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重大建設項目拉清單,共152項!

CFIC導讀

◆上海市發改委2月21日公佈2020年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清單!這些項目聚焦科技產業、社會民生、生態文明、城市基礎設施、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等領域,共安排正式項目152項,其中包括年內計劃新開工項目24項,建成項目11項,另外安排預備項目60項。

科技產業類(42項)

計劃新開工項目9項,分別為CR929寬體客機研發保障建設項目、順絡電子高端電子元器件與精密陶瓷研發及先進製造配套基地、上藥生物醫藥生產基地、上海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金闥科技智能機器人產業基地、英威達尼龍化工項目、中核集團上海總部園、華為上海研發基地(青浦)、張江“科學之門”項目;計劃建成項目4項,分別為轉化醫學(上海)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市檢測中心二期、新開發銀行總部大樓及配套設施、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技術研發基地。

上海:今年重大建设项目拉清单,共152项!

社會民生類(25項)

計劃新開工項目4項,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金海路校區拓展工程、龍華醫院浦東分院、上海養志康復醫院;計劃建成項目3項,分別為上海戲劇學院浦江新校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松江二期、上海理工大學新校區一期。

上海:今年重大建设项目拉清单,共152项!

生態文明建設類(12項)

上海:今年重大建设项目拉清单,共152项!

城市基礎設施類(57項)

計劃新開工項目8項,分別為華能石洞口第一電廠2×65萬千瓦等容量煤電替代項目、虹橋商務區東片區綜合改造市政配套二期、滬蘇湖鐵路上海段、沿江通道西延伸(江楊北路-富長路)改建工程、S4公路(奉浦東橋和接線工程)、浦星公路(環城北路-人民塘路)改建工程、浦業路新建工程、中心城區架空線入地;

計劃建成項目3項,分別為申能奉賢熱電項目、龍耀路越江隧道、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浦西牡丹江路-浦東外環線)。

上海:今年重大建设项目拉清单,共152项!

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類(16項)

計劃新開工項目2項,分別為中國第十屆花卉博覽會花博園及配套項目、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

上海:今年重大建设项目拉清单,共152项!

預備項目(60項)

重大預備項目是指項目現階段手續尚未齊全,待齊全後近期準備實施的項目。

上海:今年重大建设项目拉清单,共152项!

瞭望丨疫情後,中國經濟迫切需要哪些基建?

當一眾白衣天使奮戰在抗疫一線時,抗疫基建也緊鑼密鼓啟動了步伐。

2月8日,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始收治第一批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為解決眾多患者一床難求之危,武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僅耗時十天建成並投入使用,帶給前期難以入院病人生的希望,也讓全世界再度看到中國基建的力量。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疫情之後,基建作用將進一步凸顯,投資增速將比2019年有明顯提高。

為防疫抗疫按下暫停鍵的諸多企業正面臨生死時速,儘快啟動一批基建項目,將成為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為企業創造有利的市場需求與外部環境。

力促基建投資,絕不代表迴歸粗放模式。“未來的基建投資,都要能體現高質量發展,帶動有效的產業投資,不僅帶來經濟增量,也同時契合經濟轉型升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記者說。

疫情之後,中國經濟迫切需要哪些基建?記者採訪發現,多類項目值得期待:既包括新型基建,也涵蓋傳統工程;既要架橋建路,也補醫衛民生。尤其是此次疫情暴露出醫療衛生、民生工程、社會治理等方面基建短板,由此生髮的豐富基建方向,將充盈經濟增長的空間。

重大工程託底穩增長

近日,中央和各部門敦促基建項目開工的聲音不斷傳來。

2月上旬,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接連表示,推動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具備條件的行業企業儘快復工復產。交通運輸部要求除湖北省和其他疫情防控任務較重地區外,氣候條件符合施工要求的地區,加快公路水運工程復工,全面推進規劃項目“應開盡開、能開快開”。

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推動重大項目儘早開工和建設。各地要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做好用工、土地、資金等保障。

密集復工令之下,多地政府及企業已啟動重大項目開工節奏。以湖南為例,全省至少171個續建重點項目正在加快組織復工建設,其中,至少有154個項目準備復工或已明確復工時間表。

“之所以要應開盡開,能開快開,是因為重大基建工程體量大,拉動企業投資和帶動就業效果明顯,將對經濟增長起到重要的託底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對記者說。

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理事長鬍本鋼對記者表示,2020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本就比較大,再疊加疫情影響,更加需要知難而上。在疫情結束後,一批符合國家重大戰略方向的大規模基建項目,將會按照原定計劃落實。

“作為一個大國,我們國家的大規模基建項目儲備是比較豐富的。”張燕生說。

交通強國戰略將成為大基建落地的主要載體。“比如西部陸海新通道,它是一個商貿大通道,高速公路、高鐵建設都會帶來巨大的工作量。它還是西部油氣大通道,大量的非洲石油可以通過這一通道運進來,同時也聚集了航天、機床、電子信息等多個產業功能集群。”胡本鋼說,“一條大通道的建設,以線帶面,能極大程度把西部發展帶動起來。”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的2020年重點工作中,川藏鐵路建設名列其中,這將成為疫情結束後提振投資的一大基建項目。2月5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召開會議,要求科學有序推進鐵路建設,加大川藏鐵路、成渝中線高鐵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推動重點工程項目逐步全面復工建設。

“還有瓊州海峽跨海通道,連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都是我們的項目儲備。”張燕生說。

但張燕生同時提醒,超大規模基建項目耗時長,往往跨數個五年規劃,耗費資金量大,需要做好論證調研。“此外,像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這些產業的發展,究竟會怎麼改變人們的交通、運輸方式,大規模基建又會帶來多大的投資回報,都應謹慎考量。”

除超大規模交通基建外,一些規模相對較小、耗時短、能更快見到投資效益的重要交通基建,也將成為疫情之後提振經濟的迫切選項。

2019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集中批覆了一批基建項目,涉及資金超2700億元,較多集中在軌道交通、高鐵、機場等領域,比如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新建江西瑞金民用機場,等等。

“這些都是2020年的項目儲備,疫情之後都應充分用起來,加快推進前期籌備,讓這些項目實施起來。”張立群說。

在本次疫情傳播中,武漢九省通衢這一特殊的交通樞紐地位,成為春運期間助推疫情蔓延的關鍵點。

“現在我們的高鐵幹線十分發達,但是支線十分缺乏。”張燕生說。由於缺少高鐵支線、連接線,許多乘客到達武漢這種交通樞紐城市後,還要換乘普鐵、大巴車,才能真正到家。多次轉車的過程、換乘時的穿梭與等待,大大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

2019年9月發佈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就是統籌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郵政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以多中心、網絡化為主形態,完善多層次網絡佈局。

“應該儘快建設城際鐵路,像北京、天津之間的城際動車一樣,這會大大增加人們出行的便利和高效程度。”張燕生說。

民生項目補短板

“這次疫情集中暴露出我國在民生領域,比如公共衛生方面的投入建設,與需求相比還存在巨大的缺口,下一步必須加大力度進行這方面的基建投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教授劉青對記者表示。

床位不夠,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物資告急,醫護人員超負荷運轉。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湖北多地醫療系統醫療衛生資源嚴重不足的短板暴露充分。

眼下,其他省市為了應對返程高峰可能帶來的疫情加劇風險,正緊鑼密鼓修建本地“小湯山”醫院。日前,北京已經啟動了小湯山醫院修繕改造工程。湖南、山東、河南、福建、廣東、江蘇、廣西、黑龍江、山西、貴州、天津等多地,開始修建自己的“小湯山”醫院。1月31日,黑龍江省衛健委介紹黑龍江省疫情防控工作進展時表示,“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成為很多地方政府應對疫情的心態寫照。

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助理吳明對記者表示,工作重心應該前移,要以防控為主。為了應對疫情暴發,可以對部分醫院進行改造。若是新建“小湯山”醫院是否存在浪費仍然需要討論,但本次疫情應為政府和社會帶來一個警示,那就是疾病防控工作中的人力、技術、設備、物資等一系列軟硬資源的基礎建設,必須要在平時做足儲備。

“就像軍隊,常規狀態下用不上,但不能沒有。一旦出現傳染病暴發,養兵千日的一系列衛生資源就能配套啟用。”吳明說。

針對本次疫情中醫療物資嚴重緊缺的問題,吳明建議,未來應考慮搭建醫用物資儲備體系。“由應急部門統籌,在全國範圍建設一些基本醫用物資的儲備基地。就像糧食儲備一樣,必須平時備有存貨,並進行嚴格規範的管理。”吳明說。

醫療衛生資源緊張,只是民生基建短板的一個縮影。“農村基礎教育、養老院和養老設施的建設、城市街道優化改造等,都是民生領域亟待投入的方向。”劉青對記者說。

張燕生表示,對於傳統交通基建和建築設施,本次疫情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我們在過去的建設中,沒有考慮過這些設施如何起到防範傳染病的作用。比如地鐵等封閉交通工具如何加強通風。”張燕生說,“我們應該考慮,通過改造、增加一些設施設備,讓已有的公共交通和建築能夠符合更高的公共衛生標準。”

新基建有大空間

危中有機。本次疫情中,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追蹤人流方向、居家辦公、遠程會議、在線教育等一系列嘗試,啟動了一場新興產業的全民試驗。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所高技術室副主任張於喆認為,新興產業對應的是新型基建。過去或是停留在設計層面,或是應用於小眾人群的新興業態,在這次疫情倒逼之下,開始大規模應用於實踐之中,可能孕育出對新型基建的巨大需求。

1月初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這說明,新型基建本身就是2020年基建投資的重點,疫情起到的是推動作用,讓人們看到新型基建廣闊而真實的應用空間。”張於喆說。

他表示,5G網絡、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應用、信息處理分析、冷鏈物流、無人機配套設施等一系列新型基建、數字型基建,以及傳統基建的智能化改造,都將成為下一步投資熱點。

“比如最近很多地區物流不暢,一些地方是因為物流卡在了最後一公里,物流進不了小區,或者進不了村。為了物流暢通,也是為了避免人員直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建設最後一公里倉儲設施+無人配送物流系統,就能夠在疫情防控中,起到很好的應急作用。”張於喆說。

另外,無人化防疫系統,也是本次疫情直接帶動起來的一大新型基建方向。張於喆表示,進入2月後,春運返程帶來人員流動,讓疫情防控難度進一步加大。這種情況下,無人化設備開始廣泛應用於廣播喊話、高空巡視、噴灑消毒等等用途。目前,有超過18個省和自治區的多個縣市嘗試了用無人化設備進行防疫宣傳廣播和巡視。

“再比如對疫區進行物資投遞,利用無人機,將緊急物資投放到管控地區,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人員之間的接觸。這些都屬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我們亟需補短板和促進經濟轉型的方向。”張於喆說。

上海:今年重大建设项目拉清单,共152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