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教學資源的差距在哪?

卓友翰


首先要明白何為教學資源,廣義上講就是傳授者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各種要素,包括教材,精美的課件,教具以及環境等對受教者起到教學作用。為此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就決定了在教育行業投入比值,加上受教環境的好壞外界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國國生活


我覺得,師資力量差是肯定的,我教學這裡面,我感覺可怕的是教育觀念和心理的差距,學生的差距很大,見識,認知,學習的觀念完全不同,我在市裡帶過,也去過縣裡的高中,真的不一樣,孩子很多都沒見過,學習心理也差距很大,我現在在編制內,我覺得公立學校很多老師,真的不如私立學校的老師,真的建議剛畢業的老師,現在私立學校帶幾年,真的提升很大


愛生活的小琦


資源的差距從分數就可以一簣究竟,比如

採用全國卷2並且公佈一本分數線的一共有10個省份,大多數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但是經過統計我們發現,各省份分數線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其中吉林省的理科一本分數線最高為507分,而青海省的理科一本分數線僅為391分.同樣的試卷,一本分數線相差了116分。在文科方面,遼寧省的一本分數線最高為532分,而西藏的一本文科分數線僅為441分,兩者相差了91分。看來兩者相差還是蠻大的。

所以,資源跟經濟是掛鉤的!





伍老師數學課堂


各地教學資源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教師資源是影響教育質量最重要的資源,一所好的學校一定是有一批優秀的教師的。但是一個新教師要成長為優秀的教師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現在很多城市都在擴展,辦了很多新學校,就需要大量的老師補充,這些老師從哪裡來呢,除了引進剛畢業的師範生外,目前的現狀基本上還是村裡的優秀老師到鎮上,鎮上的到縣城,縣城的到地級市,地級市到省會,全國各地優秀教師向一線城市流動。這就造成了教師隊伍的巨大差異, 有的學校有很多位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有的地方一個縣都沒有一位特級教師。

二是生源。生源也是一種教學資源,與優秀的學生為伍,會促進大家形成良性的學習氛圍,大家共同競爭,共同提高。如果都是一幫家庭教育不成功的孩子在一起,大家都不愛學習,在這種環境中是很難脫穎而出的。

三是教育氛圍。在大城市裡,教育氛圍比較好,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所以孩子接觸到的更多的是正能量的人,會自然覺得好好學習是人的天職。而在不好的教育氛圍裡,大家都覺得讀書無用論,很多孩子就不願意讀書了。

這三個方面是各地教學資源差異的主要方面,也是個人很難克服的方面。至於其他的教學資源如教材,書籍,學校硬件等,現在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



心理微課程


人類在21世紀的進步速度,是20世紀的1000倍,這一點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深有體會,我們越來越跟不上孩子的成長速度了。對比下我們的成長環境和現在孩子們的成長環境,不管是能接收的信息還是教育資源,差的真不是一點半點。

這是時代緯度的變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們無從改變,也不用擔憂。家長們真正應該擔心的是“經度”上的差距。

什麼是經度上的差距?

打個比方,我們以時間作為緯度,同一緯度上的人,也就是同齡人。同一時間出生的子,有的幼兒園就已經開始學習英文,有的三年級還背不熟字母表。說到底,經度上的差距,也就是教育資源上的差距。

而教育的核心是課程,孩子現在學什麼,直接決定了他5年後、10年後、20年後將成為什麼樣的人,頂尖的教育不管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還是課程設置,都是值得學習的。

其實,從世界各國的課程表中,我們就可以窺見那些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強國們,都在不遺餘力地想把他們的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今天我們就帶著家長們來扒一扒歐美的孩子們每天都在學些什麼。

1美國小學生

一切都是科學:美國基礎教育中的科學課理念在紐約市一所小學的校長Frederick C. Wright和科學課教師Lori Berkowitz和Chris Tang向記者提供的美國五年級課表中,美國小學階段的科學素養培育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2英國小學生

再來看看英國小學生的課表。下面這張課程表由一位英國的小學老師分享。英國小學一共開設英語、數學、科學三門主科(國家考試科目)和藝術、歷史、地理、計算機等輔課。英國的小學更看重孩子的綜合能力,他們希望孩子在和別人交流時能落落大方,歷史、地理讓孩子胸中有乾貨有談資,而數學、計算機和科學則幫助孩子鍛鍊起邏輯思維和思辨能力,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做到井井有條。

3中國小學生

中國小學生:雞血與素質教育同在

上海市有所相當知名的小學,這間學校開設的科目其實還是老樣子:語數外音體美,但是,確實也加入了STEM和國際理解比較有新意的科目。

在課表上,每週一共5節英語課,5節語文課,5節數學課,除此之外,其他科目基本上都是一週1~2節。

不得不承認,和其他國家的孩子相比,我們的孩子真的花了太多時間去死磕語數外了。當他們的孩子在感受歷史地理天文科學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在學語數外。當他們的的孩子在做手工、接受藝術薰陶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在學語數外;當他們的孩子在做思維訓練,鍛鍊邏輯思辨能力的時候,我們的孩子仍然在學語數外。

甚至,在很多孩子心中,學習=語數外=分數。

然而大多數人卻忘記了,和分數相比,成為一個有思想、有靈魂、有審美、有思辨能力的人,對孩子來說,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在未來,社會進步的速度要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未來不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而是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競爭。

如果只是死板地記憶語數外知識,機械地背套路和刷題,那機器無疑要比我們做得好得多,在未來,只有高分卻沒有綜合能力的孩子,無疑面臨著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最高風險。

或許,你覺得人工智能離我們還很遙遠,但事實上,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早就已經出現在我們生活中了。據《每日郵報》報道,到2030年英國將有1000萬左右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取代,佔全部工作崗位的30%。

在亞洲,這個數字更可怕了,日本、中國將有分別55%和51%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

孩子很擅長計算?

不好意思, 會計在未來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有97.6%。

孩子很擅長英語?

現在多家公司出品的翻譯器,已經實現了多語種實時互譯,準確率高到讓同聲傳譯都面臨著失業的危險。

這意味著,在未來,只掌握單一技能的孩子,很有可能會被社會無情淘汰。

人工智能時代的Leader,一定是文理兼備的,學科融合是世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個合格的人才一定既要著理工科的邏輯和數據思維,懂得和人工智能和平相處;同時,又要有著人文學科的底蘊,有著人工智能不能企及的精神高度。

而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一定也是:注重培養文理融合的教育!注重培養非知識型內容的教育!

注重藝術的教育,注重動手及人的社會性的教育

這一點,從歐美小學的課表上,我們也能明顯地感受到:歷史、地理、科學、技術、藝術,都變得愈加重要,他們正致力於把孩子培養成博古知今、能把知識融會貫通的全才。

為了面向未來,美國政府甚至還特地推行了STEAM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而它也被稱為美國的素質教育。但是不得不承認,當國外的孩子已經開始接受歷史、地理、藝術、宗教、科學的薰陶時,我們的孩子卻還在學校瘋狂地補習語數外,這無疑浪費了孩子的學習能力飛速發展的黃金期……

應試教育帶給我們一種繁榮假象。誠然,這種制度是最為公平的,只要孩子付出努力就能勝出的,但是卻也把我們的目光視野鎖在了國內。

但是在全球化日趨成熟的現代,孩子未來要面對的,絕不僅僅只是國內的競爭者,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者。

所以無論教育資源怎麼不公平,我們得有宏觀的長遠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




聽老高說


教育資源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各種因素往往相互影響,呈明顯正相關性。

整體來說,受經濟條件影響最顯著。經濟條件好的地方,會投入更多資源在校舍修建上,教學設備上也會有充足資金投入。然後,因為工資水平要高,更能吸引好的老師來應聘教學。再者,經濟發達地區,往往信息更敏感和靈通,孩子們更能接觸到新鮮事物。還有,條件好的地方,家長的教育水平,整體素質偏高,能更好的輔導孩子,這樣孩子之間形成良性競爭,促進成績提高。總結一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體現在,校舍,教學設施,教師水平,信息資源,家長素質,同學水平,學習氛圍等的全方位差異上。當然,也有個別地區比如毛坦廠和黃岡地區本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後來因為孩子們勤奮好學,導致地域高考成績出類拔萃,反過來鼓勵政府願意投入更多發展教育,一定時期內形成明顯的地域優勢,但是隨著時代發展,這種欠發達地區孩子的吃苦耐勞品質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因為,原來通過高考走出去的家長們紮根城市,他們的後代子女同樣繼承了這些優良品質,這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城鄉差距。就寫這些吧。


撒歡吧騷年


我們是河北省,離北京120km,我們的孩子在農村上學,我就說一下,我們和北京的差距。

首先說班容量。我們這裡,由於這幾年適齡兒童逐年遞增,而學校的教室沒有擴容,不少的班級,學生數量都在40人左右,甚至更多。而北京的一個班的學生,都在20人左右,很少有超過25人的。對於小學來說,特別是低年級,超過30人的班級,在管理上就有很大的難度,無法面面俱到,照顧到每一個孩子。

其次,從教師角度來說。北京的孩子,每一個學科,都有專任教師任教,以保證文化課和藝術課都能夠正常開展,保證了孩子各方面才藝的均衡發展。而我們這裡,低年級,一個老師交一個班,高年級,兩個老師包一個班。雖然課程表都按照國家課程標準來設置,但是由於一個老師擔任三四門課程,還不是專任教師,平時教師能不能上藝術課還有待考證,即使上了,有多大的效果呢?

然後,從教學設施來看。北京的學校,上課有多媒體,音樂課有音樂教室,美術課有美術教師,體育課有標準的操場。我們這裡呢?雖然這些年硬件投入在逐年遞增,但是治標不治本。雖然也裝上了多媒體,但是由於教學軟件沒有提升,學校的網絡沒有普及,大部分老師還是一隻粉筆講到底。各種功能室,大部分學校連基本的教師都無法保證,更別談功能室了。即使有的學校有,但那是為了應付檢查而設置,平時很少有教師光臨,形同虛設。

在高端的,更先進的,咱們也沒有見過,所以,也沒有發言權。總而言之,再有二十年,我估計也趕不上現在北京的教學水平。國家為什麼一直在搞各種督導,搞教育均衡化發展,說明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但是要想改善,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醉山巔OK


要說教學資源的差距,無怪乎這樣幾個方面,教學硬件或軟件、師資力量、生資這幾個方面。

一、教學硬件和軟件。發達地區比落後地區強,大城市比農村強,農村中心校比教學點強。你看這次停課不停學,網上學習,發達地區就比落後地區強。稍發達地區,早就進行網上一對一教學,而大部分農村孩子只能看錄製的免費教學視頻。就拿農村學生營養餐來說,大部分學校學生早上花捲、饅頭、粥、炒菜(牛肉、雞腿、豬肉都有),並且一週每天早上不重複。而沒有食堂的牛奶、點心、雞蛋,看起來不錯,但要長期吃,那就有難度了。這就是差距。發達地區教育投資數額較大,而欠發達或落後地區教育投資較少,就會有較大差距。

二、師資方面。這不用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國家在教育均衡方面花費很大力氣,但效果不很明顯。就拿農村教師補助這事來說,農村分三類地區,補助不一樣,三類地區補助有一千左右吧,但依然無法挽留年輕教師,難以挽留優秀教師。錢雖然多了些,但畢竟不方便,小年輕要結婚,照顧小孩,不方便,這就是現實。縣城要招老師,那沒的說,雖然辛苦,工資補助又低,但大家還是搶著往縣城考。在拿一年的免費師範生來說,剛開始幾年,進入教師行業的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十吧,這就是教師的地位,很多年輕人不願意進入教師行業。近幾年,辛辛苦苦考入教師編制,做一兩年又辭職不幹,這大多數都是農村學校,相對大城市就好多了。不過,這幾年國家花大力氣均衡教育,也起了很大作用。

三、生資。學生情況。這差距也就大了去了。全地區選拔的學生與片內學生肯定有差距。這幾年這方面做得好,就近入學,使得擇校生變少,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選拔學生。學習方面不明顯,但綜合素質方面,農村的比不上城裡的,小城市的比不了大城市的。問城裡學生,有多少人沒有補課?問農村學生,多少人補課?這就是差距。其實,對於麻雀學校來說,一方面造成各種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不利於學生髮展。

各地教學資源的差距,我覺得主要就在這幾方面。


三娃的語文老師


其實,教學資源的差距一直是一個眾人比較關注的話題,而且國家也一直在做教學資源均衡化的工作!有關注,有政策,但問題的解決仍需一個較長的過程!

教學資源差距有很多方面,當然差距的產生也是多方面的!下面以我的具體體驗來談一談我的看法!

錢💰的差距

雖然有點俗,但願意直接一點來表述,畢竟錢決定了太多東西!來看幾個例子:

實例一

“你有白板嗎?” “我有黑板!”

“你有投影嗎?” “我有粉筆!”

現在的白板、投影教學可以極大的豐富教學手段與展現形式,而且也早已成為很多地區、學校的標配!

但我們只有黑板、粉筆!


實例二

你有空調嗎?” “有!

“那還怕什麼冬天冷、夏天熱?” “不開!”

“為什麼不開?” “交不起電費!”

“有錢安,沒錢用?” “安裝不是自己掏錢!”

這是我們這的一個非常非常現實的例子,政府統一配置了空調,學校卻交不起電費!

最近,看到人們在討論暑期補課的問題,我想說:“真的會怕中暑的!”


實例三

“你有錄播室嗎?” “沒有!”

“那怎麼錄課?” “扛個錄像機錄唄!”

“你有報告廳嗎?” “沒有!”

“那怎麼聽報告?” “搬個小板凳坐著聽!”

你見過不標準的300米跑道嗎?我們學校在用的就是!

你見過沒有廁所的宿舍樓嗎?我們學校在用的就是!

其實,還有很多,這就是錢的差距!有人會問,經費呢?要知道,經費是按在校人數分撥的,學生年年少,經費哪裡找!!

師資的差距

發達的地區師資力量輪換的很快,更新跟得上!但是其他地區呢?可能落後的不可想象!

我們學校,從12我分配過來到現在就沒再進過新老師!兩個原因:

  1. 地處比較偏遠,沒人來!去年招考,有個地理老師考上了,來我們學校看了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2. 編制問題!學生的減少,編制也跟著少,沒有編制就沒有新老師的名額!

再就是學歷問題,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本科生,可能去其他地方別人都不要!但在我們這卻變成了香餑餑!

倒不是說學歷能決定什麼,但整體來看還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

最後就是研究氛圍與思維!師資力量豐厚的地方,學科研討、教研組活動等都搞得有聲有色,聽課活動也會讓老師們受益匪淺!

但是,像我們學校大科三五個老師,小科就剩自己了,即使有教研活動也沒法搞啊!

另外,各地、各學校教師的外出培訓、個人發展平臺等都有非常大的差距!

家長參與

家庭教育也是教學資源的一部分,就像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一樣不可缺少!

新冠肺炎的突發,讓網課大火了一把!但也看出了各地的差距!其他方面暫且不說,說一說家長的認識吧!

相信對很多地方來說,家長對網課早已習以為常!該督促督促,該檢查檢查,信手拈來!

但這網課一上,也苦了很多家長——沒見過,不會弄啊!給孩子一手機,自己弄吧!

還有平時,家長們都忙於生計,有的遠走他鄉,還哪有時間與精力給孩子學習上的幫助!特別是常年在外的家長,難得見孩子一面,問問就不錯了,哪還會為了管教孩子而訓斥!

沒有了家庭教育,教學資源就相當於少了一條腿,另一條腿在粗壯、努力,也是跑不快的!

由於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教育發展肯定也是有差距的!我們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搞教育均衡化發展,但是硬件與人,學校與家庭,政府與社會,方方面面,談何容易!


薄期


各種各樣的差距最後都是落實到財政的投入的差距,前次看到上海一所中學投入三十幾億,想想看,一些貧困的縣一年的GDP才能達到多少?

沒有錢就不可能給老師充足的薪水,老師就流失,沒能給學校添加設備,沒錢培訓老師,沒錢給學校更多的投入等等,這些問題都出來了,貧窮本身不是罪惡,但是會帶來罪惡。

以前我到一個城市去參觀學習,一個學校領導說,我們主要的問題不是花錢問題,而是找不到花錢的項目,這是十幾年前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