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為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本方案。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加快構建大中小學一體貫穿、循序漸進的教育體系,著力通過頌揚先進形象、打造有效載體、營造濃厚氛圍、激發愛國情感、利用重要儀式、激勵使命擔當等途徑砥礪愛國奮進。加強政府、學校、家庭、社會育人力量整體協同,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從感性到理性、從自在到自為,激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凝聚奮進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一)在明理上下功夫

準確把握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豐富內涵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要深刻認識愛國主義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切實加強理論研究與科學闡釋,深入推進課程和教材內容體現愛國內涵,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成為全體師生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加強愛國主義理論研究闡釋。充分發揮教育系統人才資源優勢和理論研究優勢,組織研究力量,對《綱要》精神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的研究闡釋,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愛國傳統,推進重大現實問題、重大理論問題、重大實踐經驗總結的課題研究,推動建立愛國主義教育目標體系、方法體系、內容體系、制度體系。圍繞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主題,推廣展示一批精品項目,編寫一批優秀作品並納入思想政治工作文庫,推動出版一批反映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原創性著作。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道德養成作為思政課重要內容,以愛國主義故事、先進典型事蹟等鮮活素材充實思政課案例庫。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結合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點,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增強知識傳授的道德教化功能,構建愛國主義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相統一的育人機制。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優化愛國主義教材內容體系,推出反映愛國主義內容的高質量教輔讀物。


(二)在共情上下功夫

涵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要增強主體體驗,加大情感共鳴,強化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理論認同,涵養積極進取、開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心態。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全方位、立體式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長效化開展“青春告白祖國”等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引導師生結合理論學習體悟和社會實踐體驗,生動真摯表達愛國主義熱情。構建經常性愛國主義教育機制,把愛國主義內容融入黨支部“三會一課”和黨日團日、主題班會、班隊會以及各類教育活動之中。針對不同年齡、學段特徵,製作推介體現愛國主義內涵、適合網絡傳播的音頻、短視頻、網絡文章、網絡遊戲、微電影等。積極運用微博微信、社交媒體、視頻網站、手機客戶端等傳播平臺,充分發揮易班、大學生在線等網絡教育平臺作用,著力構建校園網絡新媒體傳播矩陣,全方位開展網上愛國主義教育。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多層次、全維度培育愛國主義情懷。深入挖掘和宣傳國家功勳模範人物和先進典型的突出事蹟,推動各類先進人物進入校園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並進一步結合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網絡文化等載體形成工作常態化。鼓勵設立國家功勳榮譽獲得者等命名的獎學金,支持大中小學校為革命烈士、國家功勳人物樹立塑像、銘刻事蹟等。深入開展祖國統一教育,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組織港澳臺學生語言文化交流活動,為港澳臺師生來內地(大陸)交流、學習提供更多機會與便利,引導青少年為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而共同奮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大在優秀少數民族學生中發展黨員力度,引導各族學生牢固樹立“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思想。


(三)在弘文上下功夫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氛圍營造和文化浸潤


愛國主義是中國民族精神的核心,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分發揮校園資源、社會資源、自然資源的育人功能,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挖掘和運用校園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挖掘校史校風校訓校歌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深入實施“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鼓勵廣大師生積極創作體現愛國主義精神、正確價值導向的原創校園文化精品力作。用好校園報刊廣播影視等媒體,推出儀式教育系列專題專欄,面向師生廣泛宣傳國旗升掛、國徽佩戴、國歌奏唱禮儀,認真組織升國旗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儀式等,強化國家意識和集體觀念。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惡,自覺抵制損害國家榮譽的錯誤言行。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構建愛國主義文化育人共同體。深入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華傳統節日振興工程”,繼續建設“中華經典資源庫”,辦好“中國詩詞大會”“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全國中小學生電影周”“新時代好少年”等活動。在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日,組織廣大師生開展公祭、瞻仰紀念碑、祭掃烈士墓等紀念活動。依託自然人文景觀和重大工程開展教育,組織愛國主義教育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師生投身美麗中國建設。


(四)在力行上下功夫

推動愛國精神轉化為強國報國的自覺行動


愛國要體現在行動上,要引導師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要搭建實踐平臺,開展調研考察和諮詢服務,引導師生將個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促進愛國行為養成。加強校企戰略合作、產教融合,通過設立實習實訓基地、校外輔導員工作室等方式,充分利用國企資源,開展教學實習、技能實訓、崗位體驗、就業實踐等。建設愛國主義實踐育人基地,制定完善實踐育人指導教師激勵機制。深入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強化勞動精神、勞動觀念教育。引領廣大師生圍繞“一帶一路”“脫貧攻堅”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開展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堅定報國志向、鍛鍊本領能力。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入開展知識分子“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在教師群體中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發揚艱苦奮鬥、永久奮鬥的優良傳統。推動供給側與需求側精準對接,向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單位、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精準培養優秀畢業生,引導畢業生向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領域就業創業、建功立業。推送更多優秀高校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培養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全球治理人才。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一)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開展全系統貫通式專題培訓,將《綱要》作為有關幹部培訓班重要內容,對直屬高校領導幹部、各類青年管理教學科研骨幹、高校思想政治骨幹等進行培訓,依託“週末理論大講堂”等平臺對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進行培訓。


(二)總結宣傳推廣首都教育系統

國慶服務保障工作先進事蹟


在深入總結首都教育系統服務保障國慶活動全國宣講工作的基礎上,彙集整理服務保障國慶活動工作中的先進事蹟和典型經驗並編印宣傳讀本,印發全體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進一步豐富形勢政策教育資源庫,使國慶活動中的精神財富轉化為廣大師生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動力。


(三)加大“青春告白祖國”

優秀成果推廣展示力度


在深入總結2019年“青春告白祖國”工作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做好“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師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並與有關媒體合作,製作推出專題展示節目,重點展示100個左右優秀成果。


(四)廣泛開展“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

新時代先進人物進校園工作


在做好前期啟動儀式和示範活動的基礎上,會同中央宣傳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等部門持續做好新時代先進人物進校園工作,激勵廣大師生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做先進,整合社會資源服務高校育人,形成校內校外育人工作聯動的長效機制。


(五)創作推送展示

愛國主義網絡文化作品


做好“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和“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加大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相關內容的網絡文章、微視頻、微電影等作品推選傾斜力度,積極推介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富有愛國主義氣息的網絡文學、動漫、有聲讀物、網絡遊戲、手機遊戲、短視頻等。


(六)不斷深化各類

品牌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成效


繼續組織好“開學第一課”“我和祖國共成長”“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少年工匠心向黨”“強國一代”“圓夢蒲公英”“讀懂中國”“院士回母校”“全國大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等各級各類學生品牌活動,不斷強化愛國主義教育鮮明主題,增強活動吸引力、號召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要強化主體責任,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宏觀指導、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把愛國主義教育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完善大中小學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聯繫起來。廣大黨員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做愛國主義的堅定弘揚者和實踐者。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要建設一支由思政課教師、宣傳骨幹、輔導員骨幹等組成的愛國主義教育隊伍,加強素質能力培訓。圍繞破解愛國主義教育重點難點問題的路徑和方法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把教育活動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落在平常。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要深入挖掘報道愛國主義先進典型和優秀事蹟,廣泛宣傳推廣教育系統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果。加強對道德領域熱點問題的引導,著力增強師生的法治意識、公共意識、規則意識、責任意識,持續生動形象做好宣傳。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要進一步優化機制,切實完善科學評價和政策保障,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體系。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學校黨建工作責任制,把愛國主義教育成效作為開展相關評估評價、評審評比的政治標準和重要指標,推動任務落地落實。


有關落實情況,請及時報告教育部黨組。


聚焦 | 教育部黨組發文,在教育系統紮實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