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伯格換拜登,民主黨還是贏不了

布隆伯格換拜登,民主黨還是贏不了

前幾天寫特朗普王朝快成型的時候說了一句“布隆伯格據說要帶著希拉里再來一場,其實都是跟笑話差不多。”http://toutiao.com/item/6794073217104347652/

這幾天真的應驗了一下。

美國紐約前市長布隆伯格終於亮相民主黨內的初選辯論一亮相就讓人大呼失望。且不說口才問題,最最重要的是他的綱領乏善可陳。

他最大的政治資本是擔任三屆紐約市長的期間政績不錯。

不過這些政績是不是能套用到了全國,尤其是今天的美國真的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當市長時候,911事件剛剛發生,紐約經濟被重創人心惶惶,他採取了跨黨的方式從民主黨這邊跑到了共和黨那邊,採取了鐵腕政策治理城市。他一邊大力壓制各個工會,另一邊積極引入對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改造的投資,從加州引來了不少高科技企業,拿出經營一個公司的態度去管理整個城市。儘管在社會政策上他採取自由主義的立場,對墮胎權、同性戀婚姻和非法移民轉正採取寬容態度,另一邊對槍支管理更加嚴格,擴大警察權力打擊犯罪,不過他在經濟政策上又採取保守主義的方式,大力推動市場經濟、自由貿易,大力削減政府支出和投資項目同時保持低稅率等等。

這麼做的結果是紐約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大規模改造,高科技產業開始在紐約落地生根,同時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治理使得財政盈餘犯罪下降等等。不過負面效果也很明顯,推及全國就更未必是好事了。

首先,從宏觀來說,他的做法其實本身就是對美國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重新形成的價值觀一個背棄(最少也是一個挑戰)。美國建國初期儘管有傑斐遜為代表很強大的民主派作為制約,但是總體而言走的是“精英主義”路線,藉助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美國內在的社會矛盾發展的比較緩慢,直到“大蕭條”為止。正是因為內在的矛盾上升,所以民權運動和反越戰這兩件事才會極大的改變了美國的政治模式。

其次,從具體的政策來說,他的社會政策左翼和經濟價值觀右翼的立場,在對紐約這麼一個差異性不大的城市來說也許恰好能滿足各方面的需求,但是對於差異性巨大的整個美國來說很可能變成兩面不討好。作為一個城市,紐約民眾的個人價值觀傾向於自由主義沒什麼奇怪的,即便是鐵腕治市讓人不舒服,只要能把犯罪率,青少年輟學率和墮胎率這種時時刻刻讓人如芒在背的問題降低下去,大家也能接受。而作為美國第一經濟中心本身存在著“虹吸效應”,採取保守主義的經濟政策,減少政府幹預市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會有利於經濟發展也是沒問題的。

但是反過來看,這種做法引發了社會分裂也是事實,他的經濟政策正是美國今天面臨的“兩極分化”的根源。市場競爭有效率不錯,但是建立在弱肉強食的基礎上;低稅率看著直接讓窮人和中產階級收益,不過考慮一下比例問題,其實受益更大的還是富豪;削減政府的支出是壓縮了赤字,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就業機會的損失,引入高科技企業去帶動服務業的法子,目前已經被全美這麼多年的經濟實踐證明效果有限,只能在一定範圍內還可以湊合;所以貧富分化加劇是必然的。

還有,作為一個城市招商引資可以從其他地方吸取資源,可是作為世界第一的美國又怎麼辦呢?想法子收割其他國家的高科技人才和投資當然可以,但是考慮到國與國的關係可不是美國國內州與州之間的關係,其他國家也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國內法律政策進行對抗,所以即便有效果,這個效率也跟他當年做市長時候的努力不可同日而語了。

現在他來競選美國總統了,那麼他又能拿出來什麼政治綱領呢?經濟上好像,他倒是提出了從富人口袋裡掏錢的事情,打算開徵金融稅之類的,並且給出了一個金融服務政策提綱,包括嚴格監管華爾街金融交易、加強消費者保護、促進美國民眾取得銀行業服務的渠道以及打擊金融犯罪等內容。這對遏制貧富差距不能說沒有用,只是怕緩不救急,也不是根本解決之道,跟特朗普的鼓搗“重振製造業”比起來吸引力要小多了,而且他億萬富豪的身份也會讓人質疑他的誠心。

更加不利的是前面說過的,他以前的“精英主義”路線,這東西再加上億萬富豪的身份,在今天民粹主義已經再次興起的美國,只能是不利的倍加。

美國社會精英的共識是什麼,本人三年前就說過,焦慮,對於本國失去世界霸權的焦慮。因為今天的美國花好月圓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霸權的基礎上,沒了這個東西后面就是金融的崩潰,經濟的崩潰,最後領先世界的那點高科技產業和金融法律優勢都會完蛋。

不解決美國社會的分裂,美國就難以集中資源去跟世界其他國家比拼。那麼想法趁著自己還有力氣,先掐死可能超過自己的對手呢?特朗普就正打算這麼幹了。只是這點上,布隆伯格怕是不太做得到,因為他那邊鼓搗環保主義之類的東西呢。環保生態不是說不好,功在子孫可以,可是這就更加意味著對美國既往發展基礎的背棄,而且對於美國面臨的競爭來說,美國還能把霸權撐到子孫那一代麼?

所以布隆伯格的既往政治經驗放諸於紐約市沒啥不妥,想放大到全美可就難說嘍。

從技術層面來說,他回頭加入民主黨競選。民主黨前面搞什麼了?身份政治和社會福利,他在紐約擴大警察權的行為,這對於喊了很久身份政治的民主黨支持者來說可是一筆舊賬;收拾工會是為了什麼,壓低福利唄,這個也就不用多說了吧?

他喊得最響的口號是啥——推翻特朗普……這件事民主黨已經摺騰了三年了,效果我們大家都看得見,真的不咋地吧?

到目前為止,他做的最出色的給了特朗普壓力最大的手段是啥?掏錢做廣告,玩網絡消息傾瀉,這一點是特朗普的政治手腕冷飯不說,怕是隻會放大“金權政治”這個標籤,更加惹得社會底層反感或者疑慮。

所以,民主黨的大佬們被高舉紅旗的桑德斯嚇破了膽,沃倫看起來似乎也沒比被戲稱為“桑書記”的前者好太多,現在看見拜登已經被特朗普拽下水了,又去找了他出來,老問題還是一點都沒有解決。可見民主黨還是沒有從舊夢中醒來。

前面楊安澤退選,他的支持者相當一部分轉身跑去支持特朗普了,這本身就是對民主黨的警告。就算美國的政黨再是鬆散型的,政治動員力這個東西還是一個基本配置,這點上也比不過共和黨就徹底不好玩了。

回想一下,富蘭克林羅斯福政府能在面對危機中的美國,有膽子斷然拋棄了立國以來的自由資本主義傳統,採取政府強力干預政策,特朗普面對美國的焦慮和社會再次分裂,能玩民粹主義殺進政治圈。

結論很顯然,想推翻特朗普不是不可以,布隆伯格必須拿出來比他還狠的手段才可以。可惜到現在,我們還沒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