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學校不能開學,部分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該怎麼辦?

群Q笑吧


首先3月1號以後,各省市就陸續開學了。但是,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不要指望學校一管就好。學校的約束只是一方面,更大的教育來自孩子父母。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如果父母不能嚴格管教,副作用很大。開學之後,也要多關注,多引導孩子樹立好的興趣習慣。


郭長瑋


我沒有孩子,發表一點我的看法,我是一個it行業的職員,孩子喜歡遊戲,無非是喜歡一關一關過的刺激感,可以試著在移動設備上下載一些教育app,看哪一個能讓孩子有過關的感覺。也許就能拋開遊戲了。也許想法比較不成熟,畢竟我沒有孩子。但是我自己從小就不喜歡遊戲,我就看著電腦裡面辦公軟件的功能特別有意思,到了職場以後對我幫助很大。總之培養孩子正確方向上的興趣是最重要的。


春雨IT


疫情下,因為延遲開學,不少孩子沉迷遊戲,這該怎麼應對?3日,在國家衛健委發佈會上,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長陳雪峰稱,長時間沉迷並不能緩解焦慮,甚至帶來比較糟糕的情緒,最好是動起來,忙起來,這樣沒時間想焦慮的事情。陳雪峰建議,面對疫情,家長和孩子最好是互相尊重,共同談論計劃;生活計劃中,應該有娛樂和做家務的時間;學習計劃也很重要,學生應該做到和在校一樣自律;家長情緒也很重要,家長不要焦躁,保持情緒穩定;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多商量,少管制。


A該死的蚊子


學校開學是遲早問題,影響高考顯而易見,辦法總比困難多。新問題總有新辦法解決方案。學校不能上課,網上學堂也是一種選擇學習氛圍。家長教育理念要改進管理,孩子要引導教育,一言一行同孩子一起成長學習。

學校和網上學堂沒有什麼比較了,優點和缺點總是有了。只有你自己去感受和體驗。

遊戲從小到大,每一個人都是遊戲中成長起來了。每個家庭裡面都有多多少少的玩具陪伴我們在一起。只不過是我們的娛樂方式升級了,積木,氣球,芭比娃娃,丟手絹,跳跳棋,象棋,放風箏,看電影,聽音樂,讀書,錄像機,錄音機,音響,遊戲機,旅遊度假都是我們的更新換代休閒新方式。和我們一起長大了玩伴。有打鬧,有童年。回憶不復在心中已留戀。

遊戲有風險,自控很重要,家長有責任,企業也有責。

每一種新事物都有風險和危害,新事物沒有錯,有錯的是不懷好意的人和機構。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規則。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一點點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

遊戲不是鴉片,有鴉片的是你的思想固步自封,沒有陪伴孩子同步成長和學習。

管教孩子要有引導,陪伴,自律,管理時間。沉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建設性的方式方法。

遊戲樂趣多,宅家歡樂中,勞逸要結合,健康第一位。


遊玩文化


現在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都宅在家中,玩遊戲也是打發時間的手段之一,所以適當地玩遊戲是可以的,但是得有度,家長可以規定孩子每天能玩一兩個小時之類。當然,該上課的孩子們自然是不能沉迷玩遊戲,該玩的才玩,該認真讀書的就得認真讀書。如果孩子不認真學習,家長就應當出面管教,不要對孩子抱放養的姿態,養而不教,父母之禍,更不要推卸責任。


洋洋看新聞


家長可以多督促學生,讓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勞逸結合,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遊戲只是虛擬的只能帶來一時的快感,學習是會使我們一生受用,在疫情這時期我們更要努力去學習,以奮戰在一線的抗疫工作者為榜樣,只有多學習知識,以後讓自己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學習之外多做運動,勤洗手,多注意防範。



我們這撥人


網絡在給中學生的學習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一些中學生沉迷網絡遊戲無法自拔,還有些學生曠課上網、厭學逃學。在教育過程中,老師起著重要的作用。瞭解孩子沉迷網絡的原因和危害之後,老師該做些什麼怎樣才能轉化這些上網成癮的學生,把他們拉回到學習上來呢?

1.加強思想教育

網絡給中學生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嚴重的消極影響。中學生處於青春期,自制力、意志力都比較薄弱,老師應對學生進行意志力、自控力、責任心的培養,加強其自律,使他們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辨別能力,不再沉迷網絡而專心學習。

2.取締“上網小團伙”

到網吧的中學生具有團伙性,通常由一些固定的中學生組成。對這樣的學生,老師應從其誘因上下工夫,打破他們的不良交往圈子,避免其相互影響。還可以指導他們進行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減少對網絡的心理依賴。對於自暴自棄而投向網絡的中學生,老師要儘可能地予以鼓勵和正確引導,使其重新樹立生活、學習的信心,不再無所事事。同時為了避免嚴重網癮產生,教師要消除“傳染派”,為班級管理消除隱患,保證班級正常秩序的穩定。

3.以愛感染學生

一些孩子上網成癮是因為在現實中缺少愛,因而把靈魂寄託在網絡中。對於這樣的學生,在轉化過程中,老師首先應瞭解他們的現狀,加強愛的教育,在生活、學習、同學交往中給他們多加關心和照顧。對於那些缺少愛的孩子,老師還可以組織活動小組,在他們生日的時候開展祝賀活動,贈送生日禮物;做好家訪工作,促進家庭和睦氣氛的形成。同時,老師要召開家長會,提高家長素質,幫助他們科學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給孩子多一些精神上的關愛,讓孩子得到現實中的愛,從而慢慢脫離沉迷網絡的行為習慣。

4.轉換教師角色

據調查研究,部分中學生因為上網影響了學業,根本原因並不在於網絡,而是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習興趣出現了問題。網絡對人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那些學習成績差、學習興趣跟不上班的,受老師訓斥比較多或缺少朋友的中學生,他們很容易沉迷於虛擬網絡世界;而生活、學習比較成功的中學生則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所以老師要提供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平臺,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引路人,正確瞭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徵,努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5.家長的監督作用

學校與家長建立互動的監管機制,保證學生的網上生活高效、健康、有序。家長在家要對學生上網進行監控,對其網絡生活進行合理安排和計劃佈置、安排健康有益的網絡學習內容。中學生上網的時間也要適度,避免孩子多時間坐在電腦前,以免對他們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專家建議將上網時間控制在每週2到3次,每次不超過1.5小時。針對孩子的網絡生活,家長應拿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交流,比如,回顧孩子一天的學習成果,與孩子一起評論分析網上作品的成敗優劣等,具體可查看青少年沉迷網絡危害相關《兩大建議 告訴你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腦》。

6.校紀校規的配合和校園網的引導

迷戀網絡學校要主動把青少年初中生的沉迷網絡行為轉化為必須遵守的校紀校規,強制學生遵守。對年齡偏低、自控能力差的學生,還應提出上網時間與上網地點的限制,時時加以監督、檢查,及時查處違規行為,以此來減輕青少年迷戀網絡的危害,並遏止青少年不良網絡行為的防範措施及蔓延。

7.進行網絡心理輔導、心理諮詢

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要組織關於中學生沉迷網絡的危害及其案例的心理健康輔導講座,學校也要組織對中學生進行意志力和自制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減少他們對虛擬世界的迷戀。而對於那些痴迷於網絡遊戲和網絡聊天的學生,老師要引起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輔導和諮詢的作用,協助他們擺脫對網絡的依賴。

網絡的虛擬生活,使一些學生遠離現實,身不由己地被控制在機器虛擬出來的社會中,使他們不能同其他學生一樣,進行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在教育過程,老師要積極地對他們進行轉化,把沉迷網絡的中學生重新拉回到學習上來。



點點電影


學生沉迷遊戲,主要是家長的責任,要給孩子限定使用電子產品時間,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父母雙方都管不住孩子,在學校班級幾十個孩子,老師一個人能管過來嗎?


t教育良方


這是全社會都關心的問題。特別影響青少年的學習與身心健康,希望能引起國家有關領導的重視,對網絡遊戲採取人性化管控直至關停。


好夢圓3


看看那些沒有玩手機的學生和家庭是怎麼做到的,對比學習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