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鍾孟宏已然是臺灣中生代導演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這位擁有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製作碩士學位的導演,以拍廣告片起家。

他2006年拍了紀錄片《醫生》就獲得金馬獎提名,2008年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停車》就入圍戛納影展一種注目單元,2010年執導的《第四張畫》就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

2017年獲得5項金馬獎的《大佛普拉斯》,鍾孟宏雖然不是導演和編劇,但他作為監製和攝影同樣功不可沒。此片還讓鍾孟宏拿到了最佳攝影獎。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2019年傳奇延續,鍾孟宏集導演、編劇、攝影於一身的作品《陽光普照》,再獲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

《陽光普照》並不像它的名字給人的感覺那樣,是一部治癒式影片。相反,它是一部帶有些許黑色電影特質和犯罪元素,充滿悲劇色彩的家庭倫理劇

電影講述了生活在臺北的普通一家人,父親阿文(陳以文 飾),母親琴姐(柯淑勤 飾),大兒子阿豪(許光漢 飾),小兒子阿和(巫建和 飾)在疏離冷漠的家庭關係中,做出的不同選擇和交織在一起的悲情命運。

電影的主題無疑深刻而沉重,它的電影語言和表現形式也有很多值得探究的細節。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反高潮的節奏與結構,特色鮮明的鏡頭語言

本片一開場,就是阿和和菜頭(劉冠廷 飾)在雨夜中前去尋人報復,菜頭一刀斷人手的血腥鏡頭。這個極具視覺衝擊力的開場,既明確了電影與犯罪有關的題材,也定調了現實主義的故事背景,並直接拋出了懸疑甚至驚悚的氛圍。

然而,之後的劇情並沒有像傳統犯罪片一樣去追究犯罪動機,展現罪犯逃亡,渲染犯罪場景,而是從阿和父親阿文這個人物開始,依次描述一家四口,以及外來人懷有身孕的阿和小女友小玉,將視線落在他們不同的個性命運和他們之間玄妙的關係,故事也由此徐徐展開。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電影的前半段,集中在入獄的阿和,對兩個兒子差別對待的阿文,品學兼優卻自殺的阿豪身上,以阿和的出獄作為節點。

電影的後半段,則重點圍繞晚他三年出獄的菜頭對阿和的脅迫,成了阿和新生活的“麻煩”,阿文為兒子阿和掃除“麻煩”的過程展開。

電影由兒子的犯罪開場,由父親的犯罪收尾,期間每個人的命運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儘管影片以阿和隨手撬開一輛自行車的鎖,載著他母親騎行在陽光灑滿的街道,重溫自己兒時被母親載著的美好記憶結束,但這“隨手一撬”的行為,和對殺人的阿和後續模糊的交待,都意味著這個悲劇的家庭和他們不堪的人生仍然前路未卜,滿是陰霾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整部電影的節奏,都處於一種冷靜剋制之中,有時甚至顯得緩慢單調。而那些突如其來的事件,也幾乎沒什麼鋪墊,但在帶給人錯愕之感後,也留下無奈與必然的嘆息。

阿豪在家突然的跳樓自殺,阿和在少年管教所突然發狂地在操場狂奔,阿文在山頂突然對妻子敞開的心扉,都是這樣的突如其來又情理之中。

導演用了兩次遮雲蔽日的空鏡頭,暗示了這些劇變的即將到來。一次是阿豪自殺之前,一次是阿文行兇之前。兩次陰雲遮住太陽的移動方向正好相反。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阿文對菜頭的行兇,影片並沒有直接按時間線從阿文的視角呈現,而是用事後阿文在山頂的主動交待的蒙太奇方式道出真相,這種反套路的高潮處理,既營造了懸疑氛圍,也讓阿文這個人物的形象有了更深刻複雜的畫像。

阿文這樣大段的獨白全片只有兩次,除了山頂對妻子的這次,就是在駕校對席下一眾學員被打斷的演講。沒有一次是對自己的兒子,兩次卻都是阿豪自殺之後。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影片另一獨特的表現方式,就是這樣一個陰鬱的故事,卻用了飽和度極高的豔麗色調。片名叫《陽光普照》,電影中就的確處處陽光閃耀。

陽光下人物面部的特寫鏡頭,反襯著每個人內心不為人知的陰影。那些劇變則都在黑夜中發生,阿豪跳樓前巨大的身影映在牆壁上,阿文舉起石頭行兇的一剎那一道閃電映襯出他所揹負的內疚與罪惡。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綠色作為冷暖過渡的中性色調,在影片有大量的呈現。無處不在的綠色植被背景,阿和被關禁閉的房間裡的綠牆,這些綠色透出一種詭譎自閉的意味。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尤其,山頂上阿文坦白的那場戲,陽光普照的山頂,鬱鬱蔥蔥的連綿山脈,逆光下的阿文娓娓道來,他終於敞開心扉卻看不清他的面容。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中國式家庭關係黑暗面的剖解

電影的表現形式必然為主題服務。《陽光普照》的主題之一,就是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尤其是父子關係

電影的英文名為A sun,其發音與A son極為接近。作為兩個兒子的父親阿文,對兩個兒子的態度卻天差地別,厚此薄彼。

在阿文心裡,打架鬥毆不學無術的“古惑仔”阿和已算不上自己的兒子。當駕校教練的阿文,每當學員問他有幾個孩子時,他都說“一個兒子,要考醫學院”。而阿和犯了罪,他希望兒子“關到老,關到死”。他和妻子的對話中,也總是說“你兒子”。

但對大兒子阿豪則是寄予巨大期望,除了逢人便誇暗自得意,還親自去學校探望阿豪,每年把駕校發的紀念筆記本送給阿豪。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電影並沒有描述兩個兒子形成不同個性的緣由,但阿文作為父親的表現則對問題的癥結展露無遺。

儒家文化下倡導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造就了獨特的東方式家庭關係和氛圍。這種親情關係有親密無間充滿秩序感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也有權力地位不平等和溝通不暢造成的疏離與冷漠

而父子關係,在全世界的文化中都少不了對抗與矛盾,東方文化下的父與子則更是在父為子綱的家長制權威下,欠缺推心置腹、平等友善的溝通習慣

阿文在家庭中獨斷、自負,在社會上又顯得卑微、無能,這樣的中國式父親形象司空見慣。

兩個兒子面對同樣的父親,最終形成了不同的個性和表現,這決定了父親對他們的不同態度,形成了兩種極端的父子關係:一種如同水火,一種視若掌上明珠。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身為人父的他從未真正瞭解過兒子們內心真實的想法

阿文與自己兒子的關係顯然是失敗的。他失去了口中得意的“一個兒子”,真的只剩下一個他不喜歡的兒子。

他與小兒子阿和的部分和解,在電影中是靠夢境中阿豪的引領下完成的。這種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帶有一絲無奈的幻想。

即便有了和解的跡象,但他和阿和的溝通通道依然沒有建立,父親的身份意識和抹不開的面子讓阿文寧願如偵探般每日觀察和跟蹤兒子,也不願走上前去促膝長談。

而父子之間的親情血脈力量,加上對自我的反省和對過去的愧疚,又讓阿文暗地裡想去幫助兒子擺脫菜頭的糾纏,最後終於義無反顧地用最極端的方式解決了菜頭這個兒子身邊最大的“麻煩”。

這就是

典型的中國式父子關係,平時溝通甚少甚至矛盾重重,兒子有難又能捨得一身剮在所不惜。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父子關係的另一方兒子,也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建立起男人獨有的自尊心,再加上青春的逆反心理,要麼像阿和一樣面對面的反抗父權,要麼像阿豪一樣表面一團和氣卻徹底隱藏迷失真實的自我。他們與父親一樣,很難主動向對方袒露心聲。

李宗盛在寫給自己已故父親的歌《新寫的舊歌》中唱道:

兩個男人,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有幸運的成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另一方面,家庭關係裡的母子就沒有如此的對立,在李宗盛的歌中,父親是“若無其事的旁觀者”,而母親則總是“憂心忡忡”。

電影中的母親琴姐對兩個兒子都充滿母性的光輝。然而,兩個兒子也同樣未將母親當成知己。母親探監阿和,阿和沒向母親坦白自己交過女友,母親也沒告知阿和已經做了父親。

阿豪也從未在母親面前展現過真實的自己,母親對阿豪的瞭解還不如他的曖昧女同學郭曉真。

這還是中國式家庭的溝通障礙,互相隱瞞,難以坦誠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而母親對未婚先孕的小玉痛快無私的接納,很難不讓人想到她對家族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私心。

阿豪與阿和兩兄弟作為同齡人,同樣沒能構建成可以互相傾訴的同盟關係。有的只是彼此的嫉妒羨慕:阿和嫉妒哥哥擁有父親全部的愛和所有優秀的外在,阿豪羨慕弟弟至少可以為所欲為擁有能躲藏起來的陰影。

阿文一家四口的關係當然極端,卻把中國式家庭關係的黑暗面展露無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也許每個觀眾都能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人物的悲劇性:失去後的醒悟和殘缺的人生

影片中的幾乎所有人物,都無法簡單的用好壞區分,包括後半段以反派形象出現的菜頭。這些人物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人生的轉變都源於失去了某樣東西

阿豪是影片中最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是人們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品學兼優,相貌堂堂,對人友善,前途光明。

可就是這樣看似完美的人,內心卻住著一個身處黑暗的“本我”。《陽光普照》的片名,也藉由阿豪的臨終訊息進行了詮釋。阿豪也用司馬光砸缸的另類演繹,說出了自己在所有人期望的陽光下無所躲藏喪失自我的痛苦。他把死亡當成了可以躲藏的陰影。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阿和先是失去了自由,之後失去哥哥讓他陷入不解的痛苦中迎來了某種自省。他黯然地接受了為人父為人夫的角色,出獄後用拼命的工作麻醉和逃避自己。

當他被菜頭找上門來,被逼無奈加上當初審判時推卸責任的愧疚,讓他屈從於菜頭替他做違法之事。

這時的阿和,只是把菜頭視為“麻煩”,卻忘卻了當初菜頭對自己的義氣和肝膽。就如菜頭所說,阿和出來後從未去探視過多關了三年的自己。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菜頭對阿和的怨念除了阿和的“不義”,還有他失去的家。出獄後阿和無家可歸,奶奶被送去老人院。他當然有理由覺得自己遭受了不平,他對阿和的糾纏是一種報復和利用。

可菜頭的死,恰恰是因為他想起阿和說過的話,沒有第二次在偷開出來的賓利車內吸菸,選擇到了車外再吸。如果菜頭沒這麼做,阿文也就沒有殺掉他的機會。

也許菜頭真的不會再騷擾阿和了,結果阿文讓這樣的可能性變得沒了懸念。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作為父親的阿文,經常拿駕校的廣告語“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作為人生格言,可他既沒有掌控好自己的人生,更沒能挽救兒子們的人生。

阿文對人刻薄,菜頭的父親找他索要賠償他一毛不拔。對兩個兒子厚此薄彼,卻從未真正瞭解過他們。

直到阿文失去了大兒子阿豪,精神上也失去了小兒子阿和,失去了妻子的信任。他人生的這些劇變讓他終於有所醒悟,可仍無法徹底改變命運。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他跑去給菜頭送錢想讓菜頭遠離阿和,卻被菜頭奚落的灰頭土臉。

他跟蹤阿和,是對唯一兒子的默默關切。他撞向菜頭,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決絕反抗。

每個人都是受害者,但也都曾是加害者。每個人都失去了很多,但也要去償還對別人的虧欠。

豆瓣8.4分,這部關於家庭關係和生活面目的電影,為何如此沉重?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司馬光。陽光普照之下,總有陰影。這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