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可以打嗎?

用戶2386601057936


很多家長認為"打孩子可以讓孩子長記性",首先,希望父母們思考一下,2歲的孩子能記住什麼呢?你不防仔細想想,你能記住自己3歲前的什麼事情呢?所以我認為,2歲前打寶寶沒有任何意義。

那什麼情況下應該打孩子呢?

1.有自我意識

在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後,他對任何事情都是充滿著未知,所以孩子難免會去嘗試各種新鮮事物,這時候就難免犯錯,但是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了,所以要打孩子,一定要在孩子有自我意識以後才有意義。

2.明知故犯

如果孩子知道某件事情是不能做的,然而他卻做了,這時候打孩子是有意義的,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誤是會受到懲罰的,避免以後孩子犯錯誤。

總之,父母要打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脾氣和心情,而且為了孩子好而打孩子。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我是北鼻駕到,一個新晉育兒師。


北鼻駕到


你不妨打一下試試,看看孩子的反應如何,你就知道孩子該不該打了。

關於打孩子,說一件有趣的事情,我記得特別深刻,在我大寶剛滿百天的時候,抱著她餵奶,吃了一會,她可能是吃飽了,然後她開始玩耍我的乳房,吸允一口乳頭,鬆開,又湊上去吸一口,又鬆開,反覆幾次弄得我非常難受,乳頭生疼。那個時候,天氣又熱,抱著她餵奶出了一身汗,我有點不耐煩,於是對著不到一百天的孩子,訓斥道:“你要吃就好好吃,不吃就別再這樣玩了,媽媽很痛的,不然打你的屁股。”說完對著寶寶的屁股輕拍了一下,寶寶仰著臉看著我,應該是被我的樣子嚇到了,剛才還在愉快的吃著奶下一秒就憋著嘴巴委屈的哭了起來。那一刻我在想,孩子這麼小居然就能聽懂媽媽的話,能感知到大人的情緒變化,以後我一定不能用打罵的方式教育我的孩子。

再後來,有時間我就會看很多關於養育孩子的書籍,或在App上聽書,努力做一個不打不罵,不對孩子吼叫的全職媽媽,現在孩子快3歲了,平日裡,遇到問題我基本都有辦法用心平氣和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效果顯著。

所以不論孩子2歲或是12歲,都不應該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果有問題,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或發私信給我一起交流。


動情M


我二寶兩歲兩個月,正是調皮的年紀,越是不讓他做的他非要去做,有時候還會故意去試探我的底線,個人感覺打他,好像沒有什麼作用,他如果調皮,去打他,除了讓他害怕,哭之外,好像也沒有作用,就像昨天,在抽屜裡面看見剪刀了,非要拿出來玩,不讓他玩,哭的不行,打了一頓狗還是去拿,最後我跟他一起把剪刀拿出來,故意拿尖的一頭對著自己手,告訴他,這個剪刀很鋒利,會把手劃破,故意做出很痛苦的表情,結果,他自己走開了,不玩了,我感覺兩歲寶寶什麼都能聽懂,他們有時候故意調皮,和我們對著幹,也是大腦在發育了,只要沒有危險性,我都儘量不去阻止他,老媽總說我慣著他,還是讓他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吧。


caoqin1688


不可以打 。兩歲寶寶雖然調皮但是她什麼都能聽懂都能理解。

所以最好的方式用正確的口吻告訴她怎樣是對的。得多點耐心。

以下兩個一個是我妹妹圖一圖二。比我小20歲呢。圖三是我的小外甥女 。都超級可愛。





栁叄叄叄的Vlog


在打孩子事情上,我一直很反對,如果暴力可以解決問題還要警察干什麼;

每個人都會犯錯,也正是因為犯了錯,作為父母跟孩子引導錯在哪裡,孩子下次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可能你會說我打一次讓他知道疼才會記住了,我們都是孩子過來的,到底你是記住被誰打了還是明白為什麼被打,打一次變乖只是他知道會疼,等有一天你打不動了,或者他有能力還手了,不好意思,這時候誰被打還不一定。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引導及教育的過程,教會他怎麼做後,讓孩子大膽嘗試,錯的時候你再引導。所以請停止打孩子,更不要怒吼孩子,好脾氣的父母一定會有好脾氣的孩子。


SunnyMom


我覺得是看孩子做了什麼事吧!就算要打也只能輕輕打打小手和屁股。不過畢竟這麼這麼小,還是建議不打孩子,以前的老人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以現在的人來說,我是不認同的。孩子越打越自卑,越膽小,越叛歷,不勇敢。長大了可不是我們能控制住的。我大兒子三歲的時候他覺得好玩把喝的奶都倒在床上,我打過一頓,就感覺他看我眼神都是恐懼的,現在想想,我也好後悔。畢竟他也不懂事,只是覺得好玩,我就以大人的解決方式把他打了一頓,雖然現在也沒打了。可做的事還是讓人恨得牙癢癢,誰叫是自己親生的呢!默唸親生的,親生的。讓自己平靜下來吧[呲牙][呲牙]


落熙宇傑


三歲以內都不能打!更不要去試探!

一,小孩是天生外交官,最會察言觀色。你是真的動怒,小孩是能感受得到,父母是小孩的天,如果父母動怒,小孩會感到害怕。此時真打他,身體上的痛會使他感到恐懼。這個恐懼會促使他的器官和神經元分泌更多的腎腺激素,次數多了會變成條件反射。這樣的小孩將來長大會容易動怒,像個炸藥桶,一點就爆炸,脾氣很不好。

二,如果你不是真的動怒,小孩也能感覺到。所以你輕輕的打他未能體會到肉體痛苦,久而久之小孩就能對父母行為了如指掌,他就不會敬畏你,以後管教起來非常麻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孩皮了。

三,如果真打還有另外一個後果,就是三歲前,小孩的性格還不穩定,武力會讓小孩變成膽小,尤其不要使用暴力加關黑屋的做法,會讓孩子感覺到天都塌下來,有些孩子甚至恐懼到小便失禁,父母一發飆就尿褲子。我朋友家小孩就這樣,好在後面及時調整,不過現在看他們小孩膽子也比一般人要小很多

四,三歲前小孩大腦記憶單元未發育,基本無法儲存很長記憶,所以所有的教育都不能指望孩子能懂,能記住。小孩做不對只能靠父母及時去幹預,同樣的錯誤要不停的干預,而不是指望他能知錯就改。

其實三歲只是個生理年齡,個別小孩發育早,可以適當提前。但依據原則是小孩具備基本的表達能力,才可以適當在教育中添加體罰這種方式。因為我們打人的目的是懲罰,是教育,是希望孩子不再犯。只有當孩子具備基本表達能力,他就會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這樣體罰才能有用!


新能源汽車頻道


不提倡經常打罵孩子,經常打罵孩子容易使寶寶長大後形成兩個極端,一是變得愛攻擊,認為拳頭才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手段;另一個是孩子形成怯懦的性格,沒有自信,自尊心很低。但是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凡事掌握一個度。


先分析2歲孩子的心理特點

2歲~3歲,男孩子有的可能晚些在3~4歲,這是孩子經歷的第一個叛逆期。父母可能會突然發現一向聽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還很執拗,嘴巴利索的寶寶還學會頂嘴。這個時期,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幹很多的事情,而事實上能力有限很多事情又幹不了,所以自己的脾氣也會變得越來越大。有的孩子可能還會撒潑打滾、生氣打人。

所以這樣的情況父母難免看著生氣,忍不住要動手,我們該怎麼辦呢?

1、先學會尊重孩子

孩子發脾氣,首先要了解發脾氣的原因是什麼。如果確實是因為大人沒有做好或者沒有信守諾言,那麼我們也應該勇於向孩子認錯,並保證下次一定做到。這個時期要開始學著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對待,不要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意願,要善於引導並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需求。

2歲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完善,有時寶寶並不是故意發脾氣,而是自己表達不出來,父母又不理解,所以心理著急,不知怎麼發洩。 所以父母首先要學會多陪伴、多瞭解孩子,並注意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


2、孩子脾氣兇時,先忽視

孩子無故發脾氣,大哭大鬧,先不要管他,大人該忙忙。等孩子哭鬧完了,再問寶寶“為什麼哭鬧”“這樣對不對”,給孩子一個自我解釋和評判的機會,當然寶寶還小也許表達不太清楚,這時父母也要有耐心。之後告訴寶寶這種哭鬧不管用,下次有什麼事情一定要跟大人直接說,如此形成一個孩子提需求的約定。


3、明確獎懲,給寶寶立規矩

俗話說:“孩子3歲看老”,也就是說寶寶3歲時的德行直接影響到成人之後的品德。所以0-3歲也是寶寶養成良好習慣,樹立基本道德觀的時候。2歲寶寶需要懂得基本的禮貌規範,比如說別人幫助要說謝謝,不小心影響到別人要說對不起,做客要回家主動跟人家說再見等。還要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是不對的,比如不許打長輩、不許欺負小朋友。


如果孩子確實有過分行為,比如經常打長輩(爺爺奶奶等)這時就要嚴厲一些,必要時可動一次手。比如我侄女2歲多時不吃飯被教育,一生氣就動手打媽媽,她媽媽狠狠地拍了她一巴掌,捱打之後自然是哇哇地哭,但哭歸哭家裡人都繼續吃飯而不理她。哭完了,自己乖乖回來吃飯,這時媽媽主動來給夾菜,說:“以後該吃飯的時候就要好好吃飯,這樣身體才好。而且不能打媽媽,你知道嗎?也不能打爺爺奶奶,大家都是愛你的,你不可以生氣就打長輩。”侄女說:“對不起,媽媽,我錯了。”這樣一次之後,再也沒發生過打長輩的行為。

不提倡“打”作為解決問題的第一辦法,但是孩子實在過分時,可以偶爾發一次威。但一定記住幾個原則。

1、“不要經常打”。

老人說“經常打就打打皮了”,孩子經常捱打慢慢也就麻木了,反而起不了任何作用,還容易讓孩子的叛逆更加嚴重“你不讓我做,我偏要做”。


2、教育完孩子一定要給出理由

要告訴孩子為什麼爸爸媽媽會生氣,不是因為我們不愛你,而是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應該怎麼做等。


另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庭一定要統一一個聲音,也就是給孩子的價值觀要是一致的。


兒童健管師蔣桂雪


2歲的寶寶你就要打,我看你是找打,也說明你是多沒耐心,再者說,打他也不知道你是為什麼打他的原因啊。


教育不好孩子,自己也要多學習。育兒的過程,也是爸媽修煉的過程。

01


為什麼要打寶寶

要打寶寶,無非是寶寶不聽話,忍你生氣,不好好吃飯或者是亂扔東西,或者是拿著筆亂畫,或者是不能老實的乖乖的坐在那裡,等你把手裡的事情處理完、又或者上竄下跳,一天精力無限,把大人整的疲憊不堪,一天就看寶寶了,什麼事都不能幹等等。


我說的對嗎?

如果你是因為這些原因打寶寶,那你是多麼嚴重的冤枉寶寶了呢。


從側面也看出,一是你沒耐心,而且你不懂寶寶為什麼為會有這樣的行為。這些行為在你眼裡,可能是不對的,但對於2歲的寶寶來說,是她認識世界、認知周圍環境、感知家長情感的方式。


02<strong>


育兒從學習開始


個人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不好好吃飯,可能是飯不合胃口,或者心裡有情緒,被你說了,被你罵了,他就偏不好好吃,以此來顯示他自己的強大,這是自我意識的萌芽,等到了3歲,還會出現第一個叛逆期,就是處處喜歡說不,跟你對著幹。所以這個時候就積極與寶寶溝通,可以給寶寶立規矩,讓他知道,誰餓肚子誰難受的感覺。


認識因果關係。寶寶不停的扔東西,他是想知道,為什麼物體會往下掉。這個時候,你也不要撿,就讓他扔著玩好了,而且不要打擾他,這時也是保護他專注力的時候。

與爸爸媽媽的溝通方式。寶寶說話可能不是太利索,也不明白很多詞語的意思,當你生氣或開心的時候,配合你說的話,寶寶都要對號入座,這是個學習的過程,同時父母與寶寶多說話,且表情豐富的說,也可以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我就這說這三點啦,還有很多,需要寶爸寶媽結合寶寶實際情況去解鎖寶寶心理需求與成長需求。


讓寶爸寶媽生氣的事情還有很多,但寶爸寶媽要記住,2歲的寶寶是一個要獨立成長的個體,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他自己的原因,你不理解,就學習,學習不明白,看著就好了,寶寶有需要的時候,給以積極的回應。

每個孩子,都希望成為他自己。希望寶爸寶媽們能夠支持孩子成為他自己,耐心些。


歡迎[關注]@楊楊爸親子驛站,說說育兒、孕產那些故事。原創碼字,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我吧。


楊楊爸親子驛站


家長髮現兩歲寶寶似乎進入了叛逆期,和這麼大的寶寶交流,家長會發現寶寶變得不聽話了,和寶寶好好說話不會聽,反而家長生氣了,寶寶才會明白一些,氣得有些家長想要打寶寶。那麼,兩歲寶寶不聽話可以打嗎?

兩歲寶寶不聽話一般不建議打的,畢竟打寶寶這種方式會對寶寶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經常性打寶寶,說不定就會給寶寶形成心理上的創傷,心理創傷是很難癒合的,會對寶寶以後的成長,尤其是心理的健全造成影響。

和兩歲寶寶相處需要一定的方法,確實兩歲的寶寶寶不聽話是比較常見,讓他吃飯不好好吃飯,家長看著心煩。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寶寶不聽話,家長想生氣的時候一定要緩一緩,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一下,再和寶寶好好交談。

兩歲寶寶儘管小,但是可以和家長好好講話了。寶寶做錯的時候,家長要告訴寶寶,這是錯的。寶寶做對了,家長要及時給寶寶肯定,這樣寶寶才能形成正確的認知。畢竟兩歲寶寶很小,對這個世界,對很多東西都不太瞭解,需要家長用愛心與耐心去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