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源墅酒店創始人於天偉:住宿行業重新洗牌,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疫情之下,全國旅遊行業遭受重創。3萬多家景區,近4萬家旅行社,不可勝數的酒店和民宿,幾乎瞬間被“冰封”。參考2019年春節期間5139億元的旅遊收入,2020年整個春節期間,旅遊行業損失至少在5000億元以上。然而,因為旅遊行業的特殊性,在不少行業復工復產情況下,旅遊業卻只能望洋興嘆,暫時等不來複工信號。當下,濟南旅遊業生存狀況如何?對哪個領域衝擊最大?未來走向又會如何?新時報記者採訪了濟南本土旅遊業的四位負責人,涵蓋景區、旅行社、住宿、租車服務等不同細分領域,來聽聽他們的“抗疫故事”。以下是源墅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於天偉的專訪。

對話 源墅酒店創始人於天偉:住宿行業重新洗牌,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36歲的於天偉是土生土長的濟南人,在全國從事酒店品牌營銷及民宿投資管理工作,旗下源墅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專注於打造旅遊目的地城市精品酒店與度假民宿。自2015年開始,源墅陸續在杭州、濟南、上海、舟山、南京落地民宿項目,總投資超2000萬,總房間數60餘間,運營項目物業總價值約2.2億元。在濟南歷下區鞭指巷,有兩處命名為“隱泉別院”的精品民宿,成為不少遊客的“網紅打卡地”。疫情期間,源墅旗下民宿全部停業,營收損失超過上百萬元。在於天偉看來,這次疫情會讓整個住宿行業面臨重新洗牌,真正優秀的品牌會在危機中尋找發展機會。

對話 源墅酒店創始人於天偉:住宿行業重新洗牌,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3月有望陸續復工,主推白色情人節”

新時報:現在整個住宿行業情況怎樣?

於天偉:我現在有兩家公司,一家文化傳媒公司,為國內的二十餘家精品酒店和五星級酒店提供品牌營銷服務,另一家就是做精品民宿的源墅,所以對整個住宿行業還算比較瞭解。現在全國各地大多數酒店還處在停業階段,根據地區疫情發展程度不同,有少數已經恢復營業了,但生意都很差,入住率不到20%。往年春節期間,各大酒店入住率能達到95%左右,所以各個酒店損失還是比較明顯的。

新時報:停業期間,酒店行業都是如何自救的?

於天偉:很多酒店都在設法自救,比如有的搞餐廳外賣服務,有的搞起大廚直播,在網上教大家做菜,利用這種方式帶動一下外賣業務,順便為自家品牌打一波廣告。現在大酒店每天都有很大的運營成本,一直停業也不是辦法,能賺一點是一點。

新時報;住宿行業什麼時候有望復工?

於天偉:我得到的業內消息是,3月初住宿行業有望陸續復工,但還得取決於各地的具體政策。這段時間,不少酒店找我們公司做3月14日“白色情人節”的營銷推廣,因為2月14日情人節已經錯過了,大家希望藉助“白色情人節”這個節點,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前期損失。當然,這還得取決於疫情在3月中旬能否被徹底控制。

對話 源墅酒店創始人於天偉:住宿行業重新洗牌,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疫情後的恢復期,目前還很難判斷”

新時報:以源墅旗下民宿為例,目前損失有多少?

於天偉:我們在各地的民宿往年春節期間入住率都在100%,60多間客房全滿,今年受疫情影響,除夕前所有房間全部退訂了,之後也沒在運營,春節期間損失有上百萬元。現在每天還有房租、人員工資等運營成本壓力,一個月下來大概有50多萬元。

新時報:疫情過後,住宿行業會迎來反彈嗎?

於天偉:接下來即使疫情過去,應該還會有一兩個月的緩衝期,畢竟旅遊行業現在已經進入淡季了,等完全復甦可能得到五一假期。另外我們也考慮過一種可能性,就是五一假期會不會縮水。當然,也可能提前會有一個“報復性反彈”,在4月份迎來一次爆發性的增長。所以,疫情後整個住宿行業的恢復期,目前還很難判斷。

對話 源墅酒店創始人於天偉:住宿行業重新洗牌,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住宿行業優勝劣汰,疫情後會重新洗牌”

新時報:網上有一篇文章《疫情之下,第一個徹底歸零的行業》,講述民宿行業如今遭遇的“寒冬”,引發不少業內人士關注,對於這個觀點你怎麼看?

於天偉:民宿業如今確實面臨困境,但說徹底歸零有點誇張了。不過,這也給希望踏入民宿的投資人和民宿經營者提了個醒:現在全國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大小小的民宿客棧不計其數。民宿行業要想良性健康的發展,從一開始的選址、規劃設計到後期運行中如何提高服務品質跟營銷推廣上結合,都需要專業的人去管理,這樣才能更好地抵禦行業風險,就好比我們的酒店管理公司。再就是經營者需要考慮有其他收入上的支撐,像我主業做文化傳媒,即使旗下的民宿項目有一定的經營損失,至少還有現金流可以支撐幾個月。

對話 源墅酒店創始人於天偉:住宿行業重新洗牌,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新時報:未來住宿市場發展前景如何?

於天偉:未來整個住宿行業不管是酒店還是民宿,經過這次疫情的衝擊,應該都會迎來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那些運營不專業、軟硬件跟不上的酒店或民宿,可能將被提前淘汰,這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並不是什麼壞事。一些優秀品牌的企業會利用優勝劣汰的這段時間,進行快速併購和擴張,對於品牌做大做強也是一個好時機。  

新時報記者:郭吉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