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的步驟是什麼?在線等急?

絕不吃屎juebuchishi


認知框架君來回答這個問題。

邏輯思維的步驟是怎麼呢?談一下各人所採取的邏輯思維的步驟

邏輯思維只是一種【思維的工具】。邏輯思維工具是用來幹嗎呢?說白了,就是解決問題,創造機會,探討議題、論證目標。因此就會有一個對象的問題,邏輯思維所應用的思考對象,暫時把這個對象統稱為【關注點】,也就是自己所要關注的【問題、機會、議題、目標】。

有了【思考】的對象以後,邏輯思維,就要應用於所思考的對象。

拿【問題】來說,有了思考對象【問題】,就要想象【解決問題】所能達成的【理想結果】。

為了達到【理想結果】,我們就要建立【假設】,建立各種【判斷】,各種判斷都可以視作是假設。我們所做出的任何假設都是要達成理想的結果。但我們不知假設是否能達成理想結果,我們不知假設是否正確。

為了懷疑與驗證【各種判斷式的假設】是否正確,就要回到現實,拿現實來懷疑與驗證假設,這個就是【證偽的思維】。假設-否證的證偽思維,針對理想結果作出假設之後,就要立即回到現實,拿【事實、論據】來證偽【假設】,這是在做減枝。那些不能被證偽的假設,就是用來達到想的結果。

總結一下,邏輯思維的步驟如下,這當然是一個簡化

  1. 確定關注點【問題、機會、議題、目標】

  2. 確定理想結果

  3. 針對理想結果,建立假設

  4. 拿現實【事實、論據】來懷疑與驗證假設,減枝假設


認知框架


不管是在企業工作還是在科研機構做研究,都需要運用邏輯思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運用邏輯思維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

  1. 認識問題 所謂問題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認識問題要從觀察現狀做起。首先要列舉觀察到的問題點。然後,預測各問題點的影響,再用預測值和期望結果值進行對比評估。使用帕雷特圖等歸納法工具找出關鍵問題。
  2. 設定目標 選取評價指標並綜合考慮時間限制和資源限制確定改進的目標。
  3. 找出原因 針對目標值和現狀值的差距細分原因要素,可使用魚骨圖,思維導圖等工具進行演繹分析。要注意的是要素細分一定要遵循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邏輯原則。另外,原因和結果之間要有明確的因果關係符合三段論的要求。這一點可以舉個例子,因堵車上班遲到了半個小時,這句話裡的原因是不符合要求的,至少要說成因堵車耽誤了半小時所以遲到了。
  4. 制定對策並實施 針對原因提出對策。這裡對策和原因之間也要符合三段論的要求,也就是有明確的因果關係。
  5. 評估結果 沒有問題可以一次性被徹底解決,人們總是在不斷摸索中逐步接近理想狀態。因此,每次執行完對策之後,需要重新評估狀況,反覆以上的過程。這也是辯證邏輯的打法。

日衝信息 黃


就一個對象或項目:邏輯思維的步驟,可以多種樣式,下面是常見的程序。


①是什麼(概念定義/範疇分類)

②為什麼(原理意義/目標動機)

③會怎麼(判斷甄別/要素分析)

④該怎麼(各路途徑/措施細節)

⑤可靠麼(證實證偽/控制審核)

案例:你對“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看法。

①什麼叫宇宙大爆炸?

②宇宙大爆炸的基本依據是什麼?

③宇宙大爆炸的推論有哪些?

④宇宙大爆炸該如何證實?

⑤宇宙大爆炸真的靠譜麼?為什麼?


物理新視野


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過程。它與形象思維不同,是用科學的抽象概念、範疇揭示事物的本質,表達認識現實的結果。

邏輯思維要遵循邏輯規律,這主要是形式邏輯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辯證邏輯的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等規律,違背這些規律,思維就會發生偷換概念,偷換論題、自相矛盾、形而上學等邏輯錯誤,認識就是混亂和錯誤的

邏輯思維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做邏輯思維時,每一步必須準確無誤,否則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我們所說的邏輯思維主要指遵循傳統形式邏輯規則的思維方式。常稱它為“抽象思維”或“閉上眼睛的思維”。

邏輯思維是人腦的一種理性活動,思維主體把感性認識階段獲得的對於事物認識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運用概念進行判斷,並按一定邏輯關係進行推理,從而產生新的認識。邏輯思維具有規範、嚴密、確定和可重複的特點。


婉若遊龍


嚴格來說,邏輯思維沒什麼步驟,以一個簡單的草圖來說明什麼叫邏輯思維及邏輯思維一般推理模式。

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