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近期刚斩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等四项大奖的韩国电影《寄生虫》,广受好评。这是一部深度探讨贫富差距和阶层矛盾的好电影。

电影《寄生虫》的故事并不复杂:穷人金基泽一家居住在拥挤的半地下室,全家失业在家,靠给披萨店折纸盒换取微薄的收入。一次机缘,穷人一家进入了拥有豪车和花园别墅的富人朴社长家工作,因贫富差距和阶层矛盾,最终酿成血案。

本文主要从社会、制度、认识,三个层面来探讨贫穷的根源,及如何从个人层面,运用三维法则,摆脱贫穷,实现阶层跨越。


一 贫穷的根源


1 社会层面:整体经济不景气,个人就业行势严峻


据韩国统计厅称,2019年第一季度青年层的“扩张失业率”从22.9%上升至24.2%,上升了1.3个百分点。


据分析称,这是因为青年层中,兼职人员(临时工或短工等)中,寻找稳定工作的“可就业者”大幅增加。


2019年,韩国40多万人的应届生里只有11%的人找到了正式工作。


电影《寄生虫》中,主角金基泽一家四口全都失业,充分说明韩国严峻的就业行势。


《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剧中金基泽说一个普通警卫的工作,就有500个大学生去挣抢。那么像基泽这样既无文凭,又无特殊技能的三无人员,想要实现就业,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片中有个情节,基泽的儿子基宇拼命向披萨店老板娘推销自己。看得出即使是一份毫无技术含量的披萨店员工的工作,都是一位难求。


《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在韩国,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应聘环卫保洁工人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就因为僧多肉少,而不得不屈就。


整个大环境如此,基泽一家当然也未能幸免。

实际的情况是,穷人的抗风险能力更弱,稍有个“风吹草动”就能把穷人吹个底朝天,而毫无招架之力。


2 制度层面:扶贫政策制度的滞后和不切实际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贫穷陷阱,即:贫穷的根源是饥饿。


以往人们总认为:

穷人吃不饱饭→没力气干活→无法获得收入→贫穷。


因而世界各国扶贫的主要措施是致力于解决穷人表面的饥饿问题。


剧中,基泽一家,蜗居在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里,靠折纸盒和领取微薄的失业救助金度日。


《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政府只负责提供那点不至于让人饿死的微薄救助金,来保证穷人表面的生活,而没有从根源上去帮助穷人彻底脱贫。


这就像赤脚医生给病人瞅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找出病根,从根上开刀,彻底去除病灶。


《贫穷的本质》一书就曾分析并指明出路,扶贫工作应当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政府援助等方面入手,多角度分析贫穷的本质和根源以及应对措施。


特意查了查,我国在扶贫政策上的一些可取之处。


① 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

② 转移就业脱贫,主要包括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

③ 是教育扶贫,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制度的建立,应当从穷人贫穷的根源出发,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 个人认知层面:穷人受自身思维认知局限,难以跨越阶层


① 穷人关注即时享受,富人关注延时享受


1966年,有心理学家在幼儿园进行过一项有关自制力的心理学经典实验。

受试者是4~5岁的小朋友,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块棉花糖,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掉,但如果可以再等待15分钟,他们就可以得到两块。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现。


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通过实验选择延迟满足的孩子成年后更加成功。

证明了自控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对个人成就的影响。

电影《寄生虫》中的穷人基泽一家,明明家里很穷,但却对吃喝非常热忠,刚领一点微薄的折纸收入,一家人就开始大吃大喝,举杯狂欢。今朝有酒今朝醉,借眼前这点食物享受,来麻痹一家人长久的贫穷痛苦。


《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与之相反的是,富人大多善于用钱生钱,一旦他们手里有盈余,会把钱用在下一轮“投资”上,注重的是长期的收益。富人计划更周全,眼光也看得更长远


这就是穷人与富人的本质区别,富人更喜欢思考,每一笔钱都会提前规划好它的用途,能经得起“延时满足”的等待。相反,穷人则更喜欢即时享受,不善欢思考,更无心做长远的规划。


导致的结果就是富人不断利用手中的钱生钱,腰包也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变得越来越富有,而穷人则变得越来越贫穷。


② 受自身认知水平的局限,偏见根深蒂固


  • 对新事物的认知偏见


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送给他农村的大爷一批仓鼠,说可以让他大爷试着养一养。


结果,他大爷直接来了一句,那玩意养成了也不会有人要,何必费那功夫。


穷人受自身环境所局限,会本能地排斥新鲜事物,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新事物充满着未知和风险,保守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容易错过许多脱贫致富的机会。


  • 对他人的认知偏见


多年前,我曾认识一个有钱的老板。当年,他想给他一个养水产的朋友投钱,说我可以给你投一笔钱,扩大养殖规模,条件是利润五五分成。


没成想他那朋友一口回绝了。“有钱当然是自己赚,凭啥让别人分走自己的钱。”


穷人时刻对他人保持戒备,处于排斥状态,而富人则讲究共赢,对他人采取开放的态度。

这种开放的心态,很容易让富人与他人结成同盟,整合各方资源,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强,同时,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


  • 对教育的认知偏见


我的老家有位二叔,他家生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是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去了。

别人问二叔,“你为什么不送孩子多读点书?“

他答:“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到头来还不是一样给人打工。”


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这种对教育的偏见,让他的子女失去了一次,通过读书打开与外部世界链接的大门。


我发现,越是贫穷的人,对教育的偏见就越深。而这种顽固不化的思想会直接侵害他们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


人穷首先是穷思想,只有勇于打破思想上的成见,才能摆脱贫穷的命运。


③ 缺少长期规化, 避险手段落后


电影《寄生虫》中,金基泽作为一家之主,却没有什么长期规划,老婆问他有什么打算?


基泽被问得一脸懵逼,显然这不在他的思考之中。


《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穷人受自身认识水平局限,大多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频繁的换岗或打零工则导致穷人收入更加不稳定。


为了增加收入,穷人会通过自我延长工时以期获得更多收入,可是这一做法只会导致穷人之间竞争更大,拉低整体收入。


还有些穷人则通过身兼数职,期望通过业务多元化抵御风险。可是精力分散只会导致业务专业能力更差,收入更低。


这会使他们陷入恶性循环,身体时刻在劳作,而思想则永远在沉睡,无暇思考自己贫穷的人生,更无法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二 如何摆脱贫穷


我们没法改变世界,那就只能改变自己。


想要改变自己,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入手,改变从前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逐步建立起勤于思考的富人思维。

有了思想认知层面的转变以后,下一步就是行动,把想法付之于行动,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反思总结,不断调整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一定要学会坚持。


思考+行动+坚持,我把它称为“三维法则”,把这三者联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三维闭环。


1 思考


多年前读过一本书《思考致富》,对我的触动很大。


书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你想变富,你就需要“思考”独立思考而不是盲从他人。我认为,富人最大的一项资产就是他们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


一个人先不必忙着决定做什么工作,重要的是应该先想清楚,在选择某项工作之后,究竟想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真正开启人生之前,先思考人生,确立目标是第一步。


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富人,那么,你首先要训练你的富人思维。


没错,是训练,任何一种思维模式都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培养出来的。


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多模仿富人的思维方式,并假设我是一个富人,我会如何思考。


有人觉得自己本钱小,还不到投资的时机。有人觉得自己能力小,不适合干事业。归根结底,思想上不突破,行动就会遥遥无期。


本钱小并不可怕,怕的是勇气小信心也小,不敢也不善于以小搏大创造财富。市场是广大的,越是小的东西越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任何一个小的项目只要耐心开掘都能发财致富。


转变思维模式后,你会发现机遇无处不在,遍地都是商机,而你只需要勇敢地伸开双臂去迎接属于你的挑战。


2 行动


为什么很多人都无法跨出第一步?


因为忧虑过多,害怕投资失败,害怕血本无归。所以,所有想法都只能停留在想的层面。


然而事实却告诉你,只有行动才能检验你的想法。如果你有一个自认为很棒的赚钱门路,那接下来就是详细规划,并开始行动。


问题是有些人很难执行他们的规划。


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将自己的梦想、目标、价值观和规划策略

联系在一起。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托马斯·史丹利博士历时12年之久,致力于研究富人的生活。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对自身满意度越高的人,他们的梦想、目标、价值观和规划策略就越协调一致。


所以,你的行动准则应该以梦想、目标、价值观和策略这4根支柱为基础。


3 坚持


股神巴菲特,持有一支股票的时间可以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


相比我们国内的一些玩家,他们买股票通常是朝进夕出,天天盯着红绿线,随时准备抛售。


说实话,这种短线操作,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投机行为,跟买彩票的性质基本一样。而真正的投资行为,一定是在买入时就确定了它的投资价值,而不是等到卖出时才去碰运气。


我们都知道,很多投资是短时间内看不到回报的。就像你今年栽种一棵果树,一定不可能在当年就可能收获果子一样,至少要等上三五年,才能收获果子吧。


那么,这个漫长的等待过程,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延迟满足”过程。只有能熬过这个艰难的时刻,才能品尝到最后的甘甜。


总结


电影《寄生虫》的结尾,基泽的儿子基宇开始觉醒,他决心忘掉过去散漫的自己,给自己的人生一次重启的机会。

《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没错,基宇下定决心开始努力赚钱,赚很多的钱……然后去买来社长家的花园大别墅,领着父母一起坐在阳光明媚的花园别墅里晒太阳……


《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寄生虫》:从社会、制度、认知解读贫穷的根源,及脱贫三维法则


导演借助基宇的转变,向观众传达了一种思想:穷人想要实现阶层跨越变成富人,首先必须改变固有思维模式和认知理念。


再总结一下,我上文提到的脱贫“三维法则”。


思考+行动+坚持。

思考=确立目标+规划人生

行动=实践应用+合理调整

坚持=坚定信心+延时满足


穷人总喜欢走自己的老路,而不愿尝试未知的新路,更不喜欢去开辟专属自己的独特道路。

那穷人就没有出路了吗?

当然不是。鲁迅老先生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

穷人只要愿意改变固有思维模式,思考+行动+坚持,就完全有可能实现阶层跨越,走向富人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