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履職勇擔當--記永壽縣疾控中心副主任齊阿建同志


忠誠履職勇擔當--記永壽縣疾控中心副主任齊阿建同志


忠誠履職勇擔當--記永壽縣疾控中心副主任齊阿建同志


忠誠履職勇擔當--記永壽縣疾控中心副主任齊阿建同志


忠誠履職勇擔當--記永壽縣疾控中心副主任齊阿建同志


陝西網訊(通訊員 趙曉雷)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將一個原本熱鬧祥和的春節變得異常安靜。作為永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齊阿建,充分認識到這次疫情的嚴峻性,也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他緊扣“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傳染病流行病三個關鍵環節,帶領團隊全面分析病毒特性、疫情分佈趨勢、潛在風險因素,制定防控方案,強化人員培訓演練,加強應急物資貯備,開展健康教育,加大高危病人排查、協查和管控,實施干預措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力保渭北旱塬上的永壽這片淨土。

心中有數積極應戰

面對生與死的疫情考驗,不辱使命、迎難而上是疾控人的職責和使命。齊阿建根據自己十多年來疾控工作中處置30多次爆發聚集性疫情經驗,根據國內報道和專家的建議,科學分析疫情流行分佈、病例數量、病例的治療和死亡等數據。當人們對於新型冠狀病毒還在初步瞭解階段,各類媒體還沒有報道病毒存在呼吸道傳播時,他已預見性的在疾控中心專家技術會上提出疫情在短期內還會增加、還會擴散。他根據國家防控方案制定了《永壽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永壽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消毒技術方案》,修訂了《永壽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制定了“永壽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處置工作流程圖”,建立了內部疫情分析研判制度、疫情處置監督機制等。組織抽調單位48名同志組建了流調協查、採樣送樣、消殺、健康宣教、留觀、後勤保障6個小組,根據分工情況他組織大家集中學習防控知識,相互提問考核,做到防控知識人人掌握,組織各組進行實戰演練,通過演練操作使人人精準,從而使每個小組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為疫情科學規範處置奠定了基礎。時值春節,武漢疫情高發,應急物資緊缺,他通過託朋友找親戚買口罩、買防護服、購消殺藥品,各種應急物品均以準備到位。

聚焦重點精準發力

團結協作、求實創新、甘於奉獻是疾控人精神之所在。春節是務工人員返鄉高峰,雖然永壽縣無發病病例,但在省市已經出現報告病例,所以必須全力以赴新冠病毒防控工作。齊阿建帶領疾控中心一班人“外防出入,內防擴散”,緊盯“武漢”等疫區返鄉人群,制定《永壽縣“武漢”外出返鄉人員居家觀察實施方案》,對“武漢”等重點疫區返鄉人員進行造冊登記,建立健康監測檔案,每日由轄區衛生院監測上報,對發熱病人及時進行處置報告,對居家觀察滿14天人員評估發放解除隔離書。緊盯“武漢”等疫區返鄉及與返鄉人員接觸的發熱患者,按照調查、送樣、消殺、觀察程序,全部流調了縣人民醫院隔離病房觀察治療病例。緊盯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對大數據反饋的密切接觸者,他組織人員一一進行追蹤協查,積極建議46例密切接觸者中3例接觸未滿14天接觸者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勤學深思主動作為

在疫情面前永不退縮,可以說是他的寫照。齊阿建在學校主要學習的是中藥學知識,對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了解掌握相對專業性不強,但其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畢業後先後取得了大專本科學歷,通過國家醫藥學考試取得了主管中藥師,藥學和中藥學執業藥師職稱。在疾病預防控制崗位上他更是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熟讀國家法律法規,技術操作規範,變外行為內行。經過幾年的歷練,齊阿建同志順利的進入永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專家團隊,在他的帶領下先後制定了20多個傳染病單病處置規範,《鎮村疾病預防控制操作手冊》等。他帶領處置的30多次聚集散發疫情中,沒有一起因處置不當造成疫情蔓延的。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更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技術方案流程他親自制定,表冊自己動手設計,疫情動態每日審定,疫情處置全程參與。從元月中旬到現在他每天僅休息四、五個小時,渴了喝口水,餓了吃碗方便麵。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確保了永壽到目前為止,無1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整個疫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以身作則嚴以律己

“正人先正己”,“沒有不合格的員工,只有不稱職的領導”,齊阿建同志經常用這兩句話鞭策自己。他出生在農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自不易,凝結著父母的囑託,飽含著家人希望,擔負著組織的信任,肩負著全縣人民的健康。多年來,在單位他總是第一個到崗,最後一個離崗。在永壽疾控辦公樓每當夜深人靜時只有他辦公室燈亮著,值班同志來勸他召集大家加班,他總說:“大家辛苦了,家裡有一家人,都早點回去。”豈不知他3個孩子由70多歲的年邁母親帶著,妻子還在交通檢查點為過往的司乘人員測量體溫,一個人總是默默地將一天的工作處理完才回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他組織成立縣疾控中心應急物品採購領導小組,貨比三家,購買物美價廉的應急物品,出庫實行審批程序,時刻保障一線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