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聽新聞上說某博士某教授發表了論文,這些論文到底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多少影響?

安然模樣


工程與技術會對生產生活有影響,科學發現,理論不會直接影響生活。真科研是對文明的貢獻,假科研可以奪取名利。


西天堂


發表的論文,主要是在同行業的影響,一般社會人很難體會社會進步與發表的文章關係。發表的文章除了水平層次以外,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就是中科院院士們發表的論文,屬於基礎科學內容!這些文章當下看對我們的社會似乎沒什麼影響,但實際上會對幾十年後,甚至上百年後的科學走向,工業技術走向產生巨大影響,比如我們化學工業截止現在使用的技術、方法、理論許多都是幾十年前甚至百年以前化學研究產生的方法或理論。另一種則是以工程院院士為代表的應用型、技術性文章。這些文章會對當下的社會立刻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五筆字型、雜交水稻類部分最初都是先以文章形式發表出來!也或者等到成功後以專利、文章形式發表出來!這種文章會對當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比如太陽能理論、石墨烯理論與技術等都對現在的太陽能產業、石墨烯利用產生著巨大影響!為什麼在有些著名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大家非常看重?因為一篇文章可能為眾多人的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或火花。會對全球的研究同行產生巨大影響!所以,一般文章普通社會人不具備同行水平是感覺不到的。


京都老客41118


我儘管不是博士,但是還是知道一點發表文章的作用。

其一,可以完成學業,因為碩士和博士的畢業論文是畢業生必須完成的學業任務。

其二,博士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在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這個論文主要是體現自己的學術能力和學術興趣。

當然大部分的學術論文沒有多少實際價值,不要說文科類的學術論文,就是很多理工科類的學術論文,也沒有多少實際價值。

就算有實際價值,也不會立竿見影,比如關於電視機的原理,1920年代就有這方面的研究論文,但是直到20年後,才有應用價值。

而絕大多數的研究論文,都是石沉大海,有去無回。

其三,可以獲取科研項目,很多教授的研究論文本身就是國家的科研項目,只要解決項目問題就可以了。

總得來說,現在的科研論文實在是太多了,物以稀為貴,論文數量的泛濫成災,只會加重焦慮而已。


龔柳輝


除了花納稅人的錢,99.9%對人類社會沒有有益的影響。知道國外人怎麼解釋sci論文嗎?stupid Chinese idea,愚蠢的中國式主意。一個月一篇sci,能有什麼實際的價值哦[摳鼻]


txx32666


多數大學發的論文,最後的作用就是起著一次統計數字的作用。至於研究者研究的什麼內容,有什麼意義或用途,基本沒人關心。

自然科學成果的研究價值大一些,因為後面的人做研究,想要把目標定得更高,必須大量檢索前面的人做出來的研究,在這個領域前人研究的水平越高,你的研究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也會比較高,與體育比賽的道理有點像,中國的乒乓球水平和女排水平一直處在世界頂端,此後只要把基本工作做好,這兩個項目的水平一直維持在世界一流的水平。

很多科學研究成果實用性很強,主要是為管理層決策時起參考作用,但實際上管理層在做決策參考時,因為領導的理論素質有限,再加上關注點也不在科學前沿性上,基本不會有人關心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所以多數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論文,不管做的水平有多高,是沒什麼使用價值的,只有研究者自己為研究突破了一個前沿問題而竊竊自喜,覺得自己挺牛逼。而所有的研究成果,如果實踐中沒有人拿來使用,就學術的新穎性而言,三年以後基本就沒什麼用了。

科研管理部門和期刊的總負責人官場上的混混越來越多,有些原來有水平的,做了官以後,每天除了開會,就是到處大忽悠,賺點場費搞關係順便擴大自己的名氣。

現在的學術理論發展速度之快令人匪夷所思,即使你是個天才,聰明無比,幾天不潛心玩命追蹤前沿就落後了,所以那些原來有些水平的的教授或研究員,做了領導工作以後,本質上很快就成了學術理論前沿的二貨。雖然做了官給他提供的機會更多,四處演講名氣越來越大,但實際水平絕對會越來越差,這類老人為了保住自己屁股底下名利雙收的位置,還會拼命的壓制有才華的年輕人。


天地一鳴悠悠


這是個好問題。值得回答。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科技產品跟現實生活聯繫密切,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直接的便利,比如高鐵,比如磁懸浮列車,比如電燈電話,比如飛機,比如汽車,比如通信衛星,比如高樓大廈,比如電腦比如機器人,等等等等。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它是科技與生活的結合。

科技是依附於科技產品的,既有科學的成分,也有技術的成分,所以叫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科學向技術轉化的一個過渡過程,它是科學的技術化、具體化、可實現可操作化。我們研究製造的飛機,火箭,衛星,飛船等等這些科技產品就是採用了衝壓成型技術,焊接技術,鉚接技術、複合材料技術、發動機技術,火箭技術、飛行技術、導航制導與控制技術、遙測遙控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等,這些技術與人們的生活已經脫節,但它是相關科學理論外化,相對科學而言更容易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

最後,科學研究的是是事物的內在規律,它已經遠遠遊離於人們的生活之外了,所以我們並沒有太真切地感受到科學對生活的影響。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理以及動量守恆定理是科學,火箭發射技術、宇航飛行技術、高分辨率成像技術、衛星通信技術、衛星導航技術是技術,衛星、飛船是產品,遙感圖片、北斗導航、越洋電話等是服務。我們熟悉這些服務,瞭解這些產品,聽說過相關技術,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其背後科學道理。

錢鍾書說,你知道雞蛋好吃就行了,沒必要知道是哪個老母雞下的。同樣的,老母雞儘管下蛋好了,不用管廚師怎麼做美食。科研工作者寫的論文是他們對科學問題研究的成果,這成果對你沒什麼用,對同行卻有很大的借鑑、參考意義,這群科研工作者共同把科學問題研究透了之後,自然會有工程技術人員將之進行技術化處理,並最終形成科技產品推向市場。我們不需要知道這些論文有什麼用,我們要知道,正是科技工作者的我們看不出有什麼用的論文才共同構建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




XYCF之風雲再起


基本上沒啥用,就是一種考核指標,大家於是去灌水。更糟糕的是,由於只認國外期刊,所以中國研究者都在模仿國外文章套路,揣摩國外期刊口味,而不是注重對中國社會的貢獻[捂臉]


DrFUBAI


就我國來看,論文轉化率很小。

第一,我國唯論文指標嚴重。單就科技來講,國內外比較有一定的懸殊。一是我國博士論文、職稱論文需求量大,二是我國科技比國外還有差距。所以,我國論文水平與實際生活使用存在較大的差距。

第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科技需求越來越大,論文轉化率將逐漸提高。從自然規律來看,科技發展與論文是相伴相生的,不應有脫離或脫節現象。主要問題在於學術水平的評價機制有關。或科研人員的功利性太強。


劉俊利


別總想著改變人們的生活!

對於博士和教授們發表了大量的論文首先就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其次,論文性質不同產生效益的方式也肯定不同,特別是基礎研究不能寄希望於馬上發生效益,這是技術儲備。論文還有個特點就是實際到應用通常都有不短的滯後性。


FeiNiBook真我風采


發論文,是在研究中發現了某一個亮點,在科學或技術發展上存在可能性,或可能對解釋某個問題有一定幫助,並不意味著解決了某個科學或技術問題。即便是真正提供了一個可行的建議,也不是技術方案,更不是解決技術問題或生產問題的工藝參數包,而真正的技術要求是沒有瑕疵,全面可行。因此,發文章與現實生活沒有多大的關係,甚至沒有關係。

科學發現轉化為技術最快的應該是幹細胞的研究,從發現到得到諾貝爾獎再到用於治療癌症,總共也只有十年不到的時間,還有一個是納米磁性材料的巨磁效應,從發現到磁盤的高密度化和U盤的產生,時間間隔沒有超過十五年。

科學研究的積累很重要,但是,技術發展的積累對現實社會的影響更大。美國日本韓國以色列和臺灣地區都是從技術積累到科學研究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