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乾女兒周瑩,清末女首富,歷史上此人下場如何?

無止境2


歷史上的周瑩並非清末女首富,但她卻是商場上名副其實的女強人,有愛國情懷的女富豪。她憑藉著自己在商場積累的財富,屢次砸錢為慈禧解決難題,最後感動慈禧,被追封“一品誥命夫人”。




都說上帝為你打開一扇門的同時,也會關上一扇窗,周瑩雖然在商場上得意,在感情(婚姻)的道路上卻不順利,剛成婚不久新郎就病死了,從十八歲開始守寡,並把全部的心思放在經營吳家產業上,直到死亡。


更可悲的是周瑩為了讓吳家的香火的到延續,過繼了本門侄子當做養子,後來因為家族問題養子棄他而去,積勞成疾的的周瑩在其四十三歲的年齡便去世了。由於她生前並沒有生下一男半女,死的時候又年輕,吳家人怕壞了吳家陵園的風水,在她死後被安葬在距離吳氏陵園幾百米的地方,消失在自然中,但她的生平事蹟卻活在當地百姓的心裡。



一部《那年花開月正圓》讓很多人知道清末山西有個女商人叫周瑩。她的事蹟再次走進人們的事業,成為人人談論熱議的名人。

歷史上的周瑩出生在陝西省三原縣,家裡也是富裕之戶,後來父母雙亡後家道中落,17歲的周瑩因為“沖喜”被嫁給涇陽安吳堡大戶吳蔚文的兒子吳聘為妻,本身吳聘就身患各種頑疾,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情日漸加重,吳家刻意隱瞞病情,迷信借“沖喜”給兒子祈福。可是吳家卻間接害了別人家的女孩。周瑩和吳聘婚後不到一年,因公公吳蔚文意外過世,導致吳聘的病情加重,不久病亡,才18歲的周瑩便成了年輕的寡婦,被稱為“安吳寡婦”。


吳家兩個頂樑柱突然過世,只留下周瑩跟婆婆兩個弱女子和一攤子擱置的生意,萬般無奈下週瑩挑起重任,接過吳家的產業,她憑藉自己聰明才智和勇氣,在商業經營上展現出了過人的才幹,吳家的商鋪被她開到遍佈全國,經商也給她帶來了鉅額財富,周瑩也成為晉商中出了名的首個女富豪。


在1900年,是遠在山西的周瑩生意的黃金時期,但卻是一個人最狼狽不堪時期。在八國聯軍攻陷紫禁城後,慈禧太后一行人倉皇逃竄往西安,沿途路過山西時候,當地官員發動富豪捐款自助慈禧太后,周瑩向慈禧太后捐獻了10萬兩白銀和其他價值連城的珠寶,慈禧看到一個女子對自己竟然如此大方自助,感動之餘賜周瑩“護國夫人”榮譽稱呼。


後來中英《辛丑條約》簽訂後,周瑩又向慈禧太后進交白銀,為國家為自己解決了燃眉之急,慈禧感於她的愛國義舉,特又追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

周瑩不僅有愛國情懷,她在當地百姓眼中不光是首富,更是首善,每當百姓遇到溫飽問題時候,她都不計報酬賑災濟民,因此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在百姓中口碑極好。

正是這麼一位有傳奇經歷的女性,在經過跌宕起伏的人生後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卻因一部劇再次被人們重新認識,感知她的自強不息。


微風之語


晚清最為世人所稱道的有兩大商界傳奇人物,一是“紅頂商人”胡雪巖; 二是有“護國夫人”之稱的周瑩。

輝煌時,胡雪巖的阜康錢莊支店達20多處,遍佈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餘兩,田地萬畝;周瑩經營的吳家商業帝國的版圖則遍佈全國,民間流傳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可見,周瑩的商業帝國更加的龐大,而她也絕對是一位世間少有的商業奇才。

但是,對於二人,前者可能世人多有了解,而後者卻鮮有人知;前者正處封建的男權社會,而後者卻是封建社會的一個寡婦;前者依靠左宗棠書寫了“官商結合”的傳奇人生,而後者卻是依靠“穿越百年”的商業智慧建造了吳家的商業帝國,其“清末女首富”的名頭更是和慈禧的乾女兒身份沒有太多的關聯。

同時,二者間的下場則更是相去頗遠。前者被革職抄家,商業帝國崩塌,悲涼落幕;而後者功成名就,頭頂光環欣慰離世。

顯然,周瑩的成就更加的不易,商業智慧也更加的傳奇,特別是其“集團管理”的創新模式,給人以“穿越百年”的感覺。既有馬雲的商業超前眼光,又有日本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還有李嘉誠的市場準確定位等。

至於,去年的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又名《大義秦商》),其內容多充滿了感情的糾葛色彩,則並不能真正體現出周瑩的商業智慧,更讓人難以感受到真實周瑩的勵志人生。

那麼,周瑩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又有怎樣的傳奇人生,慈禧又為何會認她做乾女兒呢?

商業奇才的苦命人生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大戶周家16歲的養女周瑩,由兄嫂做主,將她嫁給了19公里外的涇陽縣安吳鎮富商大戶安吳堡的吳聘。(注:年齡以孫杰曼先生《安吳堡式易堂軼事》出生的年份推斷。)

當時的情形幾乎和《那年花開月正圓》熱劇中的情節如出一轍,確實是嫁給身患重病的吳家少爺吳聘“沖喜”的。其實,也就是一種民間習俗,是通過“紅鸞照命”的紅喜事,來衝散“白虎兇星”,可驅除患病者身上的凶煞之氣,從而使患病者轉危為安,只是結果大多事與願違。

這件事,對於苦命的周瑩來說,顯然不公。但是,由於她是養女身份,命運便很難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憑兄嫂安排。同時,又由於周家在同治元年(1862年)發生鉅變,原來16院的豪華院落竟在一場大火中基本化為灰燼,僅存1院勉強安身。自此,周家開始敗落,而周瑩便成了周家尋求依靠的犧牲品。

因為,周瑩所嫁的病丈夫吳聘的父親吳蔚文還在擔任朝廷命官,並長期經營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鹽業賣場,與胡雪巖屬同時期的“紅頂商人”,曾為左宗棠西征提供糧草,因此有“餉靠胡雪巖,糧靠吳蔚文”之說。

據《重修涇陽縣誌》記載:周瑩“成婚之夕,夫病沈,逾十日亡,無子。”

周瑩嫁給吳聘後,僅當了十日的新娘,轉眼便變成了“安吳寡婦”。

不過,周瑩後人吳國華說,吳聘娶周瑩3年後才去世,並生有一女,不幸一歲夭折,這些在《吳宓日記》中也有記載。期間,周瑩曾過繼兩歲的侄兒吳玉成為兒子,並改名吳懷先,字念昔,也就是吳國華的爺爺。同時,在吳懷先10歲的時候,周瑩還曾收養一女,取名秀翹。但不管怎麼說,周瑩確實早早便成了“安吳寡婦”。

正所謂:“房漏偏逢連陰雨,船破又遇打頭風。”誰知,吳家唯一繼承人的丈夫吳聘前腳剛走,後腳公公吳蔚文又因病離世。頃刻間,吳家的兩個頂樑柱轟然倒塌,而在此之前吳家已開始家道中落。

自此,重振吳家的重擔便壓在了年齡不足20歲的吳家少奶奶周瑩的肩上。這樣的命運對於有些人來說,或許就是無法接受的苦難,但是對於周瑩來說,反成了成就自身的一次天賜良機。

商業奇才跨越百年的經營理念

周瑩接管吳氏家族的產業後,立足誠信經營,並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改革創新、任用賢能,重新恢復鹽商生意,僅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便使吳家敗落的家業達到了巔峰狀態,商鋪遍及全國,並在全國設立7個總號,業態擴展到鹽、蠶絲、棉花、棉布、藥材及茶葉等方面。

其中,最為世人稱道的改革創新當屬以下內容:

一是推行“陽俸陰俸”制度。

為將夥計們牢牢捆綁在吳家的這艘商業鉅艦上,進而調動大家同心協力“划槳揚帆”的積極性,並實現吳家的快速振興。為此,她在提高所有夥計2成薪水的基礎上,極力鼓勵夥計參股入股,並獲得年終分紅。同時,就算自己老了,幹不動了,有參股入股的股金,每年照樣有錢拿,豈不是解決了員工養老的後顧之憂。例如:一個夥計的年薪是20兩銀子,可支取10兩,用另外10兩參股入股,即可按入股比例獲得年終分紅。如此好的管理制度,如此好的老闆,應該極少有員工不積極賣力工作吧。

關鍵是周瑩非常注重誠信,因此推行起來非常的順利。例如:為了維護自己的誠信經營的招牌,賣糧時經常會親自動手“揀雜挑沙過土”,以保證糧食的貨真價實。

這些,同後世企業解決發展資金欠缺的融資手段是何等的類似。同時,這些不也是後世倡導的“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的“雙贏”理念嗎?但是,後世的諸多企業卻極少有周瑩做得如此之好。

二是訂單式經營。

為保證貨源的充足和產品供應的穩定,她在當年會根據次年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價格波動預測,提前和產品供應商簽訂好訂購合同。如:與北方的棉花種植農戶、南方的桑園主等提前簽訂棉花和生絲的訂購合同。這種模式,其實就是後世常見的“訂單農業”。

三是以豐補款。

例如:常常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大範圍從棉農手中收購棉花、從茶農手中收購茶葉,從而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以達到利益最大化。這種模式,後世的資本家常幹,因此世界上才出臺了一個《反壟斷法》。

四是放田於佃

周瑩接手吳家產業時,在面對經營商業和管理土地上,她大膽放棄土地,將吳家的土地分給之前的佃戶免費耕種,而自己則有更多的精力用於商業,從而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就。

當週瑩將吳家的商業帝國建立起來之時,有錢的她又開始考慮起了身後的名望。

商業奇才放大格局,終獲“名利雙收”

對於任何人來說,誰不想人前顯貴,又能身後美名留。

因此,周瑩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同時,又將目光放在身後留名上。

例如:因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湧現饑民大潮時,周瑩開倉放糧,設粥廠,濟災民,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等義善之舉,已被寫入《修涇陽縣誌》和《修三原縣誌》等史冊。

同時,又據《續修陝西通志稿》卷三十六中記載,1891年,涇陽吳周氏捐銀5000兩,各屬官紳共捐湊銀1萬兩,助刊書籍。

據《涇陽縣誌》記載,1900年9月4日,由於八國聯軍進入北軍,慈禧太后攜同光緒皇帝逃到西安,而西安又正逢災荒,好享受的慈禧,開銷自然也很大。為此,陝西巡撫端方向當地富商大賈“勸捐募銀”。

周瑩聽說後,認為這是出名的天賜良機。因此,她積極響應,果斷向慈禧太后進貢白銀十萬兩以及無數珠寶古玩。慈禧感動之餘,當即認周瑩為乾女兒,並誥封她為“二品夫人”,同時準她“今後出入宮廷,勿須通報,若臨面駕,可免行大禮”。可見,慈禧對周瑩是何等的欣賞。

次年8月24日,慈禧與光緒離開西安返京時,周瑩再次進貢“十二條豪華屏風”。由於屏風又重又大,攜帶不便,隨被留存在南院門總督府(今陝西省圖書館“亮寶樓”)。

1908年,42歲的周瑩病逝後(早慈禧數月),慈禧又追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並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

周瑩因養女身份,被迫成為“沖喜”的犧牲品,原本是個悲劇式的人物,而她卻在悲劇的人生開端,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演繹出了“名利雙收”的喜劇結局,並有了“清末女首富”的美譽,著實令人敬佩與稱讚。


祥子談歷史


歷史上的周瑩18歲守寡,42歲亡故,由於沒有兒女,死後未能葬入夫家祖墳,不過鄉親還是惦著她的好,為她修祠堂,奉為“水娘娘”,也算求仁得仁。


一、生前的榮耀:

周瑩在18歲守寡後,憑一己之力守住了夫家的家業,並很快打出了一個商業帝國,成為清末秦商的突出代表。

樂善好施、回報家鄉是普遍存在於中國古代商人中的道德素養,周瑩也不例外,賑災、修路、興水利、建學堂,一次次善舉使她獲得了商界的讚譽與鄉親們的擁戴,甚至因此而誥命加身,據周瑩的墓誌銘和《涇陽縣誌》載:

-1885年,周瑩捐款四萬餘為家鄉涇陽縣修建文廟,此舉受到朝廷的高度讚賞,於是被冊封為二品夫人。

-1900年,庚子之亂後,慈禧攜光緒逃到陝西,周穎因向慈禧捐獻十萬金,被誥封為一品夫人,並“戴花翎,秩二品”。


可以說,這是周瑩人生中最為巔峰的時刻了。至於周瑩是否被慈禧認作乾女兒,史料和墓誌銘中均無記載,多半為民間傳說。


二、英年早逝

1910年,年僅42歲的周瑩因病去逝,她終生為丈夫守節,因丈夫早逝,未育有一兒半女,死後連葬入夫家祖墳的資格都沒有,只能葬在吳氏陵園數百米外的荒野之中。

不過由於她生前的善舉,地方百姓自發組織為其送葬,併為其修建祠堂,奉她為“水娘娘”,她的一生傳奇也被載入史冊,永遠被人銘記。


總結:周瑩以寡婦的身份撐起了偌大的家業,並創造出令人驚歎的傳奇,從事業上講,周瑩絕對是成功的;但從個人生活上講,就顯得有點孤苦伶仃了,對於封建時代的女子來說,箇中心酸不是常人能體會到的,因禮教的束縛,她一生守寡,無兒無女,最後也未能葬入夫家祖墳(雖然這點對於現代人來說無關緊要,但對那時的女子來說就是頭等大事),雖然贏得生前身後名,但這個結局,是好是壞,只有周瑩自己知曉了。


阿中說文史


楊惠妍以1600億人民幣的身價成為我國乃至亞洲當今的女首富,而楊惠妍有一個好爸爸;但清末女首富周瑩卻是自幼父母雙亡,土豪老公英年去世,靠得是自己的努力而成就的商業帝國。福垊想說的是周瑩是女首富,但不是清朝首富,甚至連當時的陝西首富都不一定是,而且也不是慈禧的乾女兒。讓福垊痛心的是,周瑩這位高顏值高水平高素養的商界女神般的人物,結局非常不好。

吳家大院的資產排行。

秦商不如晉商,晉商不如浙商。清朝末年的首富是胡雪巖,而我們津津樂道的喬家大院連晉商第二都不是。證據,見《清稗類鈔》記載:

介休侯氏七八百萬兩、太谷曹氏六七百萬兩、祁縣喬氏四五百萬兩、祁縣渠氏三四百萬兩、榆次常氏百數十萬兩、祁縣劉氏百萬兩內外。

很明顯吳家大院是不如喬家大院,《陝西辛亥革命回憶錄》記載:“吳家在揚州有大鹽號多處,劉家在四川有當鋪三四十號,都是百萬以上的富戶,但家存現銀不多,結果兩家的捐款合起來還不到十萬兩。”這一方面說明周瑩去世後,經營不善;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吳家大院的經濟實力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厲害。

並非是慈禧的乾女兒

跟慈禧有“仇”的周瑩。

周瑩(1868年-1908年3月11日,週三)今天的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人。她17歲(1885年)通過兄嫂之命嫁給了吳聘(表字介侯),然而她卻是被騙婚的。老公除很有錢外,也有大病,結婚不過是“沖喜”。當年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她的公公吳蔚文給予資金支持。收復新疆後,慈禧拿左宗棠向洋行籌款說事,當年立功的吳蔚文成為了冤大頭。沒過多久,公公、丈夫先後因此離世。

以德報怨的周瑩。

據我國國學大師、清華大學創建人之一,周瑩的堂侄吳宓先生說:他的商界女強人的嬸孃周瑩,在事業有成時,聽聞慈禧“西狩”派養子吳懷先為逃難的慈禧送銀十萬兩。吳宓強調兩名寡婦根本未成謀面,也不存在什麼收為義女的說法。期初吳懷先大概考慮“家仇”拒絕支援慈禧,但周瑩卻說:這個朝廷不在了、國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用現在的說來說就是沒有國哪有家?周瑩因為在家鄉經常做善事——“建祠、築路、修橋、造舟、扶貧、振飢”(其《墓誌銘》載),為國為民,不僅她受到了朝廷的誥封,也惠及了他的老公。2005年發現了周瑩的《墓誌銘》,《墓誌銘》全稱為《清故誥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誥封資政大夫,晉升榮祿大夫,郎中銜,介侯吳公德配周夫人墓誌銘》。她死後,享有了榮光,然而在她老公和她老公公去世後,她卻受到了家族的挑戰。

周瑩的結局

家族兄弟的挑戰。

其公公吳蔚文兄弟五人,而吳介侯又是獨子,父子兩人相繼去世。南院、西院、北院、中院的叔叔輩們,企圖逼走周瑩,從而分割財產。而周瑩不僅要留下來,而且還要壯大家族的事業。但在叔叔輩的虎視眈眈下,她只好將東院資產一分為五。就是她自留的這一份,他們也因為東院沒有子嗣,而紛紛展開“送子”大戰。周瑩最終挑選了中院吳蔚龍的孫子吳玉成為養子,並支付了1萬兩銀子。改名為吳懷先,到他弱冠之時,取字念昔。周瑩以其仁愛和高超的管理水平,讓吳家的事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這時,卻迎來了養子的挑戰。

來自養子的挑戰。

養子長大後,想學光緒要親政。這就引起了周瑩的反感,反正這個家都是你的,你這麼急幹嘛?作為誥命夫人的她,一紙把養子給告了。福垊,突然想到她做好事,一方面是心地善良,另一方面也是確保她在家中的地位(得到朝野的認可(baohu))。陝西布政使樊增祥一開始進行調節,各打五十大板,最終吳懷先向養母徹底認錯,並保證不再重犯,才重歸於好。

家族最後的反擊。

周瑩操勞一生,卻英年早逝,只活了40歲。生前,她創造了一個家族事業的輝煌,也斥巨資修建吳氏陵墓。令人遺憾的是,她去世後卻不能葬入祖墳。家族給出的理由竟然是沒有孩子,養子不是孩子嗎?她給這個家族創造了輝煌,結局卻是被家族拋棄了。而吳氏家族在她去世後,也很快走向了衰落。周瑩葬在了吳氏陵園東北方向200米開外的地方,目前只找到了墓誌銘,卻連墳墓也找不到了。


福垊


現實中周瑩波瀾壯闊的人生要比電視劇少了許多狗血。

1. 與吳聘自幼定親

曾祖父周佔奎號稱“周八爺”,曾富甲一方。

周瑩被收養時家道已經中落,與吳蔚文獨子吳聘早早定親。

十七歲時,嫁入吳家東院,期間還收養了繼子吳懷先。

三年後,吳聘不幸去世。

周瑩獲得吳家五分之一的家產,還有陝西以外的所有家產。

周瑩精彩又熱血的人生由此展開。

2.致富傳奇

善於識人,周圍有十幾個位擅長經營的謀士與周瑩交流。

眼光獨到,棉花大豐收時,周瑩利用市場價壟斷關中棉花;茶價大跌時,她堅持囤貨,使得茶莊起死回生。

堅持經商原則,所有商號周瑩親自過問。

吳家的生意遍佈全國各地,她手下的商號,個個賺得盆滿缽滿。

民間流傳著一句諺語: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

此時她已經是清末的陝西首富。

3.國難挺身而出

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亡陝西時,從北京帶來的錢已經不多,周瑩獻上十萬兩白銀。

慈禧贈與親手提寫的“護國夫人”牌匾,並將她收為義女。

在西方列強的入侵之下,各地生靈塗炭,關中湧入大量難民。

國難當頭,周瑩開發多處糧倉,搭建粥棚,施粥給飢餓的難民;把1000畝耕地空出來給佃戶無償耕種,讓他們自給自足。

光緒三十四年,周瑩去世將大量家產分給下人。

4. 繼子續寫大義

抗日戰爭爆發,吳懷先把所有家產捐出來供政府抗戰所需,將吳家大院騰出來給中央青年部辦青年幹部學校。

周瑩一生雖短,卻轟轟烈烈。


午後紅茶在面前


2017年的一部《那年花好月正圓》的熱播,讓很多人看到孫儷所飾演的周瑩,並且熟知這位清朝末年的女首富,在清朝末年,男有“紅頂商人”胡雪巖,女有“護國夫人”周瑩,那歷史上真正的周瑩到底是怎樣的呢?她又有著怎樣的下場呢?

  • 家庭沒落,被迫為人沖喜

周瑩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後來家庭沒落,最終被迫嫁給當地的鹽商吳家做兒媳,但是吳家少爺吳聘本生的英俊,性格溫順而且風流儒雅,在當時是個好男兒,很多大戶人家的女子都想嫁給他,但是吳聘卻得了一種怪病,在當時已經無法醫治,這讓很多女子嚇得開始紛紛退後。

但是無奈的周瑩,因為哥哥嫂嫂經營不善,導致的家庭沒落,被迫嫁給了吳家的大少爺吳聘,這一年的周瑩僅僅17歲。

  • 吳家頂柱相繼去世,周瑩扛起吳家

嫁過去僅僅一年,18歲的周瑩就經歷了喪夫之痛,這一點是吳家早就想到的,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吳家的頂樑柱周瑩的公公也因病去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喪子之痛,但是吳家開始逐漸沒落起來。

這時的周瑩沒有選擇再嫁離開吳家,而是毅然決然的將吳家扛在了自己的肩上,面對著掌櫃們的侵吞資產、家族中的明爭暗鬥等等,這些都沒有打倒周瑩。

  • 天賦異稟,奠定女首富之位

就在這種情況誰也沒有想到,吳家沒落之後又能崛起。

周瑩彷彿就是天生做生意的料,

她不但很快的熟知行業裡面的門道,而且她將手下的人僅僅的捏在了一起。她秉承誠信為本的理念,並繼承吳家“人硬、貨硬、脾氣硬”的傳統,童叟無欺,也使得他們在同行業中贏得了巨大的聲望,生意也開始有了起色。

在那個年代,周瑩更是開創了“績效工資”的概念,讓員工的收入與店鋪的經濟收益直接掛鉤,以此來激勵自己的員工,也使得她家員工總是比別人家的要努力,店鋪的效益也蒸蒸日上。

在周瑩的經營下,吳家更是開始涉獵布匹、藥材、釀酒、商號、飯店等等,更是在除陝西之外多地開花,在當時陝西當地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在周瑩的不辭艱辛、沉著應對之下,周瑩不但將家族內的所有事務處理的井然有序,生意上更是讓吳家名震全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女首富。

  • 慈禧認她為“乾女兒”,成為“護國夫人”

隨著周瑩的事業蒸蒸日上,可清政府的卻每況愈下,看著國家的動亂,周瑩作為一個愛國人士,一直資助者國家,資助者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慈禧太后逃到了西安,在這時候,周瑩派人拿出十萬白銀給慈禧太后,在這個時候周瑩的行動讓慈禧太后感動不已,自己出來逃難還能有人心繫自己,於是親手提筆寫下“護國夫人”,並認周瑩為乾女兒。

這等殊榮在當時是不敢想象的,隨著《辛丑條約》的簽訂,周瑩深知國家有難,於是又向太后進交白銀,幫助國家度過危難,慈禧對於他的義舉,更是稱讚不已,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此時的周瑩更是名揚四海。

  • 樂善好施,卻孤寡一生

在國家有難時候,周瑩慷慨解囊。但周瑩實際上在關中地區早已經人人皆知,因為她樂善好施,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等等一件件義事,早就讓她成為了關中地區遠近聞名的“女商人”,隨著清朝末年的動盪不安,戰火和天災讓大量的難民出現,饑民大潮早已不是朝廷能夠顧及的了,此時的周瑩決定開糧倉、建粥廠,再多個地區賑濟災民,也讓關中多地縣誌中都有記載周瑩此人。

但是,周瑩在個人問題上卻從來沒有考慮過,雖然很多人追求過她,但她始終未改嫁,並且一生周瑩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孩子。周瑩雖然後來領養了一個侄子作為兒子,但撫養長大之後,孩子卻不懂得感恩,而且不懂得如何打理生意,但此人卻想接管家族生意,被周瑩拒絕了,為此事,這個孩子甚至將周瑩告上公堂之上,這樣讓周瑩母子之間有了難以逾越的鴻溝。

1908年,年僅39歲的周瑩去世了,就是因為她的膝下無子,致使她死都不能進入到吳家的祖墳,實屬令人嘆息啊!周瑩作為吳家的兒媳,忙碌一生,她改變了吳家,可吳家卻無法改變他們的規矩,讓周瑩進入吳家的祠堂之中。


歷史文武君


隨著兩年前《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熱播,一代秦商傳奇周瑩被世人所熟知。她十八歲時守寡,被朝廷封為二品夫人;三十歲時成為慈禧乾女兒,被封“二品夫人”;四十二歲時病逝,被追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周瑩,從小身世坎坷,還在襁褓之中時便被親生父母遺棄,被陝西三原縣孟店村富商周海潮所收養。十七歲那年嫁給陝西涇陽縣安吳堡首富吳尉文的獨子吳聘,成婚的當時周瑩才知道丈夫吳聘是個病入膏肓之人。

周瑩的內心是悲喜交加,善解人意的她並沒有讓人鬧洞房,而是默默的守護著即將病亡的丈夫。對於吳家婚前隱瞞實情的行為,周瑩並沒有過於苛責。反而是吳家對此耿耿於懷,周瑩過門後的舉動讓吳家無不感動。

婚後未滿一年,公公吳尉文在外出時遇難,接著丈夫吳聘因悲傷過度也撒手人寰。年輕的周瑩成為吳家唯一的繼承人,至此有了“安吳寡婦”的稱呼。十八歲的周瑩遇到的首個棘手事,就是處理四位叔公的挑戰。

(周瑩畫像)

在管家及賬房等人的相助下,周瑩成為吳家的新掌門人。面對叔公們的責難,周瑩將吳家家產進行了分割,她佔有了陝西之內的所有吳家財產。周瑩通過倡導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很快使吳家在商界站穩了腳跟。

周瑩接掌生意後,也有一些不服的聲音出現。成都總號與揚州總號的兩位總理就想將商號據為己有,但很快就在周瑩的鐵證下敗下陣來。接著就是一波人事大更換,為了穩定人心,周瑩將所有夥計的薪俸增加兩成。

隨後周瑩吳家的千餘畝土地進行了對外承包,自己僅留下數百畝水澆田。承包土地的佃戶每年只繳納少量的租金,一租就是二十年。周瑩的舉動傳到十里八鄉,在商界名聲大噪,就連慈禧也對她的行為是讚賞不已。

本著誠信經營的理念,周瑩逐漸成為秦商的翹楚,一時間關中地區無人能出其右。在七年的棉花貿易中,周瑩脫穎而出成為棉花買賣大家。隨後又覓得茶葉的商機,使得周瑩有驚無險的一躍成為陝西最大的茶商。

周瑩一向樂善好施,她在接管吳家產業後作出的第一件善舉,就是整修涇陽文廟。據史料記載,周瑩在光緒十一年捐銀四萬兩用於整修當地文廟,她也因此被朝廷冊封為二品夫人。當時的塗知縣還為她建立碑亭。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攜光緒等人倉惶離京,一直西逃至陝西西安。當時正值周瑩家業興旺之時,為了響應慈禧的捐款號召,周瑩率先向慈禧捐出十萬兩白銀和一件家傳的價值不菲的楠木屏風。

這讓手頭拮据的慈禧十分高興,連誇周瑩是巾幗英雄,當即認其為乾女兒,並封為“二品夫人”,同時手書“護國夫人”金匾相賜。在慈禧返京後,周瑩又捐出了三十多萬兩白銀。周瑩病逝後被追封為一品夫人。

在她的墓誌銘上有“清故誥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的記載,慈禧之所以會大肆敕封周瑩,除了周瑩的家國情懷外,最重要的是兩人曾有同樣的守寡經歷。慈禧在周瑩的身上看到了同病相憐年輕時的自己。

周瑩從18歲守寡到42歲病逝,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時光裡,她不畏邪惡與各種勢力相鬥爭,通過誠信經營,使得吳家的商業走向興旺。在國家危難關頭,她能慷慨解囊,對於鄉也能樂善好施,使她成為關中傳奇。

在關中地區鬧饑荒時,周瑩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她在徑三高一帶的商號裡設立粥廠和糧倉,不間斷的給周邊難以餬口的窮苦人家施捨。周瑩在涇陽縣城中打的深井,至今還能看到,她的善舉在關中一帶廣為流傳。

令人遺憾的是,周瑩只活了42歲。她在臨終前將家財散盡,其遺願是能用留下的錢財重修完鄭白渠,這個願望最終也未能實現。周瑩在世時,用了三年時間,共耗費12萬兩白銀營建了佔地二十多畝的吳氏墓園。

她死之後,因丈夫早逝而無子嗣,吳氏後人按照封建禮法沒有將她葬入吳家祖墳。周瑩被葬入吳氏墓園數百米遠的亂墳地,百姓感念其恩澤為她修了一座廟。這樣一個傳奇女商人,留下的僅有縣誌上短短一段話。

一百多年過去了,周瑩留下的吳家大院,那磚雕依然是美輪美奐,怎可知那裡曾經上演過無數的人間悲喜劇。還有那吳家墓園中精美的牌樓,這些都在向世人訴說著它的主人昔日的奢華與傳奇,怎能不讓人佩服。


野史也是史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在去年年初的時候火遍全中國,周瑩這個原本並不知名的女性商人成為了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晏子畫家創作周瑩畫像

孫儷把周瑩簡直演活了,他聰明睿智用古靈精怪,敢愛敢恨,充分體現了一個大女主的形象。

影視劇中的形象雖完美無瑕,但終究不是真實的,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

周瑩的人生是由一個悲劇起步的,但她沒有被殘酷的現實所擊倒,而是把人生活成了傳奇。

周家原本在陝西也算是大富之家,然而隨著周瑩的父母早亡家道就不可避免的中落了。周瑩從小跟著哥哥嫂嫂一起生活。


成年之後,哥哥嫂嫂為她和陝西大富商吳蔚文的獨生子吳聘定下了婚約。

這看似是一門金玉良緣,然而,這裡面卻大有玄機。

吳蔚文,是個有錢人,他多有錢呢?我只用一句話來形容他是個鹽商!

古代食鹽銷售採用的是官方壟斷之下特許經營制度,被官方認可的鹽商擁有在一個行政區域內經營食鹽的權利,換句話說就是壟斷,只要擁有一處經營權,他的財富就成幾何倍數的增長!

吳蔚文擁有數處經營權,他家的財富可見一斑!

那麼問題來了,他為自己的繼承人,唯一的兒子挑選兒媳婦,為什麼沒有找和他門當戶對的官宦家的小姐,抑或是在財富上相當的大商賈的女兒呢?而是找了家道中落的周家呢?原因就在於他的兒子吳聘身上。

吳聘當時已經身患重病,藥石無靈。吳蔚文無計可施,萬般無奈只能採用沖喜的方式,就是讓吳聘結婚這件喜事沖走他身上的病魔!

於是答案解開了,沖喜的效果自古以來就是以不靠譜而著稱,當時的官宦人家,大商巨賈不可能搭上自己寶貝女兒一生的幸福來參與吳家的這次註定失敗的賭博,沒有一個父親願意讓女兒進入這個火坑。

唯有父母雙亡的周家願意。

周瑩嫁入吳家沖喜還是失敗了,吳聘和吳家老爺子吳蔚文相繼去世,吳家的主心骨被抽掉了,他們的生意也面臨著崩盤!

面對命運的玩笑,周瑩沒有服輸,她的字典裡沒有放棄這個詞,她昂著頭用並不堅實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吳家。


這個世界是有天才的,周瑩就是眾多天才中的一個,她天生就是一個做生意的人

她非常善於用人,和同時代許多中國富翁任人唯親不同,周瑩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只要是人才,他從不計較這個人的過往,哪怕曾經在暗地裡傷害過她,她也能夠棄瑕錄用。

她像大海一樣寬闊的胸襟吸引了無數人為她效力,她很快就打造出了只屬於她的核心團隊,這個團隊為她披荊斬棘創造了一個個的神話!

其次她秉承了誠信為本的理念,繼承了吳家:“人硬,貨硬,話脾氣硬”的傳統,老老實實經商。


童叟無欺,這使得她們在同行間贏得了巨大的聲望,使得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大。

同時周瑩還創造性的引入了績效工資這個概念,她將所有的員工的收入與店鋪收益直接掛鉤,以此來激勵員工。

在她們共同的努力之下,終於打造起了一個強大的商業帝國,她自己也成了陝西的女首富。

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並沒有讓周瑩沾沾自喜,她還不忘報效效國家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我國慈禧太后倉皇出逃,慈禧老佛爺到達西安之後,周瑩二話不說拿出十萬兩白銀報效,這讓倉皇西狩的慈禧太后,感動異常,同時它也記住了陝西周寡婦的名號。


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簽訂以後,本著老秦人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傳統,周瑩再一次捐出了海量的白銀,以示共赴國難的決心!

心如鐵石的慈禧太后被感動的不輕,認下了周瑩這個義女。

成為中國實際統治者的乾女兒,可謂是榮耀之至,周瑩在此時已經登上了人生的巔峰。

然而慈禧太后,乾女兒的名號,雖然在外面非常響亮,但是在家裡一文不值,周瑩的晚年並不幸福。


沒有子女一直是周瑩心中的痛,他晚年的不幸就來源於此

周瑩的老公吳聘沒有留下一男半女,根據傳統過繼一個子侄作為吳聘的兒子。然而就是這個小子,他長大之後竟然想甩開周瑩,自己接手生意。這不可避免的讓周瑩非常難做。

而吳懷先居然無視親情,一紙訴狀將周瑩告到了縣衙。名義上的母子居然對簿公堂,這傷透了周瑩的心,儘管這個事情最終還是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但是有了裂縫的親情,終究無法彌補。


1910年,42歲的周瀅與世長辭。由於沒有子女,沒有進入吳家的祖墳。作為吳家商業帝國的實際締造者,死後卻不能進入祖墳接受後代的膜拜,這真是一個笑話,同時這也是整整2000年中國女性的不幸的一個縮影。


小小嬴政


去年一部叫做《那年花開月正圓》的電視劇正熱播,孫儷扮演的清末女首富周瑩進入大家視野。大家可能會說,那時候女人不就只是生孩子、伺候老公嗎,還能做生意,甚至當首富?電視劇就是會編。但我可以告訴你,歷史上周瑩確有其人,而且她的真實經歷,比電視劇演的還要傳奇:

17歲嫁人,一心只想相夫教子,18歲卻遭遇公公遇難,丈夫去世,這個弱女子只能臨危受命,挺身而出捍衛家族的產業;

面對掌櫃們侵吞資產、家族內部的明爭暗鬥,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小綿羊”卻手段非凡,以過人的智慧成功化解了家族商業危機,還把生意越做越大,全國擁有108家企業,自己也成為了清末女首富。甚至,她曾借了10萬兩白銀給慈禧太后度過國難,還被慈禧收為乾女兒。

但就是這樣一個“女商聖”、“女首富”,卻在死後被草草埋葬,連墳墓都不知所蹤,令人唏噓。周瑩的出身並不像劇中所表現的那樣貧賤。她的孃家在陝西地區也稱得上是有頭有臉的財閥,抱著門當戶對的思想,將她許配給了涇陽縣安吳堡村的財主吳蔚文之子。

在周瑩十七歲那年,穿戴上鳳冠霞帔,正式過門成為了吳家的少奶奶。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這位吳家少爺向來身體不好,就在周瑩過門僅僅十幾天之後,這位少爺就舊疾復發一命嗚呼了。周瑩也因此成了寡婦。

周瑩的丈夫是吳家的獨子,他的病逝使周瑩成為了吳家財產的繼承人,也因此有了一個別稱“安吳寡婦”。

與一般的封建女子不同,周瑩有膽有識,十分有經商頭腦。同時,她的情商也很高,迅速籠絡了吳家商號幾位精明強幹的主管人員,掌控了局勢。

在周瑩的經營下,吳家商號經營範圍廣泛,布匹、藥材、釀酒、當鋪等各種產業都經營的十分興旺。不僅將陝西範圍內的商號振興,還在外省開設很多商號,財源滾滾流向吳家。

陝西地區甚至還有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由此可見吳家商號數量之多、範圍之廣。《吳宓日記》中記載周瑩和吳聘結婚三年後,吳聘因病去世。他們曾育有一女,但是出生不到一歲就夭折了。後來周瑩收養了侄兒做養子,名叫吳懷先。

丈夫、公公相繼離世、吳家失去主心骨加上競爭激烈,東院生意迅速下滑。長於經商世家,耳融目染又天資聰穎的周瑩克服重重阻礙以一人之力扛起了吳家東院的生意。她不辭艱辛、沉穩應對將東院的所有事務處理得井然有序。之後又接管了吳氏家族的商號、店鋪、土地、房產等商業資本。不到三十歲的周瑩成了東院的大當家,統領吳家生意。

1900年,慈禧西安避難時,周瑩向太后提供了10萬兩白銀,慈禧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並收她為義女,從此母女相稱,對於一個尋常人家的女人,這種殊榮是絕無僅有的。《辛丑條約》簽訂後,她又向太后進交白銀,同赴國難。慈禧感於她的義舉,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

她不僅在國家危難關頭慷慨解囊,對鄉里更是樂善好施,正因為如此,她才在社會、商界和平民百姓中贏得了無與倫比的人氣和名聲。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這一件件義事,使她成為關中地區遠近聞名的“女商人”。由於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湧現出饑民大潮。周瑩在高陵、三原、涇陽、淳化、鬥雞臺、口鎮設有商號的地方一律開設粥廠,賑濟災民。

還讓涇陽、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糧店開倉放糧,將糧食分給周邊窮苦人家。涇陽、三原兩縣在修縣誌時,特別將她的善舉載入史冊。清末一系列的社會動盪給秦商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周瑩死後,她的家族生意也未能逃脫時代的潮流,最終走向了衰落。而她生前所營建的商業帝國,無疑是秦商沒落道路上的一個亮點。

作為富商,樂善好施是基本道德要求。現存的涇陽縣文廟整修,就是在周瑩接管吳家大盤後作出的第一件善舉,光緒十一年(1885),周瑩捐銀四萬兩,獨立重修文廟,被朝廷封為二品夫人,知縣塗官俊建立碑亭為文記事。一百多年前的大西安地區,萬物凋敝,民不聊生,一個柔弱的單身女子,領導數千商人,創造了一部蕩氣迴腸的秦商神話,讓今天的我們也覺得有很多學習之處。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用戶769288457696924


清末社會動盪不安,很多人的生活都無以為繼,但一個年紀輕輕的寡婦卻依靠著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一片天,並且被慈禧收為了“義女”。按理說擁有如此的社會地位一定可以幸福的過完自己的一生,但命運卻給她開了一個玩笑,她的晚年生活變得非常不幸。



這個傳奇的女人叫做周瑩,公元1869年出生於陝西三原,她的祖上也是遠近聞名的富商。後來由於父母英年早逝,所以家道中落,由哥嫂撫養。等到周瑩成年後,哥嫂將她許配給了安吳堡大富豪吳尉文的兒子吳聘。

吳尉文曾經在甘肅一帶經商,積攢了一定的財富後捐了一個官。後來也靠著官商的身份獲得了很多地區的食鹽專賣權,由此發家致富。雖然吳尉文有錢有勢,但他的生活卻沒有多少快樂,原因在於他只有一個兒子,而且還身患絕症。

為了給兒子治病,吳尉文可以說想盡了一切辦法,但始終沒有效果。後來吳尉文想到了“沖喜”,希望可以利用結婚把兒子的病痛帶走,在這種迷信哦哦思想下,吳尉文給兒子吳聘娶了周瑩為妻。



周瑩嫁入吳家後,吳聘很快便去世了,因此周瑩也成了寡婦,又過了一段時間,公公吳尉文也去世了。在清末時期,由於兩次鴉片戰爭,以及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不斷盤剝百姓,因此整個社會已經疲憊不堪,吳家的生意也逐漸衰落,如今吳尉文的去世,更是導致了吳家的生意麵臨土崩瓦解的態勢。

傷心過後,周瑩並沒有自暴自棄,自幼父母雙亡的她養成了頑強的性格,因此毅然決然的挑起了吳家的重擔。



周瑩接受吳家生意後,選賢任能,多謀善斷,同時以誠信經營為本,逐漸的穩定了局面。後來在她的安排下,各個商鋪的掌櫃、夥計收入直接與店鋪收益掛鉤,因此各個商鋪都盈利頗豐,吳家的生意也逐漸遍及全國。據說吳家的生意巔峰時,在全國開設了7個總號,分號上百,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商業帝國。

當然有了錢之後,周瑩做起慈善事業來更是毫不含糊。經常為當地百姓打水井,挖溝渠,很多人的吃水問題也因此解決。荒年時,她更是開倉放糧,設置粥廠,賑濟受災的饑民。她的種種善舉也得到了村民的愛戴,很多百姓都稱其為“活菩薩”。後來當地官府修縣誌時,也特地將她的善舉記錄在了史書中。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京城失陷後,慈禧攜光緒西逃。到達西安時,周瑩向慈禧奉獻了10萬兩白銀,慈禧收到周瑩的捐款後,親自題寫“護國夫人”的牌匾賜給她。《辛丑條約》簽訂後,周瑩再一次進交了大量白銀,表示同赴國難。慈禧感動之餘,收其為“義女”,並且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按理說,周瑩要能力有能力,要口碑有口碑,而且還是慈禧的乾女兒,應該能夠幸福美滿的享受人生。但現實卻讓人大跌眼鏡,晚年的她卻命運多舛。



說起來,這件事還要從她的婚姻開始。由於她的丈夫吳聘是一個絕症患者,因此兩人婚後並沒有撫育任何子女。後來吳聘去世後,周瑩為了給吳聘延續香火,便從本族中挑選了一個孩子承嗣,這個孩子名叫吳懷先

吳懷先長大後,希望獨掌家產,因此和周瑩產生了很大的矛盾。但作為周瑩拼了命打拼出來的產業,他深知吳家產業來之不易,所以不肯輕易放權,雙方最終鬧得對簿公堂。不過最終吳懷服軟,周瑩也乘機開除了挑撥她們母子關係的人。

1910年,42歲的周瑩去世,在生命走到盡頭後,如同她的婚姻一樣不幸。由於她沒有為吳家生育子嗣,所以偌大的吳家墓園中沒有他的一席之地,她也因此被葬在了吳氏祖墳之外。



最後說一下,吳懷先雖然和周瑩有過一定的分歧。但在周瑩的教育下,吳懷先也是一個深明大義之人,並且在1936年時,為了支援國家抗日,吳懷先也將所有家產悉數捐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