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英美现成产品,北大教授花18年让中国独立完成了淘汰铅字变革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报刊、书籍印刷还处在”铅与火“的铅字印刷时代。

当时的报社印刷厂每天都要面临巨大的工作量,仅仅是一份《新华日报》,每天的用字量大约在3万-4万。

师傅们工作的铸字台温度可达上百度,他们除了要忍受滚烫的炙烤,还要忍受震耳欲聋的机器噪音和有毒金属铅对神经造成的伤害。

拒绝英美现成产品,北大教授花18年让中国独立完成了淘汰铅字变革

《新华日报》铅字印刷场景

然而80年代之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推广应用,不但消除了铅毒污染,降低了能耗,而且出版周期缩短了80%,出版品种大大增加,印刷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

至此,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数字化时代。

这位改变了中文印刷业的发明家,就是王选。

拒绝英美现成产品,北大教授花18年让中国独立完成了淘汰铅字变革

2006年2月13日,王选辞世,北大未名BBS上有这样一条留言:

“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

老一辈科学的坚守:连续40个小时不休息,只为了国家的工作做得更好

1954年,王选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系。

那时,数学被看作“科学王冠上的明珠”。在众多名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训练下,王选养成了扎实的计算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大二下学期分专业时,王选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他出人意料地挑中了当时的冷门专业——计算机。

1958年,刚刚毕业的王选参加了北大研制“红旗机”的计划。研究过程中,王选埋头苦干,他曾经连续40个小时没合眼。

但由于长时间工作加上饮食不规律,最终王选的身体被拖垮了,他不得不回家休养。

拒绝英美现成产品,北大教授花18年让中国独立完成了淘汰铅字变革

在家中继续工作的王选

“同志们,永别了。”

在火车站,王选的一句玩笑让同事们潸然泪下。大家连忙安慰他,以后还能做些翻译资料的工作,也是为科研做贡献。

听到这些话的王选十分苦涩,自己多年求学钻研,尚未实现远大的抱负,此后就只能做一个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废人了吗?

王选不甘心,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科研道路,边治病,边钻研。

中国人不能研究出自己的新技术?王选:别人这样说,气得我吃不下饭

197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选听说了“748工程”,其中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

当时美国的报刊印刷已经全部采用电子排版,而中国还是人力铅字印刷。

如果能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汉字印刷,势必会在我国掀起一场巨大的变革,这项研究的前景和价值都难以估量。

然而汉字印刷面临着一个难题:在信息存储上,英美等国采用点阵的方式,即用无数的小点来描述字符。英文只有26个字母,但中文却有上万个字!

拒绝英美现成产品,北大教授花18年让中国独立完成了淘汰铅字变革

英美早期计算机

如果所有汉字都用点阵来表示,以当时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根本承受不了。

这时王选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起曾经学习数学时的“矢量算法”,也就是是用线段(笔画)来描述字形。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王选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夜以继日地研究设计,并且开创性地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

拒绝英美现成产品,北大教授花18年让中国独立完成了淘汰铅字变革

部分王选研究激光照排系统的手稿

1979年,英美等国突然宣布要来中国展览他们的激光排照机,虽然这些产品还不能进行汉字排版,但是国内的一些报纸、印刷工厂等纷纷决定引进。

甚至有工作人员甚至毫不客气地对王选说:

“人家都有现成产品了,你们还搞什么?”

王选气得吃不下饭,再次埋头苦干,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大家咬牙坚持着,并给系统起名“华光”,意为中华之光。

拒绝英美现成产品,北大教授花18年让中国独立完成了淘汰铅字变革

王选正在展示激光照排技术

在这样的困境下,当记者问起激光照排系统研究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王选丝毫没有犹豫地回答:

“最大的苦恼是,大多数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

为了争这口气,从1975年到1993年,王选把18年的时间都花在研制激光照排系统上。

最初在研制的过程中,他们的条件十分简陋,只有一台计算机。而且由于每次开关机都会损失一些零件,他们只好不关机,昼夜研究。

拒绝英美现成产品,北大教授花18年让中国独立完成了淘汰铅字变革

领导人参观激光照排系统

1981年7月,激光照排原理性样机顺利通过了鉴定,并先后在新华社和《经济日报》成功投入使用,你知道这个技术有多好用吗?

《经济日报》用王选的激光照排系统对34000字的报告进行排版,仅用20分钟。

其他大报召集一批最熟练的铅字排版工人,花费了三四个小时就掌握了这门技术。

王选鼓励青年:在计算机行业不断进取

曾经有人问王选:什么是你最高兴和最痛心的事情?

王选答:

“看到年轻人‘出彩’是最高兴的事,方向错误或管理不善而浪费优秀人才的青春年华则是最痛心的事。”

拒绝英美现成产品,北大教授花18年让中国独立完成了淘汰铅字变革

作为北京大学最知名的计算机教授,王选总爱到学校的机房转悠,和同学们聊天。

他还专门准备了一本名册,上面详细地记录着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求学经历等等信息。

王选认为,教师对于学生,并不是要手把手教学,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选择有挑战性和研究前景的项目。

他说,青少年应该积极参与既是市场需求,又有学术研究价值的项目,把市场竞争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