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當前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抗疫”詩怎麼看?

老劉不吃草百樂來門業


面對這場疫情,我們有奔赴前線的戰士,有默默奉獻的基層人員,有普通百姓無怨無悔的支持,這些感人的事蹟當然應該有人來歌頌來讚美,這時候的詩,我覺得不管寫得好不好,都給人以精神上的支持,一種力量,這是文字的巨大影響力,決不能低估它的力量,所以我認為寫這些詩還是有必要的,當然也有個別趁機蹭熱度的,但是隻要是正能量,客觀上發揮積極作用,在這個特殊時期,也可以理解,最起碼比無病呻吟強多了。



詩書天地


我在家做好消毒防護的同時,積極學習防控知識 。看實事新聞聯播關注官方發佈的消息。做到不信謠不傳謠。疫情期間我一個口罩沒買,因為我家裡每人都有,有醫用的一次性口罩,PM2.5防霾的口罩。還有活性炭防塵的。

我今年三十有八了奔四的人了。真真的體會到了家在人安康。家裡的老屋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自己走的多麼選,如何改變,不變的是家裡父母的翹首以盼,血濃於水的疼愛。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經濟快速發展給家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唯有不變的是生我養我的老屋。




劉海濤429


一場新型病毒性肺炎,爆發於武漢,蔓延湖北省及周邊,波及全國許多省市。全國人民奮抗“疫”,醫生、護士奔赴第一戰線,醫療救治新冠病人。黨員、公職人員和志願者,做好切斷疫源傳播通道,維持防疫社會秩序。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有許多“抗疫”詩歌產生是很正常的。

我的看法如下:

(1)“抗疫”詩歌還不夠多,網絡上遠沒有達到鋪天蓋地的程度

我天天看頭條,“抗疫”詩歌有不少,但是不夠多,能感人的詩更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網絡上發佈的確診人數防疫措施很多,對個人事蹟報道不多。

(2)古典詩詞反映現代生活有侷限性

時代在變,語言也在變化,用古典詩詞格律反映現在生活也跟不上節奏,這是網絡上寫古詩的人很少有“抗疫”詩發表的原因。

(3)不能把詩寫成口號

網上抗疫詩有兩種:一種是古詩詞造詣比較深,但是詩句不好理解。另一種是很直白,大都是口號,沒有意境,不能讓人感動。

看來怎麼用古詩詞的格式反映現代生活,是一個長期任務,不是熟記平仄韻律那麼簡單!


李冠朝


對於當前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抗疫詩,我認為應該持樂觀,肯定與順其自然的態度。

首先,這些詩大都是正能量的。有的詩中,充分反應了作者對那些食用野生動物,破壞自然規律惹起禍端的怒斥,以及對奸商發國難財,庸官懶政的筆伐。

其次,在很多詩中,作者歌頌了廣大醫務工作人員,迎難而上,置生命於不顧,救患者於危難之中。更是表達了對那些獻出寶貴生命的一線工作者的敬意與悼念。

最後,還有一些詩中寫出了,廣大人民對抗疫的理解與支持,寫出了,對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高度讚揚,以及人民對黨與國家的充分信任!

所以,我認為無論詩寫的是否符合平仄,格律,押韻,都是值得肯定的。


魏峰81


在疫情非常嚴重的春節期間,我對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抗疫”詩的看法是:不看。

我不看“抗疫”詩不是因為我不喜歡看詩,恰恰是我喜歡讀詩,也喜歡寫詩。

我覺得這個問題出得挺好,出題的人給抗疫詩的抗疫兩個字加了引號,而且加了個定語“鋪天蓋地”。

我們說武漢的疫情非常嚴重,真有鋪天蓋地的感覺,而且武漢封城帶來的陣痛牽扯著全國人民的神經。

這個時候我一點也不想寫詩,也不想看詩,也不想討論大災面前詩歌應不應該出場。

我只想每天默默地寫一篇日記,記錄下我身邊的人在大災面前的真實表現,當然,因為不能聚集,我只能在抖音上,在微信朋友圈裡面,在微信視頻裡面看著和聽著,記錄下他們的言行和真實想法。

我每天必看的是頭條新聞上關於每天全國新增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以及全國的死亡病例。因為這是我最關心,最迫切想看的東西。

有人說,你既然你酷愛讀詩,也喜歡寫詩,這種疫情爆發的特殊時刻不正是你寫詩的絕佳素材嗎?我尊重有這樣想法的人,也尊重那些鋪天蓋地寫詩的人,他們有感而發了,不管寫的好壞,畢竟是一種善意的抒懷。但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不認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特殊時期是寫詩的好機會。

我在《電視中國語》雜誌上看到過日本詩人古川俊太郎寫給中國汶川大地震的一首短詩:

螞蟻因它們的小而倖存

蝴蝶因它們的輕而沒有受傷

優美的語言也許能耐得住大地震

但此刻我們還是謹言慎行,將心中沉默的金

獻給壓在廢墟上的人們

——古川俊太郎《螞蟻與蝴蝶》

我基本同意這首詩的短和真,也想把沉默的金默默獻給武漢疫情前線的那些犧牲了的醫護英雄和被病毒奪取生命的無辜生命以及正在前線奮戰的白衣英雄。


三言888


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

用戶1464447049895


我好像沒看到有多少詩出現在今日頭條,如果真是鋪天蓋地那當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不但能對抗疫 防疫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還能襯托出全民抗疫的氛圍,並且對詩詞文化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退一萬步來說,讓老百姓自娛自樂也是好的,總比關在家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好吧。前些天我也瞎湊了幾首放在朋友圈,今天我把他們打包發到這裡獻醜一下:






無神者老文


這個應該是人們出於對社會的關注,而又比較好取材,再接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創作的產物,不排除一些可能缺乏文藝性,但大家的出發點相信應該是善意的!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一般指本詞條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是明代詩人曹學佺的著名對聯。意思是說,講義氣的多半是從事卑賤職業的普通民眾,而有知識的人卻往往做出違背良心、背棄情義的事情。

中文名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作者

曹學佺

分類

對聯

年代

對聯來源

相傳明朝,一些皇室宗親素來驕橫,好養鬥犬,用做宮廷賭博娛樂,家奴們也依仗自己是皇親奴才驕橫跋扈,不僅欺壓百姓,甚至連官府都不放在眼裡!每當閒極無聊時,就牽出鬥犬,任意讓其撕咬路人,以此取樂。百姓和官府都敢怒不敢言。

後來天啟二年(1622),“閩中十才子”之首曹學佺被起用為廣西右參議。他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到任前他就對當地的皇親們的所做所為有耳聞,一看之下果不其然,暗暗決定要好好的殺殺這幫惡棍的威風。

一天,皇親的奴才又閒得無聊,故技重施放出鬥犬,讓其任意撕咬路人,一秀才奔跑不及,撲倒在地,鬥犬騎在秀才身上任意撕咬,秀才眼看就要命喪狗口,這時路邊衝出一殺豬佬,手起刀落剁了狗頭,救下了秀才。皇親的奴才一看,區區平民竟然把主子心愛的鬥犬殺了,那還了得!他們把殺豬佬捆綁起來連同死狗一起送到官府,要官府判他死罪給狗償命。

曹學佺正好審理此案件,詳細看過狀紙後,不畏懼皇親宗室,判其屠夫無罪,更判皇親要賠償給秀才醫藥費。皇親一看,這樣判決自己臉面不保,但在章法上又拗不過曹學佺,心生一計,要求重審,並暗中重金賄賂並威逼恐嚇秀才改口供,說他自己和鬥犬相好,是朋友,那天是鬥犬和其在玩鬧嬉戲,是屠夫惡從膽邊生殺了鬥犬,要屠夫給鬥犬償命!

再審時,秀才貪圖財物又懼怕皇親勢力,就出賣了屠夫,更改了口供。曹學佺,聽完秀才改的口供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罵道:“人證,物證皆在,況且屠夫救你一命,你不思回報,反要置他於死地,與狗相好,認狗為友,傷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說完就要衙役杖擊秀才,秀才挨不過,終於招了是皇親如何用重金和威逼要他做假口供。案件真相大白於天下。

曹學佺重判:

屠夫無罪;秀才,與狗相好、認狗做友、恩將仇報,革去功名,給皇親當狗!

並憤然在案卷上寫下:“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千古名聯

以上來自網絡


輕柳逐風


人的精神世界變味了,詩歌的源出就變味了,詩歌也就變味了。八十年代被稱為詩與遠方的全盛時代,人們把樸素真實的感情用詩歌的形式表現出來,歌頌各種真善美,情是真的,詩是真的。但現在,時代真的變了,詩人作詩,很多作秀,以詩鉤名釣譽,或者乾脆是情商不高的傻子,作幾首詩,以詩抒情,卻不知實幹興邦。主流的社會思想文化是更務實了,詩歌之類的歌以詠志的東西真的只能在侷限的範圍內適度流行了。當然,你如果是一個作秀大師,詩歌也不妨成為一種方式,但同時,你也要搞一些其它的花活花樣,捐點是必須的,要不然,真會被罵死。還有一個原因吧,都封閉管理了,宅在家裡,閒情多了,蛋痛寫寫,也可理解。


說叔


當前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抗疫”之詩實在是國之所需,民之所向。不論詩作優良與否,出發點都是好的,都值得稱道!

君不見唐代,韓愈傳詩《譴瘧鬼》;君不見宋朝,東坡留方《聖散子》;君不見當年,主席作詩《送瘟神》……

眼下國難當頭,瘟疫肆虐,百業凋敝,民不聊生,醫家操刀斬厲鬼,書家揮毫驚風雨,詩家落筆泣蒼生,畫家執筆驅魑魅,作家著文問蒼天,……他們都是心憂天下的華夏兒女,都是至善至真的人間菩薩!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國之不存,民將焉附?

不要說中國如此,連友國此刻都有古詩向贈: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