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把洛陽龍門石窟砸爛的?

劉建148227067


材質容易被自然氣候侵蝕

龍門石窟的建造地點是在山上,依山而建,材料自然也都是山上的石灰岩。這種材質雖然很容易雕刻,但也很容易被風化、侵蝕、氧化等。龍門石窟到目前為止這麼長時間,由於這個原因出現糜爛的情況也不是不能理解。

歷史原因

這個要說的比較多,基本上很多時期都有,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洛陽龍門石窟修建於北魏孝文帝時代,在那個時候,佛教是最為鼎盛的一個教派。為了能更好的得到佛祖的保佑,下令修建龍門石窟。但到了唐武宗時期,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滅佛運動。在這場浩劫中,不僅寺廟、僧人受到牽連,龍門石窟也成了重點對象,一部分石像被破壞。

到了近現代,流傳範圍比較廣泛的是在破四舊時期紅衛兵對龍門石窟進行的破壞。當時崇尚科學,佛教自然也就成為了封建迷信。所以,龍門石窟也就沒辦法倖免,一部分雕塑被破壞。不過還好,傷害並不是太大。

各個朝代的偷盜

偷盜容易出現的是在戰爭頻發的年代。大家都忙於戰亂,對龍門石窟的保護也輕描淡寫。這樣的情況下盜賊就開始打龍門石窟的主意。大大小小的石像與雕塑都丟失了不少,而且為了掩人耳目,也對龍門石窟進行了大大小小的破壞。

不過現在的龍門石窟已經穩定下來了,該保護的地方也被保護的很到位。雖然歷經磨難,但現在的龍門石窟依然值得一看。


旅遊消費視界


會昌滅佛

唐武宗時期,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當時提出“殺沙門令”,眾多寺院關門,僧尼還俗,對於佛教來講是一次浩劫。在此次浩劫中,龍門石窟沒有逃過劫難,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對於龍門石窟來講並不是滅頂之災,會昌滅佛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僧尼以及佛教的傳播。

民國遷都

1932年,南京政府財政危機嚴重,當時蔣介石便決定將國民政府遷往洛陽。在修建龍門石窟西山的步道時,對龍門石窟進行了嚴重的破壞,炸燬佛窟、炸燬壁畫,在這一時期龍門石窟遭到了嚴重破壞,不過此次破壞是區域性的。

民國盜毀

民國時期,戰爭頻發,當地政府疏於對龍門石窟的管理,使龍門石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珍貴的壁畫、佛像遭到盜挖,出賣到商人及外國人手中,如今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皇帝禮佛圖》、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皇后禮佛圖》就是來自於龍門石窟,整面石壁被盜挖。

龍門石窟歷經千年可謂是歷經磨難,在晚清和民國時期,有大量的外國商人、侵略者及不法分子到中國搜刮文物及奇珍異寶,在這一時期我國很多珍貴的國寶都遭到了破壞或遺失,令人心痛。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1.一是由於龍門石窟依龍門山而建,龍門山石質為石灰岩,雖便於雕刻,但也很容易受到風吹雨淋日曬的自然侵蝕而使佛像受損。

2.二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著名的“三武一宗”滅佛事件。這“三武一宗”就是指北魏的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等四次滅佛事件。而第一次北周武帝滅佛時間距離龍門石窟開鑿的年代才不過50幾年!特別是唐朝的武宗滅佛運動範圍很廣,因為唐朝自太宗,高宗,武周這三代,佛教已是鼎盛之時,但過度的支持導致膨脹,所以到了武宗時開始了滅佛運動。四次滅佛運動,龍門石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

3.三是戰亂導致。每逢戰亂時期,中原都是主要戰場,數不盡的戰亂中,龍門石窟造像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唐朝安祿山攻陷洛陽之後,龍門石窟的造像碑刻幾近消失;

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修建龍門西山下道路時也炸燬了大量的山麓佛龕。“老君洞”的釋迦摩尼相被慈禧路過塗成了太上老君,後來在梁思成的組織下被複原,但是也有損傷;

4.但龍門石窟真正的遭到毀滅性劫難,是1907年到1940年間我國不斷遭到列強侵略之時。外國文物分子的大肆破壞盜取,他們與中國國內不法分子奸商勾結,砍下佛像頭顱,鏟去壁畫,偷挖碑碣,並盜往國外牟取暴利,這就導致龍門石窟很多佛像沒有頭,原因就在於此。曾經資助過孫中山革命的盧芹齋在民國政府嚴控文物外流的時期依然能夠藉助政府關係網向西方大量輸出中國文物瑰寶。





歷史哈哈哈


答: 中國歷史上的瑰寶龍門石窟可能是中國最令人惋惜的一座藝術寶庫了。

對於他的破壞是一個持續性非常久遠的活動。人們到底為啥對這個寶庫這麼的恨,讓人不禁想看看到底都是哪些人搞的破壞。

一、歷史上的計劃性破壞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400餘年。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

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多數都是一個個空空的石窟。大量的精美石佛雕像已經被人盜走或者破壞了。這是為什麼呢?

那麼我們得從著名的三武一宗滅佛開始談起。

在唐武宗時期,要知道唐朝的國教是佛教。而唐代曾經有一個女皇帝叫做武則天,她是武周的皇帝。她信奉的是佛教,支持在龍門石窟大肆修建石佛。但是到了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鑑於寺院經濟氾濫,損害國庫收入,在道士趙歸真的鼓動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下令拆毀佛寺,派出御史分道督察,沒收大量寺眾土地,成為毀佛運動的“三武一宗”之一,從而擴大了中央政府的稅源兵員。這個時期龍門石窟就遭到了部分的摧毀。

二、偷盜者的摧殘

清末時期和民國初年,石窟造像被盜十分嚴重,不少軍閥,文物販子與國外古董商勾結,將龍門石窟的佛頭敲下來運到國外。

1918年-1935年間,是龍門石窟有史以來遭劫難最為嚴重的時期。“洞窟雕刻的多數佛頭,能取下的都被取掉賣給外國人。”石窟集中的龍門西山被盜痕跡多達78餘處。破壞最嚴重的96個窟龕,盜走佛、菩薩等主像262尊,毀壞造像1063尊,龕楣8處,佛雕說法圖10幅,禮佛供養人16幅,碑刻題記15品,另有香爐、佛塔、獸頭、金翅鳥18個。目前已查明70件流失佛雕的下落,分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美術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下面幾張圖都是民國時期的外國人拍攝的畫面,非常的珍貴。

上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間,中國戰亂不斷,無人顧忌龍門石窟的安危。此時外國的不法商人趁機而入,盜取了大量的龍門石窟的佛像和壁畫。現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皇后禮佛圖》就是來自龍門石窟的壁畫。


三、龍門石窟的保護

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是這樣評價的: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如今的龍門石窟景區,已經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洛陽市龍門石窟保護管理條例》在2013年開始實施。為保護提供的了法源基礎 。龍門石窟的保護大致經歷了成立保護管理機構(20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石窟搶險加固(從20世紀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 、石窟綜合治理工程(從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至今等四個階段,科技的應用與創新則貫穿始終。

相信在強大的技術支撐下面,我們會更好的保護這歷史的瑰寶。


南閣水哥


洛陽龍門石窟修建於北魏孝文帝時代,到武周時期又進行了大量的開鑿,但歷經千年,龍門石窟的損壞非常嚴重,這其中自然原因是很少,大部分都是人為的破壞。

  1. 會昌滅佛

唐武宗時期,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當時提出“殺沙門令”,眾多寺院關門,僧尼還俗,對於佛教來講是一次浩劫。

在此次浩劫中,龍門石窟沒有逃過劫難,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對於龍門石窟來講並不是滅頂之災,會昌滅佛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僧尼以及佛教的傳播。

2.民國遷都

1932年,南京政府財政危機嚴重,當時蔣介石便決定將國民政府遷往洛陽。

在修建龍門石窟西山的步道時,對龍門石窟進行了嚴重的破壞,炸燬佛窟、炸燬壁畫,在這一時期龍門石窟遭到了嚴重破壞,不過此次破壞是區域性的。

3.民國盜毀

民國時期,戰爭頻發,當地政府疏於對龍門石窟的管理,使龍門石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珍貴的壁畫、佛像遭到盜挖,出賣到商人及外國人手中,如今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皇帝禮佛圖》、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皇后禮佛圖》就是來自於龍門石窟,整面石壁被盜挖。

龍門石窟歷經千年可謂是歷經磨難,在晚清和民國時期,有大量的外國商人、侵略者及不法分子到中國搜刮文物及奇珍異寶,在這一時期我國很多珍貴的國寶都遭到了破壞或遺失,令人心痛。


笑看往事如雲


洛陽龍門石窟最早修建於北魏時期,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並拉開了修建龍門石窟的序幕,在此後的朝代更替中,洛陽龍門石窟經過修建不斷擴大,才有了現在的規模。

不過現在的龍門石窟損毀嚴重,人為破壞佔據了絕大部分。

唐武宗滅佛

唐武宗時期,佛教發展空前絕後,因為僧侶可免除稅收,全國各地一大批人都加入了佛教,這導致國庫稅收急劇縮減,更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唐朝變成一個宗教國家。

為此,唐武宗展開了六年的滅佛運動,拆除各州寺廟,勒令僧侶還俗,會昌五年,“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

洛陽龍門石窟在這次滅佛運動中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壞,但這不是致命的。

民國偷盜

最致命的當屬民國時期的偷盜行為,1907年至1935年,因為飽受戰亂的紛擾,社會動盪不安,龍門石窟也迎來了滅頂之災。

由於龍門石窟內的佛像是千年文物,不法分子認為有利可圖,但佛像過大不方便全部帶走,他們便只將佛頭割掉,賣給外國人。

不僅如此,1932年,南京政府遷都洛陽時,為方便過路,將龍門西山的部分佛窟炸燬。

1992年,石窟專家王振國負責調查龍門石窟破壞情況,並撰寫了《龍門石窟破壞殘跡調查》。

破壞嚴重的重點窟龕96個,已發現被盜走佛及菩薩等主像262尊;毀壞其他各類像1063尊;龕楣8處、說法圖浮雕10幅、本生故事浮雕2幅;本行故事浮雕1幅,禮佛供養人浮雕16幅,碑刻題記15品,被盜總數佔到了70%。

目前仍有許多龍門石窟佛像流落海外,2009年,7尊龍門石窟文物在外漂泊百年之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雖然國家對龍門石窟採取了保護措施,但隨著時間的增長,自然因素的破壞是避免不了的。


凍梨歷史君


洛陽龍門石窟是我國佛教文化的瑰寶,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洛陽龍門石窟因佛而興,在幾千年的歷史煙雲中,也曾經遭受過無數的破壞與偷盜,造成了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


一、【因國弱力衰而遭受破壞盜失】

1、外部因素:龍門研究在歷史上確實被破壞過多次,但是最重大的、毀滅性的損失,則是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整整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外國的文物販子、文化強盜,偽裝成教授、學者、傳教士,打著文明的幌子,肆無忌憚地將龍門石窿的文物盜取到國外,至今還有許多流失在外無法追回。


2、內外勾結:長期以來,部分利慾薰心的國人,為了換取眼前的利益,他們破壞性的剷除壁畫、鑿去佛頭、挖取碑座,通過各種渠道偷偷運到國外,成為某些“文明人”倉庫裡面的藝術珍藏。


3、腐敗成風:民國時期,嚴控文物外流,卻依然無法防止文物被盜,主要就是因為政府內的某些蛀蟲內外勾結,所謂的文物管理成為一紙空文,龍門石窟大量文物因此而流失國外。例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皇帝禮佛圖》、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皇后禮佛圖》都是來自於那段時間的大規模偷盜。

二、【社會因素導致文物被大規模破壞】

由於佛教的大興,導致其影響力、勢力極度膨脹,信徒動輒達到數十萬之眾,尤其是大量下層人民,這樣一來,對世俗政權的衝擊是極其嚴重的,大量不事生產的僧眾,擁有大量的土地和供養,對國家造成了嚴重的負擔。龍門石窟作為佛道大興之地,在北魏太武帝王、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後周世宗四朝,被有組織的進行了毀滅、破壞,許多佛寺被焚燬、大量土地被沒收。在這四次毀滅運動中,以會昌之害最為嚴重,許多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壁畫、石雕被破壞。


三、【頻繁的戰亂導致的破壞】

我們的歷史,總是戰爭與和平交替出現,戰爭動輒持續數十年,給社會、經濟和人口造成了嚴重損害,也為這些文物帶來了之災。而洛陽作為兵家要地、文明淵源、產糧重地,歷來是必爭之地。把範圍再擴大一點,不僅僅是洛陽,整個中原地區都是戰火連綿。戰亂當中,哪顧得上保護文物啊!唐安史之亂時,安祿山縱兵劫掠破壞,龍門石簾幾近毀沒。而民國政府遷都洛陽時,為了修建道路,炸燬了大量遺留文物,令人痛心!


也只有在建國後,國家加大了對文物的保護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進行修復、追計、復原、保護,這才讓洛陽龍門石窟重新煥發出藝術光彩!


【結語】國弱聲衰,國窮力短,只有國家強大了,經濟富足了,才有能力保護好我們的文化瑰寶。說得更直接一點:只有你強大了,你的文明、你的文化、你的傳承才是”有意義”的。弱國,哪有什麼文化、文明啊!


脂肪故事


再補充一個:1935年的時候,當地拓工為了賺更多的錢,先拓了很多拓片,然後破壞了龍門二十品”中的“魏靈藏”和“解伯達”,從而讓自己手中的“獨家拓片”升值,真的是令人氣憤,現在的魏靈藏只剩下一半都不到了。


北窗軒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也是一名歷史領域創作者,從事相關歷史領域相關工作也有10多年了,對於各朝代歷史還是比較瞭解的,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在這裡發表一點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是誰把洛陽龍門石窟砸爛的?

唐武宗時期,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當時提出“殺沙門令”,眾多寺院關門,僧尼還俗,對於佛教來講是一次浩劫。在此次浩劫中,龍門石窟沒有逃過劫難,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對於龍門石窟來講並不是滅頂之災,會昌滅佛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僧尼以及佛教的傳播。

民國遷都

1932年,南京政府財政危機嚴重,當時蔣介石便決定將國民政府遷往洛陽。在修建龍門石窟西山的步道時,對龍門石窟進行了嚴重的破壞,炸燬佛窟、炸燬壁畫,在這一時期龍門石窟遭到了嚴重破壞,不過此次破壞是區域性的。

民國盜毀

民國時期,戰爭頻發,當地政府疏於對龍門石窟的管理,使龍門石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珍貴的壁畫、佛像遭到盜挖,出賣到商人及外國人手中,如今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皇帝禮佛圖》、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皇后禮佛圖》就是來自於龍門石窟,整面石壁被盜挖。

龍門石窟歷經千年可謂是歷經磨難,在晚清和民國時期,有大量的外國商人、侵略者及不法分子到中國搜刮文物及奇珍異寶,在這一時期我國很多珍貴的國寶都遭到了破壞或遺失,令人心痛。

以上就是我對這道問題的所有理解和看法,謝謝大家閱覽,如果對小編的回答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大家一起討論研究。

最後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開心!事業有成!

在頭條渡過一段難忘的快樂時光!謝謝!


歷史的無盡之森


洛陽龍門石窟修建於北魏孝文帝時代,到武周時期又進行了大量的開鑿,但歷經千年,龍門石窟的損壞非常嚴重,這其中自然原因是很少,大部分都是人為的破壞。會昌滅佛唐武宗時期,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當時提出“殺沙門令”,眾多寺院關門,僧尼還俗,對於佛教來講是一次浩劫。在此次浩劫中,龍門石窟沒有逃過劫難,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對於龍門石窟來講並不是滅頂之災,會昌滅佛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僧尼以及佛教的傳播。

由於龍門石窟依龍門山而建,龍門山石質為石灰岩,雖便於雕刻,但也很容易受到風吹雨淋日曬的自然侵蝕而使佛像受損。戰亂導致。每逢戰亂時期,中原都是主要戰場,數不盡的戰亂中,龍門石窟造像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唐朝安祿山攻陷洛陽之後,龍門石窟的造像碑刻幾近消失;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修建龍門西山下道路時也炸燬了大量的山麓佛龕。“老君洞”的釋迦摩尼相被慈禧路過塗成了太上老君,後來在梁思成的組織下被複原,但是也有損傷;

唐武宗滅佛之後,龍門石窟算是暫時安穩了數百年。可惜封建時代過去了,龍門石窟並不能安穩度日。清朝滅亡之後,迎來了民國時期。在1918年到1935年期間,是龍門石窟最痛苦,也是被砸爛破壞最嚴重的時期。由於國家動盪,民國政府忙於遷都,文物盜劫盛行。只要能夠拿走的,絕大部分都會被賣給外國人。如果帶不走,甚至會被砸爛燒燬。我們之所以現在看到龍門石窟的佛像沒有佛頭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因為佛像過大無法買賣,所以佛頭被切割下來進行買賣。

相信在強大的技術支撐下面,我們會更好的保護這歷史的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