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的辦公室工作和月薪10000的工廠工人,壓力相當,會怎麼選?

玉崔嵬


月薪3000的辦公室工作和月薪10000的工廠工人,壓力相當,會怎麼選?

生活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工作同樣如此,職場亦是如此。當我們站在十字路口,到底向哪個方向前進,是需要我們綜合的做出選擇的。3000的辦公室工作和10000的工廠工人工作,我會從當下和未來兩個方面去考量。

當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首先,要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比如說自己的優勢強項、興趣喜好等。如果您的優勢在於行政管理、後勤管理、公文處理、為人處世這些方面,那請毫不猶豫地選擇辦公室工作,而您要是技術型人才,那一線工人是更好的選擇。

其次,眼下的客觀條件。工作是為了生活,如果3000元的月薪無法滿足您的生活條件,恰巧您又可以勝任工廠的工作,那建議您毫不猶豫地選擇10000元月薪的工廠工作。我有一個朋友在去年剛剛從相對穩定的事業單位辦公室崗位辭職,辭職的原因很簡單,交完房貸之後工資所剩無幾。

再次,問問自己對這兩種工作真的充分了解嗎?雖說前提條件是壓力相當,但辦公室和工廠這兩個工作場景下,需要面對的可是完全不同的狀況。辦公室更多的要處理人際關係,上至領導下至員工,都要打交道;工廠工人更多的是面對技術問題,更新換代,需要不斷充電,跟上腳步。

未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時間會推著我們往前走,不論選擇什麼樣的姿態立身於職場,請給未來儲備足夠多的可能性。

1、3000元的辦公室工作。行政工作者更多的發展方向是管理類崗位,如果您對自己未來的期望是當一名管理者,那請儘早選擇接觸辦公室的工作,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事業單位、企業的大領導是從辦公室職員做起的。

2、10000元的工廠工人。一線工人在將來會發展成為技術專家,如果您對產業技術感興趣,那不妨從基層做起,選擇工廠工人的工作。況且,現在社會也越來越重視一線工人的工作。

3、無論什麼樣的工作,保持上進、不斷提高,才會有所作為。無論是3000元的辦公室工作還是10000元的工廠工作,我們都應該把它們當作起點。就拿較低的3000元的辦公室工作來說,在體力消耗這個層面肯定要比工廠工作小,那下班之後,理應有更多的精力為自己充電,甚至去開闢合適的副業。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無論選擇了哪份工作,如何調整心態、如何提升工作能力、如何在職場遊刃有餘都是共同的課題。要想完成好這些課題,首先接受它,其次適應它,最後掌控它。

祝君好運,前程似錦!

  • 歡迎大家【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


聲享會


題主提到月薪3000元辦公室工作和一月入1萬元工人壓力相當。其實我覺得你給的信息還沒全,性別是男是女,還有你是剛畢業,還是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了這些都沒說。

如果你是男生,又剛剛從學校出來,我建議你選擇3000元的辦公室工作來做。

根據我周邊的幾位初中同學從工廠做工的經驗來說,工廠首先乾的事情比較機械,跟機器沒有什麼區別。我這幾位同學都是在我們家附近的一家空調廠做工。他們說每天除了打螺絲,就是打包。事情雖然簡單,但人乾的比較麻木,交往的圈子也比較小,周邊的工友學歷也都不高。幾乎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睡覺吃飯。這幾樣事情。關鍵他們還有兩班倒。通過和他們聊天感覺人都給疲憊,精神狀態差,沒有朝氣,雖然工資還可以,但人也摧殘的相當厲害,關鍵是什麼東西都學不到。我覺得這些工作,是以後機器都可以代替的。所以說實話,如果不是真缺錢的話,真的不建議你去做。

推薦你去做辦公室3000元工資工作的理由:

a.你有試錯和嘗試的機會。

因為你年輕而且才剛畢業,完全可以去試錯,因為你只有課本知識,卻沒有實踐的經驗,這時候即使找的工作不是最適合你的,但你有時間去換,所以儘管去體驗就好了。

b.可以積累工作經驗。

年輕的時候,掙錢的能力經驗比你掙“死錢”我覺得要重要。能力經驗就相當於積累的過程,這就驗證了為什麼腦力勞動比體力勞動掙錢的道理。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設計大樓的工程師一定比搬磚工人,砌牆的掙錢。因為工程師用的是知識和經驗在掙錢,在一定情況下具有不可替代性。

如果你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也沒有什麼一技之長,我建議你去做月薪一萬的工廠工人。

如果你到了已經到了而立之年,已經成家了,有子女了。又想將你現在的生活過好,生活品質再提高一點,那麼你必須就要去做工資高的工作。

因為你年輕的時候沒好好學習到一技之長,那麼你此時只能靠拼體力了。辦公室3000元的工作我想也不適合你現在的處境。

最後我想說:工作無貴賤,主要還是看題主想擁有的是什麼,將來走的職業路線是什麼,因為這個沒有標準答案,自己權衡利弊就好!


我是【職場三叔】,前500強高級運營,歡迎你關注我,歡迎你分享你的故事!


八月說


迷茫不可怕,最怕的是明知道自己的缺點而無所作為的不去改正。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和目標。

其實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小麗畢業五六年了,可能平時的工作帶點運氣,一直工作輕鬆,工資待遇不錯,但是對生活和工作總是覺得缺少點激情和動力,思想也比較懶惰,不去去自己一個規劃,總是得過且過的,一山望著另一山高,而且喜歡跳槽,而且是垮崗位的亂跳,工資是高了,所認知的範圍是廣了,但所有的知識點都只是皮毛,不精通。後來隨著結婚生子,再想出來工作的時候,發現自己完全沒有了優勢和資本,也幾乎找不到什麼好工作,,現在也只能和一群小年輕在基本的工作崗位上班,工作感覺特別的無奈……

眼光要放的長遠,認清自我,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給自己定好目標之後剩下的就是腳踏實地的去實現了。


渴望活成詩


我給大家講個實際的案例吧。我朋友所在的公司是工廠型企業,一線車間工人實行計件工資,月薪過萬很容易,即使是學生剛進入企業,還在實習期,只要過了前三個月的“學徒階段”,如果足夠勤快很快就能達到8000元-12000元的工資。

我朋友他們公司每年從大專院校招聘實習生,待遇是:生產一線:計件工資,8000元-12000元;職能科室:3150元,科室更有發展前途一些。但是,在每年企業在這所學校宣講結束後,只有15%的人選擇職能科室,有85%的人選擇了生產一線。我細細的思考了一下,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去一線車間:

首先,畢業後無論是談對象、買房子、買車等等都需要錢,他們選擇一線其實就是選擇了現實。他們相信有了物質基礎才能談那些偉大理想,否則五年以後連對象都找不到。

其次,徘徊於選擇車間一線和辦公室這兩種工作的人,即使進了辦公室工作,也未必得到企業的重視,因為企業可能將更多的培訓培養資源傾斜給那些重點大學畢業的員工;

最後,進車間一線工作未必不能出人頭地,車間工人一樣可以踏踏實實的學好生產技術,如果有更高的理想可以競聘班長、段長、車間主任、生產部長及生產配套部門的管理者。

還有15%的人選擇了去職能科室工作的,他們無外乎兩種人:

第一種,確實有情緒職業規劃(或者有關係),通過在辦公室基層鍛鍊可以快速成長為專業人才或者管理人才;

第二種,看中了辦公室環境好,且工作相對體面,好像比生產一線在體力上輕鬆一些,所以就選擇生產一線。

綜上所述,選擇工廠一線工人的工作還是辦公室工作,主要看你是屬於有規劃、有目標的,還是比較安於現實的人。


職場三葉草


先講一個小故事:

地鐵裡,兩個穿的髒兮兮工作服的農民工上了車後開始一段對話。

一個說:現在東西真貴啊,聽說一個蘋果牌的手機都要賣五六千!

穿得乾淨體面的人握了握手裡的蘋果手機,一臉傲嬌!

只聽另一個說:是啊,都快趕上俺們半個月的工錢了!

驕傲的人默默的把手機放進了口袋……

雖然只是一個網上的小段子,但是從側面反映了一個社會性的問題……

“白領真的比藍領更好?你怎麼選?“


藍領和白領的劃分

白領是指有較高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的人士,是西方社會對企業中不需做大量體力勞動的工作人員的通稱。

白領族是一個從西方傳來的生活型態定義,經常拿來代表領較多薪水的專業人士。這個詞可能最早是從1928年啟用的,當時是代表非體力勞動的工作者,如公務員、教職人員等,是與藍領族互作為對比的族群。白領族較少從事勞力工作,在公司裡的職業階層也往往是行政或是正式職員,並有專業的工作能力,如醫生或律師等。

藍領是一個西方傳來的生活型態定義,這個概念是在美國五十年代提出的,即美國進入信息化時提出的。

“藍領職工”一詞出現較晚,始見於40年代,被稱為白領的相對一族,指的是一切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資收入者,如一般工礦工人、農業工人、建築工人、碼頭工人等。

但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衍生出許多另外一些藍領的職位,如:快遞員、送餐員、育兒嫂……這些熱門職業,但就現社會大體來分可以分為工廠藍領、城市藍領兩類,而工廠藍領又可細分:建築藍領和製造業藍領,而城市藍領基本以服務業為主。


藍領和白領的就業

2011年藍領開始缺乏

從國內一個選擇趨勢而言,早期大部分人更傾向於體面的白領專業發展,而到後續產生了一種社會現象白領偏向飽和而藍領專業卻處於一個窗口期,後期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具有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勞動者供求過剩比例超過50%,2011年第一季度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勞動力首次出現負缺口。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用工荒”與應屆畢業生“就業難”這一矛盾愈演愈烈。2012年後“藍領”再次成為社會話題。

從招聘方看,不少“藍領”崗位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需要具有一定知識、善於在學習中積累經驗的人才在這些關鍵技術崗位上工作。顯然,大學畢業生與其他人群相比更具優勢。

但是現實情況卻是,一些大學畢業生覺得當“藍領”與自己“身份”不符,恰如黎大志所說,這是對職業崗位的誤讀,不僅會將自身擇業範圍變窄,甚至錯過不可多得的好機會。這成為了在教育日益普及化後,白領崗位競爭日益激烈而藍領卻越發空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白領和藍領就業仍未持平,部分大學生仍舊對白領專業更加青睞,白領競爭仍舊激烈,據2016年夏季智聯招聘過監測全站在線數據發現,全國人才供需競爭指數(供需競爭指數=收到的簡歷投遞量/發佈的職位數量)為45.1,這意味著從全國範圍看,平均一個職位收到了45份簡歷。

而對於薪資待遇而言,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標準,就2017年就58集團剛剛發佈的《2016-2017年度藍領市場白皮書》而言技能型藍領已成為就業市場“寵兒”。

從薪酬絕對數來看,按摩師、健身教練、汽修工、空調安裝工等高居2016城市服務業高薪榜top10技能型藍領,平均月薪達到了萬元以上,最高的可達17669元。即便排在第五的空調安裝工也超過8000元,也已經秒殺普通的小白領。

但高新的而背後也非一日之功,特別對於技術性要求較強的職業,都要付出不為人知的汗水。


衣齊零售派


我給大家講個實際的案例吧。我朋友所在的公司是工廠型企業,一線車間工人實行計件工資,月薪過萬很容易,即使是學生剛進入企業,還在實習期,只要過了前三個月的“學徒階段”,如果足夠勤快很快就能達到8000元-12000元的工資。

我朋友他們公司每年從大專院校招聘實習生,待遇是:生產一線:計件工資,8000元-12000元;職能科室:3150元,科室更有發展前途一些。但是,在每年企業在這所學校宣講結束後,只有15%的人選擇職能科室,有85%的人選擇了生產一線。我細細的思考了一下,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去一線車間:

首先,畢業後無論是談對象、買房子、買車等等都需要錢,他們選擇一線其實就是選擇了現實。他們相信有了物質基礎才能談那些偉大理想,否則五年以後連對象都找不到。

其次,徘徊於選擇車間一線和辦公室這兩種工作的人,即使進了辦公室工作,也未必得到企業的重視,因為企業可能將更多的培訓培養資源傾斜給那些重點大學畢業的員工;

最後,進車間一線工作未必不能出人頭地,車間工人一樣可以踏踏實實的學好生產技術,如果有更高的理想可以競聘班長、段長、車間主任、生產部長及生產配套部門的管理者。

還有15%的人選擇了去職能科室工作的,他們無外乎兩種人:

第一種,確實有情緒職業規劃(或者有關係),通過在辦公室基層鍛鍊可以快速成長為專業人才或者管理人才;

第二種,看中了辦公室環境好,且工作相對體面,好像比生產一線在體力上輕鬆一些,所以就選擇生產一線。

綜上所述,選擇工廠一線工人的工作還是辦公室工作,主要看你是屬於有規劃、有目標的,還是比較安於現實的人。




一達看動漫


3000與10000的對比,相差3倍,的確讓人很惆悵。要怎麼選,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吧。

首先,成長的空間。

辦公室工作說白了就是處理公司的雜事,比如收發文件、安排公司一些活動事務、負責後勤保障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不難處理,但其實如果要做的好,是要花費一定的心血的。因為辦公室業務要對公司業務模式、流程等有一定的瞭解,工作起來才會順利。在辦公室一般做好都會成為公司老總的秘書之類的,跟著老總升職加薪也比一般人快。

在工廠當工人的話,一般都是簡單的重複性工作,熟能生巧,在抖音上,我們都能看到很多工廠大神的神操作。但這種重複性工作,一般來說,對職業生涯並無過多的幫助。當然,工廠作為一個體系,也會注重培養人才,在流水線上做得好的,也能當個拉長、線長之類的,做個小管理,工作相對輕鬆,工資也相對高點。

其次,工作辛苦程度。

在辦公室,辛苦的就是事情雜,方方面面你都可能遇得到,很多事情都可能出現突發情況。而且面對辦公室同事之間的複雜的利益關係,有時候做什麼事情都要小心翼翼,怕一不小心就觸及他人利益,這樣子就有可能結下樑子。

在工程的話,最辛苦的應該就是身體上的累了。每天在流水線上不停地幹活,有時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有時候還要上夜班,日夜顛倒的生活會讓身體消耗很大,久而久之,身體也會越來越虛弱,得不償失。工廠有著嚴格的管理系統,做久了,有些人會很壓抑,以前富士康的13連跳就是一個例子。

最後,3000與10000那個容易實現。

在辦公室工作,3000塊的工作應該算是比較低的,當然辦公室工作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一般都有學歷要求,懂得基本的電腦操作之類的。而且,辦公室基本就是一個公司的中樞系統,一般老闆都會找些頭腦靈活的人來擔任。一般在辦公室幹活的人,各項福利待遇基本都有,比如雙休、五險一金之類的,伙食補貼等等。

在工程的話,說實在的達到月薪10000的少之又少。在大城市的工廠,月薪普遍5000-7000,這是大部分工人的收入,而且一般都是要加班才能達到這樣的工資。當然有些工廠訂單多,效益好,工人們加班多,偶爾月薪過王也是有的。工廠裡面一般都沒有公積金這項福利,平時也是單休,生活也比較乏味。


條條大路通羅馬,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在工廠,不同人根據自己的性格、興趣、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職業,只要踏實肯幹,都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當然,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永恆不變的。當我們在職場中獲得成長,那麼我們的選擇也會變得更寬廣。


回不去的昨天


看到標題,小編認為,基於不同的因素考慮,會有不同的選擇。且聽小編娓娓道來:

1、工作環境

月薪3000的辦公室工作,吹著空調,坐著舒適的椅子,桌上一臺電腦,每天敲敲鍵盤打打字,環境很是舒適。而工人就不一樣了,在流水線工作,由於機器的響聲,可能會很嘈雜,如果是站著工作的,一天下來,腿都是浮腫的,很是難受。兩種工作環境相比較而言,肯定是文員工作環境較好。

2、薪資待遇

辦公室工作,月薪3000,工廠工作,月薪10000。兩者相比較而言,對於一個急需用錢需要照顧家裡老人孩子的人而言,相差7000元,這不是一筆小數目,而且還能應急,肯定會選擇工廠工作。而且做文員和當工人壓力是相當的,這樣,肯定會選擇薪資待遇較高的工人工作了。

3、職業發展

無論是辦公室工作,還是工廠工作,都希望自己能有比較好的後續發展。文員做好了,以後可以轉行政專員,高級行政專員,行政主管,行政總監。而工廠工人的發展,以後可能縱向發展(組長,主管),也可能是橫向發展(質檢,技術工等)。無論是哪種發展,咱也不能說它不好,只是每個人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要求不一樣,所以具體如何選擇,還是看個人對未來的規劃了。

基於以上分析,具體如何選擇,還需要題主綜合考量,慎重做出選擇。

在此,祝好!


90後生活指南


3000元每月的辦公室工作和10000元每月的車間工作,這就像男子舉重54公斤級和108公斤級的差別,懸殊太多了,我想大部份人都經受不住如此懸殊的金錢誘惑,從而選擇車間工作。如果是我,我會綜合考慮,權衡利弊再作選擇。首先需要考慮的是這個車間工作是不是簡單重複的流水線工作,無任何技術含量和腦力勞動可言,完全靠耗時間,耗體力來獲得一份萬元月收入,比如現在許多電子廠工人就是如此,每天干16小時活,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上班,毫無生活質量可言,如果這樣,我可能放棄;但如果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作,比如電焊,機車床,服裝裁剪製作,我可以考慮。其次考慮這個辦公室工作是不是簡單的打雜工作,比如打字,收發,辦公室衛生打掃及茶水供應,如果不是,看看可有職業前景,如果三至五年就能做到辦公室主任或人力資源部經理,我還是寧願選擇月薪低的辦公室工作。最後還要看該企業的文化,氛圍,領導的素質等。

總之,要綜合考慮,在月薪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在車間如能學到一門技術而且還把高薪掙了,我還是選擇當工人;如果車間是簡單重複勞動而辦公室工作有發展前景,有上升臺階,我會選擇低工資的辦公室工作,以圖後期升職加薪;如果車間和辦公室都是簡單重複工作,我會二者相比趨於利,我還是會選擇車間工作。這就是有比較才有鑑別,有鑑別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快樂男聲39


單純從題目的角度看,月薪3000的辦公室工作,眼前利益會少一些,未來的發展機會更多一些,而且工作相對自由一點;月薪10000的工廠工人,眼前利益會多一些,工時會很長,且在工廠裡談未來的發展,相對辦公室會困難很多。

第一,實際面臨的問題是,一個近期利益高,未來的發展前景相對困難;一個近期利益低,未來的發展前景相對好些,如何選擇;

首先,月薪3000的辦公室工作,和月薪10000的工廠工人,壓力不會相當。

月薪3000的辦公室工作,通常是最基礎工作崗位,工作強度不會太大,唯一的壓力來源可能會是工作繁瑣,累心;

月薪10000的工廠工人,通常是計件工資拿到這麼高,工時應該會比較長,這個崗位的壓力應該是來自於身體的疲憊;而且業餘時間很少,基本上是在用時間和身體換錢;

所以這兩個的壓力不太會相當!

其次,具體如何選擇,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的;

1、對於經濟狀況緊張,繼續掙錢度過的,建議選擇10000元的工廠工作。先解決眼下問題,或者為自己後面的發展先存上一些資金,不過這份工作不建議做時間太長,最長不超過3年;

原因:

(1)這份工作是簡單的操作工,如果能有機會在崗位上通過晉升向上做到管理層,還是很好的,可是在這麼密集的勞動力車間,輪到每個人的機會很少。因此在前景不看好的情況下,建議做短期的打算;

(2)長期做這種用時間和身體換錢的工作,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3)這是一份養小不養老的工作,做時間長了再出來,無法適應外面的工作,可能會面臨後半生生存壓力變大的風險;當然,可以利用積蓄做些小生意或者創業!可是,長時間的工廠生活會讓一個人的思想固化下來,很難突破自己的思維侷限,這個才是最大的問題。

2、對於經濟狀況壓力不大的,建議選擇辦公室工作;辦公室都有哪些好的可能性呢?

(1)接觸到更多的信息;辦公室的工作環境,會讓自己接觸到更多的職場諮詢,對於以後的發展,眼界會更開闊些;

(2)辦公室的所學習到的技能可以為後來的職業生涯做積累和鋪墊,不管是以後的晉升,還是換工作,都會有所幫助;

第二,工作,建議這樣選;

1、做一段時間銷售:剛畢業不久一定要做一段時間的銷售工作;最好能賣一些價值比較高的物品,比如房子、汽車等等;價值高的東西接觸到的客戶群體會不同,與不同人溝通能增長見聞,鍛鍊與人交往的能力。

2、根據自己性格類型和興趣選擇一個發展方向;然後,所選擇的工作,一定要和自己發展方向崗位性質接近;這樣工作經驗的積累,是可以作為後期發展的基礎,有利於自己在職場上的提升和發展;

3、儘量選擇在同一領域發展;同一領域發展會有很多的好處,技能的積累、人脈的積累等等都是後期職場發展很好的因素。如果工作特點是行業壁壘不大的,也可以跨行業選擇職業,但是,儘量不要頻繁跨行業,否則會越來越難求職;

總結:選擇工作要看的因素是:自己的需求;自己的資格條件;自己未來發展的規劃;在清楚了這個思路之後,選擇就相對清晰了;希望對你有幫助;祝所有看到這條回答的人工作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