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醫生但我不能閒著”十堰一企業老總必須給他上頭條

“我不是醫生但我不能閒著”十堰一企業老總必須給他上頭條

郝飛(左)與志願者搬運醫療物資

秦楚網訊(十堰日報)文/圖 記者李寅 報道:“醫療物資有限,先省著點用,我們再繼續想辦法。”2月21日下午6時,十堰城區重慶路一間倉庫外,郝飛邊幫忙將募捐的醫療物資裝車,邊囑咐前來領取的工作人員。

“我不是醫生,不能在一線救人,但我總不能閒著。”去年臘月三十至今,郝飛從企業老總的身份變成了一名 “全職”志願者,通過多種渠道,向全國各地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籌集到價值170多萬元的醫療物資,並全部送到我市抗疫一線人員手中。

企業老總“變身”志願者

2月19日下午5時,重慶路一家公司院內,一輛滿載貨物的貨車駛來,停好後,車上跳下一個滿身是灰的小夥子,他叫郝飛。不知道的人肯定會把他誤認為是專職貨車司機。其實不然,他是我市一家旅行社老總、兼任市旅行社協會會長。

“沒辦法,非常時期,找不到司機,幸虧我有A2的駕駛證。”郝飛笑著說,這些天,他“身兼數職”,既是貨車司機,又當搬運工,同時是送貨員,最主要的角色還是醫療防疫物資聯絡員。

說笑間,郝飛打開後車廂,和另外一名志願者歐峰配合著,麻利地搬運車上的醫療物資。“今天的收穫可真不小,這些醫用品全部是甘肅藝博教育募捐的,總價值達80多萬元,整整80多箱。”郝飛告訴記者,這批醫療物資主要包括防護服、防護帽、手套、鞋套、袖套等。

“有很多人報名,考慮到安全問題,最終只有三人參與其中。”郝飛說,臘月三十那天,他看到疫情形勢嚴峻,立馬放下手頭的工作,“變身”成為一名“全職”志願者。

“最開始,我號召市旅行社協會、導遊領隊及愛心市民,共募捐了6萬多元,購買了口罩、防護服,通過區縣紅十字會,為部分醫院、特警隊、街辦、社區進行了定向捐贈。”郝飛說,但他很快發現,靠這點力量募捐的物資,根本無法滿足一線人員需求。於是,他決定通過自己的人脈,從全國各地募捐醫療物資。

“在與各縣市區紅十字會聯繫瞭解到醫院緊缺哪些物資後,我通過微信群和朋友圈發佈求援信息。”郝飛說,這些物資到十堰後,他會及時和各縣市防疫部門及紅十字會報備對接,並第一時間定向分發到相關醫院及防疫部門。為保證募捐公開透明,郝飛對每一件捐來的物資都要拍照、填寫資料,併發布在求助群和捐助群。

愛心如潮讓他充滿感動

郝飛的善舉很快得到社會各界的回應和支持。來自北京、上海、吉林、雲南、四川、甘肅等全國各地,甚至境外的愛心人士和他聯繫,表示要為抗疫獻力。

“大家素未謀面,但能彼此信任,我的努力每天都感動著別人,同時自己也被陌生人的各種愛心善舉感動著。”郝飛告訴記者,有一群雲南的未成年愛心志願者,看到他發佈“需要測溫槍或水銀體溫計”的信息後,立即四處訂購。受疫情影響,這批寄往我市的醫療物資半途被快遞公司退回去了,無奈之下,志願者們又將快遞寄到蘇州,再轉寄到十堰,“現在特殊時期,有時也有外地寄往武漢、孝感等地的物資去不了,志願者將物資寄到十堰後,我們再幫忙轉寄過去。”

隨著募集的醫療物資增多,郝飛的私家車後備廂裝不下。一位愛心人士獲悉後,主動和他聯繫,把位於重慶路的一間房騰出來作為“愛心倉庫”,專門用來臨時轉存物資。

現如今,郝飛每天早上9點前必須趕到“愛心倉庫”,給各單位來的工作人員分發防疫物資,隨後再開著貨車到物流公司提貨。“有時急需物資的單位或一線人員來不及來領,我就開著自己的私家車送去。”郝飛說,時常凌晨一兩點,還能接到愛心公益人士的物資對接電話。一個月來,從全國各地募捐來的各類防疫物資總價值達170餘萬元。

“為了家人安全,這段時間我一直住在賓館。”郝飛說,家裡有幾歲的兒女和其他家人,這些天幾乎都沒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