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選擇投資理財方式?

西天蝸牛


要知道普通人如何選擇投資理財方式,我們首先應該知道投資理財的一些基本理念,因為理財應該是一攬子方案的,既包括自身的保障,也包括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其次,要對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特徵有基本的瞭解。最後,才是進行具體的產品選擇。

投資理財應先有保障——先生存,再發展

在改革開放初期,全國人民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生存。所以大家都想方設法去賺錢,因為生存下來才是第一要務,生存都有問題,還談什麼發展?那個時候有份工作,能養家餬口就已經很不錯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加入WTO,疊加人口紅利等因素,中國在世界經濟秩序中迎來了黃金的發展期,綜合國力和國民收入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了,這時候我們已經解決溫飽問題了,就可以考慮發展問題了。

10幾年前的中國哪有什麼娛樂行業,影視、遊戲、旅遊這些哪個不是國民收入提高以後才發展起來?同樣的道理,投資理財的前提是你要有基本的保障,你再去想想怎麼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和增值。所以我認為,理財的第一步是先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基本保障,也就是要購買基本的醫保、社保和必要的保險。

有餘力的可以購買商業保險,但是沒有餘力的,基本的醫保必須要買,但是我個人認為再沒有餘力,購買個短期的醫療險(30歲的1年大概幾百塊)也是要的,因為這會幫助你在風險出現時不至於傾家蕩產,妻離子散。

很多投資者可能對保險的印象不好,也許是因為很多營銷員的銷售方式,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否認保險的價值。國家對於重要的金融機構都是有國家級的部門進行監管的,比如銀行和保險,就直接是由銀保監會監管的,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是證監會監管的,其他很多金融機構還不一定有這個待遇,這是其一。其二,基本的保障是為了防止意外事件對於家庭的衝擊,特別是重大疾病或者意外事故,因為通常這不僅僅意味著高昂的治療費用和康復費用,還有可能失去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柱。

上圖是常見的10種重疾的治療費用,如果你沒有醫保或者商業保險,超出的部分就只能自掏腰包。假設你家庭年收入30萬,你治病可能就要用掉10-20萬,還有期間的家庭開支、康復費用、期間家庭收入還要減少呢?而你投資理財,我算你買了很好的產品,每年20%的收益,投資10萬(不可能投資10萬),一年的收益也就2萬,你要賺5年或者10年才能覆蓋這筆治療費用。這一筆賬值得我們好好去算算。

風險的發生是隨即的,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患病,會不會出現意外事故,購買一份保障,不但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庭負責。雖然本人並非保險從業人員,但是保險的理念是對的,也值得沒一個投資者去了解,畢竟沒有保障,生存不了,談何發展,談何理財?

因此,投資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正確的理念,首先確保自己有了基本的保障以後,再去談怎麼進行投資理財。

風險和收益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

任何理財類的投資產品(有收益的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只是風險有高也有低,特別是2018年資產管理新規出臺,堅決打破剛兌,確定四類剛兌行為,並區分兩類機構加以嚴懲以後,市場上的各類投資產品的收益率開始逐漸迴歸。以前都有銀行、信託進行背書,固定收益類的產品都去到7%-8%,誰還會買股票,買基金啊?但是這相當於把風險都積聚在了金融機構上面,因此新規執行以後,所有金融機構都不允許剛性兌付,強調賣者盡責、買者自負。

所以在進行投理理財方式的選擇之前,我們腦子裡要有一個基本的常識:所有理財的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這個風險和收益是基本掛鉤的,也就是高收益一般對應著高風險,低收益對應著低風險。沒有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除非是非法集資或者詐騙。

上圖是中國各類金融產品的分類和對應的風險、收益特徵和通常的期限。從這個表我們基本就能夠判斷出各種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特徵。所以投資者在選擇各類金融產品的時候,只要把營銷員說的情況和上圖做個對比就大概心裡有數。

如果一個營銷員只說收益不提風險,或者是對風險一字帶過,這個產品十有八九是高風險的產品。因為通常這種產品的銷售費用會比較高,而像貨幣基金這種他們是沒有任何收益的,所以他們通常傾向於推薦高風險的產品。或者營銷員和你推薦一個高收益(對比固定收益產品的收益)的產品,卻拍胸脯說這個產品風險很低,有誰誰做擔保,你也不要相信,現在任何一個合規的金融機構都不能做擔保,包括政府也不行。

所以,在進行理財方式的選擇前,要對各類理財產品有基本的風險和收益認識,只要有這個常識,在面對任何營銷員向你推薦產品的時候,就可以進行追問,確保自己知悉這個產品的風險和收益,保證自己不會購買到不符合自己風險偏好的產品。

投理理財的幾個基本方式——固定收益為主,浮動收益為輔

在對各類理財產品有了基本認識以後,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安排、預期收益和風險偏好選擇合適自己的理財產品了。

1、評估自身的需求

首先是綜合自身的情況,判斷自己更適合需要什麼樣的理財產品,然後再去選擇,考慮的方面主要包括資金安排、預期收益和風險偏好。

只考慮收益不考慮自己需求的選擇都是不持久的,就像閃婚,沒有經過深入的互相瞭解就匆忙成立家庭,通常都很快出現矛盾。比如的明明想要10%以上的收益,卻買的是純債基金,不僅持有的過程很折磨(債基都漲得很慢,你可以想成是龜爬)。比如你明明只能承受10%以下的虧損,卻買的是股票指數基金,那等待你的很有可能是割肉。因為你不瞭解自己的需求也就不會去了解你的產品,而市場短期是不斷變化且難以預測的,所以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預期是很難堅定持有的。

所以在決定採取怎麼樣的理財方式,選擇具體的理財產品之前,對自身的情況進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不然我們沒辦法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的需求的理財方案。一般來說,要形成這樣一個方案需要根據自己所處的人生階段,收益預期,資金期限進行綜合評估。但實際上,當你的資金量並不是很大的時候,你可以簡單標準普爾家庭配置象限圖進行分配。

首先是保命的錢,主要用於日常開銷,通常要配10%-20%,包括日常開支和備用金,這裡可以配置現金或貨幣基金;然後就是保障的錢,用來保障突然事件對於家庭的衝擊,防禦小概率意外事件對家庭的影響,配置比例在20%,主要是配置商業保險;然後就是保本的錢,這部分錢是用來保障資產的穩健增值的,而不是用來增值的,一般配30%-40%,可以配置債券基金;最後才是用來增值的錢,也就是博取超額收益的部分,一般是20%-30%。

除了保命和保障的兩個部分一般不會變化以外,保值和增值的資產比例可以根據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具體看每個家庭的承受能力和對於增值的期待。所以一個方案到底要怎麼定,要看每個家庭的情況,但是基本的配置原理是差不多的。當我們定了方案以後,就可以選擇具體的理財產品了。

2、具體的理財產品

因為題目問的是普通投資者如何選擇理財方式,這裡討論的也主要就是普通投資者可以選擇理財產品,私募股權、海外產品這裡就不再討論了。

根據經驗,普通投資者接觸最多的三類理財產品,根據發行主體可以分為銀行理財產品、公募基金、證券私募產品,其中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的佔比應該是最高的。前者是因為廣泛的網點渠道,斬獲了中國最龐大的客戶群體;後者是因為其專業能力在投資者中樹立地位。相比而言證券私募產品的影響就相對較少。所以下文主要討論的就是銀行和公募基金的產品。

根據風險和收益的特徵不同,銀行和公募的產品都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

首先看銀行理財產品。這裡說的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產品,而不是代銷的產品,要知道只要銀行想,幾乎絕大部分的金融產品都是可以代銷的。自從資產新規發佈以後,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分類要求就更高了,只要你買的是PR3以下的產品,通常風險都比較低,PR2以下的就更加底了,幾乎不會虧損。所以當我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只要瞭解了預期收益和產品的風險等級,大概就能夠判斷出這個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當然,不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適用的啊。

其次就到公募基金。餘額寶就是公募基金中風險最低的貨幣基金的產品,絕大部分情況下是不會虧損的,但歷史上有出現過幾天是虧損的,但是虧損的幅度也是1萬虧幾毛,風險相當低。隨著風險的不斷提高,接下來就是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了。其中債券基金的風險也比較低,按平均年收益來看,債券基金近14年來,只有1年的平均收益是負數(2011年股債雙殺),其餘的年份都是平均正收益。

然後就是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這兩種基金的風險大小其實很難區分,但實際上整體上看,股票基金由於最低倉位的要求,一般來說風險更高,但實際上還是得看產品的策略和風格。這兩種基金當中也有一些比較注重風險控制的產品,會體現出更佳的風險收益比,要結合具體的產品去看。

以上這兩大類的金融產品都有自己的特點,銀行理財的特點是產品週期靈活,一般7天到3年的都有,主要的優勢在於中短期的產品收益率不錯,符合投資者的需求,這部分產品公募基金是比較弱的。而公募基金的強項在於中長期投資,其優勢體現在債券和權益資產的投資管理,其專業能力在國內無人出其右,優勢在於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

因此,綜上所述,普通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前,首先要形成正確的理財觀念,不要本末倒置;其次,懂得結合自身的需求和家庭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制定出一個理財方案(不需要詳細,可以在實踐中調整);最後,就是根據每個象限的比例去選擇具體的產品,這一方面就要下點功夫了,畢竟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風險和收益特徵。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亞特斯


我先分享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大概09到11年的時候快遞哥在福耀玻璃廠上班,當時月薪3000-4000左右基本上剩不了多少錢,而有一個工資差不多的林姓同事在上班幾年卻在當地買了兩套房子(5000左右一平,一套加裝修近百萬),而且沒有靠父母基本上都是靠他自己賺的,眼界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就去請教了一下,才茅塞頓開,原來還可以這樣操作。

其實他的成功很簡單,理財!

要理財先得有財,所以儘可能的多賺一點,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省一份可以隨時用來投資理財的閒置資金。

林姓同事的操作方式是一邊上班賺穩定工資,一邊投資合作一些小項目(前幾年實體項目還比較好做)利用錢生錢的原理慢慢滾起雪球,所以他才能月薪幾千幾年就買了房子。

理財的項目很多,但不一定適合你,這個需要把握機遇,但是無論是什麼機會我們都要有一筆閒置資金去參與,才有可能得到回報。

現在的人光靠工資是遠遠不夠財富自由的,如果去創業又覺的風險太大,那麼一邊上班,一邊理財算是最好的辦法了!


傳說中的快遞小哥


以前在軍校工作,紀律要求不準買賣股票,因此從來沒有搞過理財。

去年退役後開始琢磨理財問題,畢竟手裡這點閒錢放在銀行裡,那是見天的貶值,而且不斷有人給我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1.股票

聽過太多股票被套牢的。故事即使身邊這種人,也不乏其人。因此股票不敢買。

這20年來,雖然我沒有買過股票,但經常聽身邊的朋友,談及股票,每一個人都一肚子的理論和方法。說起來都頭頭是道,令我非常佩服。

聽起來也特別有道理,但多年的觀察,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被收割的韭菜。換到我就比他們更明白嗎?我有這個自知之明,因此,股票的事兒,絕不敢再沾,絕不敢沾。那該怎樣理財呢?

2.基金定投

有一個做房地產的老同學,認真的給我提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基金定投。

舉例來說,每個月拿出1萬塊錢分別給十個基金各投入一千塊錢,這十個基金有十位不同的基金經理來掌控著,他們畢竟是專業人士,資金的投向會更加合理可靠。

只要認準大趨勢是上漲的,那麼即使有兩三個基金賠了,但還有七八個基金會漲,從統計角度來看,長期持有肯定是穩賺的。

這個道理我能理解,而且也比較認同,於是向一位經濟學家進行了請教。

他的回答特別清楚,基金定投穩賺不賠的說法,只適合於股票環境比較正常的國度,而國內股票的人為操控太大,是非常不健康的,現階段的基金定投依然是被割的韭菜。

3.P2P理財

不買股票,不搞基金,那搞普通的理財呢?最近單位有兩位打字員同事跟我說,她們把僅有的幾萬塊錢都買了P2P理財,年利潤高達9%,可沒有收幾個月的利息,整個平臺就再也打不開了。

這幾萬塊錢是他們的家底兒,本來指著能賺兩個利息改善生活,沒想到都被捲進去了,他們報案上訪,然後請我這個所謂的大V幫她們想辦法。

我專門向公安部的有關領導和網絡警察請教,他們給出的結論是:政府會監督這些公司進行清盤,將剩餘的錢按比例進行分配,但能拿回三成老本就算不錯了,損失是肯定的。

他們跟我說,利率超過6%的都非常可以,因為能給你6%的利率,其投資的企業利潤率應該達到30%,現在哪有這麼好的行當?

4.銀行內部理財

現在各大銀行都有自己開通的理財服務,規模越大的銀行的利率通常偏低,小規模銀行的利率偏高,年利率普遍在五個點之下。

雖然這些理財絕大多數也是不保本的,但極少聽到銀行辦的理財崩盤的消息,起碼現在看來還是相對可靠的。

結論:國內投資環境比較兇險,尤其是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一沒有信息來源,二手頭資金又不充裕,絕不要自作聰明,我們大概率是資本集團收割的韭菜。

不買股票、不買基金、絕不沾P2P,少量買點銀行自營的理財,這是我的不成熟建議。


奧卡姆剃刀


提問:普通人的投資理財方式?

回答:說到普通人,基本屬於普通工薪階層。

據報道:中國80%的人工資都在5000元之下,個人所得稅徵收基礎也是5000元為起點。

5000元在三四線小城市尚可生存,節儉一點,能略有盈餘。

在一線城市,盈餘較難。

略有盈餘的情形下,個人認為,選擇理財方式可考慮以下:

1、活期+。許多銀行推出的活期系列理財較適合普通工薪階層:

如招商銀行朝朝金產品,一萬元起購,上日年化3.35%,R2較低風險,隨用隨贖,非常方便。

再如平安銀行的工資理財專屬產品:平安財富寶貨幣,七日年化收益3.17%,隨用隨贖。

2、基金定投,後面有圖說明,系摘自平安銀行

3、資金累積到1-5萬,若不急用,可選擇定期存款,若達到20萬,可選擇交通銀行、平安銀行的3年期大額存單,按月支付利息的產品,利率4.18%,按月付息。對普通人來說很實用。

4、可考慮選擇中小銀行開戶,銀行自營的活期理財產品也很多,適合不同需求。只要不超過50萬,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5、小編從事過證券業,強烈不支持普通人炒股,浪費時間精力,還基本上都被收割。



大妞聊理財


題目有點大,文較長,耐心看完。

理財的意義

理財可以幫助我們在薪水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家庭生活品質。

其實大家簡單算一筆賬就明白了,假如說你把家裡每個月2000元都存在銀行做一個定期存款,那麼年化收益率可能也就是1.5%。十年以後你這筆錢最後的利息也就是隻有1.6萬元。假如說你把這筆存款存到餘額寶裡面,年化收益率可能會從1.5%提高到2.5%,那十年後你的這筆錢收益就會從1.6萬元提高到了3.2萬元。只是很簡單的一個步驟,隨手放進了餘額寶,我們就多出了差不多一倍的收益率。那麼如果說你會一點理財,那麼這筆錢是不是又會大不一樣?

小白怎麼理財

一,儲蓄

理財要從儲蓄做起,慢慢積攢本金。沒錢拿什麼去投資理財,無本生意不是那麼好做的,要不你有非凡的頭腦和認知,要不你有超人的魄力和膽識,都沒有還是老老實實存錢吧。

幾個細節:

1,堅持記賬的習慣

堅持記賬是一個好習慣,不論你是單身,還是已經組建了家庭。

記賬,並不是機械的記錄各項數據。如果只是單純的記錄各項收支,對你的實際上價值可能並不大,只有建立在分析基礎之上的數據記賬,才會有存在的價值,否則就是流水賬而已,也僅此而已。重要的是,通過堅持記賬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很好地瞭解我們自己或者家庭的收支,明白自己的財務狀況,知道自己的錢包是怎麼變癟的,哪一部分的錢屬於拿鐵因子(不必要的花銷)?

堅持記賬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根據自己或家庭各月的花費,估算出適合個人或家庭的支出,估算出一個相對適度的收支範圍,這個範圍能夠讓你保持生活質量,同時不至於讓你的錢包變癟太快。

通俗來說,就是你的生活性價比。

2,堅持預算的習慣

預算跟記賬存在著密切的關係。通過堅持記賬瞭解我們的收支結構,知道沒有特殊情況,每個月我們一般花費多少錢,各部分的花費比例,比如說固定支出方面的房屋、車子、物業費、交通等各項花費。每個月的固定支出是我們預算的一個基礎,同時,還需要考慮下個月可能還會有什麼其他支出,有沒有朋友結婚、孩子的入托費、父母的保險費、家用電器等。也就是說,預算是根據自己的每個月的固定支出,加上一些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做一個大致的預算,這也就是我所說的規劃。

月底的時候在進行賬單的檢視,各項支出有沒有超支,如果有,是什麼原因。預算的最大價值,就是讓生活有條不紊。

3,列購物清單,用72小時法則

購物清單與預算又存在關係,某種意義上說,購物清單也是屬於預算的一部分。但是我們購物存在不確定性,所以這裡單獨拿出來。(所以購物之前要深思哈)有時候陪朋友去超市,本來沒有打算購物,但是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也會禁不住誘惑買一些商品,覺得既然來了就不要白來嗎?結果是,很多東西屬於盲目消費,沒有經過深思熟,也就是購物的價值量很小。

所以,在購物之前列個詳細的購物清單,不但能提高我們的效率,而且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花銷,從而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小狗錢錢》 中提出“72小時法則”:當你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你必須在72小時內完成它,否則,你很可能就永遠不會再做了

一件東西,你想買的時候也多給自己72個小時,3天后如果你還是很想買再去買。

對於很多剁手黨而言,一聽到淘寶、京東分分鐘要剁手的節奏。每天閒暇的時候,即使不買東西也會去淘寶、天貓等購物網站瀏覽一下,看看有沒有想買的東西,順便加入購物車。支付寶、微信支付直接與購物網站連接,而且是淘寶、天貓會根據你的網頁瀏覽記錄,向你發送一些商品提醒,某某商品又降價了……如果你的支付寶等支付工具中放著大額的金錢,很容易禁不住誘惑,小手一滑,錢就沒了。

解決辦法:錢轉移到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裡(不是某寶或某通),既能有所收益,還不至於經常剁手。

5,減少信用卡的數量與使用

現在各個銀行辦理信用卡十分方便,而且經常有辦理信用卡業務的工作人員去寫字樓推銷,不少人聽他們說天花亂墜,就稀裡糊塗的辦了信用卡,實際上用處卻不大,有些人乖乖為銀行貢獻年費。當然,辦理信用卡不是什麼壞事,能夠為你提供一段時期的免息期,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畢竟金錢都是有成本的,現在的 100 元錢與一個月之後的 100 元,價值可能會不一樣。但是,不要辦理很多張信用卡,畢竟信用卡很多功能基本類似。如果這些信用卡額度很高,就可能會產生幻覺,覺得這些錢你都可以拿來揮霍,這樣就在無形之中刺激了你的消費,讓你背上沉重的債務。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信用卡一般是第一年免年費,但是第二年開始,你如果達不到刷卡的次數或者額度,就需要繳納年費,如果你很不幸忘記了,那就得乖乖交年費了。

解決辦法:只留下了一張,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一下,其他通通註銷,避免過度消費。

很多富豪的第一桶金都是儲蓄攢出來的,所以說養成儲蓄的習慣還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我們擁有第一桶金,才能拿著第一桶金去讓他錢生錢,利滾利。

比如一個上班族,每個月強制儲蓄 200 塊錢,一年就能有 2400 塊錢,雖然這筆錢不多,但是也可能在你急需要用錢的時候為你解燃眉之急。而且,如果將這個習慣堅持下去,那麼你的儲蓄的金額會更多,更何況隨著工資水平的提高,你的儲蓄金額肯定也會隨著提高,而這個過程也檢驗著你對金錢的把控程度。

二,學習

任何知識都需要不斷的積累、學習,理財也不例外,沒有誰一下子就能懂得很多專業知識,所以讀書學習就成為一個低成本高價值的事情。

我們可以通過讀書、關注投資理財網站、社區等各種方式,積累各種各樣的理財知識,建立適合自己的理財體系,而且現在的理財產品那麼多,等自己對理財產品瞭解一番之後,不妨拿出一小部分小試牛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推薦幾本入門好書

理財初期,興哥推薦:《富爸爸、窮爸爸》、《小狗錢錢》、《鄰家的百萬富翁》 。

這三本書,基本都是從一個故事展開,從故事情節的過程,給大家介紹理財的思路、賺錢的經歷,激發理財初期的朋友具有投資理財的信心!從而改變每個人的理財觀念,做最好的選擇。

理財規劃,興哥推薦:《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

這本書會讓你對理財規劃和實現有個新的認知。規劃類理財書籍會教人們利用時間效應去投資、去規劃以後的人生。而大多數理財初期的朋友,總認為沒錢理財,或者理財了也賺不到錢的想法。理財規劃類書籍,介紹了各種沒錢也可以賺大錢,理財師告訴人們,窮不是沒有辦法,而是用錯了方法。

工薪上班族,興哥推薦:《聰明理財:上班族小奧千萬富翁養成記》 、《你到哪裡去,錢從哪裡來,都市工薪族理財心理學》 、《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600萬》 。

上班族想減輕生活壓力,工作又忙,沒時間理財腫麼辦?關於上班族的理財書籍,給你很多成功投資的經驗之談,讓你工作、理財二不誤。這些書從上班族的基本出發,教會我們如何合理的理財、更好的投資時間、金錢,讓上班族實現財富夢想。

學股票,興哥推薦:《炒股的智慧》

本書最大優點是簡單有趣,可讀性強,沒有任何炒股基礎的也能讀懂,是我心目中炒股入門最佳教材。而且,哪怕你不炒股,本書也值得一讀,因為炒股的智慧說白了,也是生活的智慧,是其他行業的智慧,萬物相通。

學基金,興哥推薦:《指數基金投資指南》

作為擁有10多萬粉絲的銀行螺絲釘在本書中深入淺出的講述了指數基金的前世今生,乾貨滿滿,又頗具實操性,實可謂國內基金理財界不可或缺的一本書。

書往往是概括性的,但對於具體問題的深入往往和這個領域最優秀的人學習進度速度最快。現在正是互聯網時代崛起之時,我們有大把的機會向行業裡面最優秀的人學習的機會。微博、知乎裡時常有許多的金融理財行業佼佼者分享乾貨,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在閒暇時多去行業的各大社群溜溜,指不定就抱個驚喜回家。

三,實踐

實踐是檢驗學習的最好辦法,投資也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普通人對投資最大的誤解就是把投資獲利僅僅看成一種技巧,三言倆語就可以傳授的簡單東西,而沒有將其視為一種依靠知識積累,技能培養最後才能應用的掙錢手段。他們只看見一買一賣就可能獲利的簡單快捷,卻不知道在決策前,對所選投資標的思考,對價位的判斷,對市場的研讀,與自己人性的鬥爭需要耗費多少精力和心血。很多人剛開始投資,往往都是“一把梭”,或者“買買買”,亂投資、瞎投資,最後“死相”難看,本金一虧再虧。

首先我們要清楚三點:自己的投資能力、對於風險的抵抗能力、擁有的資金量。根據自己的情況做適合自己的投資,投資貴在穩中求進,而不是一夜暴富。

幾種入門級理財方式

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可以作為穩定的風險儲備金。因為貨幣基金堪比活期的流動性,加上小到忽略不計的風險,實在是招人喜歡。餘額寶給了貨幣基金新的生命,餘額寶之後,幾乎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貨基APP。新手在購買時,選擇一些收益長期較高的貨幣基金,收益就會比餘額寶高一些。

P2P

P2P是近幾年發展最快的投資平臺。近段時間,受到金融大環境的影響和行業自身長期積累下的不健康因素的影響,爆發了一波行業危機。但是有些投資者始終對它又愛又恨。

在這樣的環境下,要如何篩選平臺呢?

  • 信息紕漏零逾期零壞賬的不投。
  • 誠信有問題的平臺不值得信賴。
  • 短期標占主導的平臺不投。投資標的以短期為主的話,平臺資金流動性差,容易多壞賬,導致資金鍊斷裂,更容易發生遭客戶擠兌的現象。
  • 小平臺不投,選擇頭部平臺。小平臺風控體系等都沒有頭部平臺完善,也容易導致資金鍊斷裂。
  • 高返平臺不投。高返平臺可能是騙局,也可能是做活動拉攏投資者,拉攏的投資者可能會在平臺利率低時離去,不可靠。

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小白投資股票的利器。

就股票基金來說,長期來看,平均收益很高,達到15%,但同時基金的波動非常大,大部分時候基金是不賺錢的,甚至是虧錢的。但不是說基金坑就這麼深,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採用波段定投,長期堅持,還是可以獲得很可觀的收益。這裡有個各國股市確定的規律,就是估值(PE),它是在5-20倍之間波動

下面敲黑板、記筆記。

就中國A股市場波動區間大約是8-20倍,記住這個數值。

當股市PE跌到11倍,可加大投資量。

當股市PE漲到15倍以上應減少投資量。

當股市PE漲到20倍以上,不用想了,直接清倉。

基金定投,要嚴格按照這個規律執行,每月拿出工資20%定投,年化收益大概在6%-15%之間。

PS:基金定投看起來很簡單,實則不然,最難點在高點止盈。

說這些新手們可能難以理解,只要記住以下幾點。

股市PE到達20倍,或者盈利已到30%,堅決止盈,切勿戀戰。

如果大牛市剛完,市場還處於一個相對較高的點,這時候千萬不要投。

劉濤有一段霸氣的話:車子有油、手機有電、卡里有錢!這就是安全感!指望別人都是扯淡!再牛逼的副駕駛,都不如自己緊握方向盤。

有錢才有安全感!

科學理財,是讓財富穩定增值才穩妥的辦法之一。理財永遠不過時,隨著時間的積累愈久彌醇。最典型的就是,巴菲特將投資理財堅持進行了70年,其財富增長呈幾何級爆發,後勁越來越足,雪球越滾越大,滾到另人恐怖的地步。

最後,多向股神老爺子學習,相信時間和積累的力量。


興哥理財


最近股市一直跌,備案又推遲不知道何日,很多投友都捂金自己的小金庫不敢隨意出手。

巴菲特老爺子跟我們說過: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現在股市下跌確實也是入手的好時機,不過白客還是推崇穩健的投資方式。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的賭徒心理我不適合。

雖然市場不景氣,但是讓資金站崗這種事情白客是不允許的。年化收益15%對大家來說其實也不難。

1

貨基放心投

微信繼餘額寶之後也限購了,為啥限購呢?——因為太火了。

貨幣基金對於剛瞭解投資的朋友來說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既能獲得4%-5%左右的收益,又能培養投資思維,一箭雙鵰。市場是性價比高的活基不少,白客給大家介紹幾款。

支付寶

餘額寶現在每天都有額度,每天早上九點開搶,手慢無。但是不用擔心,餘額寶限購咱還有餘利寶。直接在支付寶裡找到商家服務就可以開通了,年化收益4.1%左右。

微信的微眾銀行,充值每日限額1萬,如果要多買就是麻煩一點,你要用網銀先把錢打到微眾銀行卡,然後再用微眾銀行卡里的餘額購買“活期+”。年化收益4.2%左右。

百度理財可以購買餘額盈,對接的是易方達天天理財貨幣基金,實時贖回單日最多20萬。年化收益4.1%

天天基金網

天天基金網的活期寶裡搭配了N多貨幣基金可以自由選擇,並且還有活期寶互轉功能,可以自由切換到表現更好的貨幣基金上,無縫對接,收益不間斷。年化收益4.3%-4.5%之間。

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和5家基金公司各定製了一款貨幣基金,用它家的app裡的薪金煲就能購買這5個定製產品。年化收益4.0%-4.6%左右。

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的朝朝盈,對接的是招錢寶貨幣B,一般來說,B類貨基收益會比A類高出一丟丟,難得的是沒有500萬的門檻,0.01元起就能買。年化收益4.2%左右

2

P2P網貸謹慎買

P2P網貸不管怎麼整,白客堅信這麼一個理:P2P業務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監管部門整治備案這行業,不是要逼死它,而是想讓行業做得更規範、發展得更好。所以現在投資P2P網貸謹慎一些,保證平臺的安全性。給大家兩個個小建議,可以提高收益。白客現在每天會出一個P2P平臺的測評,大家可以留言自己想測的,白客都會列入計劃,之後一一測評。拿不準的平臺暫時彆著急,給白客留言。

1.新手標的羊毛和活動表必須薅。

靠譜的新手標和活動標通常是大家的首選,新手週期一般是7天-30天左右,年化收益10%-13%左右。

2. 想要穩定高收益,必須配置中長期標。

靠譜平臺的長期標很受投友們歡迎,因為不僅收益高,而且合規性很強。白客建議在背景實力強、業務健康和備案壓力小的情況下,最好的投資期限是一年。

6個月以內,收益不高,管理麻煩,且容易滋生投機心理。

18個月以上就太長,容易溫水煮青蛙,而且現在市場變化太快了。時間越長,不確定性越高。

3

基金定投看準買

最近股市一片飄綠,雖然今天漲回2.0%,但是相比之前跌的7.0%還是虧損不少,但是別忘記,股市大跌之時,在市場突然暴跌的時候去“撿便宜”,低價買入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優質標的,長期持有能夠賺大錢。

那應該投哪些基金呢?

央媽放水4000億,指定要扶持小微企業,直接受益的當然是銀行板塊,再加上,目前銀行板塊的估值不算高,在歷史水平中處於中位。還有各行業的龍頭企業更容易從銀行拿到錢,跟蹤大中型企業的綜合指數基金,比如滬深300、中證500等。醫療養老和新能源也是可以長期持有的。

上面白客介紹P2P時建議持有1年左右的標,這個白客再給大家介紹一個提高收益率的絕招:P2P等額本息+基金定投。

P2P等額本息指把本金和利息的總和分12等份,接下里12個月每月收到一份定額回款。把收到的定額回款定投到指數基金裡,這樣不僅能夠賺到穩健的P2P長標收益,還能有機會獲得更高的浮動理財收益。收益能夠達到15%-50%的收益,非常可觀!!!

聽白客講完這麼多,是不是躍躍欲試了。不過白客最後還是提個醒,安全,安全,安全。平臺不安全,畫再大的收益餅也只會把自己的血汗錢賠進去。所以,趕緊給白客留言吧!

以上!


白客讀財


普通人理財首先要保障一定的安全性,樓主舉的幾個例子中,炒股是最不安全的,也就是風險性最高的,因為股票是不可控制的。而說的保險理財是最划算的,安全性也較高的,可以在一定保障的基礎上獲得理財效果。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既然說,保險理財是保障以及安全性最高的,那麼還是要在選對保險公司的基礎上,如果說是單純的選擇保險理財,而忽略保險公司本身的安全性的話,這樣也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不過,我最近預約了一款保險理財產品,準備購買。可以給樓主做一個參考:

我也是一名普通人,工資每個月撐死5000塊,工作了兩三年,存了3萬塊,想把錢存入銀行,但是又怕通貨膨脹,錢受到的損失,所以就想為自己購買一份理財保險。10月1日,平安人壽的2018年開門紅產品正式推出,在瞭解理財以及保障之後,我就預約了一份,準備為自己購買。

1、璽越人生的成人版,主要有特別生存金、生存金、養老金和身故金,可以分為3年、5年或者10年交費,沒有經濟壓力。並且在保單生效的第五年及第六年將分別獲得年交保費的50%,相當於兩年就可以獲得一年的保費;在第七年以至終身,每年都會有相應的保額領取,可以將保額和保單轉入聚財寶中,獲得更高的收益。

2、璽越人生還分為少兒版,可以為孩子購買一份,孩子可以獲得教育金、創業金、婚嫁金、特別生存金、生存金、養老金、祝壽金、身故金。這對孩子是一份多重保障,也可以作為一份較好的理財產品,具有終身保障。

普通人的理財,最好還是建立在安全和保障的基礎上,這樣的理財方式才是最佳的,我覺得自己就選對了產品。


思戀的憂傷


普通人如何投資?

先說何為普通人?每一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普通人。無論他是擁有億萬家財的企業家,還是起早貪黑的打工族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我想樓主這裡所說的普通人,指的是他的經濟條件,擁有的固定資產,現金儲蓄或股票債券等等。在目前這個社會水平,所說的普通人應該連中產階級都達不到。所以這裡說的普通人應該指的是廣大普普通通的工薪族。

這裡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不說,就拿大多數二三線城市工薪族的收入5000到10000來說。固定資產不動產不算,就說可支配的現金流。低於20萬的你就做好儲蓄,銀行買個穩定點的理財,再買份大病一類保險就行了。高於100萬的,自己努努力馬上步入中產。以30萬和60萬左右為例:先說30萬,10萬銀行買份穩定點的理財,一般5個點左右。15萬做證券投資,中國的證券市場還處於萌芽期,從長期看收益率還是很高的,每錯過一輪牛市,你的資產就會被通貨膨脹掉,當然要有經驗的人指點。或者買指數基金。5萬給家人孩子購買疾病保險或教育基金等。再說60萬,60萬可以多一分選擇,拿出20到30萬開個10平米以下的加盟特色小吃店,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只要位置好,有特色,月入2萬沒問題。剩下的30萬可以參照30萬的例子。

還有房地產未來是國家重點調控對象,短期還顯現不出來,房產出手套現也不方便,長期投資房產個人不看好。



逍遙股仙


問問題應該具體

問問題最好要具體,你現在這樣的題目顯得太大,太籠統,不容易回答。即很難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普通人的理財渠道有限

普通人的理財渠道,都是常規的,明面的,大眾的,所以數量有限。目前,主要是:

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國債、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等銀行渠道的各種產品。其次是保險渠道的產品,除了保險,就是投連險,分紅保險。

第三是信託渠道,但是信託有門檻,本金太少的人做不了。

以上是大多數居民嘗試的方式,總體年化收益率在3%~12%之間不等。(股票基金的長期收益接近年化12%~14%)

有些新模式,比如P2P,但是不成功。

除了理財的渠道,也有人嘗試直接投資,比如,合夥開旅館,或在農村的果園入股投資。

也有人做市場交易類型,比如直接炒股,或者做期貨,或者炒外匯等等。有人做收藏品投資,其實也是這種類型想法,想超越12%這樣的檔位,情願冒點險。

普通人直接投資最好宜選擇簡單領域

直接投資的收益一般要高於理財的收益,或者風險要低於交易型的品種。直接投資的收益率,大概年化要在10%~30%之間。所以,很多人嘗試這樣的方式。

但是,普通人直接投資其實風險比想象的大,這主要是:

1,進入了自己不懂的領域。

以為年化增長20%~50%,結果1年後就經營困難。比如一個公司機關白領,參與投資物流行業。

2,操作了自己不熟的生意。

以為自己還是業內人士,就直接操作生意,結果因沒有經商經驗,一次週轉偏差就造成資金困難。

所以,不懂的行業不碰,不熟的生意不親自做。

普通人投資,最好:

1,做自己身邊的事情,或者是公司周邊、居住小區周邊、自己朋友圈周邊、自己專業周邊。

2,做相對普通的生意,不謀求暴利。

好商機才有暴利,但是恰好這樣的商機只讓你看到的概率不大,那麼為何沒有人做呢?恐怕是有某些風險因素你沒看到,而別人看到了。

風險,普通人的利率、流動性

1,風險、收益、流動性。

從理財投資角度,我們要知道有3個特性必須考慮:風險、收益、流動性。這3個特性是相互牽扯的,很難3方面都讓人滿意。

一般,高收益高風險,低風險低收益。這是從大方向上考慮的,不妨礙個別項目會是高收益低風險。

流動性也是投資的一個重要指標,流動性好,往往需要犧牲其他特性,比如降低收益,或者提高風險。

2,收益率控制

筆者以前的問答中給出,普通人的理財,最好選擇收益率在2A~4A之間的渠道。這裡A是市場上無風險利率,當下就是國債利率和貨幣基金收益率,即3.5%~4%。所以普通人理財,最好選擇年化收益在7%~15%之間的品種。太低,不足以戰勝貨幣貶值,太高,可能風險已經較大,非專業人士不能把控。

退休人員應該更嚴格控制收益率,最好在1A~2A之間,因為他沒有了抗風險能力。

如果是直接投資某些生意,那麼也可以用理財利率類比,但是要提高係數1.6左右,即12%~25%。太低不如直接理財了,太高恐怕不是普通人能做的,而必須是真正的商人才能控制住。

流動性呢?多數理財的流動性都要好於直接投資,所以直接投資收益也必須比理財收益高,否則就不上算了。

資產配置

二戰以後,理財界人士的研究實踐,資產配置思想已經是理財領域的標配了。具體來說,就是同時投資幾個不同領域,利用各投資領域的波動,來提高平均收益,降低總體風險。

著名的美林時鐘,說明了資產配置的意義。

一些機構的理財、富豪家族資金的理財,基本上都是用資產配置方式在做。多數理財公司做資產配置的年化收益,在8%~20%之間。再高不是不能做到,但資產賬面波動就大了,也就是風險加大了。

比爾蓋茨從微軟總裁位置退下來以後,他的資產交給理財公司打理,多年下來,年化收益14%多點,據說是理財圈裡收益中上水平。

我們普通人理財,可能沒有那麼大的資金量,也就未必需要做全面的資產配置。但是至少要將資產分配到兩個相關性不強的渠道上,比如:房產+股票,股票基金+債券基金,直接參股生意+銀行理財


海螺008


作為一個普通人,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過年時的悲催經歷。


2017年,新華網在微信進行了“過年這幾天,你花了多少錢?”的調查。

近四成人花銷過萬,半數以上的人花銷多於兩個月工資。

可悲的是,我也不例外。

我,早就變成了含淚把自己從牙縫裡摳出的工資,變現成紅包,給了別人家熊孩子的“叔叔阿姨”!更別提過年要給家裡人帶的“年貨大禮包”,最痛心的,是自己過年七天一衝動,買了無數“廢物”,樂過勁之後,心裡湧現的自責感,讓我難以忘懷!

沒捱過餓的人,不知道飯香;沒過過年的人,不知道錢好!

看著失血的荷包,痛定思痛,我決定精進一下花錢這回事!


日本人氣MBA導師野口真人曾經斷言“人的價值,不是由他擁有的現金總額決定的,而是由他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大小決定的。真正的會花錢,是指能把錢越花越多”

如何把錢越花越多呢?


根據他在《學會花錢》中的建議,我也將自己的錢包分為了以下三個:


消費錢包:指為了滿足個人慾望而進行花錢的行為,比如買鮮花、衣服、食物等

投機錢包:指花錢做撞大運的事情,比如:買彩票、賭博等

投資錢包:指花錢買未來可能會賺到更多錢的機會,比如:買理財產品、投資創業等


在具體的花錢方式上,要多用投資錢包,適度用消費錢包,避免用投機錢包


多用投資錢包!是要知道,花出去的錢是要在以後賺更多的錢,不僅是指買股票理財產

適度用消費錢包是要避免因為過度消費影響賺錢的能力,而避免用投機錢包呢,則更好理解,畢竟,投機有風險,無法掌控嘛!

此外,還得注意的是,消費的錢必須花的值,而且,得儘可能用投資錢包賺的一部分錢來消費,同時,還必須注意,只買以後會更值錢的東西,在花錢時,要估算一下未來可能獲得的價值能折算成多少現金,從花錢投資的角度,來算你花出去的錢以後能給你帶來多少回報,當然,也別忘了時間這個變量,在估算投資價值時,往往容易估算過高,原因就在於忽略了這個變量。


花錢原來也有這麼多竅門,怪不得比爾蓋茨常說

“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