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躺著也中槍的事?

三叔小記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看到這個問題之後,我立刻想起來一件事兒,確實夠好笑的了。

“躺槍的僧人”

在我國曆史南北朝時期,很多政權都信佛,導致佛家的勢力很大,一時間有點隱隱威脅皇權的意思。

周武帝覺得心裡不安,這佛家的勢力太大,萬一哪天給他的政權推翻了就完了,後悔就來不及了,於是周武帝決定先下手為強。

周武帝下令要滅佛。但是梁武帝蕭衍就喜歡信佛,甚至都達到了順治皇帝的地步,想要辭職不做皇帝去當和尚了。

有一天蕭衍心情大好,決定要找高僧討論一番大道理,於是派人約高僧到他的府上,高僧沒來的時候,蕭衍就和一位大臣下圍棋,高僧到的時候,蕭衍還沒下完,於是高僧就在門口等候,侍衛守在門口,哪知道這時候的蕭衍下棋到了關鍵時刻,當他吃對方棋子的時候,高喊了一聲“殺了!”侍衛一聽,回手就把那位高僧給砍了。

聽到一聲慘叫,蕭衍這才從棋局裡回過神來,循聲望去,高僧居然死了,他生氣的問侍衛到底要幹嘛?侍衛委屈的說,不是您說“殺了”嗎?蕭衍一聽,氣的腦袋冒煙!!

原來啊,這蕭衍說“殺了”是圍棋的術語,是吃對方棋子的意思。這位高僧真的是躺槍啊!!

倒黴的滑國

要說起倒黴來,那可真是想不到啊。這不,這個滑國就夠倒黴了。

秦穆公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去偷襲鄭國,準備靠此次偷襲,一舉將鄭國拿下,計劃周密之後,三人帶兵出發了。

路上他們遇到一個人,讓他們很鬱悶,這人是誰呢?正是一位鄭國的商人,叫弦高。這位弦高也確實一位高人,被抓住後,他對三位將軍說,他是鄭國的國君派來迎接三位將軍的,三位將軍一聽,我們是來偷襲鄭國的,這鄭國國君都知道我們來了,這還偷襲什麼了,於是就放了弦高。準備回國。

回去的路上,三位將軍越想越鬱悶,這大軍出動可是要花錢的,軍餉和糧草那都是成本啊,這一次去偷襲鄭國不成,賠本買賣,回去之後秦穆公不一定咋噴他們呢。

三人越想越憋屈,最後想出一個辦法,把本錢賺回來不就完了嘛,於是三人商議停當,決定轉而去攻打滑國,就這樣,滑國滅亡。

滑國:“老子惹了誰?”

關二爺的山東話

關羽身為劉備集團的重要人物,鎮守荊州重地。荊州是東吳的咽喉要地,孫權也不得不巴結討好關羽。

未來和關羽搞好關係,孫權決定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關羽,就讓諸葛瑾去當媒人說客,畢竟諸葛瑾和諸葛亮的關係近嘛,說話也方便。

結果諸葛瑾和關羽說了這個事兒後,關羽一聽,有點不願意,於是就說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

諸葛瑾一聽很生氣,就把這事和孫權學了,孫權很生氣啊!從沒有受到過這樣的侮辱,後來關羽進攻曹操的時候,孫權斷了關羽後路,要了他的命!

關羽很冤枉啊,他說的實際是“吾女焉能嫁權子?”結果被諸葛瑾這位山東人轉達成了“虎女焉能嫁犬子?”

因為這事關羽丟了性命,真是冤枉啊!!


大家好,順手關注野史日記,一起了解歷史~~


野史日記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說起躺著也中槍的事兒,必須要提一提最經典的澳大利亞躺槍事件了。



1976年8月,東部半島北緯38°軍事分界線附近,美朝雙方在軍事分界線兩邊的哨所緊張的對峙。

有一天,韓美聯軍的士兵發現,軍事分界線附近的一棵樹擋住了自己的觀察視線,於是決定派幾個人拿斧子把樹砍掉。

但是在朝方士兵看來,這是明顯的越過邊境線挑釁行為,於是也派出士兵阻止。結果雙方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還好雙方都沒有帶槍,雙方唯一一個兇器就是美軍士兵手中的斧子,結果一來二去反而被朝軍搶走了斧子砍死了倆名美國大兵。



於是這一事件迅速發酵為雙方的軍事對峙行為。美軍一度威脅要把核武器運到半島。

但是隨著事情的進一步冷靜,最終美軍在大批裝甲車的保護下砍掉了這顆可惡的樹,這一威脅事件才告結束。

那麼這件事情和澳大利亞有啥關係呢?

原來朝軍搶走斧子後,發現發現上面有“Made in Austria”(奧地利製造)字樣,但是朝方翻譯眼神不太好,錯把奧地利當成澳大利亞(Australia)。



朝方認為韓美不是好人,提供斧子的澳大利亞也不是好人,於是立即宣佈與澳大利亞斷交。

莫名其妙的澳大利亞這就躺槍了,但是還不知道啥原因,也只能宣佈也斷交了事。

一直到了20年後的2005年,澳大利亞外長訪潮的時候,雙方關係升溫,澳大利亞答應向朝提供價值500萬澳元的12000噸小麥援助。

在這樣的契機下,澳大利亞人才好意思尋問兩國斷交之謎,結果是朝外交部一位高官才不好意思的解釋是當時一位蹩腳翻譯錯譯國名所致。

澳大利亞:…………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韓復榘在中原大戰期間投靠蔣介石,使得戰後蔣介石論功行善讓韓復榘當了山東省主席,這一當就是7年,直到日本人打過來。


韓復榘主政山東期間,做了很多實事,使得山東成為了民國時期的“模範省”,但也因為韓復榘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使得韓復榘成為了蔣介石的眼中釘,總是找機會想排擠出局。


“七七事變”後,日軍很快打到了山東境內,而韓復榘守土有責,與日軍進行了血戰,損失很大,而且的確不是日軍的對手,就不顧李宗仁、蔣介石的命令,擅離職守,主動放棄了黃河天險,讓日軍長驅直入。而這也成為了蔣介石誘殺韓復榘的官方原因。



其實在抗戰期間,擅離職守的何止一個韓復榘,更多的還是蔣介石的嫡系將領。蔣介石殺韓復榘的原因冠冕堂皇,其實背後更多的是對韓復榘這麼多年的清算。


韓復榘主政山東期間,把山東經營成獨立王國,水潑不進針插不進,擅自截留稅款,對抗中央,擴充勢力,這些蔣介石都看在眼裡。最令蔣介石不能容忍的就是韓復榘聯合華北的宋哲元和四川的劉湘,建議成立“反蔣三角聯盟”,這是蔣介石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這才是蔣介石殺韓復榘的真正原因。


如果韓復榘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即便領土丟了也就丟了,自己逃了也就逃了,最多撤職留任,還不會至死。從抗戰開始到韓復榘放棄黃河天險,才幾個月時間,半個中國都已經淪陷殆盡,要論責任,那該殺多少人呢?



這隻能說韓復榘是撞到了槍口上,也讓蔣介石找到了機會,使韓復榘成為了整頓吏治、提升士氣的犧牲品,也順便除掉了一個不算對手的對手。


對此,你覺得韓復榘該殺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真正“躺在那裡”也中槍的其實是陳誠陳辭修,1948年3月末,這位身兼蔣軍“參謀總長、海軍總司令、東北行轅主任”的大員,“土木系”軍事集團的老大,正在上海江灣陸軍醫院躺著呢,因為他的胃病已經非常嚴重,經過美國專家的診斷,認為保守治療已經很難康復,因此必須進行胃局部切除手術。



陳誠是1947年9月1日赴任東北的,雖然剛履職時牛皮吹的很響,然而僅僅兩個多月就被林彪部隊打得喪師失地損兵折將,11月17日胃病開始發作,勉強撐到元旦過後,陳林達新編第五軍全部被殲的慘敗,直接刺激得他胃出血了,逃離東北已成定局。好容易捱到衛立煌1月22日抵沈,基本完成了交接,1948年2月5日即飛返南京。

衛立煌當時只是就任“東北行轅副主任兼剿總司令”,雖然接管了東北蔣軍的指揮權,但在理論上還是陳誠在東北的副手,也許是為了面子,也許是並未死心,總之陳誠當時並未辭去東北的兼職。就在他躺在病床上等待手術的3月29日,南京政府的所謂“國民大會”粉墨開場了,位高權重的陳誠當然也是國大代表,只是因病未能到會。



會議期間,南京政府“國防部長”白崇禧按例做了關於軍事形勢的報告,這個桂系老二本來就對自己被架空怒火中燒(部長和總長的權責,見之前的專答),因此在報告中竭力指責陳誠的過失,中心思想就是軍事形勢糟糕到如此地步,全權負責作戰指揮的“參謀總長”陳誠,需要承擔最大責任,簡直就是罪魁禍首。

這份軍事報告立馬讓會議炸了鍋,尤其是北方“代表們”群情激憤:“請政府殺陳誠以謝國人”!更有其它口號不絕於耳:“不讓陳誠逃往美國”、“到上海把陳誠扣留起來法辦”、“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我們要求最高當局演這出戏”等等等等。一時間,在滬上養病的陳誠成為眾矢之的,大有被唾沫淹死或者逮捕法辦的危險,用“躺槍”的形容已是太輕,簡直是躺著挨炮轟了。



1948年4月21日,大會居然一致通過《請政府嚴辦參謀總長案》,弄得蔣某人也非常狼狽,因為提案中有一些相當“專業”的指責:比如不應該過早裁軍和整編、不應該拒絕收編偽軍、在山東和東北多次用兵不當等,都切中了陳誠的要害。顯而易見,這背後有專業人士出謀劃策和推波助瀾,比如白崇禧的桂系、比如何應欽的“非土木系”等等。

南京和上海的各大報紙,也紛紛以“借人頭,平民憤”的標題大肆宣傳,鬧得滿城風雨。凡二十年來,陳誠的“土木系”不僅在軍隊中權勢熏天,在黃埔系內部也是飛揚跋扈,樹敵絕非一二,早有大票人看其不順眼了。現在有如此大好的報復機會,可謂是牆倒眾人推外加痛打落水狗,陳誠深感委屈,在給林蔚的信中大訴其苦,為“躺著中槍”反覆解釋。



之所以說陳誠是“躺槍的非典型代表”,一方面是他確實躺在醫院裡等著挨刀,另一方面其實各派勢力發難的終級目標根本不是陳誠,而是他背後的蔣某人。要知道,蔣軍所有的重大軍事行動和人事安排,都在這個“微操大師”的控制之下,並且他酷愛越級指揮,各大戰場敗績屢傳,他才是第一責任人,而至於陳誠,不過是他安排在臺前表演的親信而已。

蔣某人心裡也很清楚,處置陳誠就等於抽自己的嘴巴,但是坊間輿論洶洶,而陳誠也確有失當之處,於是採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力保“小委員長”過關:面示陳誠以養病為由提出辭呈,然後由他給予批准。



1948年5月13日,陳誠辭“參謀總長、海軍總司令、東北行轅主任”等所有本兼各職,一個月後的6月12日,陳誠在上海切除了三分之一的胃部,10月份舉家轉至臺北休養,民國史上最大的“躺槍案”告一段落。

可是畢竟“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陳誠離開權力中樞實屬無奈,也是為了避避風頭,但終究是蔣某人的第一心腹,起復是早晚的事。隨著形勢的變化,人民解放軍的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後,失去軍事老本的蔣某人,終於被迫在1949年元旦第三次宣佈下野,避居溪口之前緊急簽發了兩道命令: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陳誠為“TW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此時距離躺槍案發不過七個月而已。


度度狼gg


74軍張靈甫和李天霞的內訌,這幾個將領躺槍,最冤的還是3萬精兵

最倒黴的國軍將領,躺著也中槍,在張靈甫和李天霞的內訌中吃了瓜落

抗日戰爭中的國軍,哪一支部隊戰鬥力最強戰功最多,大家都知道是74軍。可是少有人知道,74軍的內訌一直就有,從未停止過。

74軍在抗戰期間,一開始是王耀武的51師和俞濟時的58師,後來又加入了施中城的57師。王耀武手下李天霞是第一戰將,俞濟時手下廖齡奇是第一戰將,施中城手下餘程萬師第一戰將,後來俞濟時和施中城都調走,王耀武帶著李天霞、廖齡奇和餘程萬打造了74軍最輝煌的時代,上高戰役、長沙會戰都是這樣的配置。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74軍因為薛嶽的瞎指揮損失過半,李天霞指揮有方損失最小,廖齡奇臨時請假直接當了替罪羊,張靈甫就當了58師師長。本來,餘程萬這個黃埔一期的老大哥就挺礙事,於是常德會戰中,張靈甫的58師見死不救,57師也晚了。到這時候,74軍全成了王耀武-李天霞-張靈甫這一系的人。

你以為王耀武、李天霞、張靈甫都是51師出來的就是鐵板一塊嗎?遠遠不是,當張靈甫和李天霞的鬥爭開始時,整個國軍都要鬧翻天了。

張靈甫和李天霞的鬥爭,一開始只是74軍軍長的位置。當時的情況是,張靈甫當的58師師長,沒啥特殊功勞,不可能連升兩級當軍長。李天霞功勳卓著,作為74軍副軍長,扶正實在是情理之中。可是,結果卻是,張靈甫生了74軍副軍長,而李天霞調到了100軍當軍長,原100軍軍長施中城當了74軍軍長。

李天霞天真的以為,施中城不是黃埔畢業的,最後這個軍長一定是他的。但他低估了張靈甫的活動能力。在李天霞和施中城在湘西雪峰山浴血奮戰時,張靈甫順利搭上了蔣介石的船,通過委座特批的條子上了將官班。李天霞的後臺,除了王耀武就是錢大鈞,比起張靈甫巴結上的蔣介石,明顯差遠了。

李天霞更沒想到的是,張靈甫待在重慶,還搭上了宋美齡的線。張靈甫的第一任妻子邢鳳英是村婦,看不上,僅僅是判死刑前夕做了一次,生了個張居正;第二任妻子吳海蘭被他一槍打死;第三人妻子高豔玉死了兩個孩子,又瘋又傻,實在不利於走夫人路線。於是,張靈甫娶了湖南名門女子王玉玲。王玉玲找宋美齡認了乾親戚,這個夫人路線走的很順利。

就這樣,當別人都在積極練兵準備抗日最後一戰時,張靈甫一直在忙於自己的婚事。婚事一成,就當了74師師長。兩件事放在一起,看似雙喜臨門,其實背後有很強的聯繫。

當然,張靈甫受器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長得帥!

別小瞧顏值這件事,委座是師從曾文正公的相面大師,看著長得濃眉大眼,那一定是打有前途的。第一眼看到孫元良,看著此君濃眉大眼,一定是黨國元良,必須提拔,多不成器都要栽培,犯多大罪都不能判死刑;還有黃傑、桂永清,都是臨陣脫逃的懦夫,都因為長得帥,不僅沒有處死,反而繼續升官。

不管是夫人路線還是外貌協會,總之張靈甫擊敗了昔日的上司李天霞,成了御林軍74師的師長,紅的發紫。可是,李天霞也不差,100軍在他的調教下,居然從雜牌軍躍升到了甲種軍,改編為83師。

因為83師和74師都有74軍的淵源,在上層也都有俞濟時和王耀武的關照,所以一直是並肩作戰的關係。在國軍中,這兩個師也是不相伯仲的主力部隊。蘇中戰役中,83師損失3000人,兩次漣水戰役中,74是損失6000多人。解放軍集中兵力殲滅一個整編師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於是國軍開始了建立整編軍的行動。

建立整編74軍,把83師和74師合併,軍長到底是張靈甫還是李天霞?王耀武和俞濟時都舉薦了李天霞。因為李天霞資歷更老(曾是張靈甫團長的旅長,還是黃埔三期),更因為李天霞的功勞更大。但是,很不幸,這件事讓善於鑽營的張靈甫知道了。

於是,就有了74師在孟良崮的慘敗!

張靈甫認為,魯中戰役後,兩軍就要合併,到時候李天霞絕對要騎在他頭上。所以,張靈甫當即決定,改變作戰計劃,孤軍吸引解放軍來圍攻,為魯中決戰立下不世之功!

李天霞哪裡知道這些套路?看到74師異動,直接彙報上級,並且以第一縱隊司令命令他後撤確保側翼安全。張靈甫直接告狀給委座,要求脫離第一縱隊指揮序列,並且劃歸第四縱隊黃百韜指揮。

黃百韜也不是傻子,他是日械部隊,怎麼可能指揮美械部隊?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張靈甫想的是,將來要是打了勝仗,25師併入整編74軍,黃百韜的雜牌軍25師就成了張靈甫的!

張靈甫聰明反被聰明誤,解放軍阻擊頑強,國軍支援部隊根本無法支援他。74師的3.3萬人在解放軍發起總攻僅僅半天時間就全軍覆沒了。就連救援最及時的25師都差點被包了餃子。

在李天霞和張靈甫這兩位74軍名將的內訌中,有多少人躺槍了?

李天霞,完全搞不懂張靈甫在幹啥,莫名其妙丟了官職丟了軍權。真不是不願意救張靈甫,總司令顧祝同說張靈甫要投共啊!不躲遠點怎麼行?

黃百韜,為了救張靈甫,25師大傷元氣,結果還受了處分,冤不冤?

湯恩伯,掛著陸軍總司令的名頭(排名還在總司令顧祝同前面),當了一個第一兵團司令已經夠憋屈了,如今還要被張靈甫這個師長穿小鞋。

對了,還有餘程萬,張靈甫掌握整編74師後,把他一腳踢開,直接啥也沒有了。

孟良崮戰役之後,這幾人都沒有被判刑,大概老蔣也知道,戰敗的最根本原因,是張靈甫指揮無方、不聽命令吧!


歷史知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說一個搞笑的事情,是大名鼎鼎韓復榘的傑作。

韓復榘在山東做土皇帝的時候,很喜歡親自去各地現縣政府裡判案。

他只有私塾文化,哪裡懂什麼案件、法律,只是想要體會操縱別人生死的快感。

韓復榘的判案很簡單,草草看看卷宗,隨後胡亂詢問幾句,就判決。

他的判決基本只有殺或者放,基本沒有監禁一說。

被判死刑的犯人,往往會大哭大喊“冤枉”,而被釋放的犯人則狂喜不已,扣頭謝恩。

韓復榘的判決很隨意,往往1個小時就連審問很多起案子。案子太多,他根本記不起最初審問了什麼。

有一次,地方鄉紳派來有個叫做小道的18歲少年,向縣政府送信。

到了縣政府以後,韓復榘正好在審判一群土匪,小道不敢打擾,躲在傍邊看了一會。

然而,韓復榘下令“統統槍斃”的時候,小道躲閃不及,也被韓復榘的衛兵當做土匪捆綁起來。

被拖出去處死的時候,小道正好在院子裡面遇到了韓復榘。

小道急忙對著韓復榘大喊求饒“我不是土匪,我不是土匪,我是送信的”。

審判的人太多,韓復榘根本不記得犯人的臉。

聽說是送信的,韓復榘以為是為土匪通風報信的老百姓,就罵道“送信的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一起殺了”。

於是,小道就被堵上嘴,拖到外面槍斃了。

結果當地縣政府收屍的時候,驚訝的發現多了一人,急忙向韓復榘彙報。

韓復榘這才醒悟,小道真的是送信的老百姓,被誤殺了。

然而,韓復榘卻不認錯,還說“這小子現在就叫小道,長大不就是大盜了嗎”。

最終,以縣政府補償給小道母親50塊大洋瞭解。

一條人命就值50塊大洋。

小道可以說是躺槍的經典人物了。


薩沙


說幾個歷史上躺槍的搞笑事件:

光緒二十九年,清廷開設經濟特科,考中第一名的是後來的民國總理梁士詒。但這位狀元郎的名字卻取得不好,有流言說他的名字是“梁頭康尾”,所謂梁頭,指的是梁啟超的梁,他也姓梁;所謂康尾,是因為康有為的別名祖詒,而梁士詒的名字最後也有個詒字,並且他還和康、梁氏廣東同鄉。

經過戊戌變法後的慈禧太后對康、梁二人恨之入骨,一看這個人的名字帶著“康頭梁尾”就來氣,於是大筆一揮,除去了梁士詒的狀元功名。


1951年,土耳其遠征朝鮮,其政府派出參加“聯合國軍”的一支5000人步兵旅,該旅是一支比較頑強的部隊,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共作戰三次。

第一次剛到前線,被寄予厚望的5000人土耳其士兵,猛撲一直規模千人的“中國軍隊”,經過激烈交戰,他們使用著名的土耳其彎刀砍死了數百“志願軍”,打死打傷不少的“中國人”,並俘虜了200多人。事後調查那是南朝鮮軍第六師的一部分。

第二次他們伏擊了一支“中國軍隊”,土士兵猛攻猛打,繳獲了青天白日旗一面。

第三次與真正中國人民志願軍交手,經歷了真正的白刃戰,但反被志願軍殲滅三千多人。美帝緊急徵調土耳其旅上來,想堵住德川失守後的戰線缺口,防止志願軍側翼迂迴,萬萬沒想到,具有英雄光榮傳統的奧斯曼突厥軍隊,替志願軍把從德川好不容易逃出來的南棒子殘軍給全殲了。


再說個土耳其的躺槍的隊友。1974年,土耳其和希臘爭奪塞浦路斯大打出手,7月初,土空軍的偵察機在塞浦路斯外海發現一支驅逐艦隊,由數艘大型驅逐艦組成,看到獵物後的土空軍甚是興奮,便立刻派出戰鬥機直撲這支艦隊。

經過一番激烈的海空交戰後,他們成功擊沉了一艘“科卡德裴”號驅逐艦,然後又重創“艾達德裴”號和“斐夫齊恰克馬克元帥”號,這次攻擊一共造成232名海軍士兵死亡。

在土空軍載譽而歸時,土海軍部隊也發來“賀電”,首先祝賀了土耳其空軍傲人的戰績,然後申明這三艘被摧毀的驅逐艦其實是土耳其海軍。


秦國攻打鄭國,長途奔襲,才走到鄭國境內,遇到了一個放牛的,說是鄭國的使者,特地來犒勞秦軍的。秦國的將領想:我們本來是來偷襲的,現在人家都提前知道了,都已經派人來犒勞我們倆,那還偷襲個毛啊。於是就沒有攻打鄭國,可是大軍已經出來了,總不能空手而歸吧,他們就把鄭國旁邊的滑國給滅了。

滑國:這也能順手?


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與英軍大戰失敗,滑鐵盧在比利時。

1870年,普魯士在色當俘虜法王拿破崙三世,普軍是通過比利時進入的法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英法與德奧再次打的難解難分,比利時被打成白地。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法再次和德國開戰,德軍打垮比利時繞到馬奇諾防線背後,打敗法軍。

可憐的比利時。


大國布衣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過一些非常狗血的事情。這裡要說的是向全世界宣戰的聖馬力諾共和國。很久很久以前,迷你小國,聖馬力諾就宣佈了自己是“中立國家”。想著自己不惹人,人也別欺負自己。(聖馬力諾說是國家吧,你可以把他理解為“聖馬力諾村”,當時萬把來號人,地盤也小60多平方公里,將將夠埋下秦始皇。)


在1944年6月26日,聖馬力諾的農民們想著:今天天氣不錯,挺風和日麗的,適合吹牛喝酒曬太陽。沒想到飛來橫禍,轟隆隆的轟炸機路過,扔下幾個炸彈。聖馬力諾村,頓時遭殃,房屋倒塌幾十間,百姓死傷百十號。這點傷亡數字,對於二戰中的那些大國,一般都是小數點後面,用來抹零的。對於聖馬力諾就了不得啦,你這幾個炸彈,屠滅了俺們國家百分之一的人口呀。

聖馬力諾一打聽,是英軍懷疑這裡有德軍存在,就路過的時候隨手炸了那麼一下下。聖馬力諾人就怒了,俺們村大小好歹也是中立國,老虎不發飆你當病貓?給你們點顏色瞧瞧,村民大會(哦,是國會)決定宣戰!挑起二戰的國家都不是好東西!向同盟國所有國家宣戰!向軸心國所有國家宣戰!很不幸,我國也被宣戰了,不久蔣某人的桌子上擺著一份,來自不明敵國的宣戰書。

強大囂張如德軍、日軍都不敢想我國宣戰,這聖馬力諾是何方神聖?難道德/日/意又找到了強大盟友?估計蔣某人的作戰參謀,在地圖上找來很久——要哭了,地圖上沒有哇,莫非來自星際?聽說,這傢伙野心不小啊,要統一世界?(全世界有點能耐的國家,全部被人家宣戰了)。

沒多久,一小股德軍逃竄到聖馬力諾,聖馬力諾準備出動全國軍隊予以抵抗(全國軍隊100多人,裝備精良:刀槍劍戟),一看敵人兇猛(200多人),趕緊投降,聖馬力諾被半小時滅國。

又沒多久,一股英軍追擊德軍來到這裡,40分鐘以後,聖馬力諾換了主子。聖馬力諾村民大會趕緊商議:敵人太猛,沒法打,派人談判吧?

估計蔣某人的作戰參謀,得到了來自歐洲盟友的消息:聖馬力諾不足為患。蔣某人拍拍胸口:“娘匹西,原來是個村,差點嚇死老子!”


爾朱少帥


歷史上有哪些躺著也中槍的事?

在二戰期間當時有一個國家可以稱之為躺槍王,而且從事件的發生到結束都非常的搞笑,回憶這一段歷史,也許這個國家的民眾們都會感到哭笑不得。事情還要從1940年說起,這一年的六月,當時意大利開始向法國和英國宣戰,他們認為這場仗是一定能贏的,尤其是在攻打法軍時,首先意大利派的是精銳,其次法國當時已經潰不成軍,所以這一仗值得一打,結果自然也不言而喻了。

在意大利有一個小國家,這個國家的領土面積小的可憐,他們敢說領土小,沒有哪個國家敢說更小,這個國家就是聖馬力諾,聖馬力諾的面積只有六十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少得可憐,所以可想而知這個國家如果要參戰的話會被敵軍瞬間擊敗。在意大利開始宣戰的同時,聖馬力諾也開始憂心忡忡,聖馬力諾的擔心不無道理,他們雖然是意大利境內的國家,但是國力過於薄弱,聖馬力諾擔心會因此吃虧,所以馬上就宣佈了中立宣言。可是聖馬力諾的想法太天真了,聖馬力諾當時的領袖是朱利亞諾.戈齊,他發表了中立宣言後,本以為會安全了,不想當時美國人喜歡大做文章,加上朱利亞諾就是法西斯黨,所以美國記者所刊登的文章標題居然是聖馬力諾要對英國宣戰。

看到這個新聞後,朱利亞諾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恨不得馬上就拿著廣播喇叭解釋不是這個意思,隨後他開始和美國媒體聯繫,第二天美國媒體就進行了更正,雖說這件事算是過去了,但是朱利亞諾也擔心會被誤解。到了1944年,又發生了一件讓聖馬力諾十分懼怕的事件,當時英國的炸彈居然炸到了聖馬力諾境內,而朱利亞諾以為英國是因為之前的誤會而仇視聖馬力諾,實際上英國根本就沒有在意過聖馬力諾曾經的任何宣言和動作,聖馬力諾被炸完全是因為國土面積太小,不小心將炮彈丟在了境內導致的。英國當時面對聖馬力諾這樣的小國自然不會承認錯誤,反而認為聖馬力諾被炸是因為在意大利境內。

這一次英國將聖馬力諾激怒,朱利亞諾居然宣佈和盟軍宣戰,聖馬力諾的這個舉動被認為是挑戰世界,後來聖馬力諾因為國力太弱被滅國,直至援軍支援才復國成功,前後一共躺槍兩次,每一次都是把自己嚇得不行而其他國家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小國都發生了什麼。


江上孤舟


不招惹是非,安分守己卻禍從天降,沒辦法,就是有人倒黴到讓人心疼的地步。

躺著中槍之唐朝李君羨

他相貌堂堂,一身好武藝,沒事兒還自學文化知識,對李世民更是忠心耿耿,李世民指哪兒他打哪兒。李世民原本很欣賞他,破格重用他守衛玄武門重地。

本來李君羨前途一片大好,將來進入凌煙閣的主兒。

但意外降臨,國師告訴李世民“武娘代唐”。當李世民得知李君羨的乳名叫“五娘子”時,疑心病爆發,一個月後,李君羨被誅殺,替武則天頂了鍋。

皇帝就是這樣,他是天下最有權威的人,也是心裡最惶惶不安的人,畢竟想要取而代之的人不計其數。

躺著中槍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同樣是聽信了國師的話,妄造殺戮。

國師對他說,你的性命可能不保,必須“殺清河,誅萬人”才能安然無恙。拓跋珪於是派人在清河郡展開萬人大屠殺,無辜老百姓們血流成河。然而拓跋珪還是死了,死在他親生兒子拓跋紹手裡。

拓跋紹的封號就是清河王,“萬人”其實是拓跋紹母親賀夫人的小名。

賀夫人原來是拓跋珪的姨,本來都嫁人了,被拓跋珪看中,強行娶了,丈夫被殺害,賀夫人恨得牙根癢癢。偏偏拓跋紹又不爭氣,拓跋珪多次揚言要殺死自己這個孽子,所以賀夫人先下手為強,讓兒子殺死拓跋珪。只是可憐那清河郡的百姓提前遭殃了。

沒辦法,命運就是這麼無常,個人也好,國家也好,都可能分分鐘遭到滅頂之災。

躺著中槍之鄰居滑國

周朝有個小國家叫做滑國,祖先是周天子所封,所以雖然國家小,但也戰戰兢兢的存在著。

當時各諸侯國爭霸,秦國趁晉國晉文公去世之際,想要擴大地盤,威風一下。所以秦國派出孟明視等大將率兵出征鄭國,因為鄭國裡面有逢孫揚孫,杞子做內應,所以秦軍原本是信心滿滿。

半路上,他們遇到了鄭國的愛國商人弦高。弦高一邊派人回國報告,一邊攔住秦軍,客客氣氣的告訴他們,別去了,我們有準備呢!秦軍一聽心裡沒底了,而逢孫等人又被鄭國趕了出來。

孟明視心裡明白,自己怕要無功而返,大軍出發興師動眾,啥都不幹就回去那多寒磣,於是秦軍滅掉挨著鄭國的滑國,悻悻而歸。

其實滅掉滑國對秦國毫無意義,因為滑國的地理位置並不利於秦國掌控,最後這個地盤又白白送給晉國。而滑國就這樣無端消失在歷史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