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才可以幫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小魚大魚看世界


我個人一直有一個觀點:小時候對孩子付出一分,長大可能回報十分,而等到孩子到青春期,家長付出十分,可能孩子回報不了一分。

有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長應該會認同我的論點。

其實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問題,有人說,家長就是孩子的起跑線,確實如此。

說說我的經驗,我的孩子小時候,我是全程陪伴的,一直到孩子三歲半孩子上幼兒園完全適應,我開始放手。

在陪伴孩子的三年半里,我和一個看起來什麼也不懂的孩子講了太多太多的話,讀了太多太多的兒歌和故事,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在做無用功,但事實是,我的孩子在我還沒有刻意教他認字的情況下,我突然發現他可以認識六百多字,都是無意的。

另外,因為我對著他講過太多東西,包括有關安全,有關是非,有關親情,有關學習等等,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起,貪玩、淘氣,但是他始終明白一點,學習是他自己的事,不是家長的也不是老師的,另外,小學的孩子自己回家自己上學,從來不用擔心。

當然,學習不是一個孩子的全部,我感覺最重要的是這個孩子始終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辨是非,定目標,然後做計劃去執行,一個孩子,篤定的我都佩服。

到了青春期,我徹底放手不管他,甚至於我的事情我都找他商量,我們成為最好的朋友,絲毫沒有出現“叛逆”。

個人觀點,不一定於題主的問題完全對題,見諒!


張彩雲


上中學的時候,我跑800是班裡前幾名,但是我從來不是出發搶跑在前面的那個,因為我總怕一起衝出去被擠倒。學校的操場不大,200一圈,需要跑4圈。通常我會在第三圈多的時候才開始加速,邁著大步,超過身邊一個個同學,基本上都是班裡女生的前五名。

上來說這個小例子,其實是想跟這位家長說,起跑線和衝刺線,你覺得哪個更關鍵?開始跑在前,可是後勁兒不足怎麼辦?開始並不突出,但是一直穩定有力,最後的衝刺還能一鼓作氣,你覺得哪個更好?

我覺得作為新時代的家長,在育兒觀念上真的需要再斟酌思考一下。我們要養育的孩子,不需要起跑的時候遙遙領先,需要的是一直一直擁有動力,屬於自己的內驅力,而不是外界加載的。一直遙遙領先的孩子,其實也不一定會贏在終點線。正所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啊!

不如讓孩子一直穩穩的,蓄積自己內在的力量,待到他自己找到時機和興趣,自己選擇爆發和衝刺,不是更好嗎?

這期間,父母可以做的,就是支持孩子,鼓勵孩子,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在有愛、有支撐的家庭內長大,這就是個有力量的孩子啊!


成長之端親子教育


我孩子已經輸了,因為我們家沒什麼背景。沒什麼路子。不過我兒子贏在玩兒上了,遊戲不限制,電影不限制,不報任何班。玩具買了一屋子,只要有兩天以上的假期我們就去旅遊,反正以後也沒編制。開心一天算一天,我兒子說不想長大,我覺得我成功了,而且最成功的一點,是他的學習不差。


愛國就要說實話


第一點,誤區。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就參加音樂興趣班,美術興趣班,拳擊興趣班。小學開始,週末就送到校外機構,增加了奧數班,英語班……當然,你的孩子有這方面的天賦,你的經濟狀況允許,無可厚非。

但是,大多數孩子,根本不需要參加這麼多興趣班,在幼兒園,在小學,國家都有科學的科目設置,以及相關的需要達到的要求。如果我們盲目的不根據孩子身心的發展規律,過多的參加各種興趣班,可能會揠苗助長,適得其反,扼殺了孩子的童趣童真。

第二點,正確方法。

從小培養孩子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決定未來孩子的發展。

比如吃飯,多數父母害怕孩子吃不飽,孩子吃一兩口就去玩,看電視,玩手機,父母就攆著孩子喂……這其實非常不好,以後孩子做事情就會不專注,這件事沒有做好又做另外的事情,一件事也做不好。不吃就算了,電視關了,手機弄成沒有電,也不買零食,他她會知道,該吃飯就得認真吃飯。

比如孩子要買東西,也不能全部滿足,要講原則。有個專家說:孩子變壞只需要一招,要什麼給什麼!

還有就是基本禮貌,尊老愛幼。父母要起榜樣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有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孩子罵髒話,不僅不管教,還哈哈大笑,說孩子可聰明瞭……

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從習慣培養入手,長期不懈的管理,多表揚孩子做得好的方面,使之養成好習慣。對壞習慣不能,要即使使他她改正,不能以孩子年齡小為藉口,縱容,溺愛……

所以,贏在起跑線上=(良好習慣+好的性格)培養


平淡是真oymlq


愛因斯坦有一句話:“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幹,它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曾經聽過一段演講演講:一條魚,不應該被迫去爬樹

。有多少孩子為了成為那條魚。卻找不到自己的天賦所在。很多爸媽,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盡全力推孩子向前跑,結果還沒抵達終點卻累倒在半路上。多少孩子在父母與學校給他規劃好的道路力爭上游,但畢竟被規劃好的路並不是全都適合自己,孩子找不到自己的天賦所在,結果對自己再也沒有自信!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個本身是個偽命題。是很多商家抓住許多家長焦慮、恐懼、擔心孩子未來心理。我們每個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無可厚非。但我們要保持我們的定力和清醒。

那麼我們要問問“孩子的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在我的三年多講課生涯裡,遇到許多的家長。每個家在興趣班和特長班,給孩子報了許多的班,但孩子有些成績一直也就這樣。同樣的孩子給孩子搶跑的家長,一年級就上二年級的內容,結果導致孩子對於學習沒有一點興趣愛好。導致學校裡流傳“三年級是個坎”的說法。

這個就不在開展過多說法。總結幾點。

①我們家長需要一個平和心態,根據孩子心理特點,選擇一些興趣愛好的培養。

②家長需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尤其是在一年級和二年級這個階段是讀書習慣養成黃金期。

③現在家庭在物質是不缺了,但對於孩子心理我們瞭解少,所以我們需要多學習多跟孩子心與心的交流。

④自古就有老話:言傳身教,所以我們需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李宏彪親子講師


有健康才有一切,有健康才有未來。孩子從小體格壯,吃飯香,精神足,就能很好地應對生活學習上的一切。有的孩子風一吹就感冒,三天兩頭打針吃藥跑醫院,整體打不起精神來。這樣影響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大腦及神經方面的發育,從而阻礙了孩子多方面的發展。家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多給孩子增加營養,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
2習慣的養成

好的習慣會呵護孩子一生。

養成按時睡覺的習慣: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早幾點起床,晚幾點睡覺,都要嚴格的按照定好的時間表來。

養成專注做事的習慣:從一開始,就培養孩子做作業時專心專注的習慣,即使周圍環境很鬧也只專注自己的事情。這樣的習慣非常好。

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給孩子準備一個本子,裡面可以記錄自己想的說的,先別規範,只要養成記錄的習慣就好,對以後的學習幫助很大。
3、培養髮散思維

同孩子一起多聽多讀,兒歌、詩詞、三字經、弟子規等,也可以藉助“學習機”讓孩子反覆聽。孩子小,不需要認多少字,會多少加減題,只需讓他多聽多讀多記憶。還可以讓孩子多做“走迷宮“”連線”這樣的能培養髮散思維的書。

梅姐家庭教育 呵護孩子一生


梅姐家庭教育


贏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多數家長的理解都是偏差非常的大。

很多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有敏感期的,所以在敏感期內培養,顯然會事半功倍。

但是絕大多數家長都把贏在起跑線,錯誤的理解成了超前學習,而不是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這種理解就錯得非常離譜,甚至把孩子的核心素養都給破壞掉,可謂吃力不討好,得不償失。



一般來說,在幼兒階段可以注重開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專注力以及規則意識,生活習慣。在小學階段,可以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科思維。中學階段可以重點培養孩子的深度學習能力,構建全方位的理解能力。

注重了孩子核心素養的培養,其實孩子的學習就會變得非常的簡單,根本用不著進行所謂的超前學習,都可以遙遙領先於同齡人。而這些核心素養不有效的培養起來,即使進行再多的超前學習,也只能取得短期的優勢,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很快會被這些具備良好的核心素養的同齡人,遠遠的甩在身後。

所以贏在起跑線,一定要去找到那條正確的起跑線,而不是找到一條錯誤的起跑線。在錯誤的起跑線上,你跑得再提前,再快也是無用功。

瞭解孩子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關注學習力教育中心官網或者今日頭條號。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長要讓孩子贏誰?贏什麼?贏在起跑線上有什麼意義?


現在孩子九年的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學。家長到底要孩子贏什麼?是在幼兒園就一舉成名?讓你家一個小屁孩天天趕場上電視。為了上電視,整天睡在車上,電視臺的休息室裡。還是在小學就讓你孩子登臺賣藝,掙錢養家餬口?亦或是初中還沒有讀完,就讓他考清華北大,然後你去北京跟著做生活保姆?


家長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事情,為什麼要讓你的孩子去做?你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神童?還是覺得孩子是現實版的超人奧特曼?為了家長想贏,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有沒有天賦,每天逼著孩子去參加這個學習班,那個輔導班。有多少孩子被家長逼的輕生?到頭來沒有成才,反而成了棺材。



家長想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最好的辦法是發現孩子的特長,興趣。從而引導他在這方面發展。像柯潔,丁俊暉,都不是讀書出來的。法國的姆巴佩也只會踢足球。能贏得人生的孩子才是真正的贏。


明上孫山需努力


現在很多家長都比較焦慮,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幼兒園及培訓機構為了迎合家長的心裡,幼兒園小學化,上培訓班正常化,可最後孩子真的贏在起跑線上了嗎?我看也未必吧。

幼兒園小學化,中班就學拼音,加減法,放學後還佈置作業。心急的家長會比較高興,覺得孩子是真正學到了知識。可是很多實例證明這樣並沒有贏在起跑線上,反而養成一些壞習慣。過早的學習對孩子就是拔苗助長。怎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讓孩子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生活,沒有好的生活習慣,就很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一個好習慣可以讓家長孩子受益終生。

第二、讓孩子學會多動手,動手能力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沒事讓孩子塗鴉一下,學個摺紙,剪個小花。

第三、讓孩子多到戶外去,感受自然的美,提高他們的審美觀。多和小朋友一起玩,會玩的孩子將來才會學,多和小夥伴一起玩,可以提高他的為人處世的能力,將來對他們上學甚至走上社會都有幫助。

第四、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閱讀的重要。從小有個愛看書的好習慣,這個孩子在學業上已經成功了一半。

我們做家長的就耐心等待,靜等花開。


靜等花開1206


我一直不贊同這樣的教育理念,起跑線不同,造就的人生也會不同,但不一定贏在起跑線上,整個人生就是贏家。

所以不要糾結起跑線,比如前一段時間我爸給我分享了一個視頻,視頻裡就是一場比賽,贏得最後比賽的可以獲得跑車一輛,比賽之前主考官問幾個問題,符合的可以上前一步。父母雙方都在的;上過大學接受過良好教育的;經過走關係找工作的……問題越來越多,已經有一大部分人落在了最後。看現狀是衣食無憂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緊接著又問了一些問題:靠自己找到工作的;每月給父母寄錢回家的;自己的工作就算不喜歡也努力堅持的……很快落後的人,都趕了上來。

難道你生的平凡就不能活得精彩嗎?所以贏不贏起跑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教會了孩子勇往直前?

我是陪yoyo一起成長,記錄yoyo成長的每個瞬間,分享不平凡的生活態度。喜歡我就關注我!麼麼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