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需要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人類自己。”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2020的開年像是末日小說。


美國爆發40年來最嚴重流感;印尼洪水,致17多萬人無家可歸;澳洲大火,洪災氾濫,70萬隻蝙蝠湧入城區;英國迎來世紀風暴;爆發於東非的蝗災,正悄悄肆虐亞洲各國;我們至今還在與新冠病毒展開殊死決戰……


是不是像極了災難片裡世界末日的前兆?但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據統計,全球每分鐘有11公頃土地變成荒漠,每年至少有

6萬種生物物種滅絕,每分鐘消失的森林相當於36個足球場,水和大氣正在遭受嚴重汙染……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萬物都有其關聯性,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地發生的,很多事情會帶來我們看不到的、難以想象的變化。


就像魯迅所說的: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然而…


看到網絡上關於地球觸目驚心的圖片,我們悲傷、憤怒,轉過頭依舊使用塑料袋、隨手扔垃圾;看到非洲兒童餓的瘦骨嶙峋,我們難過、同情,轉過頭依舊餐餐浪費、毫無節制……


當地球變得越來越反常,當災難變得越來越難以掌控,我們才會發現,原來人類如此渺小,如此無力。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自己。


拯救計劃1:垃圾分類


雖然自去年開始,上海率先實施垃圾分類,但真正能夠做到垃圾分好類的人還是不多,究其原因,還是大家對垃圾處理不當造成的嚴重後果不夠了解。


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呢?


因為中國,是一個垃圾生產大國。早在2004年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垃圾製造大國,目前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4億噸左右,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在很多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比如由於颱風被海洋垃圾衝灌的香港杏花新城,被垃圾山埋沒的東莞市遠豐村……無數的人們都逃不開垃圾毒物對身體的侵蝕。


為什麼我們這麼急著實施垃圾分類?


因為可能一個垃圾,就會導致海洋生物的滅絕。


當我們使用吸管時,可能不知道會有海龜因為一根長達12釐米的吸管而遭受痛苦;當我們使用塑料袋時,可能不會知道會有虎鯨因為18個塑料袋搶救無效死亡。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據統計,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全部加起來可以繞地球420圈,而超過50種魚類被發現正在食用塑料垃圾。

它們的生存空間被人類的垃圾侵佔,食物也被垃圾填滿,我們隨手一丟的垃圾,對這些生命來說就是刺刀。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而垃圾分類,就是將垃圾處理造成的汙染降到最低的最好方法!


在這裡,我們倡導大家:

1. 自覺進行垃圾分類,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2. 使用可降解垃圾袋,出門購物多用布袋;

3. 儘量少用/不用一次性用品;

4. 不隨手亂扔垃圾。


拯救計劃2:低碳生活


據BBC報道,因氣候變暖,全球已有一半以上的珊瑚因白化而死亡;因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增加了釀成大海嘯風險;極地冰川加速融化,永久凍土層解凍,同時南北極動物棲息地也逐漸消失,就在前幾日,南極大陸氣溫達到了史上罕見高溫20℃。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疫情、蝗災、山火、雪災、乾旱、火山爆發、颶風、海嘯、洪水……


一切災害背後,指向的似乎都是同一個萬惡之源——全球變暖


很多人會問,這些跟全球變暖有啥關係?


實際上,南北極冰蓋裡面凍著很多遠古細菌和病毒。一旦冰川融化,它們就可以隨海水、洋流飄到世界各地,可能帶來可怕的疾病。


此外,極端氣候會引發很多自然災害,山火、極度乾旱、洪水氾濫,均為全球變暖帶來極端氣候的後果。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全球都在倡導低碳生活的原因,我們給地球的負擔實在太重了。


對於我們每個個體來說,必須將低碳環保踐行到日常生活中, 所以,我們倡導大家:

1. 儘量以自行車代步,減少廢氣排放,降低交通成本;

2. 少開空調,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3. 隨手關燈、開關、拔插頭,節約每一度電;

4. 節約用紙,A4紙雙面打印,保護森林;

5. 節約用水,淘米水用來洗手、洗餐具、澆花;

6. 使用可充電電池,電池對土壤的汙染是巨大的是不可逆的。


拯救計劃3:行動起來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我們從來不缺少美好的願景和強有力的口號,我們缺少的是行動。


就像是所有的醫護人員現在在對抗疫情一樣,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都有人在為自己生活的城市而努力。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不管是有組織的協會,還是自由的個體,不管是專業領域的人才,還是普通的小市民,不管是食物、能源領域,還是教育、經濟領域,他們都熱愛著生活,都在努力為人類的明天做出改變。


哥本哈根,幾乎一半的人風雨無阻地以自行車代步,地鐵與火車車廂內設有自行車專用空間,這不只減少廢氣排放,降低交通成本,還有益市民健康。


底特律,有一群人決定通過“都市農業”讓底特律重生。他們的目標是“建造擁有真正食物主權的城市”,讓市民能自己栽種健康蔬果,擺脫靠垃圾食品度日的噩夢。


2018年,91歲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向全人類的公敵“塑料”宣戰,她宣佈“在所有皇室地盤上,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塑料瓶”

2020年,奧斯卡最佳男演員華金·菲尼克斯在頒獎典禮現場為不能發聲者發聲,呼籲人類做出改變,用愛和同理心作為指導原則,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無數人都在行動著,就差你了。


所以我們倡導:從現在起,行動起來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地球上有70億人,每個人做出一點改變,那將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最怕的不是我們做不好,而是我們什麼都不做,垃圾分類、節約能源、善待動物、低碳生活……這些都不是什麼難事。


要知道,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拯救你自己。


疫情之下,為您保“家”護航

↓↓↓

不吃野味、垃圾分類、拒絕浪費,人類自救從現在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