體以及社會組織等社會成員汙染環境和損害生存的問題進行約束和禁止,對各類與環境有關的社會關係進行調節並制約.環境行為在社會控制方面,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其中強制的或者硬性的社會控制主要體現為經濟、法律、行政、紀律等方面,比較軟性的社會控制則體現在道德、風俗、習慣、信仰等方面.在環境行為的社會控制所體現出來的諸多方面中,軟性的社會控制與人的素質有很大關係,這需要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步完善.而在硬性控制中,法律控制對環境行為的控制佔有重要地位,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為了發揮環境行為的法律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環境法律體系,對環境關係所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調整.

環境法又稱環境保護法,是對人們在利用、保護和改善環境與資源的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環境法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出現的,是在經濟法、民法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的法律部門.其他法律部門比如經濟法也涉及到環境關係的法律調整,但是經濟法著重的是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對天然財富的保護,是為了經濟效益,但是環境法是從保護環境因素,維護生態平衡著眼的,是為了環境和生態效益,最終是為了保障人類健康.環境法是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是由國家強制實施的,具有強大的約束力,是人人都應該遵守的.環境法規範人們的行為,保護和改善環境,目的是為了協調人類和環境的環境,保護人類的健康,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環境法產生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後迅速發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環境法在中國迅速發展,現在已成為中國法律體系中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環境法也可以作廣義理解,包括國內環境法還包括國際環境法.環境法的內容包括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制度、法律責任、訴訟程序、管理機構及其權限等的綜合性規定;防治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惡臭物質汙染以及噪聲、振動、電磁輻射、地面沉降等公害的規定;保護土地、水、海洋、森林、草原、野生動植物、礦產資源、水產資源等自然環境要素的規定;保護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溫泉、療養院、公園、綠地等特殊自然和文化環境的規定等等.

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需要制定完備的環境立法,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以《環境保護法》為基本法律,以環境保護管理單項法律為內容的國家環境法律體系.環境保護法律體系還不健全,還在逐步的完善中.需要完善的方面主要體現在:1.環境立法要與環境執法協調好.立法做好了,是基礎,還要執行好,監督好才是關鍵,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2.法律體系自身內部的協調,消除自身矛盾.法律體系是在不斷地修改中完善的,首先要克服自身存在的矛盾,才能避免衝突.3.環境法律體系要與市場經濟相協調.環境法律也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經濟協調好,以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4.國內環境法與國際環境法的協調.國內環境法既要結合本國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法律,還要與國際環境法協調一致,避免衝突.同時借鑑國際社會有關環境和資源保護方面的成功立法經驗,做好有關國際環境公約的國內配套立法.

健全的環境法律體系是基礎,環境立法要與環境執法協調好,因此,完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還必須嚴格環境執法,是擺在我國當前環境法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嚴格環境執法首先必須有健全的執法機構,充實的執法力量,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和執法水平,改善執法條件.這要求政府部門加大投資,積極創造條件,解決執法工作中的環保設備,環節執法人員力不從心的現象.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環境保護法律執法監督機制,對答案補充 境執法行為進行規範.各級政府都要權利支持環保部門依法監管,做到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多鼓勵,牢牢記住,保護環境,是當前的首要職責,確保經濟發展與環境建設同步進行.再次是要加大執法力度,深入廣泛地開展環境執法檢查,嚴格查處各種違法行為,做到違法必究.在環境執法過程中要求執法人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在現實執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口惠而實不至”的現象.執法人員存在執法不嚴的現象,但這與法律制定中存在的不足有很大關係.同時盡一切可能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提高自覺行為.最後要建立環境執法責任制,分工明確,責權清晰.環境法並非只有一個環保局在執行,而是牽涉到很多部門,比如海洋歸海事局管,河流江湖歸水利部管,森林歸林業局管等,如果執法人員不具備高素質以及相應的技術,對環境的管理與監督只能停留在表面現象.在環境執法中要把責任落實到個人,解決執法機構之間職責不清楚的問題,提高執法效率.

健全的環境保護法律是通過社會控制人們的環境行為,其最終目的是給人類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是每答案補充 一個公民都必須遵守的.環境作為一項新的權利,與人的生存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保護環境,關係國計民生,關係著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社會大局觀念.環境問題會導致生存危機,制約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處理好環境保護法律的問題





遠特喜牛全網招商


沒聽過邏輯思維的節目,但是聽過羅胖的講話,譁眾取寵,誇誇其談,偷樑換柱,偷換概念,只為了取悅聽眾,沒見到有太多邏輯產生的土壤,依據嚴格的邏輯推理方法,極端取悅聽眾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欺騙行為,即使善意,也是弱欺騙。

因為邏輯思維推導的大多數結論,都是真實和真相,真實和真相對大多數普通人都不是很舒服,有時甚至非常難堪的(例子不舉了,日常太多的事例,舉出來太難堪),所以,只要有人能夠取悅大多數人,那麼這個可以營造語言環境就不會有太多的真相存在(真假融合是頂尖欺騙術),所有敘述的結論和描述過程都可能被粉飾或者變形,以迎合普通人的認知愉悅。

人生在世,太多的兩難境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就如古訓忠孝不能兩全一樣,你要取悅觀眾聽眾,你就不可能完全嚴格遵循邏輯思維的推導,你要嚴格邏輯思維推導出正確的結論,觀眾聽眾一定不舒服,一定不愛看或者聽,因為正確的結論都像是在指責普通人,你錯了,你錯了,你錯了。


維清weiqing


任何事物都有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能不能以正確合理的對事物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的判斷.科學的理解,準確的表達,而不是答非其事或答非所問。

他是細緻的嚴密的。


雲鶴166082174


搶個沙發吧,我只是看了幾次,沒有深究。我本身就是搞邏輯思維研究的,對於節目,我不做評價。因為,這個節目能讓大家知道邏輯思維的重要性,無論精彩與否,都是值得我去推薦的。


老王知事


對這個還真沒聽過,不瞭解內涵。

不能妄加評論!

非常抱歉!


一葉幽蘭9


羅振宇是做什麼的。

知乎?


鄭遠松


既然是如何評價的話,那麼一句話吧。

這就是個供人消遣的節目,看邏輯思維的人,看美劇的人,看快樂大本營的人,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消遣。不存在什麼誰比誰優誰比誰劣。而他自己說的提供一個觀點的以為人提供值是的邏輯就是個商業噱頭,當真以為它能幫人科普啊什麼的就乃衣服了。

以前我也覺得恩,好啊,至少能讓人多瞭解一些,就好比易中天品三國就會有三國熱,于丹品論語就有論語熱。後來星際穿越一出來一堆人來知乎上問相對論是不是這樣是不是那樣,然後又一堆人說我證出來相對論是錯誤的。。。

果然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門檻的,想了解一個東西是需要付出辛苦的。

羅胖子不說,是因為觀眾聽到要辛苦肯定就不看,就產生不了商業價值,可是看羅輯思維的人可別真乃衣服啊,本來這網民智商平均值就堪憂了。

雪野筱諾


羅胖讓人腦洞大開,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