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第一美女是誰?她有著怎樣的故事?

野史共享


我是史海魅影,很高興為您解答。

說起唐朝時期最令人驚豔的美女,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貴妃楊玉環,不但引得君王為她傾心不已,還動搖了江山社稷,只可惜最後的結局並不美好。其實,風流婉轉的楊玉環雖然難得,但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唐朝第一美人,安樂公主李裹兒才配得上如此美譽。據傳言所說,安樂公主比貴妃楊玉環、女皇武則天都要貌美,那她的人生究竟是何種境遇呢?

從身份地位來說,李裹兒既是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的親生女兒,又是女皇武則天的親孫女,縱然古人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她的身份也絕對不低。但是,年幼時的李裹兒卻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唐高宗李治駕崩以後,李顯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皇位,但他既沒有稱帝的能力又性格懦弱,所以當時的朝政基本上都掌握在武則天的手裡。據史料記載,李顯在登基以後曾想提拔自己的岳父韋玄貞做副宰相,這樣不但可以拉攏韋皇后孃家的勢力,還有利於自己皇位的穩固,只可惜此舉被宰相裴炎斷然拒絕。因為這件事李顯惱羞成怒,甚至還說出“可把天下都交給韋玄貞”這樣的話,這才引得武則天大怒。外戚專權自古以來便是禁忌之事,更何況武則天本人已有登基稱帝的野心,怎麼會容許韋氏一族成功上位呢?此後,繼位才55天的李顯便被武則天廢黜,帶著尚有身孕的皇后韋氏踏上了“流放”之路。

李顯被廢以後,韋皇后心思鬱結難解,再加上路途中連日奔波沒有得到好的照顧,所以半路便突然早產生下女兒。一片慌亂之中,李顯只能匆匆脫下長袍包裹住自己的寶貝女兒,“李裹兒”的名字便因此而起。李裹兒自小便聰明伶俐漂亮可愛,待到豆蔻之年更是美豔動人,所以被讚譽為“大唐第一美女”。後來,李顯與韋皇后被召回京城,武則天也非常喜歡秀外慧中的李裹兒,於是便將其封為安樂公主。

從出生到正式回宮,幼年時期的李裹兒吃了不少苦,縱然她是皇室血脈,但在外流放的日子終究不會好過。所以,不管是李顯還是韋氏都對她心疼不已格外看重,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來彌補。只是沒想到,李裹兒不但沒有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還慢慢養成了驕縱任性的壞脾氣,甚至年紀輕輕便風評極差。

武崇訓是外戚大臣武三思的兒子,因此常年在宮中走動且自由出入,即便他在後宮偷香竊玉也沒有人敢告發。只是沒想到,李裹兒不但與武崇訓有了不可告人的關係還身懷有孕,迫於重重流言壓力,武則天只能將其指婚於武崇訓。當然,女皇武則天也有自己的考量,這樣做不但能迅速平息京中流言全了皇家顏面,還能加深外戚與皇室之間的聯繫,對於武則天的江山社稷是非常有利的。

安樂公主與武崇訓完婚後,不到六個月便生下了長子,這更能證明李裹兒德行有虧。隨著時間的推移,李裹兒漸漸膩了自己的駙馬武崇訓,反而戀上了更加年輕英俊的武延秀,二人常常揹著駙馬縱情享樂。對於安樂公主來說,武延秀不但英俊還懂得獻媚,正是自己最喜歡的類型。而武延秀也有自己的私心,畢竟李裹兒年輕貌美又飽受寵愛,只要能夠好好攀附,以後的前途絕對不會太差。各取所需之下,二人之間的關係愈發親密,除了武崇訓不知情以外,其他人都見怪不怪。後來,太子李重俊發動兵變,武三思與武崇訓雙雙身亡,李裹兒便如願以償地嫁給了武延秀。

除了德行有虧之外,李裹兒還有登基稱帝的野心,經常仗著李顯的寵愛為自己謀劃。李顯通過神龍政變復位以後,李裹兒更是暗地裡動作頻頻,先是干預朝政肆意妄為,後來又賣官鬻爵試圖培植自己的勢力。最後,為了實現自己做皇太女的私心,她聯合母親韋皇后給李顯下毒,其狠心程度可見一斑。凡事有因有果,李裹兒之所以會變成如此利慾薰心的模樣,除了個人性格以外,更是李顯太過寵溺的結果,所以才讓她忘了自己的身份與良知。當然,李裹兒多行不義必自斃,唐隆之變中被禁軍所殺,也算是咎由自取。

總而言之,安樂公主李裹兒雖是大唐第一美女,卻心狠手辣親手弒父,險惡內心一覽無餘。她雖然有女皇武則天那樣的狠毒與野心,卻並沒有真正地看清自身實力,這才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史海魅影


唐朝第一美女名叫李裹兒,他是武則天的孫女,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的寶貝女兒,史稱“安樂公主”。

安樂公主起名李裹兒還有一番來歷。

原來唐高宗李治去世後,李治和武則天的第三子李顯繼位。然而繼位才55天,李顯就被母親廢為“廬陵王”,武則天臨朝稱制。

武則天為何廢黜兒子的皇位呢?

史料記載李顯稱帝后想提拔老丈人韋玄貞為副宰相,被當時的宰相裴炎拒絕。

李顯惱羞成怒對裴說:“我即便把天下給了韋玄貞有何不可,何況一個副宰相乎?”

(唐中宗李顯)

裴炎轉身把這話告訴了武則天,老孃心中大怒,把兒子叫到跟前臭罵道:“天下輪不到你處置,從今天起你給我滾出長安,還當你的廬陵王去吧!”。

李顯因一句氣話丟了皇位,隨後帶著懷有身孕的韋皇后上路了。

誰知走到半路,由於連日奔波,韋皇后早產生下了一個女兒。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李顯急忙脫下長袍裹緊女兒,李顯觸景生情、感慨萬端,於是為女兒起名“李裹兒”。

(李裹兒)

李裹兒從小聰明伶俐,長得十分漂亮,父母珍愛如掌上明珠。

16歲時,李裹兒嫁給武三思的第二子武崇訓,由於婚前偷吃禁果,6個月上生下了一個男嬰,因此被滿朝文武偷笑不已。紛紛道:大唐公主簡直就是“慾女”(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

值得一提的是,李裹兒的公公武三思是韋皇后的情人,二人明鋪暗蓋,李顯頭上一片綠卻不以為意。

李顯對這個女兒始終有種愧疚感,覺得女兒出生時吃了許多苦,於是在第二次稱帝后,對女兒嬌慣放縱,李裹兒逐漸蛻變成了一位冷酷霸道的皇太女。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李多祚等人發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傳位給李顯,這是李顯的第二次稱帝。

此時李顯雖貴為皇帝,但卻是個十足的窩囊廢。朝中大權被三個女人分割。

這三個女人分別是韋皇后、太平公主和李裹兒。

三人都是李顯的至親至愛。韋皇后是他的老婆,太平公主是他的妹妹,李裹兒是他的女兒。

這三人中女兒最霸道最有野心,她要當皇太女,意思是老爸去世後她當女皇。

為了實現目標,李裹兒和老公李崇訓、母親以及公公武三思結成了聯盟,陰謀除掉當時的皇太子李重俊。

一場廝殺在所難免,令人想不到的是,皇太子李重俊先下手為強殺了武崇訓和武三思父子。

李裹兒見勢不妙向老爸誣陷太子謀反,不明真相的李顯調禁衛軍擊敗了李重俊,李重俊被逼自殺。

李裹兒離皇位近了一步。

丈夫雖然去世了,但李裹兒並不寂寞,原來她早就有相好的了,這個人就是武延秀(武崇訓的叔伯兄弟)。

不久李裹兒嫁給了武延秀。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李顯駕崩(一說是被韋皇后和李裹兒在餅中下毒毒死了李顯)。

誰來繼承皇位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

太平公主擔心韋皇后一“黨”獨大於己不利,於是聯合侄子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

目的就是除掉韋皇后和李裹兒母女。

當李隆基帶官兵攻進宮時,李裹兒剛起床正坐在梳妝檯前攬鏡畫眉,沒等她回過神來,李隆基上前一刀結果了她的性命,死時年僅二十五歲。

由於李裹兒野心勃勃,以至於引來了殺身之禍,她的遭遇著實令人扼腕嘆息不已。


秉燭讀春秋


人們都說楊貴妃是唐朝第一美女,因為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實際上從有關野史上看,我認為唐朝第一美女應該是安樂公主李裹兒。因為安樂公主與楊貴妃生活在不同時期,無法比較。但不管是誰,只能作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大家可以展開討論。


安樂公主李裹兒,因當時唐中宗被武則天貶去廬陵,途中韋氏產下安樂公主,但因為當時出境窘迫,便扯下衣服將其裹住,所以得名李裹兒。


但長大的安樂公主出落得更加美麗動人。更有甚者冠以唐朝第一美女的稱號,足見其姿色不可方物。中宗和韋氏也對安樂公主寵愛有加,養成日後生活奢靡,性格驕橫的壞習慣。因此也有很多人好奇,號稱大唐第一美女的安樂公主和日後寵冠後宮的楊貴妃誰更美豔動人呢?


有傳說稱安樂公主比楊玉環還要美上三分,也有人奉她為大唐第一美女。可惜關於安樂公主的美只有這樣的虛詞並無實際的描繪的詩詞:

而楊貴妃的美貌卻有許多詩句描寫並流傳下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白居易把楊貴妃的美寫的傳神,稱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生媚”,可見楊貴妃之美實在令人沉醉。


而人們將安樂公主的美與楊貴妃進行比較,還說比楊貴妃美上三分,足見安樂公主的美也是貨真價實的,令人神往。但因為沒有直接史料、詩文的記載,後人要想重見安樂公主之美的是何等模樣、只能依靠人們想象力了。


其實安樂公主還有兩件百鳥裙,取白鳥的羽毛精心縫製而成,色彩變化千萬種,不知其真正的顏色。試想,是一個怎樣的美人才能襯得上這件絕彩的華服呢?這百鳥裙則用另一種方式,證明了安樂公主的美貌動人之處。


安樂公主和楊貴妃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美女,又都生在同一年代,不免會被人拿來進行對比。但安樂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女兒,而楊貴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李隆基又是李顯的侄子,然而安樂公主在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時就已經被殺,而楊玉環是在李隆基登基之後才進入人們視野的,所以安樂公主和楊貴妃根本沒有出現在同一個時期過。


求實雜談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唐朝十大美女

1、楊玉環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 詳細>>】

2、李裹兒

李裹兒(684年-710年7月21日),即安樂公主。唐中宗李顯之女,韋氏所生,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出生時正值李顯被武則天貶於廬陵,與韋氏赴房州時韋氏在途中分娩。因當時情況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為裹兒,她先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後又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統治時期,她大肆開府設官,干預朝政,賄買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

【 詳細>>】

3、魚玄機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鹹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蹟見《唐才子傳》等書。

【 詳細>>】

4、太平公主 (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女)

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史書沒有記載太平公主的名字 ,現有人根據《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的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九十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 詳細>>】

5、武則天(武周)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後改名曌(zhào),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佈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肆殺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

【 詳細>>】

6、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人,祖籍隴西上邽,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

【 詳細>>】

7、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後人將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流傳至今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 詳細>>】

8、霍小玉

霍小玉因容貌秀美被霍王爺納為侍妾。就在鄭淨持身懷六甲之時,“安史之亂”爆發,霍王爺戰死,王府家人作鳥獸散。鄭淨持帶著霍小玉流落民間,過著貧苦的生活。在霍小玉十六歲時,已經長得和她母親當年一樣明麗可人,通詩文、善歌舞,為了維持生活,霍小玉只好幹了歌舞妓這個行當,賣藝不賣身,這種人叫“清倌人”。霍小玉才貌俱佳,在當時頗有聲譽。

【 詳細>>】

9、關盼盼

關盼盼,唐代名伎,徐州守帥張愔妾。白居易做客張府時與她有一宴之交,盛讚:“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張愔死後關盼盼獨居徐州的燕子樓,歷十五年不嫁。張仲素有《燕子樓三首》,白居易依韻和詩三首。

【 詳細>>】

10、柳搖金

柳搖金是唐玄宗天寶年間長安富商李宏家中的歌姬,容貌秀豔、舉止嫻雅、通曉翰墨、歌喉婉轉曼妙,深得李宏之寵,出入李家的賓客,也多對她傾慕不已。柳搖金與韓翃成為恩愛的夫妻,而且也成為長安市上的社交名流,人們譽之為“金童玉女”。

【 詳細>>】

11、顏令賓

顏令賓是唐代名妓,不但能奏樂唱歌,吟詩作畫,而且熟知古今名人軼事,談吐風雅多趣,氣質又特別高貴嫻雅,她一出場總能帶來滿室春風,使每位客人都興致勃勃。顏令賓待客對達官顯貴並不十分熱衷,但對文人雅士卻非常禮遇,因此有許多文人名士朋友,彼此詩文酬唱,常能與他們通宵達旦地品詩清談。當時長安的文人都以能參加顏令賓主持的文酒之會為榮幸。而顏令賓的箱籠中則貯滿了要好客人的詩箋和字畫,她把這些東西看成是自己無價的財富,而對金銀珠寶卻看得很淡,在青樓女子中別具一格,好似青蓮出汙泥而不染。

【 詳細>>】

12、江採萍

江採萍(公元710年-公元756年),號梅妃,閩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寵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稱江東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江採萍自幼陪穎,父親極賞識,自小就教她讀書識字、吟誦詩文。九歲時,就能背誦《詩經》中記載周文王后妃事蹟的《周南》和《召南》兩部分詩。十四歲,善吟詩作賦,自比晉朝才女謝道韞,不僅長於詩賦,還精通樂器,善歌舞,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開元中,唐玄宗遣高力士出使閩越,江採萍被選入宮。唐玄宗愛如至寶,大加寵幸賜東宮正一品皇妃,號梅妃。

【 詳細>>】

13、譚文婉

譚文婉,原名意歌,小字英奴,晚唐名士譚從道的女兒,她面貌姣美,文采名播長沙,魏公大為欣賞,賜名“文婉”,並字“才姬”;劉相戲稱她為“千古詩妖”,並幫她脫了娼籍。詩詞工仗,不羨豪門,終獲美好歸宿。

【 詳細>>】

14、蕭淑妃

蕭淑妃(?-655年11月27日),唐高宗李治的妃嬪,南朝士族蘭陵蕭氏望族,齊梁皇室後裔,生許王李素節、義陽公主李下玉、高安公主。高宗李治為太子時,蕭氏為良娣。唐高宗登基之後,晉為淑妃,寵冠後宮。後在與武則天的宮廷鬥爭中失敗,被廢為庶人,關押在暗室,被武則天砍去手足,浸泡在酒缸中,最終被折磨而死。

【 詳細>>】

15、王幼玉

唐德宗光啟年間,回雁峰下住著一名歌妓,叫王幼玉。王幼玉原本是北方的大家閨秀,因黃巢起義,戰亂騷擾,隨家人避難來到衡陽,父母雙亡後,幼玉的生計失去著落,只好憑著天生一副婉轉歌喉,加上豔麗的容貌和高雅的氣韻,做了一名侍客的歌妓。

【 詳細>>】

16、貞娘

貞娘,唐名妓,貞潔的化身。安史之亂時,她從北方流落蘇州,被迫墮入妓院,善歌能詩,才貌出眾,為蘇州絕色佳麗。一位富有才學,人品端正的人重金賄贈鴇母,欲留宿於貞娘處。貞娘上吊自盡,以死守身,經查,《全唐詩》錄有劉禹錫、白居易、李紳、張祜、沈亞之、李商隱、羅隱等有關貞孃的詩,但貞娘事蹟難考,題詩內容空洞,從羅隱“死猶嫌寂寞,生肯不風流”來看,是一位賣藝不賣身的烈女。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歷史新秀


唐朝的第一美女是誰?這隻能從她的名氣來評判了。中國那麼大,九洲的美女數不勝數。跟現在一樣,民間美女多得數不清,比那些“女神”勝過很多的也數不過來,只是沒成為公眾人物。大家發現不了罷了。

在唐朝,名氣大的美女有好幾個,比如:武媚娘武則天,上官婉兒,李世民的第一任妻子長孫皇后等等。但名氣最大的卻要數楊玉環楊貴妃了。她的故事也從唐朝留傳至今。

楊玉環,號太真,虢州閿鄉人。今河南靈寶市。唐朝時著名的宮庭音樂家,舞蹈家。其唐兄楊國忠當時是宰相。後來楊玉環的父親楊玄琰憑藉楊玉環的名氣被追封為國公。

楊玉環的父親在她十歲時就去世了,所以寄養在其三叔家。從小學得一身好歌舞,精通音律,彈得一手好琵笆。體態偏微胖,膚白貌美,帶動整個唐朝評判美女的標準都首選豐腴為準,五官為稍微偏胖的為佳。這就說明了楊玉環有多美。

由於其堂兄為官,自身又多才多藝,所以還沒入宮前就有了一定名氣。唐玄宗之女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時,寄住在洛陽三叔家的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婚禮。被當時參加婚禮的壽王李瑁看到了。立即被楊玉環美如天仙的容貌吸引。其母武惠妃也喜歡不已。由此招人宮中與李瑁結婚。李瑁對她簡直入迷,寵愛程度無以復加。武惠妃死後,楊玉環被唐玄宗招人自己的後宮,封為貴妃,其時王皇后已死,唐玄宗又沒有另立皇后,楊玉環雖然是貴妃,但與皇后無異。

楊玉環的美,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有專門描寫: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長恨歌》中還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白居易把楊貴妃的美貌描寫得淋漓致盡。

大詩仙李白在宮中第一眼看見楊貴妃,就被她的美貌驚歎不已,當場為她作詩: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杜牧描寫的詩句則有著諷刺唐玄宗的意思,但從側面充分說明了唐玄宗有多麼愛楊貴妃。他詩中寫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楊玉環愛吃鮮荔枝,唐玄宗便命令士兵用快馬從南方給她遠送過來,每到一個驛站,另一匹快馬接著送,從不停息,以保證楊貴妃吃到新鮮的荔枝。

在唐朝,楊玉環以美著稱的名氣之大,幾乎無人能及。後來發生的“安史之亂”傳聞也與她有關。判亂髮生後,李隆基忍痛賜予楊玉環白綾,命她自盡。因為當時他以為江山己經不保,要亡國了。害怕楊玉環被安祿山搶去。唐朝第一美女,就這樣香消玉殞。

民間也有傳說:楊玉環當時並沒有死,由於唐玄宗捨不得賜死她,就提前派人把喬裝打扮的楊玉環送走了,賜死的只是宮女冒充的“楊玉環”。後來楊玉環在四川成都附近隱居山林,終老其身。這只是民間傳說而已,正史無此記錄。


重慶李凌雲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唐朝第一美女安樂公主,與母親毒殺父皇,最後死於亂刀之下。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女兒,被稱為唐朝第一美人。她出生的時候當時的理想還居住於蘆林當中,在跟韋氏去房州的時候在途中生下了,因為當時情況緊急就剪下了衣服作包裹,所以也就取名為裹兒。安樂在房州一呆十幾年,後來才跟著父親回到了京城當中,李顯被立為皇太子,此時的安樂也就迎來了她的人生。後來李顯就繼位成為皇帝,安樂公主更是長得容貌豔麗。

據說安樂公主長很美還狠毒,從小就過著平凡人的生活,讓她吃盡了苦,長大之後進入到了皇宮當中,這裡的一切讓她想要去享受放縱。讓她看見自己的祖母坐在皇位上的時候,野心更是瘋長起來,也想要登上皇位,然而此時就再也不是那個平凡的女子,她是一個想上皇位之人,想要登上權力的最高峰,然而就是此刻的慾望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深淵。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精品文史


安樂公主李裹兒,公元685年出生,公元710年7月死於宮廷政變,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她的母親是韋氏,被稱為是唐朝第一美人。



李裹兒生於公元685年,是李顯和韋氏的幼女。李裹兒的封號是安樂公主,她可以說是唐朝的第一美人,可惜這位美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不怎麼好,可以說是蛇蠍美人。李裹兒在還沒有結婚的時候,就和男人有了孩子,最後不得不嫁人。後來她在和自己丈夫生活期間又紅杏出牆,丈夫去世後就和別的男人結婚了,並且生下了孩子。在婚姻上尚且如此,更何況對待其它方面。

李裹兒出生的時候正是唐中宗李顯被外放的時候,韋氏在外放的路上生下了她。因為當時條件比較艱苦所以用衣服包裹著,所以她的名字叫做李裹兒。李裹兒幼時條件不是很好,加上她是唐中宗最小的女兒,第七個女兒,所以無論是韋氏還是李顯都對她特別寵愛,這個時候的李裹兒也確實招人喜歡,聰明伶俐,能言善辯,人也長得漂亮。可惜後來就不怎麼樣了。李顯回到京城後,李裹兒就跟在武則天的身邊了,武則天也特別喜歡這個孫女,所以有時候當她處理朝政的時候李裹兒也會在身邊,甚至有的時候會提出意見,由此可以看出武則天對她的寵愛。但是武則天並不希望天下所有的女人都和她一樣,她希望自己的孫女一生平樂安康不要過上那種勾心鬥角的生活,也是希望百姓生活安樂,希望李裹兒造福百姓,於是封李裹兒為安樂公主,這便是李裹兒的封號。可惜的是這位安樂公主並不安樂,她飛揚跋扈,任性自私,甚至為了權利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因果循環,李裹兒的下場不是很好,李隆基將其殺死,李裹兒的封號被奪去,貶為庶人。


味蕾家常菜


大唐第一美女當為安樂公主。

安樂公主(684年-710年)是唐中宗李顯最小的女兒,母親是韋后,她本名李裹兒。

嗣聖元年(公元684年),唐中宗李顯被母后武則天廢黜,後遷至房陵。途中韋氏早產,生下一個女兒,當時李顯脫下自己的衣服當襁褓來包住她,故命其名為裹兒。李裹兒13時,姿色美豔,聰明伶俐,是十足的美女。李顯與韋氏夫婦對她十分寵愛,自幼嬌生慣養,使她養成了驕傲任性、蠻橫霸道的脾氣。

時間一晃,到了 長安年間(即701年至704年),她以安樂郡主的身份嫁給武氏子弟武崇訓;其實,她在待字閨中時就和武崇訓發生了性關係,因未婚先孕才不得不下嫁。婚後不到6個月,便產下一個男嬰。


神龍元年(即705年),張柬之等發動了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傳位給李顯。李顯復辟後,安樂公主恃父愛而權傾天下,眾多侯王權臣多出其門下。她曾自擬詔書,矇住前面的內容,請中宗批示。還奏請父親立自己為皇太女,這遭到了左僕射魏元忠的阻止。安樂公主說:“元忠是山東愚頑倔強之人,怎能與他商議國事?阿武尚且當上皇帝,我本是皇帝的女兒,有何不可呢?”,狂妄自大,可見一斑。

曾與太平公主等七公主開置府署,而安樂公主府屬官員多出自屠販之家,身份低微,因向公主捐納錢財買得職位,批降墨敕斜封授職,使稱“斜封官”。惹得天怨人怒。

安樂公主 奢靡無度 。營建居室時全都模擬宮中建築。她曾奏請老爸將昆明池賜給她。李顯說先帝從未將它給過別人予以拒絕,安樂公主便策劃開鑿“定昆池”,此池綿延數里,這是她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之作。


武崇訓蠱惑安樂公主凌辱當時的太子李重俊,因重俊非韋后所生而呼之為奴。安樂公主還請求李顯將李重俊廢為王,立自己為“皇太女”,李重俊自然氣憤不已。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死了武三思、武崇訓。李顯夫婦、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李重俊兵敗後被殺。

武崇訓死後,安樂公主與武延秀私通,隨即嫁給了他。她奪取他人宅子作為府第,還廣拆民房,弄得怨聲載道。宅第建成之後,皇帝李顯親出臨幸並宴饗近臣。安樂公主生子滿月時,李顯與韋后又臨其家,併為此大赦天下。


安樂公主、長寧公主、定安公主三家家丁掠取平民子女作為奴婢,左臺侍御史袁從一抓住不法家丁下獄,安樂公主入朝找了老爸。李顯命令袁從一放人。袁從一爭諫“:陛下接受公主的申訴,縱容奴僕掠取平民,憑什麼治理天下?臣知道釋放其奴就可免禍,劾治其奴就會得罪公主,但不忍虧屈陛下之法,以苟且偷生。”昏庸的李顯對他的奏請竟不予接受。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李顯駕崩(🈶說被韋后母女害死的),韋氏大權獨攬。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后為皇太后攝政,這是平衡各方勢力的舉措。然而宰相宗楚客(韋后親信)等更改詔書,還勸韋后效仿婆婆武則天稱帝。
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得到消息後,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與姑媽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之變,率禁軍官兵,滅了韋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禁軍進入宮中時,安樂公主正在對鏡畫眉,聞知兵變,逃至右延明門,追兵斬了她的首級,終年25歲。被追貶為“悖逆庶人”。


希望星晨58298869


環肥燕瘦,閉月羞花。

“環肥”指的是楊玉環的豐滿;“羞花”是指美貌的楊玉環讓嬌豔欲滴的花兒也覺得自慚形穢。

楊玉環是被公認位列中國歷史四大美女之一,而且是有唐一代近三百年唯一入選的前四選手。所以她作為大唐第一美人是實至名歸的。

她的美貌讓唐玄宗神魂顛倒。唐玄宗為了得到她,不顧父子之情、不顧天下物議、不在乎身後名聲。做為一代梟雄皇帝,在得到楊玉環和失去的東西之間,我想他一定是反覆權衡過的。最後他得出的結論是:為得到楊玉環而失去那些東西是值得的。

為了儘快將楊玉環搞到手,李隆基僅僅讓她出家了四個月就洗白後拿回家自用。要知道他爺爺唐高宗為了和李世民小妾武則天在一起,可是讓她出家了四年啊。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更比一代強。

要說李隆基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皇帝。他真的是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盛世皇帝。還有那些他擁有的沒有名號宮女,可以以萬來計算。然而她們全部被楊玉環比下去,被李隆基看成是庸脂俗粉,得不到他的一丁點兒停留的目光。

做為一個識貨的人,他一定是覺得楊玉環勝過其她妃子一萬倍。兩者之間如同天壤之別。

再來以見過楊玉環的大詩人李白來證明楊貴妃的美貌第一。

李白仗劍走天涯,見多識廣。各地的美女也都被他一一點評。他也曾迎娶過兩任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所以他的評判可以說是公允的。

他這樣寫楊玉環。

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他不光說楊玉環是如同天仙一般美麗,還將楊玉環與漢代著名美女趙飛燕相提並論。

可見其評價之高。

如果你覺得李白有當面吹噓的可能,那麼你再看看五十年後白居易的《長恨歌》。

白居易在《長恨歌》裡面說楊玉環“天生麗質難自棄”,讓“六宮粉黛無顏色”。

當朝兩大文豪都是楊玉環的擁躉,可見楊玉環唐朝第一美女的身份是沒有注水的。


桂圈兒


唐朝第一美人是李裹兒

李裹兒(684年-710年7月21日),即安樂公主。唐中宗李顯之女,韋氏所生,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出生時正值李顯被武則天貶於廬陵,與韋氏赴房州時韋氏在途中分娩。因當時情況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為裹兒,她先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後又嫁給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統治時期,她大肆開府設官,干預朝政,賄買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員多出其門。她曾向中宗請求立她為皇太女,權力慾望特別強。她的生活非常奢侈,為了大興土木工程,搶佔民田民房。一心想做皇太女,但卻遭到了父親中宗李顯的反對,公元710年唐中宗李顯去世。之後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安樂公主,追廢為“悖逆庶人”。

早年經歷

嗣聖元年(684年),唐中宗李顯被廢,貶黜至均州,後遷至房陵(今湖北省房縣)。因韋氏動了胎氣,早產生下一個女兒,就是安樂公主,她出生時,李顯脫下自己的衣服來包住她,故命其名為裹兒,李裹兒十三歲時,出落成美女,姿色美豔,聰明伶俐,李顯與韋氏對她十分寵愛,自幼聽其所欲,無不允許,李裹兒從小就養成了驕傲任性、蠻橫霸道的脾氣。 在長安年間(701年至704年),她以安樂郡主的身份嫁給武崇訓;在嫁給武崇訓之前,李裹兒就已和武崇訓發生關係,後來又因未婚懷孕不得不下嫁,臨嫁時貴戚顯宦,無不往賀。宰相李嶠、蘇味道,及郎官沈佺期、宋之問等都獻入詩文稱頌。婚後不到六個月,李裹兒便產下一個男嬰。

恃寵而驕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李多祚等發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傳位給李顯。恢復帝位之後,安樂公主恃其寵愛權傾天下,侯王權臣多出其門。曾自做詔書,矇住前面的內容,請中宗畫押,李顯笑著答應其請。還奏請立為皇太女,左僕射魏元忠勸諫不可如此行事,安樂公主說:“元忠是山東愚頑倔強之人,怎能與他商議國事?阿武尚且當上皇帝,我本是皇帝的女兒,有何不可呢?”與太平等七公主全都開置府署,而安樂公主府屬官員尤為浮濫,盡都出自屠販之家,因是捐納資財買得官職,批降墨敕斜封授職,以故被稱之為“斜封官”

奢靡無度

安樂公主營建居室及安樂佛廬,全都模擬宮禁,而工巧還要超出一頭。她曾奏請將昆明池賜給她作為私家池沼,李顯說“:先帝從未將它給過別人。”安樂公主不高興,便自己動手開鑿定昆池,綿延數里之地。“定”的意思是可與之相抗衡的意思。司農卿趙履石為她家繕治,累砌石頭以模仿華山,石階石橋,縱橫交錯,溪水九折迴旋,並造石泉噴水。還鑄造寶爐,鏤刻怪獸神鳥於其上,其間鑲嵌硨磲珊瑚不計其數。

武崇訓經常唆使安樂公主凌辱太子李重俊,以不是韋后所生而呼為奴。並數次勸安樂公主請求李顯將李重俊廢為王,而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致使李重俊氣憤不已。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第,並誅其親黨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急忙逃至李顯和韋皇后處,並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李顯和韋后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李重俊兵敗被殺。

武崇訓死後,安樂公主因素與武延秀私通,便隨即嫁給他。 出嫁這天,借用皇后車駕,自宮中送至其家,李顯與韋后為之出臨安福門觀覽,並下詔雍州長史竇懷貞為禮會使、弘文館學士作為儐相,相王為之障車,捐賜金帛不計其數。第二天,大會群臣於太極殿,安樂公主披服翠衣以出,向天子叩頭兩次,又南面拜見公卿,公卿大夫全都伏地叩頭。武攸暨與太平公主雙舞於前為帝拜壽。

賜予群臣絹帛數十萬。李顯臨御承天門,大赦天下,賞賜民眾宴飲三天,內外官員普賜勳爵,緣禮官屬兼賜官階與爵號。奪取臨川長公主的舊宅作為府第,廣拆民房,怨聲載道。宅第建成之後,禁中財物為之一空,還借用萬騎儀仗、內府音樂護送公主還家,李顯親出臨幸,宴饗近臣。武崇訓之子年僅數歲,就授職太常卿,封為鎬國公,享受實封五百戶。安樂公主生子滿月,李顯與韋后再臨其家,並大赦天下。

政變被誅

當時安樂公主與長寧公主、定安公主三家家丁掠取平民子女作為奴婢,左臺侍御史袁從一縛送下獄,安樂公主入朝申訴,李顯為她下手詔,命令從一釋放。從一說“:陛下接受公主的申訴,縱容奴僕掠取平民,憑什麼治理天下?臣知道釋放其奴就可免禍,劾治其奴就會得罪公主,但不忍虧屈陛下之法,以苟且偷生。”李顯對他的奏請不予接受。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李顯駕崩,韋后將臺閣政職、內外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黨羽和族人,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后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詔書,勸韋后效仿武則天。

得到消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7月21日李隆基發動唐隆之變,以禁軍官兵攻入宮中,當時安樂公主正在攬鏡畫眉,聞知亂起,逃至右延明門,追兵趕到,斬其首級,終年二十五,追貶為“悖逆庶人”。李旦即位之後,下詔按二品官的禮節予以安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