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想見你》的結局中,看懂黃雨萱一個人的選擇

由黃天仁執導,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等主演的電視劇《想見你》,打開了我們神奇的腦洞,愛情與懸念結合的劇情,張弛有度的敘述節奏,刻意打亂時間線的敘事方式,這些因素都讓這部電視劇獲得了關注與成功。

如果說結局是校驗作品好壞的試金石的話,那《想見你》當之無愧是一部好作品,是閒時翻書君能想到的最好的結局,想和你說一說它好在何處,且容我一一道來。


從《想見你》的結局中,看懂黃雨萱一個人的選擇

一、莫比烏斯環的結構

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就形成了<strong>莫比烏斯環。莫比烏斯環從環中的任意一點出發,一直向前走,可以遍歷環上所有的面。環狀的形態,讓這一過程無始無終。

拗口的理論到此為止,莫比烏斯環的結構之於《想見你》,就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在《想見你》中,人物以穿越的形式,把未來與過去連接成環狀,構成了一個因果可以倒置,乃至互為因果的時空關係。

舉一例來說明:黃雨萱往回穿越到陳韻如身體,讓李子維認識到未來有一個黃雨萱,此為“因1”。其“果1”是李子維向前穿越到王詮勝身體,讓黃雨萱愛上了王詮勝。“果1”繼而成為“因1”,當王詮勝因空難去世,黃雨萱悲傷思念,藉由“last dance”往回穿越,完成一個因果循環。在《想見你》中,擁有這種顛倒因果的穿越能力的,一共有三個人,另一個能力者是謝芝齊。


從《想見你》的結局中,看懂黃雨萱一個人的選擇

當所有的事實都擺在我們面前時,誰是兇手,動機結果都以明瞭,唯一的懸念只剩下如何改變命運。從狹義的角度看,就是使李子維能和黃雨萱繼續在一起;從廣義的角度看,就是改變所有人的命運。《想見你》把這個懸念留到了最後部分,關於如何通過改變過去重塑未來,閒時翻書君想說的有 2點:<strong>一是改變命運的條件;二是構建未來的邏輯。

二、改變命運的條件—“騙”了我們很長時間

《想見你》一直在暗示我們改變一切的重要線索是:“阻止陳韻如在小年夜被殺”,似乎改變這一重大事件就能將所有的不幸一一化解,但顯然不合情理。如果陳韻如沒有被殺害,莫俊傑不會坐牢,但這不足以改變謝芝齊行兇,他仍可能在“現在”時間線上殺死李子維。而更加弔詭的是,如果黃雨萱沒有收到隨身聽,又或是變成王全勝的李子維選擇不上飛機,對於“現在”這個時間線而言,黃雨萱將好好地活下去。也就是說,<strong>只要黃雨萱沒有穿越回去,這個環狀結構自然瓦解

換言之,解救陳韻如並非一個萬能解答,而且也不是一個唯一答案,<strong>正因莫比烏斯環無始無終的特性,無論在哪一點斷開它,無疑都可以改變其結構。當我們把時間的因果關係考慮進來時,斷開環會有一個最好的結果,與最不好的結果,這取決於在什麼點解開這個循環。


從《想見你》的結局中,看懂黃雨萱一個人的選擇


2004年的電影《蝴蝶效應》,講的也是時空穿越的故事,劇中的主人公伊萬不滿現狀,不斷穿越時空,力圖改變曾經不如意的經歷,然而事與願違,每一次改變,哪怕再小的變化,也給他未來的生活帶來了更加嚴重的損害,無法忍受的伊萬最終選擇結束一切,他回到自己仍是胎兒的時期,用自殺來終結起源。因此,改變的影響很可能不定向的,哪怕帶著最好的願望去執行,未來也未必能夠如願。

在看《想見你》時,就一直帶著疑問,黃雨萱、李子維一直尋求改變過去,卻完全不關心對未來的影響,或者說是帶著某種一廂情願的希望去拯救陳韻如,卻對此中因果毫無所知,劇中沒有人提出過質疑,所有人都在努力地實踐,莫非是劇情上的漏洞?


從《想見你》的結局中,看懂黃雨萱一個人的選擇


NO,看到後面才知道這也是《想見你》放的煙幕,就如同劇情一直在誘導我們相信,穿越的必要條件是“隨身聽”一樣。看到最後,密集地解開懸念,禁不住叫好。

其一:黃雨萱最後一次穿越,使我們明白穿越的媒介是“Last Dance”的磁帶。於是邏輯變成,毀掉磁帶則無法穿越。黃雨萱成功救人後,讓莫俊傑毀掉磁帶,即選擇在最初的源頭結束一切。斷開這個循環,使之後的一切迴歸單向的時間,不再有多種可能,無論未來如何,都不再有可能改變。

其二:未來的改變,在黃雨萱最後一次穿越時已經發生,因為原本的循環中並沒有這最後一次穿越。當陳韻如被救後,李子維問黃雨萱:“如果未來改變了,為什麼我們還能在這裡討論這些呢?”所以,並非是因陳韻如的命運才啟動未來的改變,黃雨萱的這一次穿越,一開始就啟動了改變的按鈕,但黃雨萱只是原因,而改變只在個人,黃雨萱對陳韻如說:“這一次我不會阻止你,也不會有想要拯救你的念頭”。說明

命運不是被拯救的,改變只能由自己做出。所有人在改寫自己命運的時候,合力改寫了未來,而這未來究竟如何,黃雨萱並不知道,她只是選擇了改變。

這是一個接近完美的結局邏輯,當然,必須配上<strong>特定的構建未來的邏輯


從《想見你》的結局中,看懂黃雨萱一個人的選擇


三、如何構建未來

食言了,還得提一個拗口的理論。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接近完美”,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平行世界”的觀念。<strong>平行世界是指存在無窮多個與我們所處世界相似的世界,可以認為由於每一次的選擇的不同,分裂出兩個不同世界。平行世界的特點有兩個:一是共存;二是互相無任何影響,即無法在平行世界中穿梭。

如果《想見你》選擇平行世界的邏輯來構建未來,那麼對於改變了過去的這個黃雨萱來說,她將回到她所在的這個時間線上來,在她的世界,<strong>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已發生的事實,無法改變她將繼續在王全勝空難,中年李子維被殺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另一方面,被改變的過去衍生出第二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陳韻如、莫俊傑、李子維以及年幼的黃雨萱將繼續他們的故事,後面的劇情實際上就是在延續這一條時間線,比如小黃雨萱問李子維:“大哥哥你有沒有女朋友……”。總體上來說,一悲一喜,

悲的是一路追劇下來,我們熟悉的那個黃雨萱只能帶著成功拯救過去的零星溫暖來面對沒有李子維的現實生活。


從《想見你》的結局中,看懂黃雨萱一個人的選擇


為什麼我認為《想見你》的結局做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結局呢?<strong>因為它沒有選擇平行世界的邏輯。

當我們解開莫比烏斯環之時,是什麼在繼續支撐時空呢?是時間!是時間所產生的因果聯繫。因此,另一種世界的闡釋是這樣的:一旦過去改變,曾經鐵板釘釘的未來將成為“空中樓閣”,沒有了過去的“因”作為支撐,<strong>未來必然湮滅,彷彿它從來沒有存在過一般。

對最後一集中的“<strong>消失”還有印象嗎?先是陳韻如在過去消失,回到“現在”,然後是關於李子維的記憶消失,所有和他相關的影像都被抹去,最後黃雨萱家中所有的東西都消失了,連同黃雨萱自己也消失了。這就是劇情選擇的“湮滅”。

黃雨萱所在的這個未來不復存在了。因此,《想見你》之前劇集中的所有歡喜、悲傷、謀殺都不存在了,曾經的未來湮滅了,新的未來等待被髮生。世界迴歸於陳韻如受傷醒來的那一刻,而這一次陪在她身邊的是莫俊傑,受傷的原因是“被車撞”。之後,我們便看到了李子維遇到了小黃雨萱,並被她“纏上”。<strong>沒有了悲劇,只有了被設定為美好的、等待展開的未來。


從《想見你》的結局中,看懂黃雨萱一個人的選擇


關於這個未來構建邏輯的設定,讓我想起了新海誠導演的日本動畫《你的名字》。當三葉改變了村子毀於隕石的命運之時,應為過去的改變,曾經的未來不復存在,因此瀧和三葉互換身體,約定記住對方名字的事實也不復存在了。當他們在臺階相遇,同時喊出“你的名字是”那一刻,新的故事才算開始。

你有沒有發現《想見你》收官的思路和《你的名字》如出一轍?

四、接近完美的完美

如果只是懸疑,那就像是沒有靈魂的軀殼,故事可以引人入勝,除去一時之快便不剩下什麼,這樣的作品終究難逃“炫耀技巧”之名。那麼看過《想見你》後,在我們心裡是否留下了一些東西呢?

有的,是一種感動。

如果選擇平行世界的構建模式,其實大可以把故事編成中年李子維受到謝芝齊的襲擊,失去了意識。等到黃雨萱穿越回來時,中年李子維醒了過來。這樣的情況,兩個世界,同樣是喜劇結尾。這不是完美的結局嗎?

仁者見仁,我的觀點是這樣雖然無缺,但並非完美。

其實,黃雨萱選擇讓莫俊傑毀掉磁帶之時,<strong>應該已經意識到她將失去一切了,請注意,對於此刻還存在的黃雨萱,她要面對的是被抹煞去的未來,從

某種意義上來說,黃雨萱選擇了放棄她自己的現在,去成就屬於陳韻如這個時代所有人的未來。雖然她不知道未來會變得怎樣,但她仍然選擇相信所有人,是的,所有人,相信陳韻如重拾生活的信心、相信李子維不變的真情,相信莫俊傑會有美好的人生,甚至包含了謝芝齊的改變,因為此刻小小年紀的他不會再遇到未來那個觀念扭曲的自己。也許對所有人都好,唯獨不是自己。


從《想見你》的結局中,看懂黃雨萱一個人的選擇


如果你再看一遍最後一集時,不知你不是會和我一樣,不再在意李子維與小黃雨萱的相遇,甚至覺得5分鐘的補充結局也顯雞肋。相對地,你會更加留心黃雨萱身邊的事物漸漸消失的一幕幕,對她的眼淚與歡笑多一分不同的理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猜想,你一定會認同我對《想見你》“接近完美的完美”的解釋!

--

用溫暖的文字遇見溫暖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