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吞併了錫金卻不吞併不丹和尼泊爾?

於無聲處34


看著沒吞併尼泊爾和不丹,實際上外國人去往這兩個國家,或者這兩個國家想和其他國家建交,還要看印度的意思。


工地無顏祖


錫金古稱哲孟雄,原來是吐蕃的一部分。清朝時,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印巴分治,印度繼承了英國的一切權利,操縱議會公投,並由此吞併錫金。錫金被吞併幾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體量太小,人口不足五十萬,毫無保衛自己的能力。二是當時錫金尚未加入聯合國,在國際社會上無法發聲,也無從知道這個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小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三是正值美蘇爭霸,印度是兩方拉攏的對象,因此都轉聾作啞。而尼泊爾和不丹,無論從人口和經濟體量,都比錫金要大得多。但印度想要吞併兩國,從實力上毫無問題,從可操作性絕無可能。尼泊爾和不丹都是加入聯合國的主權國家,如今主權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且信息流轉十分迅速。如果印度毫無理由吞併兩個主權國家,必定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警覺和譴責,甚至於武裝援助。至少周邊的中巴兩國不會坐視不管。因此,印度只是從經濟上影響尼泊爾和不丹兩國,而不可能吞併他們。


子不語乎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上個世紀曾是我們的鄰國之一,是一個風景如畫的世外桃源。1975年,印度悍然出兵吞併了錫金,將錫金變成印度的第22個邦。印度的野蠻行徑遭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但印度卻沒有遭到聯合國的制裁,也沒有向伊拉克吞併科威特那樣被美國打半死,印度入侵錫金的事最終不了了之。那麼為何印度吞併錫金沒人管?

第一,錫金古稱哲孟雄,是一個由我國藏族同胞建立的政權。歷史上一直作為我國西藏地方勢力的附庸。在近代由於英國人入侵南亞,錫金被英國人佔領,並被納入了英屬印度。二戰後,英國人結束了在錫金的殖民統治,但錫金一直處於半獨立狀態,國家長期被印度所操控,既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承認,也沒有加入過聯合國。因此當印度吞併錫金的時候,國際社會不好干涉。

第二,印度吞併錫金是採取漸進式的蠶食政策。在吞併錫金前,印度逐漸接管了錫金的國家權力,錫金是印度的保護國,錫金的大小事務都由印度說了算。為吞併錫金,印度還操控錫金國會走了合法程序,因此國際社會雖然明知道印度不厚道,但啞巴吃黃連誰也說不出去什麼,所以都保持了沉默。

第三,錫金地處喜馬拉雅山山麓,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在國際社會也沒有什麼影響力,可以稱得上被遺忘的國度,除了鄰國沒有任何人對它有興趣。因此在鄰國沒有采取行動後,印度心安理得的吞併了錫金。

第四,印度是南亞大國,國力強盛,並非可以輕易對付的小角色。當時印度已經倒向蘇聯,有蘇聯為其撐腰,同時印度又和西方社會交好,在第三世界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因此國際社會選擇了集體沉默,誰也不願意因為一個小小的錫金得罪印度,造成了印度吞併錫金的陰謀輕而易舉地得逞。雖然錫金國王流亡美國,但美國置若罔聞,錫金的復國夢已經不可能實現了。世界歷史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



等火車的貓


我個人認為,一是錫金地理位置。國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所決定的。二是不丹和尼泊爾屬於全民信仰佛教的國家,上到國王,下至百姓,全民安居樂業,安分守己,不會對印度構成直接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