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疫情之下,人與人的接觸暗藏風險。可是,醫護人員還需要頻繁進出隔離區進行配藥、測量體溫等基礎工作;貨物運送工人們還需要將大批大批的物資運送進武漢各個醫院,連喝口水的時間都無法耽誤。

於是乎,有人呼籲無人配送儘快“上線”。多家線上電商平臺紛紛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原本專注於室內送餐的機器人,從餐區開始走向疫區;無人配送車、無人機也走出試運營,開始上前線“抗疫”;在復工之際,無人出租的需求也提前到來……


如此,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避免了人與人面對面的接觸,極大降低疫情的風險。蘇寧金融研究院預測稱,此次疫情可能是無人配送加速發展的契機。


無人配送的價值正在慢慢地顯現出來,那麼,哪些科技企業率先加入了這場“生命爭奪戰”?無人配送的技術發展地怎麼樣了?真正的無人車時代,會提前到來嗎?


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室內機器人從餐區走向疫區

這個春節假期,人們都是擰緊了神經在過的。


1月25日(大年初一),一新加坡航班“空降”杭州,機上335名乘客中2名發燒人員送至醫院,其餘武漢乘客在機場賓館就地隔離,另外219名其他乘客在中共杭州市委黨校集中醫學觀察。


次日(大年初二),接到需求的擎朗智能CEO李通立刻在工作群發起前往隔離點支援的號召。應者雲集,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家中“頂樑柱”、也不乏97年的年輕大小夥。協調之後,有6個志願者奔赴了杭州黨校,他們在兩天內迅速完成了8層重症隔離區的16臺送餐機器人部署。


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自此,擎朗智能的送餐機器人花生成為第一個重症隔離區的商用服務機器人。據擎朗智能工作人員向AI報道介紹,花生一次可以送多達60個房間,每次送餐都會有“大家好,我來為大家送餐了,祝您用餐愉快”的語音提醒,除了送藥、送餐,花生還能回收被服和醫療垃圾等工作,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送往疫去的機器人較以往餐廳工作的機器人,在自動送餐模式上有所升級,“平時在餐廳送餐環境下,機器人從1號桌在被服務員按下確認鍵才去2號3號桌,但是在為了效避免人和人接觸,需要在最短時間調試為全自動,機器人會在一個房間停留20秒後自動離開。”

在機器人部署完畢後,擎朗智能6位技術志願者在接受隔離期間,其中有2位開始發低燒,“我們都為此揪心,醫生看診後才知道是前期趕工疲勞過度導致的,直到他倆體溫恢復正常,大家才鬆了口氣。”

在杭州取得良好反響後,李通開始思考怎麼幫助湖北一線。但是他面臨的問題是,湖北有很多重症隔離區,這些機器人怎麼過去,技術人員過去部署一個醫院後就要被隔離14天,那要怎麼在短時間內滿足當地需求。


“我們選擇了幾個方案,之前在武漢當地有很多合作餐廳,我們便向他們借用機器人,由當地技術支持同事安裝部署。但能借出的數量還是比較少,於是我們在一週前通過武漢文創聯繫的物流,從嘉興工廠又發出20多臺機器人前往武漢,在上週五又發了10臺前往孝感。”


據擎朗智能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已經在武漢方艙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多個醫院及湖北孝感、宜昌、洪湖等城市的定點醫院完成部署,此外,在北京、上海、杭州、溫州、廣州、深圳、重慶、福州等十幾個省份多家醫院、醫學集中觀察點也有擎朗智能馳援的身影,總數量多達1000臺以上。


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網友擔心在醫院並不寬敞的走廊內,機器人的運動如何快速躲避健步如飛的醫務人員?機器人是否防水,可以直接進行噴灑消毒?


擎朗智能的工作人員解釋稱,“其實醫院環境比餐廳環境還簡單。雖然醫院很忙但實際上醫生走動非常有序。我們的機器人已經在擁擠的餐廳運行三年多,避障方面沒什麼問題。機器人消毒方面,只要跟正常硬件殺毒一樣操作即可,防水也不用擔心。”


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除擎朗科技之外,其他一些專注於無人配送的企業也這場戰役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比如,1月26日,普渡科技對外宣佈“技術抗疫”計劃,截至目前,普渡科技公司已支援部署了 100 多臺機器人在湖北省多家醫院及廣東、浙江、山東、四川、重慶、陝西、河南、湖南、江西等省市的 40 多家醫院和隔離點。


再比如,1月29日,一則廣東省人民醫院迎來特殊“新員工”消息被刷屏,其實是賽特智能的兩名送藥機器人,名叫“平平”和“安安”。之後,“平平”“安安”的4位好兄弟也趕赴武漢的漢口醫院、中南醫院和雷神山醫院進入病房感染區開展藥品配送與餐食自動配送。


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無人配送車、無人機奔赴前線“抗疫”

如果說室內的送藥送餐機器人大大減少了醫護人員的負擔、避免人與人交叉感染,那麼室外的無人配送車和無人機,則添補了為醫院運送醫療物資和居民生活物資的司機的巨大缺口。


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2月6日,在武漢市青山區吉林街上,一輛由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智能配送車每天往返於配送點和醫院之間,異常忙碌。從京東物流仁和站出發,這輛無人配送車以15公里/小時的速度沿著街道行駛,一路躲避車輛和行人,將醫療物資不斷送到武漢第九醫院,顧客輸入提貨碼提取貨物即可提貨。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距離武漢第九醫院這個疫區核心只有600米。疫情爆發後,這個站點幾乎支撐起了第九醫院醫療物資的配送工作,其中,無人車配送約佔70%。

2月7日始,深圳一清科技的“夸父”無人配送車開始在山東工作,成為山東某市疫區物流的主力,為市區運送蔬菜,每車單趟可配送1500斤蔬菜瓜果。在前線疫區,無人配送車“夸父”則開始承擔後勤倉庫與病房、病房與垃圾站、超市與小區等地點之間的物資和物料運輸任務。


2月10日,在山東淄博,一家物流公司(山東樂物科技公司)啟動無人配送車,據悉,這款名為“小樂”的無人配送車的續航能力達到150公里,每日可完成蔬菜配送10噸以上。


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2月12日上午,一架順豐無人機降落武漢金銀潭醫院,將3.3Kg的醫療和防疫物資送到了醫護人員手中。據工作人員介紹,當日共安排了3架無人機執行順豐速運湖北區將軍路點部至金銀潭醫院的防疫物資運輸投送,無人機貨物運輸18架次(往返),總載重70kg,件數27件,所運輸物資均為緊急醫療物資。

2月14日,蘇寧物流5G臥龍無人車在蘇州送出第一單。只要在蘇寧APP線上下單,3公里範圍1小時內就能收到貨,而且臥龍可以24小時在崗服務。目前在蘇州、北京、南京三地相繼完成末端無人配送車部署。與此同時,蘇寧科技還推出蘇寧無人配送小biu機器人,快遞員配送至小區門口後,交由已經消毒的機器人將貨物送至消費者家門口,其間機器人可以自行判斷路線、乘坐電梯、以及提醒消費者取貨,完全實現“無接觸式配送”。


2月18日,據報道,美團已啟用兩輛無人配送車,為北京市順義區多個社區居民配送果蔬食品,公開測試道路上行駛速度約為20公里/小時,不久後無人配送車還會在海淀區進行落地。這是美團無人配送車在室內、園區真實訂單落地後,首次在公開道路進行實際訂單的配送。


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除此之外,百度、高仙機器人、酷哇機器人、智行者、馭勢科技等十幾個無人車企業,均有無人車投入到武漢、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的抗擊疫情相關工作中。

“這次對於無人配送車快速增長的需求,對於業內來說確實是一個發展機會,會相應催生出很多新產品新功能,讓專注於做無人駕駛的企業和資本方都更有信心了!”有業內人士向AI報道說道。


京東方面表示,將會在4月底會再投入50輛無人配送車,爭取在今年投入百輛。未來,隨著智能配送機器人的規模擴大,這些特殊的“逆行者”將為更多武漢的醫院提供必要物資的配送。


湖北順豐相關負責人也稱,順豐將為武漢增加投放航線和無人機數量,“無人機配送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有效消除道路限行和小區封閉等因素的影響,降低配送時間。另一方面,無人機的配送可以有效避免配送人員與醫務人員的面對面接觸,避免交叉感染。”


針對於全國範圍的居民日常配送問題,蘇寧方面則表示,蘇寧物流與蘇寧小店協同,已經圍繞3公里即時配送業務組建無人配送保障小組,啟動無人車末端“無接觸”配送服務在全國部署落地。


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無人出租需求提前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不只是無人配送車,無人駕駛出租車、無人駕駛環衛車、無人駕駛消毒車等其它無人化車輛的需求同樣巨大。

作為公共交通的出租車服務,人與人接觸的風險極大,太原、南京、合肥都有網約車司機感染新冠病毒的不幸消息,於是,人們開始期盼Robo Taxi的早日到來。


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以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出行服務的企業文遠粵行早在2019年11月底,就在廣州開啟Robo-Taxi試運營服務,運營範圍覆蓋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中心區144.65平方公里的城市開放道路,市民只需要下載叫車應用WeRide Go,即可呼叫使用,無需申請、審核。

據幾日前文遠粵行發佈的Robo-Taxi試運營的首份月度報告顯示,在2019年12月,Robo-Taxi共完成了8,396次出行服務,佔總訂單需求的62%。


在1月6日美國CES展會上,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商AutoX與FCA正式宣佈合作,聯手推出國內第一款可真正無人的Robo Taxi。二者在2月初也宣佈加強合作,目標是2020年上半年在深圳、上海等幾個國內城市中,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試點服務。


不過要真正無人駕駛還得獲得法律許可,目前已在國內開始試運營的文遠粵行 Robo-Taxi、百度Robo-Taxi等,均在車內配有安全員。


AutoX方面表示,由於這次疫情影響,讓整個社會都更加迫切地期待無人駕駛技術在公開道路上,早日實現大規模商用。


文遠知行創始人兼CEO韓旭表示,2020年的戰略規劃主要聚焦在兩點:一是,繼續推進文遠粵行 Robo-Taxi 的運營工作;二是,開展全無人駕駛的測試,在部分區域逐步拿掉安全員。


據瞭解,目前美國多個州已經允許真正沒有安全員的無人駕駛測試,亦允許Robo-Taxi面向公眾收費,2月初美國授權Nuro生產和測試非供人類駕駛員使用的車輛,豁免了非傳統汽車形態的無人車開上公開道路。


無論是面對疫情時期下對真正的無人駕駛技術早日到來的需求,還是面對美國的各種“開放”壓力,Robo Taxi的大規模商用化落地呼之欲出了。


無人配送深入“戰疫”前線,點爆無人駕駛發展

面臨的現實難題

儘管如此,室外物流配送的無人車及公共交通Robo Taxi的到來,相較於國內較為成熟的室內送餐送藥機器人而言,還是面臨著很多現實的難題。


在這次疫情中,就面對了很多質疑,比如:為何這次各大生鮮電商用的最多的還是外賣員將貨物放置於配送櫃的“無接觸服務”;蘇寧小區內無人配送的小biu機器人在小區內的配送為何只是處於前期測試階段,還未全面推廣;為何在疫情發生後的數十天京東的“無人配送”才在武漢正式面世等等。


京東物流X事業部自動駕駛研發部負責人孔旗對此解釋稱,“投入運營前,團隊需對配送機器人做多次測試,根據在公開道路測試結果,利用雲端數據不斷迭代產品。”


也就是說,從技術上來看,無人配送還是一種研究性解決方案,在配送過程中穩定性還有待考驗。在實際的無人配送過程中,科技公司還需要對路況、場景有更多深入的測試、研究、突破。尤其是在應對複雜場景中,如何智能調節無人運輸設備的速度,以保障運輸的穩定和安全,還需要大量測試和優化。


“無人車離最終實現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的無人駕駛,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作為新的生產力,如同從馬車到蒸汽機、再到汽車的變化,無人車還需要技術上的一系列升級,比如充電樁的設置、維修站點的部署以及軟硬件體系的結構調整優化等。”孔旗說。


再者,商業成本也是一直被討論但是待解決的問題。無人配送機器的研發成本和配送成本都遠遠高於人力成本。美團的無人配送部總經理夏華夏曾透露過,美團小型無人車成本約為10萬元,中型無人車成本約為20萬元,機器的配送成本平均下來,每單要達到7-8元才能持平。這種情況下,自然是聘用普通配送員要便宜得多。


不過,只要市場能夠給予無人配送服務實踐的機會,技術總是不斷進步的,成本相應也會變低。


最難的可能還是政策問題。從政策上來說,由於整個無人車、無人機處於測試階段,其牌照尚處於發放早期。在業界看來,政策如果還沒有放開,這將影響著無人配送時代的來臨。而無人駕駛出租車在中國遇到的最大挑戰就在於法律法規的限制。


文遠知行創始人兼CEO韓旭預計,這次疫情之後,中國的相關機構將會更加重視自動駕駛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路測里程和範圍是決定無人駕駛研發進度的關鍵一環,如果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測試,即使跑10年,無人駕駛技術都不會實現。


無論如何,從疫情中無人配送發揮的巨大作用來看,無人車發展已是大勢所趨。無人配送不是僅限於疫情期間才爆發出來的需求,而是一個持續存在的需求,為高效率、安全配送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無人配送與無人駕駛出租車等同樣巨大的需求疊加整合在一起,將使無人車早日實現商用化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