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不顧疫情去上班?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不上班沒錢嗎?

廈禾路燈


“逢言職場”觀點:其實每個職場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自己的光鮮一面,也有無奈的難處,題主所言也並非全是這個原因,所以我們要客觀、辯證的看待這兩個問題。

下面先跟你講個真實的案例:彤彤,2016年畢業,也算是工作3年的職場老人了,年前辭工回家過春節,因為疫情至今未上班。HR作為公司的職能部人員,薪酬待遇大家都非常清楚,特別是中低段位的HR的收入非常可憐,加上已經2個月未上班了。本來就沒有什麼存款,又遇到疫情,不能面試、入職及上班,怎麼解決生存問題?工作就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我們來結合題主問題及彤彤案例分析一下:

一、疫情不是不上班的根本原因

面對突發的疫情,國家、政府、企業、工人等都被它打亂了計劃。原本全國大多數的企業都是按照國家規定春節放假7天,然後收假開工,繼續生產、經營。

  • 現在持續的疫情導致企業延遲復工,按照國家及各地區政府通知要求延遲了復工,但仍有大部分企業未完全實現全面復工復產。截止2月15號之後,很多地區政府,出臺通知措施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因為企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企業的發展關係到國家的大展。
  • 企業復工復產是必須符合國家及政府規定的防疫安全措施前提下展開的。全國上下都在推動防疫安全,所以企業復工必然就會要求員工上班。
  • 有的企業工作比較靈活適合在家辦公,有些非要在辦公場所才能完成的工作,必須回到公司上班。員工上班為企業生存和發展創造價值,員工獲得報酬這是企業與員工共贏。

疫情只是當前企業延期復工、員工延期上班的一個直接原因,非根本原因。所以企業通知員工上班,實現企業生存與發展;員工為了實現個人價值、獲得經濟報酬才是工作的根本原因。

二、其實很多員工的抗風險能力很弱

就如題主所說,為什麼他們不上班就沒有錢?這個世界任何行業、事物的發展都適應一個定律:二八定律。

比如,這個世界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20%的富人,80%的窮人;20%的優秀人員,80%的普通人等等。

所以我國大多數職場人都還屬於那80%的普通人,經濟能力薄弱,收入不高,他們的抗風險能力弱。

普通職場人,付出多,收入低。他們中大部分的收入來源也非常單一,基本是靠當前的一份勞動來獲得收入來源。

還有些人年前辭工的、待業的等人員,如果不去工作就意味著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可能要餓肚子。他們大多數是要解決個人的生存問題,而不是生活質量的問題。所以,必去出去工作,用勞動換取薪酬,獲得生存和發展。

綜上,做了簡單的兩點分析,我們知道,一個企業復工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疫情防護標準,否則企業是要負責任的。員工當然知道企業做足了準備才通知自己去上班,跟企業一起戰勝疫情,復工復產是一件員工與企業共贏的事情。

很多職場人,的確生活在中低層區,只要一遇到大風險就失去抗風險的能力,必須去工作才能繼續生存與發展。

最後建議職場人要選準職業賽道,不斷提升個人知識與能力,快速進階、發展,提升收入和抗風險能力,學會必要的理財規劃,為未來囤積更多的糧草。

歡迎關注@逢言職場,HRM,專注職場領域,分享實戰職場乾貨、走心成長心得、職場進階秘籍。感謝閱讀.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