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岳飛死於情商低,你怎麼認為呢?

風停霧染在人間


個人認為岳飛的死情商低只能算是其中的一方面原因。

其一,政治原因,當時金軍一路南下,打破汴京城,虜徽欽二帝而歸,人心惶惶。高宗皇帝趙構一路南逃,在應天府倉皇登基,重用岳飛等武將不過是不得已而為之。待打退金兵,自然是要限制武將的權利,偏安一隅之心,暴露無遺!

其二,宋朝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登基為帝,之後杯酒釋兵權,就是擔心歷史重演。所以,才行重文輕武的策略,終宋一朝,歷代皇帝都對武將的權力進行嚴格限制,必將是武將領兵,文官監軍,甚至有文官治軍的現象!所以,打敗金兵之後,高宗皇帝自然會限制岳飛的兵權!

其三,岳飛缺乏政治眼光,不懂聖心,更不懂討好皇帝和當權派,心中只有精忠報國,只想直搗黃龍,迎回二聖,殊不知,二聖都是皇帝,迎回二聖,將高宗放於何處。何況搞不好關係只能讓自己處處掣肘,更何況朝中又是小人當道,以至於自己壯志未酬身先死,壯志北伐終成空。

綜上所述,岳飛之死情商低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時代的悲哀,更是個人的悲哀!


華夏長河五千年


這樣的認知太過於偏頗。

岳飛能文能武,武能立馬沙場還我河山,文能知音少絃斷誰人聽。文武全才,怎麼會情商低?

岳飛出身在河南,宋室南遷,岳飛的父老鄉親都淪落敵手,變成亡國奴,最為血性男兒怎麼能不去解救。更何況岳飛是馬革裹屍是最高的榮譽,怎麼能不去討伐失地。

而秦檜南京人,王氏嘉興人,怎麼能理解?

有人說岳飛立主渡江迎帝,甚至要迎回二聖,不顧及宋高宗的感受,拜託,連宋高宗自己都沒有說我們就定都杭州了,杭州只是臨時居住在此,這裡是臨安。

作為武將,軍命不可違,可是最後成了政治操盤的犧牲品。



山河秀色


大家好,我是吃瓜群眾。
我來回答:有人說,岳飛死於情商低,你怎麼認為呢?

個人認為岳飛情商很高,岳飛之死與情商無關。


1、岳飛干涉政務,是情商低的取死之道?錯!

岳飛為什麼干涉政務,要求趙構冊立太子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金國曾經出過歪主意,要將虜過去的兩帝的子侄作為傀儡皇帝,金國的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在質疑趙構這個帝位的合理性!那麼這也體現了岳飛高情商的地方,他是承認趙構的帝王位置是合理的,這也就是岳飛要求趙構冊立太子的原因。他是拐了一個彎,向著趙構表忠心,告訴趙構,我只是認你一個皇帝,其他的都不認,因為只有皇帝才能冊立太子;

2、岳飛直搗黃龍迎接兩帝是情商低?錯!

岳飛曾經上個一個札子,其中寫道:

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憂,臣之志願畢矣。

他為什麼要北伐,就是為了解除趙構的後顧之憂,是對趙構表示忠心;另外迎接二聖就是順手而為,而且他在這個札子中用了一個詞“梓宮”,什麼叫梓宮?就是皇上的棺材,換而言之,哪兩個皇帝已經死翹翹了,還用什麼搶趙構的位置。總不能從墳墓裡面爬出來搶位置吧?

3、岳飛擁兵自重是情商低的取死之道?錯

其實岳飛對於趙構的命令基本上的是千依百順的,你說班師我就班師,你看那個所謂的十二道金牌,如果岳飛真的狠狠心可以完全不理會這十二道金牌,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但是岳飛還是乖乖的帶著大部隊跑回去;另外岳飛也曾經屢次要求自解兵權,一個擁兵自重的人,怎麼可能老是這樣要求呢?甚至在岳飛入獄的前一個月,岳飛的兵權基本上已經被解除了,這也說明了岳飛不可能擁兵自重。


總結一句:個人不認為岳飛是一個情商低的人


圍觀歷史的吃瓜群眾


岳飛要迎回二聖,向趙構問儲,其意欲何為?岳飛割據湖北,總攬軍、政、財及人事權,不允許中央插手,儼然半獨立。其不聽號令,不救友軍,十二道金牌才能將其召回,即是明證。

岳飛被殺後,其地盤湖北由朝廷接管,岳家軍由朝廷改編為國軍,朝廷實力因此大為增強,勢力直達西川,嚇得本來準備在西川獨立的吳氏兄弟也因此不敢造次。

此時,南宋在趙構與秦檜的勵精圖治下,百姓恢復生產,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對外貿易強勁,經濟實力遠超金國,此為抵抗金國的物質基礎。

南宋國泰民安,反觀金國境內,漢人不堪女真人壓迫,紛紛起來反抗金國的統治,雖說未能動搖金國國本,但也使金軍疲於奔命。

另外,金國西部有蒙古與西夏,亦為金國之大患,而南宋卻可併力向北,以御金國。

岳飛對戰金軍時,並不是什麼常勝將軍,韓世忠與吳階戰績皆在岳飛之上。金國也從未想過要趁岳飛被殺而南下侵宋,金國人又不是傻瓜。

淮河以南,在宋時水網密佈,不適合騎兵作戰,故以淮河為國界,也是金國軍事力量的極限。

所以,岳飛被殺,並未給金國造成可趁之機,金國也就不可能趁岳飛被殺而進攻南宋。

《滿江紅》為後人所作,但岳飛確實文武雙全。

趙構不殺岳飛,則湖北與四川必獨立建國,則南宋岌岌可危。

岳飛不識時務,非要找死,可見情商不高。



當代曹植


無論是戰功還是私德,岳飛都被後世所稱道。但總有一種聲音,認為岳飛為人太過剛直,情商很低,所以才招致後來的禍患。果真如此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速覽一下他的履歷。

岳飛出身底層,20歲入戰場,30出頭便成了都督一方的建節大將,38歲升任樞密副使。10多年的時間,他就從基層登臨金字塔尖。若只論戰功,韓世忠、劉錡也不稍遜,但他們的升遷速度卻遠不及岳飛。

事實上,岳飛一路走來,在戰場上拿實力說話,在處理人際關係上也自有一套章法,讓同僚、下屬甚至皇帝都對自己青睞有加,說他是情商高的交際能手,委實不過分。

控制情緒,化矛盾於無形

情緒左右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很多時候,矛盾和紛爭的發生往往是因為沒有管理好情緒。岳飛不僅能嚴格律己、謙謹自持,而且是管理情緒的一把好手,總能在一場干戈到來之前釋放最大的善意,化其為玉帛。

公元1134年,岳飛率軍北伐,收復襄陽六郡,朝廷詔令劉光世為後援。可是,仗都打完了,劉光世才磨磨蹭蹭率兵趕到。然而,岳飛在向皇帝上書請功時卻主動要求先犒賞劉光世的部隊。這等好事是劉光世沒有料到的,當然十分受用。

公元1132年,岳飛討伐曹成時,弟弟嶽翻被敵方悍將楊再興殺害。之後,楊再興投降岳飛,岳飛摒棄私仇,叮囑他要以殺敵立功為第一。

楊再興感念岳飛大恩,捨生忘死,最後在與金人戰鬥時中箭無數,奮戰而亡。

岳飛初入戰場時,也曾因為年輕氣盛,和當時的領導王彥因為用兵問題產生矛盾,之後擅自領兵出走。幾年之後,岳飛憑藉戰功聲名日隆,官職也已經遠超王彥,他卻主動和王彥和解。王彥率軍途徑岳飛駐地,岳飛提前派人相約見面,王彥許諾,但是舟船經過岸邊,卻沒有停船。岳飛看著舟船通過,感嘆了很久才離去。

洞察人心,見微而知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雖然岳飛能夠做到自控,儘量避免矛盾發生,但是最難控制的是他人的情緒和想法。所以,戰場上的岳飛兵行奇謀、奮力拼殺就可以了,但是到了朝堂上還需要察言觀色,洞察人心。

岳飛在各位大將中年齡最小,雖然戰功顯赫,但他知道韓世忠、張俊等人心中不服,於是委曲求全甘居人下。他幕僚中年輕氣盛的官員都看不過去了,勸他不要過分謙讓。岳飛毫不在意,時常給各位“前輩”寫信問候。平叛楊么後,岳飛特意送了韓世忠、張俊每人一艘大戰船示好。

包容度高,上下皆友朋

岳飛從基層迅速崛起,年紀輕職位高,很容易遭到來自各方的責難。但是岳飛不僅做到了謹言慎行、溫和恭謹,而且包容性特別強,和文臣武將、上級下屬都形成了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抗金戰場上,岳飛主戰立場堅定,堅決北伐,誓要“直搗黃龍”。但宰相趙鼎在抗金問題上持中保守,兩人關於北伐意見相左,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岳飛和趙鼎的私交。之後,在立儲問題上,岳飛僭越進言。惹得宋高宗心中不爽。趙鼎雖然也不滿岳飛一個武將做了他文官要做的事,但是為了保全岳飛,費盡心力為岳飛開脫。

南宋的武將大員大都恃兵而驕,互相之間矛盾不少。但對岳飛卻大都另眼相待。義軍李寶前來歸附,韓世忠把他留在軍中,然而這個李寶卻痛哭流涕地非要追隨岳飛。韓世忠寫信給岳飛說了這件事。岳飛回信說:“

都是為了國家,何必要分彼此?”韓世忠由此十分佩服。

吳玠和岳飛算是同齡人,在關陝戰場上也屢創佳績,素來心高氣傲,但是唯獨願意和岳飛交好。他聽說岳飛身邊沒有姬妾侍奉,便“好心”送了一個美女給岳飛。岳飛辭謝說:“皇上早起晚睡,日夜憂慮,現在哪是大將享受安樂的時候?”吳玠雖然自己沉迷聲色,聽到岳飛的話非但沒覺得打自己的臉,反而對岳飛更加敬服。

岳飛不僅和同僚關係處理得當,而且對故人、屬下都有情有義。張所對岳飛有知遇之恩,張所死後,岳飛感戴他以前的恩德,幫助他撫育兒子張宗本,之後又奏請朝廷授其官職。

戰時,南宋對軍隊犒賞極厚,岳飛從來不取一文,全數分給將士。朝廷為表彰其戰功,賜他官爵,他總是辭謝說:“這是全軍將士出力的結果,我有什麼功勞?

善營形象,收穫好口碑

得到文武、上下的欣賞對岳飛來說尚不算難,最難的是來自大boss宋高宗的肯定。

紹興七年(1137年),一次入朝覲見中,高宗問岳飛有沒有得到良馬。這個看起來只需要回答是或否的問題,我們來聽聽岳飛是怎麼說的。

岳飛說:“我有兩匹馬,每天吃掉幾鬥草料豆子,飲掉一斛泉水,但如果不是精料潔水便不吃不飲。這兩匹馬披掛鞍甲奔馳,開始時跑得並不快,等到百里之後才開始奮起加速,自午時到酉時,還可以再跑二百里。卸下鞍甲依然氣不喘汗不流,好像沒事一樣。它們能吃能喝但又不亂吃濫飲,力量充足而不逞一時之速,是致遠之才。不幸的是它們都死了。我現在所乘坐的馬匹,每天吃的草料不過幾升,然而吃不擇食,飲不挑水,韁繩還沒有拿好,便踴躍急奔,才跑了一百里,便力盡而喘汗交加,好像要倒斃的樣子。它吃喝不多容易得到滿足,喜好逞能賣弄而力量容易枯竭,是駑鈍之材。

高宗稱讚岳飛回答得好,說:“你今天的議論比以往大有進步。”之後任命他為太尉,接著又任命他為宣撫使兼營田大使。高宗又曉諭其部將說:

“聽飛號令,如朕親行。

會打仗、會做人、還會回答問題,這樣的岳飛你說情商有多高!甚至在遭遇職場危機的時刻,他的情商表現也並未失分。岳飛在一天之內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返回朝中後,岳飛主動提出解甲歸隱,準備閒居廬山。宋金和議時,被任命為樞密副使的岳飛又堅決請求交還兵權。對於一個志在收復中原的將領而言,此時的急流勇退無疑是他高情商的選擇。


LUYUAN影視剪輯


千百年來提起岳飛便是忠勇正義的化身。而每個人也都嘆息於岳飛的下場,有人認為岳飛有勇無謀,不懂得政治,權勢太重,給皇帝造成了威脅。所以就推斷岳飛的政治情商極低,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岳飛字鵬舉,1103年出生於相州湯陰縣。史書記載說,岳飛出生那天“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意思就是說,有一大鳥衝破了屋頂,然後飛走了。所以岳飛的父母就給它起名為飛,字鵬舉。儘管岳飛的出身極其平凡,但岳飛從小就展示了與眾不同的表現。不僅天生神力,而且還四書五經樣樣精通。1122年宋朝聯金滅遼,岳飛被迫參軍,中途由於父喪而回家守孝。之後由於家中無人,和自己的滿腔愛國之情,再次投軍。然而這次他卻跟了一個比較弱的軍隊,很快被金軍打散。接下來岳飛第三次從軍,岳飛的母親在他背上刻下了盡忠報國四字,開始了一生戎馬。

期間,岳飛曾槍挑小梁王。這年,朝廷進行武舉考試,岳飛感覺到,這正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時機。如果高中不僅光宗耀祖,還能上陣殺敵,保家衛國。於是他和牛皋、王貴、湯懷、彰顯四人一同應考。在這次的考試中,有一名叫柴桂考生。他是柴世宗的嫡系世孫,人稱小梁王。由於祖上顯貴,家中有權又有勢,並且自身也文武略懂。再加上早已打點了主考的各位考官,在這些主考官中只有宗澤是愛國愛民的忠臣。也就是說,這次的武狀元已經內定為他了。等到考試這天,岳飛和小梁王柴桂很快的脫穎而出,進行最終比試。岳飛和小梁王被叫入殿中,兩人先比文試,岳飛揮墨即就,給小梁王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倉促之間小梁王把刀論寫成了理論,然後又左塗右改得稀裡糊塗交了卷子。

接下來比武試,先比射箭。主考官張邦昌故意將岳飛的靶子後移了200米,此時只見岳飛不慌不忙連射九箭,把把從靶心穿過。接下來又進行馬上比試。由於礙於身份,小梁王乃是皇親貴胄,自己只是區區一介平民,怎能敢傷他一分一毫,所以就只能處處招架,並不還手。之後岳飛跑到監考臺,要求立下生死狀。主考張邦昌見岳飛並無還手之力,就答應了。此時的岳飛,心中沒有了顧慮。兩馬相遇,岳飛一槍刺中了小梁王的胸脯挑了起來,當即斃命,全場高呼喝彩。然而張邦昌等幾位奸臣卻傻了眼。立刻下令把岳飛抓了起來,要岳飛償命。宗澤看到此情一心保護岳飛。此時的考場已經亂了套,只見牛皋拿著雙板斧衝進校場,將校場正中的大旗杆砍倒,其他幾位兄弟也陸續蹦了出來,群眾們也沸沸揚揚的討論著。張邦昌見這種情形,難以殺了岳飛,便命人給岳飛鬆綁。然後岳飛及其兄弟們騎馬逃出校場。從此岳飛武狀元槍挑小梁王的佳話就被人們爭相稱頌。

岳飛從軍以後,每戰必捷,百戰百勝。吸引了不少愛國人士。組成了岳家軍。金人嘆息道。撼江山易,撼岳家軍難。而正當岳家軍在前方有了收復中原的希望之時。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命大軍即刻班師回朝,岳飛去臨安朝見。當岳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時。憤懣泣下說,十年之力,廢於一旦。之後岳飛便被秘密處死於風波亭。

在當時,岳家軍是傾整個南宋國力在供養。並且一開始岳飛便是主張戰,宋高宗是主和。政見不合的根源早已埋下。而岳飛能夠統御整個岳家軍,使得有效且有力的打擊金軍。難道真的說明他的情商不夠嗎?只是因為他的政治思想與統治者的不合罷了。並且當時的岳家軍已經脫離了趙構的控制,在任何時代統治者都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岳飛只是死於生錯了時代。如果岳飛晚幾年生在宋孝宗時代。還會有這樣的慘案發生嗎?






愛看電影的沐沐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世代種地為生,父親名叫嶽和,慷慨好施,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留出有限的糧食接濟飢寒交迫的人。有人耕地時候把他家的地侵佔了,嶽和二話沒說把地送給了他。有人借了他的錢,他也從來不去討要。

岳飛出生的時候,有一隻大鳥彷彿鴻鵠,旋繞在他家屋頂上空,所以嶽和給岳飛起了這個名字,希望他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有鴻鵠之志翱翔雲中。不要像自己一樣種一輩子地一事無成。可見嶽和祖上肯定也貴過,所以有此家教。

所以岳家將裡面將岳飛說成是大鵬轉世。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大鵬皈依佛門之後是盤旋在如來頭上的護法神。

岳飛剛滿月,家裡遭水災,母親抱著他坐在甕中,大浪把岳飛母子衝到了岸上毫髮無傷,人們覺著這孩子命真大,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岳飛從小有志向氣節,沉默寡言,雖然窮但是喜歡學習,深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尤其喜歡讀春秋和孫子。由於家裡特別窮,買不起蠟燭,於是白天出去撿柴禾回家,晚上點了柴禾讀書,通宵達旦,不睡覺。生有神力,還沒到二十歲就能挽三百石的弓,張八石的弩。

岳飛的老師名叫周同,據說是盧俊義和武松的師父,還教過射死晁蓋的史文恭,岳飛是其關門弟子。周同的絕活是箭術,可以左右開弓,岳飛都學到了。周同死後,岳飛每月的初一十五都去墳頭祭拜。嶽和看了很高興,說道,如果你那一天為國所用,也一定會死在一個義字上。

少負氣節,沈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武《兵法》。家貧 ,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於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於其冢。父義之,曰:“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

岳飛的武功有了,但還不懂陣法。抗金宗澤說,你的勇武才藝,古代良將比不過,可惜你只喜歡野戰,這不是萬全之計。於是又要教給他陣圖。但是岳飛不學。岳飛說,打仗就要隨機應變,擺陣作戰太被動,不是好戰法。宗澤說,你說的對。

澤曰:“爾勇智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計。”因授以陣圖。飛曰:“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澤是其言。

岳飛有一次與金兵戰於太行山,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還有一次駐軍竹蘆渡,與敵相持,選精銳三百伏前山下,令各以薪芻交縛兩束,夜半,爇四端而舉之。金人疑援兵至,驚潰。敵軍五十萬壓境,飛所部僅八百,眾懼不敵,飛曰:“吾為諸君破之。”左挾弓,右運矛,橫衝其陣,賊亂,大敗之。

其中還有好多戰例不敘,總之岳飛大多數都是身先士卒以弱勝強的戰法。他的軍隊中他就是戰神,就是軍魂,有他則勝,沒他則敗。

後來岳飛的名望動達天聽,趙構親筆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以賜之。可見精忠二字是趙構賜給他的。至於岳母是不是在他少年時就在他背上刺過精忠報國四個字,待考。岳飛母親去世,岳飛給母親丁憂,趙構多次下詔奪憂起復。岳飛多次上表請求居喪期滿復出不許,只好聽從詔令。畢竟忠孝忠孝,忠字當頭,孝在其次。

趙構對岳飛也特別信任,曾經下令道:“聽飛號令,如朕親行。”但是蜜月期也僅止於此。當時秦檜黨國,主和派佔了上風,岳飛的志向沒法實現,於是辭職回家給母親守孝,趙構多次讓他還職,岳飛力辭不就。趙構讓欽差大臣在岳飛母親的墓旁也搭了一座草廬,請不回來岳飛你們也不要回來了。六天之後岳飛來朝廷請罪,趙構溫言安慰。

但是趙構的戰略意圖只是守住江南一隅,與岳飛的恢復中原分歧甚大。於是岳飛對趙構很失望,一次見到皇太子,大喜,跟人說:“社稷得人矣,中興基業,其在是乎?”最近大火的電視劇說岳飛死在情商低,其實也並非全屬謬論。比如這句話是岳飛這個身份的人該說的嗎。

金兀朮大軍前來,帶著王牌軍柺子馬。啥叫柺子馬,就是水滸傳裡面的連環馬,人馬皆重鎧,貫以韋索,三人為聯。岳飛也有對付的方法,不過不是鉤鐮槍,而是地躺刀。飛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柺子馬相連,一馬僕,二馬不能行,官軍奮擊,遂大敗之。兀朮大慟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由此可見岳飛不愧戰神稱號。臨敵應變,不拘泥兵書戰策。也不知道有沒有寫過一本武穆遺書。按說岳飛不是個喜歡研究戰爭理論的人。

岳飛有此一戰,軍心大振,中原人民看到光復有望,紛紛背叛金人,各地潛伏的豪傑並起,金軍中也有好多偽軍將領秘密投誠,要求反正。各地武裝都打著岳飛的旗號,願意聽從岳飛號令。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其實此時中原還沒有恢復,離黃龍府還差的遠吶。岳飛以前的口號是收復中原,現在立馬就要直搗黃龍了,這個步子是不是邁的有點大啊。不過這只是岳飛的私人志向,並非彙報趙構的官方說法。可是此舉震驚朝野,在秦檜主和派的堅持下,趙構一日發十二金字牌,令飛班師。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岳飛班師回朝,中原人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徙,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從此王師再無收復中原的機會。陸游臨死寫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只可惜這得等到一百多年之後朱元璋的出現了。

但是中原的宋奸也不少。金兀朮準備班師回黃龍府,有個書生拉住了他的馬:“太子毋走,嶽少保且退矣。”兀朮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生曰:“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嶽少保且不免,況欲成功乎?”兀朮悟,遂留。飛既歸,所得州縣,旋復失之。

岳飛回朝,力請解兵柄,不許,自廬入覲,帝問之,飛拜謝而已。

此時岳飛對趙構和南宋的主和政權已經徹底失望了。其實他最希望的,就是帶著老婆孩子回家種地,像他的父親一樣平凡過一生。可惜天不遂人願。之後岳飛的打仗其實是消極的。成了一名救火隊長,火滅之後就按兵不動,等待下一步的命令。趙構對岳飛此時的情商高很滿意,賜札,以飛小心恭謹、不專進退為得體。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金兀朮跟秦檜寫信:“必殺飛,始可和。”秦檜也覺著岳飛是自己主和大業的最大障礙,於是誣告岳飛和金人勾結,圖謀不軌。岳飛聽聞風聲,屢次請求朝廷罷免自己兵權,於是趙構讓他充萬壽觀使、奉朝請。萬壽觀使是個名譽職務,沒有實權,就是每天上班簽到領工資。其實此時的岳飛已經成了虎落平陽。可以說對秦檜和趙構都沒有什麼威脅了。

但是秦檜不死心,一心要搞掉岳飛。所以最後跪在了岳飛墓前。我就奇怪那些秦檜後人有啥臉面讓自己這位無恥之尤的祖宗站起來。哪來的底氣。此時的趙構並不想殺岳飛,因為留著有用,以後還得救火吶。金人真要打過來,靠你秦檜頂毛用啊。

於是秦檜讓人誣告岳飛謀反,把岳飛父子下獄,飛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裂裳以背,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案子審了兩個月一無所獲,到了年底,秦檜構陷了一些所謂證據,手書小紙付獄,即報飛死,時年三十九。兒子岳雲棄市。籍家貲,徙家嶺南。

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古行生


不對,一個敢為國家利益為重,去挑戰趙構威嚴的人,你覺得岳飛的情商會低嗎?每個人的理念都不一樣,趙構和岳飛就是最好的例子。

趙構想要偏安一隅,自己享樂才會和金國求和,他不顧百姓於水火就是自私;岳飛抗金不同意求和,以國家利益和百姓利益為根本,這是大義。

至於說岳飛的死,我覺得和情商不情商的沒有什麼關係,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利”字。

撇開趙構和秦檜不談,還有很多人也參與到了岳飛冤案當中,這其中有岳家軍裡的部將,有宋朝武將、文官等。

舉幾個例子:

比如岳家軍的前軍副統帥王俊,他是第一個跳出來誣告岳飛謀反的,他把一份誣告狀交給了王貴。

王貴也是岳家軍的人,他是鄂州駐紮御前軍都統制。後來王貴又把這份誣告狀教給了朝廷,然後才有了朝廷給岳飛列的四大罪狀。

那他們作為岳家軍的人,為什麼要背叛岳飛呢?就是為了利益,當然發生這種情況也無可厚非,畢竟在皇帝和將軍之間要選一個的話,正常人肯定會選皇帝。

再比如和岳飛同為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他是一開始就站到了秦檜這一邊,一直在排擠韓世忠,後來才轉頭去誣陷岳飛的,為什麼呢?因為岳飛幫了韓世忠。

岳飛也是被張俊誣告之後,才被抓進大理寺監獄的。

那張俊為什麼要幫趙構和秦檜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排擠韓世忠和岳飛,這樣他才能獨攬軍權,這也是為了一個“利”字。

連和岳飛一樣同為武將的人都這樣,更別說文官那中唯利是圖的人了。

岳飛有句名言: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所以,在那樣的朝廷中,岳飛根本沒有勝算,是必輸的一方。但是這一點岳飛會不知道嗎?既然知道那他為什麼還要和趙構作對硬要抗金呢?

趙構為己,岳飛為國。

這就是岳飛能流芳百世的原因,不像趙構、秦檜一樣遺臭萬年。


史匠


不可否認,岳飛是一代名帥,千古名臣,抗金英雄,文武雙全,軍事韜略,震古爍今。岳飛一心一意抗金,無暇旁顧,本無大錯,但是岳飛政治覺悟不好,經常倡議,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如果成真,置趙構於何地? 十二道金牌,尚未覺醒,可以反趙構,自立為王,繼續抗金,迎回二聖。抑或學蕭何,買地受賄打消疑慮後,再乘機圖之抗金大業。據說,秦檜說了一句:我朝先祖宋太祖,在前朝後周也是一代名臣,何況岳飛乎?最終趙構痛下殺手。岳飛是朝內無強援,朝外逆龍鱗。所以說,岳飛死於情商低,也有道理。個人拙見。


奧斯卡200301


在下鄙見,這個問題“岳飛死於情商低”本身就不合適,因為情商低不是一個人該死的理由。再來分析一下歷史上的岳飛是因何遇害的?

概而言之,無外乎這幾種觀點。

①高宗對武將的提防猜忌加之岳飛的倔強桀驁的性格。

宋朝畸形的重武輕文已深至骨髓。開國時候太祖趙匡胤有所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傳奇,但宋朝歷代皇帝對此前車之鑑銘記於心,有意猜忌和壓制有威望的將領。而岳飛恰恰是一個“耿直、桀驁,兵權在手卻不屑諂媚”的人物,他這一性格導致其與上級意見不合,不顧軍紀,帶領部屬分裂出去,擅自行動。舉個例子,紹興七年,高宗起初答應岳飛要將大將劉光世的部隊併入其麾下,後來出爾反爾,倔強的岳飛,竟向高宗上了乞罷帥職的奏疏,且不等答覆,就怒上廬山給過世多時的亡母守喪去了。高宗派岳飛的部將上山請岳飛回來,岳飛拒不接受詔命,僵持了六天,最後部下無可奈何地質問他:“相公欲反耶?且相公河北一農夫耳!受天子之委託,付以兵柄,相公謂可與朝廷相抗乎?”

②高宗對皇位不保的擔憂。

岳飛一旦抗金成功,就要迎回徽、欽宗,高宗很可能就會皇位不保。岳飛一直堅持抗金復國,想要迎回二宗,恢復國土,一雪國恥。這觸犯了高宗的大忌,被高宗所厭惡,便於佞臣秦檜聯手置岳飛於死地。

③得罪秦檜。

岳飛因為致力於抗金大業,反對和議,曾得罪秦檜,被秦檜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宋史》即載:“檜以飛屢言和議失計,且嘗奏請定國本,俱與檜大異,必欲殺之。”

④死於政治陰謀。

元修《宋史》記載,金人提出“必殺飛,而後和可成”的要求,而此一要求是否讓高宗和秦檜一班昏臣所心動已無從考證。但雙方信使頻繁往來,並在忙於議和之際,將岳飛投入獄,這其中是否有關聯可能只有當事人清楚。

一代英雄就這樣沒落了,時至今日我們讀起《滿江紅》依然能感受到岳飛的雄心壯志、報國情懷,在此向岳飛將軍致敬。

寫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