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爱吃汉堡的汉堡儿

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28天,截至到今天为止,我依旧没有复工,老老实实相应国策,宅在家中。

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出门,每天在家看电影,就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希望武汉疫情早日结束,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亿万中国人,都身心健康,一起渡过难关。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科幻恐怖片向来是观众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之一。既能满足天花乱坠的想象,同时还能得到视觉和听觉的满足。

自科幻片诞生以来,关于末日的描绘就没有停止过。末日世界,可能是地球资源的枯竭。就像《疯狂的麦克斯》一样,人类连多喝一口水都是奢望。也可能像电影《独立日》,异常强大的外星人,毫无同情的碾压地球。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同样,喜怒无常的地球,才让人害怕。没有人确切的知道,恐龙的灭绝到底是不是因为小行星撞地球。总是这些曾经的地球霸主,如今只能以化石的形式,回到观众的视线中。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或许,像《2012》或者《后天》一样,末日的灾难,只是地球自己的撕裂。其实关于世界末日的构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生化危机。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类似“生化危机”主题的影视作品,其实有很多。比如美剧《行尸走肉》、《血族》以及韩国的《釜山行》。它们都讲述了,因为基因生化的失控,地球遭遇恐怖的生化危机。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从2002年的《生化危机1》到2015年的《生化危机:终章》。“生化危机”系列陪伴我们走过13年的岁月。纵观六部生化危机,第一部是当之无愧的最经典。豆瓣评分显示,《生化危机1》的8.1分,也是该系列的最高分。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在21世纪的美国,保护伞公司是美国最重要的企业。90%的美国家庭使用它们的产品。但保护伞公司真正的项目是基因实验以及生化武器,就连保护伞的员工都不知道这些。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影片的一开始,画面由远至近,一个穿着防化服的男人,正通过机器人手臂,远程遥控一些试管。试管里的螺旋纹状的东西,样子和DNA十分相似。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之后看不见脸的男人,将螺旋状的试管打碎。不知名的气流通过中央空调传送到各个办公室。

于是乎,有些人被困在电梯里,电梯迅速降落,里面的人无人幸免。

密闭的办公室,灭火装置还是喷有毒气体。总之,无人幸免。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于是乎,一支精密的特派队伍,被受命调查真相。原来保护伞公司是由人工智能红后控制,数个小时前,红后突然封闭办公室,将里面的全部人都杀死。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特派队伍的目的,就是为了关闭红后。第一部最经典的,就是光波杀人密室。当时看见这杀人的X光,简直吓的一身冷汗。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红后的虚拟影像,乞求不要将她关闭。谁知根本没人理睬一个人工智能的请求。最后红后冷漠的说:“你们都会死在地下。”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其实红后的判断并没有错。保护伞的员工通过中央空调都吸入了病毒。这些人死后都会变成丧尸。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影片的结尾,整个浣熊市都遭到丧尸的攻击,生化危机的系列故事正式开始。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其实人类对生物基因的恐惧由来已久。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假设从琥珀中蚊子的血液里提取出恐龙的DNA。《人兽杂交》里,生物科学家用基因工程造来一个杂交怪物。《猩球崛起》中,当大猩猩有了智慧 。

病毒之下人类不堪一击,原来2002年的《生化危机》讲了这样的故事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是不是自己会毁灭自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