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麼非要三才能生萬物,不是二,也不是四?

孫玉斐


老子沒有想象的那麼高明,古人眼界受到侷限,領悟到自然有規律(一),分出太陽與大地(二),冥冥中領悟到有股神秘力量趨動太陽與月亮(三),產生風雨雷電,才有地球生物。


天儒文化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水平、問到點子上了!👍👍🙏🙏😊😊

在《易經》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見吉凶,吉凶生大業。”《易經》講的是變化之道,譯成英文是《The BooK Of Change》。《易經》講事物變化發展的普適原理,是“太極生兩儀,兩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們是呈2的n次方遞生的,是普遍的變化模型,是理論。

在《道德經》中,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有無相生”、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講的是道與德。《道德經》講的是實際,是現實中的運用。

按《道德經》的現實應用邏輯,“無”經過“道”生出“有”來,“有”就是“一”,這個“一”就是一個整體,整體衍化出二,叫“一生二”,“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所以“道生一”後,還要“一生二”,這裡的“二”必須是有陰、有陽。但現實中,有陰、有陽也不一定絕對可以繼續衍生,兩個雄性、兩個雌性,甚至兩個雄雌、兩個男女,不能繁衍生息的例子,時有發生。那麼,只有“二生三”確實發生之後,“三生萬物”才可能得以實現。

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它講的是“道”,是客觀的實際,這些“生”必須是現實的衍生,它們都是遞進衍生的。“三生萬物”的前提是“二生三”,“二生三”的前提是“一生二”。如果沒有“二生三”的前提和實現,就不可能有“三生萬物”的延續。所以,必須有“三”才可能有萬物的衍生。“二”不能直接衍生萬物,沒有“三”也不可能有“四”。

《易經》講的是變化的規則模型,《道德經》講的是道在自然中的客觀實際,二《經》和二《經》中的“生”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一個概念,不可將二者等同。

(以上為一己一時之觀念、認識,當然也可有其它更好的解釋方法。)


沃克特爾


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明確道、一、二、三分別代表什麼,否則就是胡扯。其實對於道為何物,雖然老子在開篇說了,道可道非常道,但在後文又有解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根據道德經本意,正是這個"道"為天下母,生成了一。

那麼對於道解釋,道家向來解釋為先天真氣,或者曰“炁",或者曰混元氣。

其實古人對世界萬物的成因是一直思考不斷的,對於自身的思考也從未曾停止。這便是最樸素的哲學思想,即,我是誰,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而老子給出從哪兒來的答案便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萬物也包括“我"。

既然老子認為一切萬物從無到有這個過程,那麼他便承認宇宙最初是不存在的。這點很重要,現代科學普遍認為宇宙產生於奇點的大爆炸,那麼,這個奇點便是老子聽說的那個“道"。它既是有、也是無,是宇宙萬物的初始,沒有形態,沒有大小,“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在道德經中老子又說“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這一切表明,老子認為世間萬物有個根源,有個萬物之母,而這個萬物之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非物質的一種存在,它“有”,是一種存在,它“無",是因為它無形無象。所以老子才說道可道非常道。

而老子對宇宙形成的這種思考也符合現代科學對奇點的認知--奇點是隻有能量而沒有形態的存在,它甚至都不是一種物質。

道生一,一,即奇點的這種混沌狀態,古人直說混沌,奇點大爆炸,於是乎出現了時間與空間,宇宙形成!而古人認為,“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莊子的《文子·自然》,這就是所謂的"二"。

對於這個二的解釋,古中國哲學有多種,而陰陽是最多的一種解釋。因為在“一"狀態時,尚無宇宙丶天地、陰陽,只是一種混沌!

現代科學多將它解釋為正負。比如正電子負電子,正物質暗(反)物質,二者亦可稱之為陰陽。道家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

那麼何謂三?

三即三才,天地人,即亁坤人,即陰丶陽丶人。人為萬靈之首,而宇宙丶時間丶物質丶陰陽的存在是人所感知出來的,如果沒有人,宇宙也沒了意義!古人是唯心的,宇宙既便存在,於人而言,卻是"無"。

綜上,所以,才會是三生萬物,而不是二,也不是四。

總而言之,是陰陽丶正負丶天地丶宇宙再加上人,形成世間萬物。


九成宮單字


《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麼非要三才能生萬物?不是二,也不是四呢?

神仙不拿人識透,識透不值半文錢。《道德經》中的道生一,這個“一“指圓的太極圖只有一個。一生二,這個“二“是指太極生兩儀,兩儀指天和地。二生三,這個“三“是指上有天,下有地,中間就生人。所以三字經中的三才者,天地人。三生萬物,地球上只要有了人,就可以創造人間奇蹟的萬物了。這就是中醫《天人合一》觀,道生一太極,一生二的天地,二生三的人。人就是創造萬物的主宰者,所以人稱萬物之靈的高等動物的基本摡念。這就弄清楚了為什麼不是二,也不是四的原因了吧![贊][贊][贊]


用戶6131822359598


你好!我是33老師。現在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要想把《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搞明白?

首先我們得了解老子提出的道是什麼?要先從源頭講起,可能大家才能明白真相。

老子在《道德經》第25章裡面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究竟是什麼“物”,居然能先天地而生?接下來的一句話。老子給出了答案: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這就是老子對道的定義。從這裡可以看出,道就是生長萬事萬物的源頭,以就是所有的物體都是在道的運作規律下生活。

然後道生一,這個一指的什麼呢?就是太極。

太極是一個整體,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就是所謂的道生一。

那什麼是一生二呢?就是這個太極整體,又分陰陽,所以一生二。在我們這個世界中,所有的事情都分陰陽,比如,有好就有壞,有錯就有對,有男就有女,等等。。都是一分為二的,但是他們又是對立統一的。

那什麼是二生三呢?就是指陰陽相互作用就會產生出新的獨立體,這個就像人類的小孩一樣。陰陽相合就可以繁育後代。

那為什麼是三生萬物呢,而不是三生四呢?

因為二生三,這個三呢,又是一個新的獨立體。這個三又回到了一。等於說三又是一個太極。太極裡又有陰陽,並且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就產生出四種物質形態。

這四種物質構造形態,包括了這個世界上的所有萬事萬物的狀態。所以就是三生萬物。

那我們大家想想看,這個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像一個太極,包括,所有人,事,物。

所以我們看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應該全面的看問題。這樣你就能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只看陰,或者只陽。也就是說好事情的背後一定隱藏著一件壞事情。並且這好事情壞事情還會相互轉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極樂生悲。所以我們應該端正自己的心態,正確看待事物的發展。這樣我們才能活出健康,積極,陽光的精彩人生。


開悟者33老師


這個問題,問的是,為什麼非要“三”才能生萬物?

我從未讀過《道德經》,也從不操古人的心。我個人覺得,這個提問,與古文的思想內涵沒有多大關係,與“三”這個量的程度有關係。

從我大老粗的觀點出發,直奔主題、就事論事講:“二”生萬物不夠,“四”生萬物浪費,“三”生萬物正好,不多不少,科學合理。

四十多年前,我們國家的交通很不方便。從汽車站下車,大多揹著行李徒步到火車站。

按照當時的經驗,一個人最多可以拿四個行李,兩個人可以拿八個。如果三個人結伴同行,網友們知道可以拿多少行李嗎?答案是無數個。

65歲以下的人不會相信,但我親眼見過這樣的場面:一個人守著一大堆行李,另一個人在前方較遠的地方守著一堆行李,還有一個人在兩邊搬運。他們三個人也替換著搬。

繪畫試驗證明,只要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用白色加水的量去調,可以調出無數種顏色。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就是這三種顏色加白色調出來的。

三思而行、三人成虎、入木三分、三生有幸、三釜頭、三把火、三伏酷暑、三九嚴寒。古往今來,在我們中國,很多事情都是“事不過三”的。(完)


0老三兩0


回答這個問題,我今天試著跳出平時去學習解讀的角度,給大家拋磚引玉下。因為《道德經》是本玄之又玄的書,你讀第一遍與第二遍時,都可能理解會發生變化,環境不同,或經歷不同時,感受就可能不一樣了。

老子在《道德經》的四十二章上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只是他的邏輯,是他認為的世界之形成觀點。其實我覺得也不是非要以三而論,他只要在著作中自成一體,自圓其說就可以了。沒必要太多討論二、三、四的數字問題,因為這樣很多人容易鑽進牛角尖。

贊同老子《道德經》體系說法的,傳播傳承中往往會一二三四五的逐條用心解讀;而排斥的又會甲乙丙丁戍的逐個非議。這與自身的認識、世界觀站位有密切關係。

如果當時老子把三生萬物改成四生萬物,也未嘗不可。如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三氣化四方,四象生萬物……於是後人以其為然的,又解釋一通;也有人不喜,則提出異議非之。其實這只是人之心念。

《道德經》與伊斯蘭教《古蘭經》、佛教《心經》等經書表達傳播的道理一樣,唯有受眾不同。尤其對混沌初開之事,現代科技的不同學派都在打架,更何況我們的古人幾言就可下定義?

其實,不管三生萬物,還是七日造人,這都是東西方文化中的臆想而已,是作者主觀的表現,所以對這些數字,不必太認真。還是一句話,它能自圓其說,你認為有理即可。





天高雲淡17


特別欣賞老子的這段話,不請自來了。這段話的每一句都意味深長,耐人琢磨。且聽我一一道來。

道德經一開篇就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世界最初的狀態是一無所有的空。這一點跟佛家思想是吻合的。這麼說來,這句話應該說成是無生一或者是空生一。但為什麼說成了道生一呢?這就是老子的高明之處了。老子認為即使是一無所有的狀態(特意沒用時候這個詞因為時間也不存在)道還是存在的。一則代表了一片混沌,這時候還沒有天和地,形象一點地說這就是孕育出盤古的那個混沌的世界。它遵循著冥冥之中的道出現了。這一思想跟黑格爾所說的純無和純有的辯證思維非常契合。道既是有也是無,道生一是純有和純無的辯證統一。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一生二說的是,混沌的世界出現了陰陽兩股對立的勢力,它們相互作用使得本來靜止不動的世界變得生機勃勃起來。萬物就要產生了。

然而,老子並沒有說二生萬物,而是囉嗦了一下,又來了一個二生三。題主大概也有這樣的困惑吧。實際上,二生三非常重要,因為它告訴我們萬物的產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並非是一蹴而就。這個思想跟皮亞諾公理系的思想非常契合。零和一是純粹的自然數,1加一個數就可以得到下一個數,而每個數的後面都必然有一個後繼數,也就是二生三。不斷加下去就得到了整個自然數的集合,也就是三生萬物了。

老子這段話的每一句都蘊含了豐富的思想。這些思想直到兩千多年以後,才被後世的哲學家、數學家們繼承和發揚。我忍不住要給老子點一萬個贊。


日衝信息 黃


道可道,非常道!

道法自然!!

個人認為,道是這個宇宙或我們生存的自然界的規律,方法,規則,法則……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看似無序,實則時時嚴密運轉的現象……

也可以認為這個“道”裡面就孕育包含著“一”,或“一”就是“道”的本源和開始。

這方面的解釋古人和先賢聖人們都有,我認為從形象,形狀,“圖”的方面也好理解。

如太極圖,它的外面是一個圓,這就表示了以整個太極圖為“一”,而圖中的陰陽魚,便是“二”,而陰陽魚中,魚的眼睛吧,又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陽魚合抱為一個整圓。則體現了獨陰不生,孤陽不長的理念。既所謂陰陽二氣,也可代表萬物萬象的性質……也就是“二”。

然後陰陽交泰,萬物生髮,就有了“三”,即三才,天地人。然後就是自然界的萬物。

也就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八卦)……

為什麼非要三,才能生萬物,而不是二,或四,道理也就在這兒,因為三就是天,地,人。這是本源,然後再生萬物,也是一種順序。

主要是體現了一種生生不息的過程。


渭水一粒砂


道,是無極。

道生一,是無極生太極。

一生二,是太極生陰陽。陰陽就是兩儀。

二生三,是陰陽生四象。就是第三步推進,出現了四象。

好,四象,是什麼?

四象,是陽中的偏陽、陽中的偏陰;以及陰中的偏陽、陰中的偏陰。

同時,四象,更代表了升降出入的能量狀態…就是金木水火。水是入,火是出,木是升,金是降。

那麼,有了金木水火,就混合成為了第五個東西:土。也就是因為四象,出來了完整的五行!

因此,土的出現,意味著“後天”——就是大自然,出現了。

大自然就演化成萬物。——只因“五”,土!

所以,

天一生水,(天五生土後)地六成之。

天二生火,(天五生土後)地七成之。

天三生木,(天五生土後)地八成之。

天四生金,(天五生土後)地九成之。

天五生土,(天五生土後)地十成之。

而且,陽中的偏陽偏陰,陰中的偏陽偏陰後,就可以拓展成為了八卦,卦,就是掛起來的現象。

因此,到了第三步之後,萬物,就呈現出來給看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