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女儿们的恋爱》是芒果TV自制的情感观察类综艺,目前已播出两季。此节目以“爸爸正大光明看女儿谈恋爱”为核心,以增进代际沟通为目标,在目前的各类观察类综艺节目中独树一帜。


第二季在前段时间业已收官,自开播以来话题不断,频繁登上微博、百度、抖音、知乎等各大平台热搜榜,收视率讨论度等在目前的综艺市场遥遥领先,为芒果TV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其增进代际沟通的现实意义也的确是一大卖点,但在利益为王的驱使下,这一社会价值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实现。


《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女儿们的恋爱2》为什么火?

1、观众的情感共鸣

《女儿们的恋爱2》是情感观察类节目,分为两个现场:第一现场是真人秀,展示明星嘉宾的恋爱日常;第二现场为演播厅,由节目观察员和嘉宾的父亲共同完成,在观察第一现场时发表意见。

“情感观察”这样一个属性,本身就足够吸引大众的注意。在当今社会,恋爱问题不仅是每一个适龄男女在关注和考虑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替子女着急的地方。因此,《女儿们的恋爱2》所吸引的观众,不光是众多关注恋爱问题的年轻男女,还有很多家长辈的中老年人。

明星的恋爱日常被镜头捕捉下来搬到荧屏上,他们会甜蜜、会闹矛盾、会吵架、会去旅行……


《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通过观察明星在恋爱中的表现,年轻人也许会发现:原来他们谈恋爱也和普通人一样,原来有些矛盾可以这样解决,原来有些时候不应该无理取闹,有些时候应该细心一点等等;

而家长们可以更完整地看到年轻人谈恋爱的状态,可以听到观察员们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增强自己对于子女的理解,感受年轻人的恋爱观,相当于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比如郭碧婷喜欢宠物,经常往家里带流浪的猫狗,然而男友向佐对此却并不是很有兴趣,想劝阻又不知道如何开口,和太多情侣相处时的状态一模一样。再如郑爽在试穿男友张恒买的衣服时,一直表示不满意,而当张恒生气之后,又开始贬低自己,说是自己身材不好配不上这些衣服。

用这种自我贬低的方式来缓解矛盾,其实是很多情侣在相处过程中会发生的事情。诸如“都是我的错”“全都怪我”等等是很多情侣在发生矛盾时使用的高频句式。然而当明星在荧幕上这样表现时,观众可能就会发现:哦,原来这样不好,无益于缓和矛盾。

《女儿们的恋爱2》所呈现的两个现场,不管是明星们的恋爱日常,还是演播厅里观察员和父亲们的评论,都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吸引巨大的关注度和讨论度。


2、明星的流量效应


明星是很受人们关注的人群,而热度高、流量大的明星更是各类影视剧和节目的收视保障。口碑如何我们暂且不论,至少大部分有流量明星加持的节目播出后的数据都不会太差。

《女儿们的恋爱2》请来的四位女儿相当有卖点:陈乔恩、郑爽、郭碧婷、徐璐。

陈乔恩在娱乐圈打拼多年,单身已久,参与恋爱类节目自然会引来大批粉丝乃至路人关注;

郑爽是一贯的话题女王,恋情曝光以来更是备受关注,与男友同上综艺展示恋爱日常,节目热度已有了保障;

郭碧婷自《小时代》后凭借出众的颜值和气质成为众多人心中的女神,而如今已经订婚,与未婚夫一起参加节目,同样能引起较高的关注度。

这三人都是在娱乐圈混迹已久的女艺人,有着较为庞大的粉丝团体,而徐璐刚刚冒头,虽然有着借此综艺热度提高自己知名度的考虑,但其同样有着一定的粉丝。

这样的阵容搭配,使得《女儿们的恋爱2》在收视率和话题度上都不用有着太多的担忧。


《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3、刻意的剧本和剪刀手


《女儿们的恋爱2》第一现场是真人秀,而我们知道,大部分的真人秀节目其实都是有剧本设定的,会要求嘉宾按照节目组的设定来走情节。

为了提高节目的话题度和可看性,很多节目组的策划都会在剧本中加入一些冲突或矛盾点来吸引观众。

除此之外,后期剪辑对于节目最终的呈现效果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拿到摄像师给到的全部素材后,剪辑师根据节目组的要求可能会将某些不相关的情节衔接在一起,也许嘉宾在一件事情上的情绪会被剪辑到另一件不相关的事情上,或者刻意在字幕和旁白中加入一些错误引导的元素,以此来达到制造话题的目的。

在倒数第2期节目中,郑爽因为晕车身体不适而男友未曾察觉,次日郑爽不辞而别,留下一封信,说要重新考虑和张恒的关系,张恒焦急寻找无果,这给观众制造了强烈的观感——两人是不是即将分手?

《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明星分手”例来是观众最为关注且热衷于讨论的话题,果不其然,“郑爽重新考虑与张恒的关系”这一话题在当天节目播出后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第一,在网友中引发热议。


《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然而在最后一期节目中,我们才知道,郑爽并不是要和男友分手,而是想在节目录制完毕之前给男友准备惊喜礼物。


《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正是剧本设定和剪辑的配合,使得观众在看完倒数第2期后对于郑爽张恒两人是否会分手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而纷纷关注《女儿们的恋爱2》最后一期,大大拉动了收视率,这就产生了非常明显的营销效果。

通过前期剧本设定和后期剪辑来制造冲突和话题是综艺节目的惯用手段,而《女儿们的恋爱2》其第一现场是恋爱真人秀部分,在恋爱关系中制造冲突无疑是最容易引发关注度的手法。


///利益为先下,增进代际沟通的目标能否达成?


《女儿们的恋爱》出发点是增进代际沟通,让父亲们在演播厅里观看自己女儿的恋爱日常,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女儿的恋爱状况和恋爱心理,这一目标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亲子间沟通不畅、理解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在婚恋状况上,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子女在恋爱中进展到哪一步了,在婚恋关系中是如何与对方相处的。一方面,在子女成年后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父母与子女大多没有长期生活在一起,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沟通和交流;


另一方面,关于婚恋方面的问题,子女大多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去问。何况,由于年龄的原因,双方的婚恋观在很多时候是有着差异的,这也是沟通不畅的重要原因——

说了也不懂,说了也没用。



《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因此,《女儿们的恋爱2》以增进代际沟通作为节目的立意,是非常切合时下社会的需要的,在商业价值之外还有着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但是,当这档节目明显有着剧本设定和胡乱剪辑痕迹的时候,其社会现实意义能够得到好的实现吗?增进代际沟通的目标能够达成吗?


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首先简单了解一下观察类节目的录制流程,既然分为两个现场,毫无疑问第一现场是先录制的,问题在于——观察员在第二现场进行观察时,所看到的视频是否已经剪辑过?查询过,的确是。这就意味着,哪怕是坐在演播厅里的明星的父亲,所看到的女儿的恋爱状况都已经被剪辑加过,未必是真实的。


此外,父亲们针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评价,最终呈现在观众眼中时又是被剪辑过的。也就是说,父亲所看到的女儿的恋爱状况是有剧本设定和蓄意剪辑的,

而观众看到的不仅第一现场是有剧本和剪辑的,连第二现场中父亲的发言也是有被剪辑过的,可能很多言论都没有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这种嘉宾行为的真实性都难以确认的时候,节目的社会现实意义自然也是值得怀疑的。首先,父亲看到的未必是女儿真实的恋爱状况,在这个前提下,父亲真的能加深对女儿的理解吗?他们父女之间的代际沟通真的能得到加强吗?


其次,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女儿们的恋爱2》给他们呈现的是真实性难定的恋爱状况以及观察员和父亲不完整的发言。


《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可以说,观众所接收到的信息没有真实性和完整度的保障,甚至有些时候,节目特意制造的某个话题会让很多观众捶胸顿足。


当然,我们客观来说,真人秀节目尽管有着剧本框架的设定,但一般不会像影视剧本一样限制到动作和台词,即情节框架跟着剧本走,嘉宾在框架内自由发挥。所以,在《女儿们的恋爱2》中,女儿和男友的日常相处还是会透露出很多真实的细节和感受,而这些就是明星的父亲和广大的观众应当观看并且观之有益的部分。但这些部分在剧本和剪辑的配合下,经常容易变味,导致我们难以分辨真假。


所以,《女儿们的恋爱2》其现实意义是有的,它关注到了代际沟通的问题,能够引起观众对于恋爱关系的审视和对于代际沟通的思考,对当下的年轻人及其家长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只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没有平衡好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从而使得节目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真实性。



《女儿们的恋爱》想表达什么?


我们可以理解一档综艺节目需要盈利的目标,但利用剧本和恶意剪辑来制造话题甚至给某些明星引来较多负面舆论,实在不是一个大格局者该有的风范。

既然有着“增进代际沟通”的想法,那不如好好实现它,要谈女儿们的恋爱,那就让嘉宾展示最真实的恋爱状态,去掉刻意制造矛盾冲突的剧本情节,少一些为了博话题的恶意剪辑,节目最终的呈现效果将会更加的真实。


在这样的前提下,明星的父亲才能看到女儿真实的恋爱状态,了解年轻人的恋爱心理,并更好地审视自己女儿的男朋友;观众才可能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产生更多关于恋爱关系的审视和代际沟通的思考。


这样一来,《女儿们的恋爱2》才能更好地达成其增进代际沟通的目标,社会价值也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