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烔炀镇“五老”同心抗疫


庚子年春节前后,神州大地忽爆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喜庆的传统佳节顿时蒙上了阴影。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与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尤其是广大白衣战士,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在烔炀镇疫情防控战中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是老专家、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老劳模,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关工委“五老”。虽然镇村两级党委考虑到他们情况特殊,要求他们“不出门 不聚集”,居家做好自我保护,但部分“五老”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用各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力所能及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儿。


患病老教师 化疗不忘参与抗疫


疫情爆发后,2018年度“合肥好人”荣誉称号获得者、烔炀镇中李村留守儿童学校校长、残疾退休党员教师梁邦定,主动向当地村党委递交“请战书”,利用化疗间隙,积极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打不垮的五老”。


30多年前,梁老师因病失去了左腿,但他没有向命运屈服,顽强地用一条腿站立在讲台上,为家乡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退休后,梁老师克服病体与家庭困难,义无反顾地担任了中李村留守儿童学校校长一职,继续为孩子们,尤其是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奉献余热。此间,梁老师又不幸两次罹患癌症,但他从没有放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一名党员,我必须服从党组织的安排,这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


此次肺炎疫情爆发,恰在梁老师第三次患癌的化疗期间,但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决定向村党委递交“请战书”,并将市教体局的慰问款500元捐赠给村里,用于购买急需的防护用品。趁着化疗的间隙,梁老师还拖着病体,和镇村干部一起,在村内宣传防疫知识、分发防疫器材、联系购买防护用品。


了解梁老师的人都苦苦劝他,你都这样了,就在家里好好休息吧。但他总是一脸严肃地说道,我是一名老党员,我也是一名老教师,党组织和社会在我患病期间给了我巨大的帮助,现在正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说完,他又拄着拐棍,艰难地走向下一个工作岗位。


巢湖市烔炀镇“五老”同心抗疫


患病老兵不忘初心 缴费捐款抗击疫情


正当烔炀镇三份村广大干群全力投入抗击肺炎疫情的紧张时刻,2月5日中午,村负责人管翠红收到了两个来自黄山市的特殊“红包”--该村患病老兵何继全缴纳的特殊党费和他的个人捐款,极大鼓舞了三份村干群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信心。


何继全,烔炀镇三份村委会管蒋自然村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中共党员。他退伍回乡后,退伍不褪色,始终保持革命军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积极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受到村民们的一致肯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他不幸罹患喉癌,在花去数十万元的医疗费用后,现如今每年还需医疗费5000多元。生病后,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远在黄山的儿子为了方便照顾他,将他接到了黄山,可他始终牵挂着家乡,牵挂着家乡的工作。


此次肺炎疫情爆发后,他不顾病体,时刻关注疫情的发展,积极指导村两委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月5日,村党委发出缴纳特殊党费的倡议后,他带头缴纳了200元特殊党费,随后又捐赠500元,用于采购村里抗击肺炎疫情急需的材料。村两委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一再婉拒,但他却坚定地说:我是一名老兵,我也是一名党员,我更是一名普通群众,虽然我因为自身原因不能回乡与你们一起参与抗击肺炎疫情的战斗,但我的心和大家永远在一起。


白发老兵献爱心 助力抗疫不留名


2日8日一大早,正准备进入办公室办公的烔炀镇政府工作人员被一位白发老者拦住,他将一叠崭新的纸币塞到工作人员的手中后,便急欲离开,这是发生在烔炀镇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前的真实一幕。


看到此景,办公室内负责款物捐赠登记的其他工作人员立马起身追了出来,大声对正在离去的老者喊道:您叫什么名字啊?可老者连头也没回,闻讯,只说出了一句简单但却感人至深的话:“我是一名老兵,我也是一名党员,这是我个人的一份心意”。


几位工作人员眼含热泪目送老者离开,返回办公室后立即清点了老人的捐款,共人民币1000元。对一个农村老兵来说,1000元确实不是个小数目,负责登记的人员郑重地在捐款人一栏填上了两个大字“老兵”。


巢湖市烔炀镇“五老”同心抗疫


“五老”挥毫泼“漆” 助力抗击疫情


随着疫情的发展,2月6日,巢湖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第9号公告,决定自次日起对全市所有住宅小区、村庄、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烔炀镇中李村的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立即投入到全村各道路出入口的封闭工作当中。


闻讯,一直遵从政府号召“不出门 不聚集”的该村徐勋杰、鲍启永、张业三位“五老”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当即与村委会负责人联系,表示要发挥自己的专长,义务承担村里封闭道路用的警示牌书写工作。考虑到是在村内开展工作,在提醒三位“五老”要做好自我防护后,村委会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三位“五老”“武装整齐”地来到村防疫指挥办公室,立即挥毫泼“漆”,投入到紧张的警示牌书写当中。虽然油漆的异味很浓,熏得他们眼泪直流,但没有一人说苦、没有一人喊累,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时间,56块警示牌书写任务便圆满完成。


7日当晚,中李村干群已将56块警示牌全部安装到位,为中李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再添新力。看着崭新的警示牌用于“站岗放哨”,三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脸上露出了疫情爆发以来久违的笑容。


巢湖市烔炀镇“五老”同心抗疫


党员老妪四连问 捐款值守防疫情


2月5日,正在各个交通管制卡点上巡查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的烔炀镇烔炀社区党委书记鲍正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刚接通,那头便传来了烔炀社区南街八旬老党员唐绍莲奶奶“愤怒的”四连问。


原来,近期烔炀社区在安排疫情防控工作时,考虑到年龄比较大的党员属于特殊群体,多数人经济也不宽裕,便善意地对他们进行“信息屏蔽”,于是就有了唐奶奶电话里的四连问:党员活动为什么不通知我?缴纳特殊党费为什么不告诉我?村里的其他党员都参加疫情防控值守,为什么没安排我?我老了,难道就不能继续为党为人民服务?听出了唐奶奶的不快,鲍书记赶紧向她作了解释,言语间充满了真诚与关怀,这让唐奶奶的“愤怒”顿时抛到了九霄云外。


气消后,唐奶奶和蔼而坚定地对鲍书记说道:我也晓得社区党委是替我们考虑,怕我们岁数大了,出啥意外。但岗哨就在我家门口,而且我也是要做防护的,所以我必须参加村里的值守,至于特殊党费,我也会委托别人交给党组织。就这样,从第二天起,唐奶奶和其他党员一道,站在了村口,站在了风雨里,站在了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的一线,更站在了干部群众的眼里、心中和大拇指上。


巢湖市烔炀镇“五老”同心抗疫


往昔抗美援越 今朝再战疫情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烔炀社区桥湾村的抗疫一线,活跃着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每天站岗值班,护卫全村居民的平安;他协助处理突发事件,维护村里的和谐稳定,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肯定,他就是老战士、老党员、老村长颜景美。


颜景美,1965年参军,在原铁道兵部队服役,曾随部队赴越南抗美援越。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他们一边要与凶残的敌人进行残酷的战斗,很多战友都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边还要及时修复被敌人破坏的交通设施,保障战场运输线的畅通。为此,他还荣获过越南政府颁发的奖章。退伍时,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毅然回乡,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此次疫情爆发后,颜景美在镇卫生院工作的儿子和在镇政府上班的女儿,直接站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儿媳妇和女婿都是教师,也都通过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来。老伴劝他,你一家就出了四个人,况且你年龄这么大、身体也不好,你就不要掺和这事了。但他当即用当兵人特有的直接回复老伴,我是枪林弹雨过来的人,临老了还要当逃兵?


就这样,接下来的十几天里,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颜景美每天都准时出现在村口的岗哨,和村里的其他党员一起站岗值班。由于他曾长期担任村长,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值班之余,还要负责协助处理闭村期间的一些突发事件,但他却毫无怨言。


为村民服务,为党和政府分忧,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这就是我的初心。说话间,他把别在胸前的党徽轻轻擦拭了几下,在太阳的照耀下,那小小的党徽却发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


巢湖市烔炀镇“五老”同心抗疫


其实,在烔炀镇疫情防控战斗中,像梁邦定老师、唐绍莲奶奶等一样主动请战、无私捐款的“五老”还有很多,而更多的是那些基层干部、普通党员。他们甘愿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平凡的劳动,践行着不平凡的初心——为人民服务,有了他们,又何愁疫情防控战的胜利最终不到来?


巢湖市烔炀镇“五老”同心抗疫


有你,真好!

一声轻响

紧闭了一夜的门

开了

昏暗的屋内

立刻投进来几缕光亮

这是黎明前的曙光

我知道

你又一天的“战斗”

即将打响

跨上电驴

你奔赴“战场”

一路逆行

展现的是你共产党员的担当

那些衣着鲜亮的食客

捧着饕餮美食

终于露出了羞愧的模样

困守在家的村民

含泪挥动手臂

因为你送来了生活的希望

这战场

没有硝烟

这战斗

没有枪响

一句“可有困难?”

好似阳春三月里的阳光

驱散了浓浓的忧伤

再递上一把择好的菜

撒下几壶消毒液

你绝不假模假样

中午

忙碌的间隙

你端起了“康师傅”

也只能这样补充能量

傍晚

你叮嘱了注意事项

踏上归途

胸前的党徽

迎着夕阳

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


一份经历了四次转手的爱心


2月8日以来,在烔炀镇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耳畔,一直回响着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名老兵,我也是一名党员,这是我个人的一份心意。”这是当日一大早一名匿名老兵捐款时留下的简短话语,和这话语一起留下的,还有几张遮捂严实的图片。自打那以后,工作人员就一直在思索,这位老兵是谁?他捐了1000元,自己的生活可有保障?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工作人员将那几张遮捂严实的图片发到了工作群中,借此希望能找出这位匿名捐款的好心人。


2月11日,从烔炀镇唐咀村委会工作人员那儿传来了好消息:这几张图片中的老兵,疑似是该村退伍军人、脱贫户曹祥兵。得到反馈后,本着对事实负责的态度和关心扶贫户生活,在汇报领导后,第二天,工作人员不顾疫情防控工作繁忙,携带着1000元捐款来到该村,准备将捐款退还给曹祥兵。


从村委会干部那儿工作人员了解到了曹祥兵的详细情况。他是唐咀村委会西宋村人,今年50岁,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2014年,他因为患病被评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村两级帮扶干部根据实际,帮曹祥兵选择了发展养殖业脱贫的计划。在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帮扶下,在帮扶干部的无私帮助下,曹祥兵最终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于2018年实现了脱贫。


然而,面对突然找上门来的政府工作人员,曹祥兵显得有些局促,但他坚决地将退还的1000元捐款又塞回到工作人员手中。他用质朴的语言向工作人员解释到,去年下半年,镇村帮扶干部帮他联系了一批鸡苗,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刚好赶上了年底镇政府组织的扶贫年货节。他出售的那40只肉鸡,市场价一只在35元左右,可很多购买者却丢下了50元,甚至是100元。“我知道,这是社会各界在向我们扶贫户献爱心。”曹祥兵说道。


怀揣着各界的爱心回到了家,看到身边的镇村干部为防疫而舍弃了与家人欢度春节,看到电视上一线防疫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疫情一线,他再也坐不住了。“我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党员,政府和社会平日对我帮助这么大,我必须要有所回馈。”于是,思索再三,曹祥兵留足发展生产和自己生活必须的资金,从年前卖鸡所得2000元中拿出一半,来到烔炀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匿名捐款,这才有了后来这一系列的感人事儿。


据不完全统计,在烔炀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贫困人口有92人,而像曹祥兵一样,助力疫情防控的脱贫户则更多。疫情面前,烔炀镇的扶贫户和脱贫群众与广大干群团结一心,竭尽所能,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而这微薄之力最终会汇为一股洪流,冲垮一切的困难。


巢湖市烔炀镇“五老”同心抗疫


助力疫情防控 理发师进卡点


“感觉清爽了不少,老高手艺见长啊!”在烔炀镇烔西村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小院内,从几个卡点赶来理发的4位值守人员摸着自己“焕然一新”的头型,笑哈哈地与理发师调侃道,让因疫情防控而一直紧张的气氛暂时缓解了下来。


几位值守人员口里的老高,本名叫高中泽,今年68岁,是烔西村委会大高村人,也是村里的一名五保户。2014年,他因年老体弱,被村里确定为建档立卡扶贫户。在镇村扶贫干部的指导帮助下,高中泽确立了地里种植黄蜀葵、院里养鸡,屋内发挥个人专长—帮人理发,在2016年终于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脱贫后的高中泽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也一心想为社会做些贡献。于是,从那时起,他经常主动进村入户为那些年老体弱的村民理发,镇上都是一次10元,而他只收3到5元,遇到家庭困难的,或者是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还免费理发,深受周边群众夸赞。


此次疫情的突然爆发,让参与值守的原本打算春节期间再理发的群众犯了难。一方面因防控疫情的需要,镇上的理发店都关了门,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要,人员不得随意离开卡点,而渐渐长长的头发,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得知这一消息,高中泽主动联系了村党委书记,并立马夹上理发工具来到指挥部办公室,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情景。


看着理完发的值守人员都“风风光光”地回到了自己的卡点,高中泽对村委会负责人说:“只要因防控疫情的需要,我随喊随到,而且分文不收,这就算是我对疫情防控做的一点贡献吧”。很质朴的语言,很铿锵的表态,很真诚的心,这就是五保户理发师高中泽。


巢湖市烔炀镇“五老”同心抗疫


岂曰无帮 与子同当


在烔炀镇三份村委会,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村党委书记、村关工委主任蒋和平舍小家顾大家,妻子杨二香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助力村疫情防控工作,夫妻二人同心勠力,共抗肺炎疫情,在该村广大干部群众中传为佳话。


烔炀镇三份村委会辖区内交通情况较为复杂,105省道、庙中路等镇内主干道均穿境而过,给该村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此,村党委书记蒋和平“弃家别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防控工作中来。白天,他走访返乡群众,排查登记相关信息;夜晚,巡查各村卡点、各主要路口,协调工作开展。而为了帮丈夫排忧解难,妻子杨二香在得知村委会干部和包保责任人没人做饭后,义无反顾地接过了买菜烧饭的任务。


其实了解蒋书记家庭情况的村民都知道,他家不仅有两个孩子,更有一位80多岁的丈母娘需要照顾。而自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孩子们能和父亲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却是掰着手指头都可数出来的;妻子杨二香,一大早便离开家,帮村里买菜做饭,刚刚烧好村里的饭菜,又立马要赶回家,为母亲和孩子们做饭。


夫妻俩聚少离多,但每次在村委会的短暂相聚,杨二香总是要亲手理一理蒋书记的一头乱发,拍一拍他满身的尘土;而蒋书记也不忘嘱托妻子,要照顾好母亲和孩子们。虽然都很忙碌,但夫妻俩无怨无悔,“岂曰无帮,与子同当”,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夫妻间的担当。



巢湖市烔炀镇“五老”同心抗疫


两次参“战” 初心不改


2月18日下午,正在路上进行疫情防控巡查的烔炀镇中李村村干部鲍强强,远远地发现一位老人独自走在马路上,便赶紧加快脚步上前询问。原来老人是该村小徐自然村的老党员、老复员军人刘福明,听闻村里党员都在缴纳“特殊党费”( 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党费,笔者注。),他也要赶到村委会去缴纳。


刘福明,男,1933年8月出生,1951年10月参军入伍,1957年4月复员回乡,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他参军的第4年,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今已过去了65个年头。


中李村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年近九旬的老人家自觉不能再像年轻人一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但是他始终铭记着党和人民给予关怀,在得知村里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后,他决定从自己的优抚金中拿出1000元,捐赠给中李村用于疫情防控。


见老人年纪大,村干部鲍强强坚持不收老人的钱,并试图说服老人收回捐款,但刘福明老人却像铁了心一样,他一字一句郑重地对鲍强强说道:现在党的政策好,我的几个孩子过的都不错,对我老头子非常孝顺;党和国家对我也很关心,我很知足。现在疫情防控形势紧张,我虽然老了不能再上“战场”,但还可以为疫情防控捐点款,你就圆了我的梦吧。字里行间显示出一名老共产党员、一位老复员军人的崇高品质。


“确实,当兵的时候,老人家的初心就是报效国家,而今,为疫情防控做贡献,初心依然是报效国家,两次参‘战’,初心不改。”村干部鲍强强心中想到,为此他不禁对正在离去的刘福明老人的背影竖起了大拇指。


巢湖市烔炀镇“五老”同心抗疫


其实,在烔炀镇疫情防控一线和背后,像这样的“五老”和关工人还有很多,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为的是换来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让我们为“五老”和关工人欢呼,让我们为“五老”和关工人喝彩,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来春暖花开!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