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裡不剃頭?你們那裡是這樣嗎,有何風俗?

吳青的vlog


正月裡不剃頭是我們這裡的年節風俗之一。春節期間一般要洗澡理髮(除舊佈新),大多都在除夕之前,過了除夕再理髮〈除舊),諧音除舅,就是死舅舅,一般年初二去舅舅家走親戚,就是對舅舅的不敬,再者,農曆二月二是龍抬頭,人們圖吉祥,一般都在這一天才理髮,之前,就沒必要再理了。


柳玉936


正月裡不剃頭,聽老人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我認為臘月裡過年前基本都理髮,過年乾淨利索,穿新衣服,走親串門精神,剛出正月就是二月二,二月二龍抬頭,都要在二月二這天天理髮,圖個好兆頭,所以正月裡不需要理髮。


老許77462912


我們這裡是河北省滄州市,我們這也是正月裡不許剃頭,有“正月剪髮死舅舅”的說法,從小父母就不允許我們正月剪頭髮,如果有舅舅就更不允許了,沒有舅舅的還好一點,哈哈。

我們這裡正月的風俗還是比較多的,比如正月初五,要包餃子,叫做“捏小人”,寓意要把今年暗地裡害自己的小人嘴巴捏住。還有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就不用多說了,放花燈,賞月,吃元宵,慶團圓。正月二十五,要吃餃子,我們這裡叫“甜生日”,也叫“填倉節”,這一天要祭“糧囤”,祈禱今年農業大豐收。

除此之外,還有正月裡不允許摔破東西,如果不小心摔破,就得說“碎碎平安”。還有正月裡不允許水缸裡空著,看著少了要趕緊蓄滿,意思是水代表著擺財和幸福,福水滿缸。


周易研究與應用學者


正月不剃頭的說法由來已久,說法來源也很多。

一是認為,正月裡理髮死舅舅,因此不能理髮。當然這個說法其實是誤傳。實際上,“正月裡理髮死舅舅”的說法實際上是源自於一個“誤解”。清朝後漢人被強制剃髮留辮,他們懷念前朝,心有不甘,會在正月的時候拒絕剃髮以示紀念,有思念舊朝的意味,“死舅”就是“思舊”的諧音,經過人們誤傳就成了“死舅”。

據考證,1644年清朝入關後,官方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壺頭”,即剃掉前額的頭髮,在腦後扎一條辮子。於是許多人把遵從傳統習慣和懷念明朝的情感結合起來,約定每到正月裡大家都不剃頭,並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意思是“思念過去的歷史”。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口耳相傳,以訛傳訛,“思舊”的諧音附會成了“死舅”,遂有了流傳至今的民俗。

二是認為,過年之前一般大家都要剃頭,為了過年。在整個正月,理髮師傅不上班,自然不能剃頭。

三是認為,二月二,龍抬頭,因此很多人都要等到這一天剃頭。如果正月理髮了,到了這一天頭髮還沒有長起來,就沒法再這一天剃頭討個好彩頭了。


跟我學周易


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個貧窮的剃頭匠,他很愛自己的舅舅,可是到了正月卻沒錢給舅舅買禮物。正在為此發愁時,他突然想起一個辦法,挑著剃頭挑子到家給舅舅剃頭刮臉。

當舅舅出現在親朋好友面前時顯得精神煥發,好像年輕了許多,人們都稱讚剃頭匠的手藝。舅舅聽了很高興,心裡說這是外甥送給自己的最好的過年禮物。此後,舅舅約定每年正月讓外甥剃頭。

後來舅舅過世了,剃頭匠每到正月對著剃頭挑子傷心落淚,從此有了“正月剃頭思舅舅”的說法,但後世傳來傳去卻變成了“正月剃頭死舅舅”,從而形成了“正月不剃頭”的習俗


用戶116814493158紅兒


山西人。

正月不剃頭是因為我們有句俗語“有錢沒錢,剃頭過年”,倒是也有過年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今年疫情嚴重,全國的舅舅們都鬆了一口氣,我也不理外。

另外一個是“二月二,龍抬頭”,大家都留著頭髮趕這個時候剃頭,正好一個月左右,頭髮也該剃了。

那為什麼要留到這個時候剃呢?為什麼這天龍抬頭呢?是因為我們把古時候的二十八星宿分成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二月二這天正好青龍冒頭,可以看到青龍了,大家為了圖個好彩頭,都趕在二月二這天剃。



飛院小強


“正頭不剃頭,臘月不定親”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村裡的長輩談起過,這句俗語現在其實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習俗,一種風俗存在。

“正月不剃頭”的習俗,其實古代和現在的訛傳是不同的,我為什麼說“正月不剃頭”的含義在現在是訛傳呢?且聽我慢慢分析。

我國古代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般情況下都不會輕易傷害,但是在清朝入關之後便有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頭政策,為了懷念以前的舊君,民間便有了正月不剃頭,用於懷念故人,所謂“思舊”。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正月剪頭髮變成了“死舅”,正所謂“正月不剃頭,剃頭傷舅舅;二月剃龍頭,剃頭變龍鳳”。小時候跟舅舅開玩笑,正月的時候給舅舅打電話說“我要去剪頭髮了”,然後舅舅就會拿出個大紅包笑著說“莫剪莫剪”。

說白了這就是訛傳,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快,很多人已經不太在意正月剃頭了,有的人過完年就要外出打工,過了正月初六就開始剪頭髮。不過村裡的理髮館一般正月開門的還是少,主要是臘月大家都剪了頭髮過年的,到了正月其實頭髮還沒有那麼長,而且天氣又冷,所以剪頭髮的人並不多。但往年正月十五一過村裡的理髮館也就全部開始營業了。

而老輩人認為“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剪髮最好,一來是天氣轉暖,二來是討個吉利。

“臘月不訂親”的說法,我覺得多半是與一句老話分不開,農村有“正不娶,臘不定”的說法,意思是說正月不適合結婚,臘月不適合定親,否則不好,不吉利。

而且在定親和結婚的日子選擇上,老輩人也都是謹慎講究,往往拿著兩個人的生辰八字,看著老黃曆一點點對照選取“好日子”,其實這是老輩人對婚嫁的重視和對一對新人美好生活的祝福。

不過如今很多人都已經不太在意這些,但在臘月定親,在正月結婚的依然少之又少。

總之,“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放在現在雖然並沒有什麼道理可言,但作為一種風俗,老人們覺得不好年輕人也沒必要較真,一家人健健康康,和和美美的比什麼都強。



閩茶資訊


我們這正月裡確實不剃頭,尤其是有舅舅的,據說剃頭對舅舅不好,後來據瞭解說是當初清軍入關,要求漢人剃頭,有著留髮不留人,留人不留髮的說話,所以漢人正月不剃頭就是“思舊”也有“死舅”的諧音。就這樣被渲染開了了,一般我們當地都是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剃頭,寓意“辭舊迎新”。



阿琛媽媽


我知道我們那裡是正月不讓剃頭的(山東),基本都是年前幾天去理髮,來到南方(廣東)也是有這種說法,不過,我近十多年來都是正月裡必理髮,所以也沒有在意。老一輩的人都說,“正月裡理髮死舅舅”實際上是源自於一個“誤解”。據考證,1644年清朝入關後,官方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壺頭”,即剃掉前額的頭髮,在腦後扎一條辮子。於是許多人把遵從傳統習慣和懷念明朝的情感結合起來,約定每到正月裡大家都不剃頭,並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意思是“思念過去的歷史”。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口耳相傳,以訛傳訛,“思舊”的諧音附會成了“死舅”,遂有了流傳至今的民俗


我的千小兔幾


正月月不剃頭是因為有句俗語“有錢沒錢,剃頭過年”,倒是也有過年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今年疫情嚴重,這個剃頭的都在家自己解決了吧

另外一個是“二月二,龍抬頭”,大家都留著頭髮趕這個時候剃頭,正好一個月左右,頭髮也該剃了。

那為什麼要留到這個時候剃呢?為什麼這天龍抬頭呢?是因為我們把古時候的二十八星宿分成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二月二這天正好青龍冒頭,可以看到青龍了,大家為了圖個好彩頭,都趕在二月二這天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