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會上鍾南山為何不戴口罩?哪些場景可不戴口罩?

1927館


現在我們上班開會完全都是採用視頻會議,不可以聚眾,避免人員的相互傳染,我覺得鍾南山院士為什麼沒有戴口罩,一是尊重大家,二是想給大家底氣,讓我們面對這次疫情,有信心,能從他堅毅的表情中看到希望。我本人但是覺得,只有在自己與自己相處的時候不用戴口罩,在就是在一個空間裡,從隔離開始就一直在一起,從未出門過的幾個人在一起,可以不用日常生活中都要戴口罩,其餘的各種情況,都要戴口罩,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的安全,自覺做好防護要求,也算是儘自己一點力量,至少是不添亂。


更有甚者


發佈會是室內空間,鍾南山和其他專家為何沒戴口罩?對普通民眾而言,有哪些場景可以不用戴口罩?

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時,不需要佩戴口罩;

在非疫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

普通民眾在室外通風處(公園、小區、街道)與其他人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通風良好的辦公室、獨處或家庭成員都健康(居家、開車)的情況下,都不需要佩戴口罩。

比如,家中沒有疑似患者,也沒有密切接觸者、疫區回來的家人;

私家車沒有搭乘過疫區客人或者疑似患者;

在通風條件好的露天勞動、工作並和相鄰人員保持適當距離,逛公園時沒有遊客聚集,有條件和周圍人保持適當距離;

辦公室嚴格採取了消毒、測體溫、通風措施,同事也沒有疑似和密切接觸者,這些情況可以不戴口罩。

普通民眾不需要N95口罩

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公共場所需要佩戴口罩,普通民眾應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也可以使用紙質口罩、布面口罩、棉紗口罩、海綿口罩、活性炭口罩等普通口罩。

正常工作生活時,普通民眾如果買不到口罩,可以佩戴任何可以遮掩口鼻的物品,勤換勤洗。


遙遠諾言


請問者不要擔心,這個問題已經有官方回答過,關於昨天鍾老發佈會上沒有戴口罩的問題,廣州省政府新聞辦常務副主任鄧鴻解釋到,發佈會場內每天會進行嚴格消毒和通風,且發佈人和記者進入現場的通道是分開的,同時還加大了主席臺與記者席之間的距離。“因此,為便於記者朋友能更好地聽清楚,我們進行發佈時不戴口罩。所以大家不要擔心鍾老。另外哪些場景可以不用戴口罩? 1 獨處時/自己開車時/居家且家庭成員都健康 2 通風消毒良好的辦公室 3 空曠通風場所(公園、小區、街道)與他人保持>2米的距離 🌟普通民眾不需要N95口罩 可以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或者紙質口罩、布面口罩、棉紗口罩、海綿口罩、活性炭口罩等普通口罩。 🌟健康人口罩可反覆多次使用 【如何存放】懸掛在潔淨、乾燥通風處,或放進清潔、透氣的紙袋中。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並標明口罩已使用。



十口古月


1月26日,廣東省對疫情防控落實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決定在省內公共場所實施佩戴口罩控制措施,實施範圍包括酒店、旅館、公園、商場、公共交通工具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

2月5日,廣東省又更新了公共場所實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發佈“二號口罩令”。與“一號令”相比,“二號令”的口罩控制措施實施範圍刪除了“公園”這一地點,同時,增加了超市、農(集)貿市場。

具體來說,“二號令”中的內容中明確了出入以下地方,不必佩戴口罩:1。在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者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的情況下;2。在非疫區,周邊環境空曠且通風的場所。

近日,寧波一位男性被確診新冠肺炎,據悉此前他曾菜市場買菜時與一名確診患者發生約15秒的短暫接觸(當時雙方均為佩戴口罩)。此事在社交媒體受到了廣泛關注。而此次的“二號令”中也特地增加了農(集)貿市場的地方,想必這也是讓群眾更加警醒。

除此之外,此前“一號令”涵蓋的場所仍保留在如今的實施範圍中。

關於戴口罩,還整理了幾點注意事項,希望大家能注意的:

1、進電梯的時候先別摘口罩:

此前社交媒體上提出電梯中的按鈕還有牆壁屬於光滑表面,可能會有病毒存活,所以建議大家用各種小工具代替手指直接按按鈕。不過除了這一點之外,我們這裡還要提醒大家進電梯的時候也別急著摘口罩,因為電梯間空氣極其不流通,無形的危險,也許剛剛就有人咳嗽或打噴嚏後離開,所以搭乘電梯一定要戴口罩!

2、口罩可恰當重複使用,但這些消毒方法不妥當

經過這些天的科普宣教,大部分群眾都瞭解了戴口罩的必要性。但是,這些天大家都很清楚,想買一個口罩是有多難。於是,不少人就提出口罩是否可以重複使用,如果可以應該怎麼去處理。

目前的說法比較多,而根據目前我們可以查詢到的最新的官方的說法是:

①只要沒有被汙染,該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時間可以適當延長,前提是該口罩必須是同一個人使用。

②當我們重複使用口罩時,需要注意的是,上次摘下來的口罩可以懸掛在乾燥通風處或者放置在清潔的透氣口袋中以便下次使用。

③若戴著口罩出入醫療機構、與打噴嚏或咳嗽的人有過近距離接觸、與居家觀察者有近距離接觸,或口罩已經出現髒汙、變形、異味等,以上情況的口罩不宜重複使用。

④不建議用酒精噴灑、水蒸、微波爐、紫外線等方法對口罩進行消毒。


家庭醫生在線


發佈會鍾南山不戴口罩原因是隨著疫情的逐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傳染源在逐步減少,被傳染的風險逐漸降低,在場所的人員都進行了身體檢查,都身體健康,沒有了傳染源,就不用戴口罩。

現在面臨全國復工開市,鍾南山不戴口罩也是在給全國乃至世界信心,我們中國有信心,有毅力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在家裡,在人員不是密集區的地方是可以不戴口罩的。


奧普世界


省政府新聞辦常務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鄧鴻對此作了說明。他說,發佈會場內每天會進行嚴格消毒和通風,且發佈人和記者進入現場的通道是分開的,同時還加大了主席臺與記者席之間的距離。“因此,為便於記者朋友能更好地聽清楚,我們進行發佈時不戴口罩。”鄧鴻此前解釋。

實際上,根據《廣東省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引》和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佈的2號通告,普通民眾在幾種場合都可以不戴口罩。


工廠軼事


省政府新聞辦常務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鄧鴻對此作了說明。他說,發佈會場內每天會進行嚴格消毒和通風,且發佈人和記者進入現場的通道是分開的,同時還加大了主席臺與記者席之間的距離。“因此,為便於記者朋友能更好地聽清楚,我們進行發佈時不戴口罩。”鄧鴻此前解釋。

公園等空曠通風場所不用戴

“口罩佩戴原則”部分,明確提出: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時,不需要佩戴口罩;在非疫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

根據廣東省疾控中心發佈的最新口罩使用指引,普通民眾在室外通風處(公園、小區、街道)與其他人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通風良好的辦公室、獨處或家庭成員都健康(居家、開車)的情況下,都不需要佩戴口罩。

比如,家中沒有疑似患者,也沒有密切接觸者、疫區回來的家人;私家車沒有搭乘過疫區客人或者疑似患者;在通風條件好的露天勞動、工作並和相鄰人員保持適當距離,逛公園時沒有遊客聚集,有條件和周圍人保持適當距離;辦公室嚴格採取了消毒、測體溫、通風措施,同事也沒有疑似和密切接觸者,這些情況可以不戴口罩。


雲上安寧


2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記者發現,包括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內的主席臺上的人員戴著口罩相繼入場,落座後即取下口罩。

發佈會是室內空間,鍾南山和其他專家為何沒戴口罩?對普通民眾而言,有哪些場景可以不用戴口罩?

省政府新聞辦常務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鄧鴻對此作了說明。他說,發佈會場內每天會進行嚴格消毒和通風,且發佈人和記者進入現場的通道是分開的,同時還加大了主席臺與記者席之間的距離。“因此,為便於記者朋友能更好地聽清楚,我們進行發佈時不戴口罩。”鄧鴻此前解釋。

實際上,根據《廣東省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引》和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佈的2號通告,普通民眾在幾種場合都可以不戴口罩。

公園等空曠通風場所不用戴

相比更早前發佈、目前已被廢止的1號通告,2號通告結合國家《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將“口罩令”的實施範圍刪除公園,增加了超市、農(集)貿市場。

此外,2號通告還增加了“口罩佩戴原則”部分,明確提出: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時,不需要佩戴口罩;在非疫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

根據廣東省疾控中心發佈的最新口罩使用指引,普通民眾在室外通風處(公園、小區、街道)與其他人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通風良好的辦公室、獨處或家庭成員都健康(居家、開車)的情況下,都不需要佩戴口罩。

比如,家中沒有疑似患者,也沒有密切接觸者、疫區回來的家人;私家車沒有搭乘過疫區客人或者疑似患者;在通風條件好的露天勞動、工作並和相鄰人員保持適當距離,逛公園時沒有遊客聚集,有條件和周圍人保持適當距離;辦公室嚴格採取了消毒、測體溫、通風措施,同事也沒有疑似和密切接觸者,這些情況可以不戴口罩。


星光閃耀的中國


因為鍾院士本來已經在工作中戴了許久的口罩了,再戴的話會感覺很不舒適;再者,戴著口罩講話不利於表達;最後,鍾院士不戴口罩可以體現鍾老對於解決新型冠狀病毒的信心。

再來說說在哪些地方不用戴口罩吧,比如說在家中、在空氣流通比較好的地方,其實不必戴口罩。


18歲車齡


醫療系專家人員被訪問時在確保安全距離的情況下不戴口罩是出於對來訪者的尊重同時也代表著有自信心的信息傳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