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 甘當幕後“戰疫者”

疫情當前 甘當幕後“戰疫者”

疫情當前 甘當幕後“戰疫者”

2020年註定是讓全體公安幹警難忘的一年。新春伊始,就拉開了全民防疫的大幕。在疫情面前,有這樣一個團體,它們沒有出現在病毒面前,但一直追蹤著病毒的流竄漫延。他們通過海量數據分析、釐清細微數據,始終與前線人員在一起,在無形的病毒攜帶者摸排工作中點亮一盞明燈,指引黑暗中的迷茫。鍵盤,是他們戰“疫”的利器;鼠標,是他們戰“疫”的慧眼。他們用行動踐行初心,用效率維護使命,這就是通遼市公安局技偵支隊的全體參戰人員。

在這場戰役中,支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率先垂範,民警主動請纓,誓與前沿戰友共作戰、同進退。對他們來說,“疫”往無前,是責任所在,是使命使然。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團隊,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醫警之家:不同的戰場,一樣的戰鬥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林健一家三口

“媽、爸,一定要注意身體,別加班太晚啊……”

“兒子,工作是大事,千萬要照顧好自己。”

在與母親的視頻通話中,這是技偵支隊黨員民警林健自除夕以來,第一次看到母親的樣子。這次視頻,維持了不到兩分鐘便匆忙掛斷,一家人再次投入戰“疫”一線。

林健是通遼市公安局技偵支隊情報大隊大隊長,父親母親都是開魯縣醫院的醫護人員。疫情發生後,本來已經獲准休假,在家陪爸媽過年的林健第一時間返回支隊,而他的父母,也作為醫院黨員先鋒隊的成員提前結束假期返回工作崗位參與抗疫工作。大年初一,林健就和支隊的戰友們投入到了緊張忙碌的工作中。他依託多年來通遼市公安局“智慧公安”的建設成果,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人員的流動情況進行了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的掌控,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建立數據分析模型,將在通遼的涉及武漢的大數據進行全面掌握,再進行篩選排查,確保提供的數據真實準確。經過連夜的工作,大年初一凌晨1點30分,全市的第一批274條涉疫區重點人員數據被準確的篩選出來,順利的下發到各個轄區,為後續的有效管控提供數據支撐。

這一次,面對疫情,林健一家三口人共同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當看到媽媽在微信中說想兒子時,他默默的敲去了幾個字:“等這段時間忙完了,我休假回家陪您!”面對疫情,他是警察,父母是醫生,同樣都是共產黨員,註定了每當有危難之時,便要為了同一個目標奔赴不同的戰場。“孩子,我們是戰友,必勝!”這是一家人共同的信念和目標。

一家人,兩代警察

面對疫情

他們毅然站在防控最前沿

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並肩作戰

用行動書寫使命

用責任詮釋擔當

以行動踐行人民公安的錚錚誓言

堅守抗疫一線的警察父子兵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桑義父子

這是一對普通的警察父子,一個51歲,一個23歲;一個從警26年,一個從警1年。這是一個難忘的春節,原本聚少離多的他們,卻在防控疫情一線共同奮戰、共同堅守,父子倆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顯眼。

1月26日,農曆正月初三晚上七點,51歲的技偵民警桑義,已經在電腦前連續坐了七個小時,他負責的是逐條研判大數據中心每天變化數據中人員情況,從中挑選出有沒有到過重點疫區的人員、有沒有接觸過來自疫區的人員或者是有沒有接觸過已被確診病例的人員等等……燈光下,他的背影,已不見剛從警時的挺拔。此時,在十幾公里外的金地2008小區門口,他的兒子王旭東也奮戰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線,對小區內是否有新增外來人員及外來人員居家隔離情況進行排查,同時竭力維護小區內的治安秩序。從正月初二起,桑義父子兩人一直在全市防控疫情的最前沿,雖在一個城市,同一個單位,但崗位的不同,職責所在的他們從出任務開始從未碰面,只能把對對方的關心深藏心裡。

王旭東說:“以前小的時候還時常抱怨父親沒時間陪我,現在想想,我明白了,因為我們是警察,在疫情到來時,我們不上,誰上?只有大家好了,我們的小家才能好。”

父女同抗疫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張健父女

張健:通遼市公安局技偵支隊民警。

張天弘:通遼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輔警。

這對父女,雖分工不同,卻穿著一樣的藏青藍,有著共同的信念,堅守防疫一線,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爸,你工作情況怎麼樣,注意休息。”

“女兒,爸爸在這裡雖然很忙,但很自信,在黨的領導下,一定會戰勝這場疫情的,你在那裡也注意身體,做好防範。”

今年,張健同志獲得了公安部頒發的技偵二級榮譽章,這表明了他已經在這個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崗位上默默堅守了30年,他向組織說“我經歷過非典,我有經驗。別看我年齡大,可是身體好著吶!”從1月26日到現在,他吃住全在單位,沒有休息過一天,他以一位老同志的細心、耐心掌管著此次戰“疫”的警務保障工作,既繁瑣又細緻,小到民警的吃喝,大到整體工作調控,今天誰的門鎖壞了,需要修理;誰的打印機沒有墨粉了,需要通知維修人員加粉;誰的網絡不通了,聯繫運營商迅速維修,諸如此類的工作太多了,他全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並且堅持親自在每天上午、下午對支隊內外進行仔細地消毒。工作之餘,他會抽空與女兒視頻聊天,父女倆互道平安,給彼此加油打氣,心連心,共抗疫情的兩顆心卻緊緊靠在一起。

“兩代技偵人,一腔家國血”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劉昊、劉志強父子

“昨天的工作順利嗎?”

“還不錯,爸我補個覺。”

“好的,我去上班了。”

“知道了爸,注意安全,做好防護。”

2月4日早八點,剛剛結束通宵工作回到家中的技偵支隊借調民警劉昊與父親劉志強匆匆打了一個招呼後,就去休息了,休息之前,他定了一個三小時的鬧鐘,因為他知道,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去完成。按照工作安排,劉昊應該在春節後到公安部反詐中心報道的,由於疫情的發展,他接到了暫緩返京的通知。疫情當前,他主動請戰回到支隊,參加到了抗擊疫情的戰鬥當中。2月3日,劉昊與技偵戰友們接到了對1169名重點涉疫地區人員的數據進行研判梳理的工作。接到任務後,他充分借鑑從公安部學習掌握到的綜合研判邏輯併科學依託各類大數據平臺資源,對涉疫情重點人員信息持續進行多維分析,他全力做到不漏掉任何一條重點信息,終於在2月4日凌晨,進一步拓展出50餘名涉疫人員疑似接觸者。於是出現了前文的那一幕。他的父親劉志強,是通遼市公安局技偵支隊原支隊長,現任市局交管支隊辦公室主任。疫情爆發之後,為了保障好抗疫期間前線交管民警們的工作生活,他從大年初一開始就一直在一線協調統籌防疫物資調配。

“兩代技偵人,一腔家國血。我作為一名老技偵人,特別能夠理解技偵民警身上所擔負的責任,也堅信劉昊能夠經得住疫情攻堅戰的磨礪和考驗!”父親劉志強如是說。

“不辱使命,戰之必勝!”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

有這樣一句話非常流行:

你所“待膩”的家

卻是有人想回卻回不去的地方

在抗擊疫情一線,有很多“夫妻兵”

他們放棄休息、捨棄小家、拋下年幼的孩子

全力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中

他們用自己的負重前行

守護著千千萬萬個小家的“歲月靜好”

雙警家庭:“社會穩定,家才安全”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張青松夫婦

張青松,現任技偵支隊案件三大隊大隊長,是一名熟練運用大數據進行信息排查整合的公安尖兵。他的妻子王秀琴,是交管支隊一名民警,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阻擊戰役打響以來,他們夫妻二人嚴守崗位,十幾天,沒有見到一次,錯過了團圓的元宵節、也錯過了在一起度過的第19個情人節。

由於每天有很多的核查指令在半夜下達,所以連夜開展信息的推送、核查、反饋等一系列工作幾乎成了日常。為了節省工作時間,張青松常常與同事們在辦公室裡隨便吃上幾口泡麵,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會兒。他與大家並肩作戰,不言苦、不怕累,用以身作則帶動一幫青年民警堅守崗位、奮戰不息。

1月29日晚,他接到應急指揮部任務,要求最快速度將下發的2214名人員信息進行核實。接到任務後,張青松帶領民警全員上陣、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深知這條指令的意義,找到這些人員意味著什麼。他和戰友們在數千條數據中與時間賽跑,凌晨四點,最終將與本地相關的342名人員全部找到,並將信息推送給指揮中心。

他說“在這場戰役中,我的妻子負責四個小區的維護工作,同時也要負責在交管支隊開設應急服務窗口,她每天很辛苦、面對很多人也很危險。

我能做的,其實不僅僅是在支撐和服務於我們公安機關的疫情防控工作,更多的是在保護我的家人,無數個家庭,才構成了這個社會。”

雙警家庭:美麗的“謊言”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包凌旭、蘭小靜

1月23日,技偵支隊民警包凌旭向支隊領導遞交了一張請戰書,上面寫著“此次我並沒有和小靜溝通,我相信她能夠理解我。雖然我僅僅是一名預備黨員,但請用正式黨員的規範來要求我,我申請加入此次鬥爭。”隨即便投入了大數據工作中。她的妻子蘭小靜,同樣是通遼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的一名內勤民警,知道此事後,她非常擔心,因為他知道包凌旭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怕他身體吃不消,但緊接著就釋然了。她說“我理解他,我也支持他,因為我也是一名警察。”

2月2日上午10點,包凌旭正在緊張運用公安大數據,對2月1日全市的1.3萬條大數據進行深度的挖掘和比對分析,研判出疑似高危人員。接到了來自妻子蘭小靜的一個電話“孩子從奶奶家凳子上掉下來腳崴了,你能去看看麼?”“我在研判數據走不開,你去吧……”“我……我也申請上前線了,現在在小區門口做社區工作,你放心,我……”

這就是一對普通的警察夫妻,他們在疫情面前,沒有互相坦白;他們在疫情面前,把黨性、責任放在了家庭之上;他們在疫情面前,相互理解,美麗的謊言,帶來的是更深的愛。

雙警家庭:夫妻用行動詮釋從警初心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郭琳琳、張鑫

郭琳琳是通遼市公安局技偵支隊法制大隊民警,她的愛人張鑫,是網安支隊民警。他們和其他同事一樣,接到命令後都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

在這次疫情工作中,技偵支隊的郭琳琳主要負責對各組篩查出的數據再次檢查、歸類、存檔,並形成總結報告給相關部門。為了保障信息報送的及時性、準確性,每一個數字的變動,她都要反覆查看、比對、摸底。眼睛花了,就做做眼保健操;思緒亂了,就洗把臉回來繼續奮戰......她說,作為技偵人,就要對得起“技偵精神”!丈夫張鑫,作為網安支隊民警,主要負責輿情研判、落地查證、線索處置等工作,自疫情防控工作以來,他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抓好抓實。因為工作的原因,他們只能將年幼的女兒託付給鄰居照顧。他們說,作為警察,我們必須義無反顧、無怨無悔,但作為父母,我們虧欠孩子的太多太多......

醫警家庭:不同的制服同樣的使命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林楊夫婦

通遼市公安局技偵支隊民警林楊的妻子張彩是通遼市醫院的一名醫護人員。在這次疫情中,他們把七歲的孩子送到父母家後,雙雙取消了假期,妻子待命在醫院,林楊也配合著支隊安排,有序開展著“抗疫”工作。

作為數據處理中心的一員,他積極探索大數據新的運算方式,主動發現2019年12月末至2020年2月期間在武漢—通遼兩地出現的各類重複數據,一個又一個的模型、一個又一個的算法,終於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276條數據被成功篩選出來,而且還在不斷的運算中……此時,距離開始探索算法,已經過去了39個小時。

兩人相互鼓勵著的同時,懂事的兒子也十分聽話,對他們說“爸爸媽媽你們放心,我會好好呆在家裡,還會照顧爺爺奶奶,你們安心工作吧!”年幼的孩子這麼懂事,他們覺得十分虧欠,但“召必回,回必戰,戰必贏!”守好“大家”的同時,也是為守護“小家”努力,這就是白衣天使和藍衣警察的組合。

這只是諸多技偵人的一個縮影,病毒依舊肆虐,防控工作仍在繼續。他們集中研判,依託大數據資源,抓好數據分析、研判、比對,為核查管控工作提供有力的大數據支撐。對上級部門推送、本地排摸的各類數據,統一由數據專班歸口去重、關聯分析並推送各地;他們快速核查,常態化開展涉疫分析研判,以疫區流入人員、本市曾接觸過高危對象人員為重點目標,堅持實時接收、即時比對,及時查清身份、圈定範圍,為疾控部門溯源查找、排查篩除提供精確指引;他們數據採集,以確診、高度疑似、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三類人員為重點,加強信息分類採集,切實查清密切接觸人員情況,為後續防控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

心手相連,沒有跨不過的坎

他們

依然戰鬥在“疫”線

依然隱身幕後

戰疫英雄,無名有名

“疫”戰到底丨等春來,我們好好擁抱

庫倫"碼”上就醫!公安大數據支撐醫療機構防疫陣地

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王忠文的戰“疫”故事

供稿:技偵支隊

審核:張崴

疫情当前 甘当幕后“战疫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